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导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例男性患者应用西地那非致肝内胆汁淤积的案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西地那非引起的肝损害少见,但仍需警惕。肝损伤的类型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重度胆汁淤积。使用西地那非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60-160,164
目的:总结交流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本院近3年收治的50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如果早期发现,及时调整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后果。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工作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研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日剂量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采用HRZE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的结核病例1 509份,按照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和异烟肼日剂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统计的1 509例患者中,年龄"21~30岁"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28例,10.00%),年龄"≥71岁"和"≤10岁"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低[分别是3(3.95%)和0].在相同的体重范围内,异烟肼日剂量每增加0.1 g,患者DILI发生率会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仅有日剂量不大于0.5 g 的各组之间DIL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LI发生率升高7.48%~15.48%(P<0.05).结论 随着异烟肼日剂量增加,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但日剂量>0.5 g组仍需收集更多病加以分析研究.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剧烈咳嗽咳痰3 d入院.既往矽肺病史2年余,入院诊断考虑矽肺伴感染,经验性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 g,q 8 h,ivgtt)抗感染治疗.用药5 d后,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93 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1 U·L-1,谷氨酰胺转移酶(GGT)280 U·L...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平 《医药导报》1999,18(4):287-288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可导致药源性肝病,中毒性肝炎,各种肝内血管病变及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1 类型1.1 肝细胞中毒型肝损害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可表现为各种病变。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临床征候群近似病毒性肝炎;急性脂肪变性,其临床特点和生化改变,与妊娠急性脂肪肝和Reye综合征相似。1.2 肝内胆汁瘀积型肝损害 即肝细胞-毛细胆管型胆汁瘀积。临床表现为毛细胆管、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有胆汗瘀积,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化,羽毛状变性和灶性坏死。毛细胆管型胆汁瘀积,主要为肝小叶中心区有胆汁瘀积,毛细胆管内有…  相似文献   

6.
张湛 《北方药学》2013,(8):27-27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充分休息及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中药的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朱晓静  周梁 《安徽医药》2024,28(8):1689-1693
目的探讨中成药致药物性肝损伤( DILI)的发生原因、发生特征,以期规范中成药的使用,减少中成药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成药致 DILI病人 159例,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中成药致 DILI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分布和有无基础疾病有关,而与性别无关;涉及的中成药总共有 16种,主要用于治疗妇科及乳腺疾病、皮肤病、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疾病。使用骨康胶囊引发的药物性肝损病人有 31例,占比 19.50%;其次是仙灵骨葆胶囊,占比 11.95%;占比排名第三的是接骨七厘片/丸( 18例, 11.32%);骨科疾病的病人服用相关中成药的时间较长。 159例确诊病人涵盖了药物性肝损伤的三种分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型( 76例, 47.80%)、混合型( 51例, 32.08%)、胆汁淤积型( 32例, 20.13%),肝细胞损伤型病人占比最高。其中,半数以上为轻度肝损伤( 81例, 50.94%)。结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科学、规范应用中药,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中成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一味常见的补虚药,按照炮制方法可分为生补骨脂和盐补骨脂。生补骨脂长于温补脾肾而止泻,外用治白瘢风;盐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之功较强,多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等[1]。补骨脂的保健作用值得认可,但在应用过程中的用药安全问题值得关注。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补骨脂致药物性肝损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一类不良事件。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DILI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形成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发现,DILI文献发表数量随时间呈指数增加;美国是最早开展DILI研究的国家,研究成果最多;机制研究是DILI领域的重点内容,当前研究热点集中于线粒体、炎性反应和保护作用等方向。基于文献计量学对DILI发生机制、可能触发的药物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该院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Danan标准RUCAM简化评分系统对2002年4月—2012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入住该院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8例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共占62.12%,男性97例(48.99%),女性101例(51.01%);年龄3-88岁,中位年龄47岁;第一次服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潜伏期在4-180 d,中位时间26 d;肝细胞损伤型124例(62.63%),胆汁淤积型35例(17.68%),混合型39例(19.69%);3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19.19%),而有临床症状160例(80.81%),主要表现为乏力(65.66%)、纳差(52.02%)、眼黄尿黄(44.95%);经治疗后痊愈59例(29.80%),好转108例(54.55%),自动出院28例(14.14%),死亡3例(1.52%),预后较好。结论该院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临床特点与各类型急、慢性肝脏疾病相似,并无特异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对7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肝组织病理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均有明确用药史,自服不明成分中药者36例,占50%,服用多种抗生素者16例,占22.2%,服用抗结核药8例,占11.1%,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4例,占5.6%,服用不明成分治疗胃病药者3例,占4.2%,因患恶性肿瘤化疗者2例,占2.8%,持续服用某保健药品半年者3例,占4.2%,7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停药给保肝及人工肝支持治疗,72例预后良好,其中3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滥用药物导致肝损伤,并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特点及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丙戊酸钠治疗17例癫痫临床资料,结合患者临床特征、用药史、药物再刺激反应以及肝脏生化学指标动态改变特点等对患者肝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应用丙戊酸钠癫痫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较高.药物性肝损伤后为其提供保肝治疗及停药等干预措施有助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浙江省华法林在临床使用中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浙江省平台收集到的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怀疑使用华法林导致的肝胆系统损伤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27例华法林导致DILI病例,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4.
