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病情进展快,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因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出现移植肾功能受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 方法:回顾分析85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肺部感染发生于肾移植后1-6个月43例(其中2-4个月39例),6-12个月7例,12-24个月7例,24-36个月6例,大于36个月22例。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小剂量激素抗炎保护移植肾功能,针对病原学抗感染,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予以降温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肺部感染早期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44例,进展期减少或调整免疫制剂19例,重症肺炎期停用免疫抑制剂5例,肺炎早期及进展期逐步调整免疫抑制15例,肺炎早期减量至重症肺炎停用免疫抑制剂2例。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3-51 d,平均10.7 d。 结果与结论:85例患者中治愈81例,死亡4例。4例死亡病例中,2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的81例中出现急性排异反应3例,移植肾功能受损6例。结果提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短时间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及时恢复免疫制剂的应用,能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尤其是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肺部炎症进展控制住,及时恢复免疫抑制,在保护移植肾功能的意义更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8%-16%发展为重症肺炎,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的难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率高,死亡率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30例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多发生于肾移植后6个月,在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用量同时,联合抗感染治疗。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10例死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例、心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2例,3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4 d后痊愈出院。肾移植后的肺部重症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作者针对其临床特点创新性地将病程分为3期,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定期随访和规律复查,以及培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预防。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用法,根据临床检查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抗结核类药物是治愈关键,根据病情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改善症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不同单一器官移植后调动机体免疫反应的力度各不相同,故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种类及剂量有所差异,多器官联合移植工作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则更为复杂,是移植工作者需要逐步总结的经验之一。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04/2009-07肝肾联合移植患者10例,以单独肝移植及肾移植患者为对照。3组患者术后早期抗排斥治疗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同时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疗法。肝肾联合移植组和肝移植组患者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mg冲击,术后第1天激素用量为160mg,分2次给药,此后每日递减40mg,术后第5天改为20mg泼尼松口服,术后2个月停用激素,术后6个月停用霉酚酸酯,仅应用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肾移植组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00mg冲击,术后前3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500mg,此后每日50mg泼尼松口服,逐渐递减至每日10mg长期维持,术后长期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结果与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他克莫司用量同肝移植患者相近(P0.05),但低于肾移植患者(P0.05,P0.01);肝肾联合移植和肝移植患者激素和霉酚酸酯用量亦明显低于肾移植患者,并且均在半年内停用激素和霉酚酸酯,肾移植患者需长期应用。3组病例1年后维持用药逐渐体现出个体差异现象。肝肾联合移植组均未出现远期肝功能异常,同时低剂量抗排斥药物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较小,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早期的应用参考单肝移植患者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激素和霉酚酸酯可在6个月内停药,他克莫司用量可低于单肾脏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4.
背景: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肾移植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治疗的1例肾移植后并发重症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1例62岁女性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100 d出现发热及进行性低氧血症,经支气管镜检及肺泡活检检出卡氏肺囊虫,病情进展迅速,经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结果提示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出现发热及进行性低氧血症时应提高警惕,预防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尤为重要;另外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很关键,CD4+/CD8+可作为一项有益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认为肾移植后感染肝炎病毒,比术前感染有更为严重的肝损害表现,且有观点认为术前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5年内肾功能影响不大。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的重症肝炎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19例肾移植后重症肝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方案调整和人工肝治疗。主要观察患者综合治疗后一般情况、肝功能、血常规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19例重症肝炎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部分应用胆红素吸附治疗,12例应用人工肝治疗患者,精神和神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胆红素和转氨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死亡13例,其中术后感染肝炎病毒的4例全部死亡,3例单纯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全部痊愈。结果提示肾移植后重症肝炎死亡率高,对于诊断为重症肝炎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抗病毒治疗和/或人工肝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病情逆转,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无创通气的巨细胞病毒肺炎(CMV)患者,通过监测护理,为临床相关应用提供证据.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接受无创通气的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共计96例,常规应用抗病毒、免疫抑制剂及肠内外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在应用呼吸机期间对患者行心电监测及呼吸机管道护理,并积极预防及护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96例患者中72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69.1%;例患者在行无创通气后需进一步行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其中11例治愈出院,13例死亡.呼吸机治疗期间共有42例患者出现胃肠胀气者16例,面部皮肤压迫损伤28例,气胸者4例,皮下气肿者3例,鼻黏膜干燥、糜烂、出血者36例,刺激性结膜炎者2例.结论 在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期间做好患者相关监测及护理是确保患者接受无创通气并确保通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正确积极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芪注射液及血必净注射液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阻断体内炎症反应,但尚未见到应用于移植后感染的报道。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及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效果。 方法:入选肾移植后1年内发生肺部感染,停用免疫抑制剂并抗感染治疗5 d后症状加重或无好转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例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免疫支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调整免疫抑制剂、经验性抗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感染药物以及排痰、降温、纠正内环境失衡等对症处理。重症感染患者选用乌司他丁等保护机体各器官功能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免疫支持疗法: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患者应用免疫支持药物后7 d后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较用药前明显上升,治疗组的好转率、入院到感染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日、死亡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在积极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及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促使CD3+CD4+CD8+回升,使得过度抑制的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缩短免疫功能调节和炎症反应过渡时间,改善预后,获得与人免疫球蛋白相似的疗效,同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肺部感染是肾移植后的主要感染并发症,其发病时间和发病率可能与肾移植后常规口服预防感染药物有关。目的:分析应用静脉甲泼尼龙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及肺部CT表现,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随后在得到病原学及真菌、病毒检测结果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58例患者中30例延续口服醋酸泼尼松,28例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并予支持治疗、免疫替代治疗。结果与结论:58例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39例(67.2%),其中单纯细菌性肺炎7例,单纯真菌性肺炎4例,单纯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混合感染25例(多重细菌感染5例,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17例,真菌、细菌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3例)。甲泼尼龙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醋酸泼尼松组     (P均< 0.05),肌酐波动范围值小于醋酸泼尼松组(P < 0.05)。结果表明应用静脉甲泼尼龙可加快肺部炎症渗出吸收,缩短治疗时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多样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病原学特点与治疗情况。 