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 < 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后使用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能够代替股骨轴承受重力的轴心,相对于髋螺钉和动力踝螺钉向身体轴侧移动,增强骨折部位的抗疲劳强度,能够支撑抗内翻及阻止近端骨折部位的旋转作用,适用于修复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与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修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4%。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针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选择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修复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 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7/2009-1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16例,人工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8例,全髋置换3例)。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置换(P0.05)。提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虽然动力髋螺钉因为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固定失效的概率较大,而髓内固定弥补了髓外固定的不足。 目的:对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可行性评价,并与动力髋螺钉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更加显著(P < 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 < 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基础上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提高了抗旋转性和角度稳定性及抗切出能力。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置入过程中细节、复位质量、螺旋刀片位置、置入后并发症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5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46例置入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过程顺利。置入后13个月:影像学评价显示骨折复位好44例,可12例;螺旋刀片位置42例位于股骨头中央,股骨头后下方12例,后上方2例;颈干角为(128±4.8)°。所有患者骨折在置入后3~6个月内愈合,50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股骨颈切出和刀片进入髋臼并发症发生。说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内固定适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专门针对亚洲患者设计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标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了一些改进,主钉近端直径由17 mm减小为16.5 mm,螺旋刀片直径由10.55 mm减小为10.3 mm,主钉外翻角由6°减小为5°,短钉为170,200,240 mm。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联合交锁钉由拉力螺钉和加压螺钉构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骨折,拉力螺钉的直径11 mm,加压螺钉直径为7 mm,交锁后直径为15.25 mm,短钉为180,200 mm。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有关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Gamma 3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65-90岁,22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治疗,20例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试验获得宣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伦审研第(17)号]。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69.4±11.5),(90.0±9.7) min,P <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70.6±10.0),(86.5±11.1) mL,P < 0.05];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0.5),(4.1±0.4) 个月,P > 0.05];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术后有3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术后有1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5.0%,P > 0.05);④两组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3±2.8,91.5±2.4,P > 0.05);⑤两组均未发生与内固定材料相关的断裂不良反应;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ORCID: 0000-0001-8554-5349(黄照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翟生  吕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95-360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主要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哪种内固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1966至2013年间发表的所有比较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内固定后股骨干骨折、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内固定后疼痛(包括髋关节疼痛和大腿疼痛)、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3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总数4 7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 757例。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再手术率、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内固定后髋关节周围疼痛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髓内固定比动力髋钢板固定失血量少(P=0.003);髓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动力髋钢板固定组(P=0.003)。提示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髓内钉固定失血量少,但增加了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髋关节周围疼痛这些结局指标方面,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3种,究竟何种内固定更为安全、有效、可靠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2007-10/2009-12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A)组。比较3组患者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PFNA组总有效率较DHS组和Gamma钉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FNA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和Gamma钉组(P < 0.05),PFNA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FNA组内固定并发症明显低于DHS组和Gamma钉组(P< 0.05)。提示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小和骨质破坏少,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髋动力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1年4月,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3例,其中稳定性骨折38例、不稳定性骨折145例;随机分为两组,PFN组90例用PFN内固定术治疗,DHS组93例用DHS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术式疗效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组疗效优于DHS组(P<0.05).结论:DHST和PFN两种内固定术式分别有其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都是治疗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PFN对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常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髓外固定系统往往会导致骨折固定失败。髓内固定系统包括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广泛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one library从1990年1月到2014年11月的文献。对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 结果与结论:通过对346篇文献进行筛选,共有13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共纳入1 271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出血量更少,但3种固定方法患者康复时间和愈后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疗效相似。提示与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虽可优化手术过程,但不能提升术后恢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4年2~至2009年2月随机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固定28例,DHS固定30例,从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等方面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FNA组优于DHS组;在术后疗效方面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 < 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临床中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较为常见,而且修复效果较好,但是存在髋内翻畸形风险。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方式,能够避免患者髋内翻畸形,但是目前关于两者的系统性比较研究很少。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者28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者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组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负重时间更早,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反向应用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相似,是一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内固定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解剖学特点分型,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5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根据不同的内固定分为PFNA组:44例,DHS组:4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测量记录、比较分析。 结果 DHS组的较PFNA组的平均放射时间更短,平均隐性出血量更少,而PFNA组的较DHS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中如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D)、近端螺钉头颈部切割及髋内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端螺钉退钉、髋外侧或大腿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骨折的分型选择PFNA或DHS内固定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但只要达到有效的固定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患侧髋关节活动功能均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入路,DHS内固定术治疗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本组手术切口5.5~6.5cm,平均5.8cm。术后随访12~36月,平均(14±4.5)月。36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疗效优2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4%。结论:应用小切口经皮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是目前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