1例64岁男性患者急性腹膜炎,给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输注8天后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酸胆碱注射液,4天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0岁,因慢性萎缩性胃炎予摩罗丹(16丸,po,tid)、奥美拉唑(20 mg,po,bid)等药物治疗后出现乏力、纳差、厌油腻、皮肤巩膜黄染、尿黄等症状,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 483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 066 U·L-1,碱性磷酸酶(AKP)351 U·L-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246 U·L-1,总胆红素(TBil)28.4μmol·L-1,直接胆红素(DBil)24.9μmol·L-1。患者用药前肝功能正常,既往有摩罗丹导致肝功能损伤的病史,根据药物性肝损伤的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得分9分,考虑“极可能”是摩罗丹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予停用摩罗丹并给予保肝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肝功能指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 DILD)的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78例,分析患者肝损伤原因。结果 78例患者中,男30例,占38.5%,女48例,占61.5%;年龄5个月~81岁,其中40~60岁51例,占65.4%;所患疾病种类前三位是结核病(55.1%)、糖尿病(44.9%)及心脑血管病(41.0%);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有52例,占66.7%;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2例,占64.1%,胆汁淤积型17例,占21.8%,混合型9例,占11.5%;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前三位分别是中药及中成药(44.9%)、抗结核药(16.9%)及抗感染药物(12.8%);患者主要有无症状、乏力、纳差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和体征;ALT升高者占83.3%,AST升高者占34.6%,TBil升高者占14.1%,DBil升高者占15.4%,ALP升高者占5.1%,GGT升高者占11.5%;用药至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中位数为53.2d,其中≤2周的共45例...  相似文献   

17.
李磊  刘静  秦侃 《中国药师》2014,(11):1925-1926
本文尝试结合1例何首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药理毒理学,探讨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探讨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和防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促进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元胡是否可致药物性肝损伤。方法:对临床观察到的2例元胡制剂致肝损伤的病因、肝功能指标、治疗方案、预后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临床药师认为,避免或减轻元胡造成肝损伤应做到辨证准确,用药过程中注意肝功能变化。结论:中药元胡可致严重药物性肝损伤,应引起临床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9.
梁雁  刘晓  张海燕  崔一民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2):1144-1148
目的 分析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2009年325例药物性肝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5例药物性肝损伤中,男164例,女161例,平均年龄(47.2±17.0)岁,涉及药物15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23.4%,中药占第2位,为15.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居第3位,占13.2%。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241例,淤胆型肝损伤50例,混合型肝损伤26例。结论 致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和免疫抑制剂,特点为部分隐匿发生、临床症状严重,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临床医药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肠MT术后5年余,肝功能指标异常1月余”于2020年12月24日住院。因为无肝疾病史与其他证据,诊断为肝功能不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可能。依据为近来服用华蟾素胶囊,1个月前开始出现乏力纳差,肝生化为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1.8μmol·L-1,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7.6μmol·L-1,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