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7-06/2010-06的376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并发败血症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7例患者均有寒颤、发热(体温38.5~42.0 ℃),烦燥、气促4例,尿路刺激症4例。血压低于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伴血肌酐增高4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5例细菌感染为院外感染,2例真菌感染者为院内感染。4例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者合并尿路感染。4例低血压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抗感染治疗、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及对症处理。6例痊愈,1例死亡。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对肾移植围手术期采用何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特别是抗体的使用)既可以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又不增加受体感染的风险尚无统一的认识。 目的:比较肾移植后6个月内6种不同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的感染及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分为甲基泼尼龙组、甲基泼尼龙+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组、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甲基泼尼龙+赛尼哌组、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甲基泼尼龙+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赛尼哌组,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 结果与结论:①感染发生率: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最低,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最高。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急性排斥发生率:甲基泼尼龙组最高,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最低。甲基泼尼龙组明显高于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及甲基泼尼龙+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赛尼哌组(P < 0.05)。表明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甲基泼尼龙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不增加感染的发生,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肾移植后T淋巴细胞降低就容易发生感染,肺部是主要靶器官,因此如何控制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成为改善肾移植患者预后关键所在。 目的:探讨在肾移植后未发生肺部感染之前,根据监测到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予用免疫球蛋白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方法:纳入肾移植后半年内患者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原有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加用免疫球蛋白0.2 g/(kg•d),2次/d,临床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和T淋巴细胞水平。 结果与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发生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上升(P < 0.01),动态观察两组7,14,21 d CD4+T淋巴细胞的亚群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 < 0.01),而肾功能无变化。结果提示,免疫球蛋白能提高肾移植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肾移植后患者肺结核感染率较高,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诊断为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13例患者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后4-120个月,62%(8/13)患者于移植后18个月内发病。患者多以长时间发热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常以低热为首发表现。4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病原学阳性确诊,5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阳性确诊,其余4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做出临床诊断。患者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胸部CT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所有患者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则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一般6-10个月,经给予联合抗结核感染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及五酯胶囊保肝等综合治疗,13例患者均存活,未出现死亡病例。2例由于感染早期未及时正规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肾功能正常(查血肌酐变化)。 说明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病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作为肾移植后菌阴肺结核诊断和鉴别的有效且可行的手段。在调整免疫方案和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五酯胶囊可显著减少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药物剂量,减轻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药不良反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引起的尿酸性肾石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移植肾肾后性失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尿酸性肾石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肾移植后发生尿酸性肾石病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均伴高尿酸血症,8例患者手术切开取石并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1例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 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为移植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为移植肾肾盂结石并肾盂积水,1例为移植肾重度积水并输尿管全段结石。18例患者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尿量恢复正常;1例患者造成移植肾失功能,切除移植肾。提示对于肾移植后血尿酸升高患者应尽早应用药物保守治疗,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方式,减少肾后性原因引起的移植肾失功。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受者重症肺部感染救治期间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肺部感染肾移植受者救治期间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方法 对15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重症肺部感染中有11例治愈,移植肾功能正常;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有12例检出病原菌,其中混合感染10例.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以保护移植肾的功能和尽早确定病原菌等均有利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与膜性肾病发病关系密切。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断移植物抗宿主病。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 结果与结论: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等肾病综合征特征,同时眼干、口干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加重。肾脏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等治疗4个月后尿蛋白转阴,临床症状改善。随访3年病情无反复,生活质量好。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脏损害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良好,肾脏病理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膜性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肾活检;免疫抑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6.022  相似文献   

16.
背景: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联合检测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留取84例肾移植患者的尿液和外周血标本,进行BK病毒感染负荷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尿液巴氏染色检测,同时进行移植肾病理穿刺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用于早期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 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诊断为BK病毒相关性肾病,占移植肾活检病例的2.5%。2例患者证实BK病毒相关性肾病后予以免疫抑制剂减量,肾功能明显好转。结果显示以上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率,简便、可靠、准确,为进一步研究BK病毒感染与肾移植后移植物丢失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移植肾活检病理学组织学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较少。 目的:通过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采取相应临床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明确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2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22例肌酐不明原因升高。在B超引导下应用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活检组织标本予以相应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结果与结论:穿刺组织中,除3例(1.5%)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正常12例(5.9%),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或)急性肾小管坏死28例(13.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急性毒性损伤22例(10.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慢性毒性损伤12例(5.9%),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0.5%),疑为急性排斥反应29例(14.4%),急性T细胞性排斥反应34例(16.8%),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9例(9.4%),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16例(7.9%),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伴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5.9%),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3例(1.5%),高血压因素4例(2.0%),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未发现特定致病因素所致病变2例(1.0%),缺血性坏死2例(1.0%),移植后肾病复发3例(1.5%),C4d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3例(11.4%),未发现患者及移植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