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目前骨外固定器大多为刚性结构,对骨折端存在过多的应力遮挡,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及骨痂质量,甚至骨折发生不愈合。
目的:观察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后与人体正常胫骨生物力学强度的差异。
方法:选取12根新鲜胫骨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用线锯造成胫骨中段横断骨折,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对照组即正常胫骨。分别进行轴向载荷、弯曲载荷、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实验,记录每一级加载后胫骨的位移及扭转角度,计算出轴向压缩刚度、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
结果与结论:在生理范围内加载下,试验左右应变略大于对照组,但其固定后整体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试验组的弯曲应变大于对照组,但其整体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整体扭转刚度无明显差异(P > 0.05);试验组极限弯曲载荷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能够达到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骨折能起到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镶嵌式外固定器对7例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并放置引流,对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7例骨折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其中3例对位对线良好,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患肢无短缩;4例骨折端有轻度前后成角,患肢有短缩但均小于2 cm。结论使用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对临床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12月就诊于我院骨科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8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行常规石膏外固定治疗的43例设为对照组,行外固定器治疗的43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为(29.35±5.31)周,住院时间为(10.31±2.84)d,均短于对照组的(38.64±6.94)周、(16.27±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骨科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部位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胫腓骨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胫腓骨粉碎骨折采用同种异体骨钉加外固定器治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6例中,2例骨钉断裂,1例有骨钉过度吸收,其余23例骨折愈合良好,愈合良好率达88.4%。结论同种异体骨钉加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兼具内、外固定之优点,是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腓骨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胫腓骨粉碎骨折采用同种异体骨钉加外固定器治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6例中,2例骨钉断裂,1例有骨钉过度吸收,其余23例骨折愈合良好,愈合良好率达88.4%.结论同种异体骨钉加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兼具内、外固定之优点,是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相骨闪烁显像评价骨折自动加压内固定器治疗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三相骨闪烁显像对实验性骨折的山羊使用骨折自动加压内固定器和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使用自动加压内固定器,骨折愈合过程大大缩短,骨折处代谢活性恢复正常〈9周,避免了应力集中和应力遮挡,施术时骨膜剥离对愈合无明显影响,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加压钢板固定法。结果还表明,三相骨闪烁显像是研究骨折愈合生理过程的敏感方法,能真实反映骨折的愈合状况,是X线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万向式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万向式桡骨远端骨外固定器治疗159例(145人次)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3例因骨折严重外加克氏针固定,11例因关节面塌陷骨缺损同时采取植骨。结果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随访18.12个月,按Dienst等推荐的测量方法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功能评估标准及影像学评估标准,解剖复位优良者147例,优良率92.45%;功能优良者148例,优良率93.08%。结论应用万向式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同时验证了此万向式骨外固定器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及固定后的稳定性,尤其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经验和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0年10月~2008年3月31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该手术采用踝前内侧和外侧切口,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和外侧腓骨,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胫骨,重建钢板或克氏针固定腓骨,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和距骨颈上。对31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进行随访,按Ruedi分型: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14例。结果采用Teeny等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7例(54.8%),良10例(32.2%),中2例(6.5%),差2例(6.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愈合、延迟愈合,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该术式可作为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但仍有螺丝钉松动,钉道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骨折断端压力的在体测试方法 ,定量分析外固定器轴向加压后在体骨折断端压力变化规律 ,将 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3组 ,左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 ,分别用外固定器加载 0 .5、1、1.5倍动物体重。以固定针上的应变片为传感器测得加压量 (骨折断端压力 ) 应变片电压定标曲线。在轴向加压术后 2 4h内连续测量应变片电压变化 ,并通过加压量 (骨折断端压力 ) 应变片电压定标曲线转化为骨折断端压力变化。结果 :外固定器轴向加压后 2 4h内在体骨折断端压力持续衰减 ,3组骨折断端压力变化速率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认为 :外固定器应变测量可用于在体骨折断端压力测试 ;外固定器轴向加压后在体骨折断端压力迅速衰减 ,加压量越大衰减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5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和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t=7.230,P0.01)、出血量(t=8.084,P0.01)、住院天数(t=5.505,P0.01)及骨折愈合时间(t=2.871,P0.01)均显著少于钢板组。钢板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8.2%)显著高于联合组(9.5%)(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较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较短、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存在很多争议,桡神经损伤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还很高,如何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是医生头痛的问题。
目的:综合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靠性。
方法: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10例。骨折均为外伤导致的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2例,B型骨折3例,C型骨折5例。采用麻醉下闭合复位或骨折端小切口复位,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1,4,8,12,20,24周和1年拍肱骨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评分及Mayo评分评估肩、肘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外固定支架治疗后12-24周,平均16.1周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于治疗后12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77.3分;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平均为81.8分。结果证实,外固定支架治疗各型肱骨干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1年2月~2006年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牵引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3例,其中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5例.结果 术后随访6~22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7周,无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达97.7%.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36例,完整随访33例。男25例,女8例;平均年龄34.3岁(17—65岁);左侧7例,右侧24例,双侧2例。以Mayo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8个月~12个月)。Mayo评分平均85分(64~95分),优24例,良6例,中3例。结论 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能提高术后肘关节的稳定性,保证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可使肘关节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外固定器抗旋转能力强,不影响局部血运,不固定关节,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适合用于骨折模型的制作。
目的:创立一种新型的股骨骨折动物模型。
方法: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单边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外固定器保持正常位置,未见螺纹钉拔出,针孔松动,骨折等现象,大鼠股骨保持正常生理位置。固定后第2周骨断端已经有模糊的原始骨痂形成。第4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但骨断端仍较清晰。第8周时,骨断端已经愈合,髓腔再通,出现骨性愈合。证实微型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股骨骨折模型大鼠提供可靠的固定,并且右侧股骨截骨骨折模型大鼠制作合理。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微创治疗儿童肱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肱骨干骺端骨折37例大龄儿童,术后复查X 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 Neer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螺钉退出、骨折再移位,无骨骺发育障碍,无针道感染。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Neer功能评分,优30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结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微创、二次取出简单、经济、不损伤骨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满意,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开放胫腓骨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血供受到了严重影响,外支架固定对骨的血供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小腿开放性骨折35例37处,急诊行外支架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对骨盆骨折与脱位的生物力学机理,促进骨盆骨外固定器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方法应用材料力学试验系统及Prescale压力胶片对5个骨盆骨外固定器固定前后的骨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盆骨外固定器被固定后,骨折处prescale压力胶片可测到压力,且前环大于后环,骨外固定系统的刚度前、后环分别是(14.60±0.97)、(2.23±0.21)N/mm(P<0.01).结论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可给被固定的骨盆提供一个额状面的力,该力可同时作用于前、后环,其中前环明显大于后环,故前环损伤的固定刚度大于后环.即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可治疗骨盆骨折和脱位,特别是前环损伤或/和伴有额状面移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