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訾刚  王金平  李建国 《解剖与临床》2006,11(2):86-88,9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即将恢复血流灌注时,两组分别自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灯盏花素注射液(实验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后2h,再灌注后1h、再灌注后3h采集术侧股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取上述各时相点动物胫前肌组织,测定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并观察肌组织微细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后LDH、C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实验组骨骼机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灯盏花素能够缓解组织水肿,保护缺血再灌注骨骼机.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缺血后调适在多种组织器官包括心肌和骨骼肌都能激发自身内在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同方案引发的保护程度有差异,并表现出种属的特异性。 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最佳方案。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9):缺血再灌注组和不同缺血后调适3个组。各组大鼠均于右侧股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操作,并分离左侧股动脉作为自身假手术对照,其中缺血再灌注组给予右侧股动脉缺血4 h再灌注24 h;缺血后调适3个组分别于4 h缺血后立即施加4个循环分别为10 s再灌/10 s缺血、30 s再灌/30 s缺血、1 min再灌/1 min缺血的后调适操作,再灌注24 h。各组实验结束后抽血检测乳酸脱氢酶,取样腓肠肌测算湿干质量(湿/干)比值、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取样胫前肌电镜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湿/干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不明显(P > 0.05)。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值缺血后调适3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缺血后调适组间未见明显差异。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电镜下骨骼肌线粒体嵴的空泡变性程度、肌原纤维结构清晰程度和细胞核完整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超微结构较缺血再灌注组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提示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4个循环30 s再灌/30 s缺血方案的保护效果最明显,可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 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兔骨骼肌的肌纤维水肿,损伤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依达拉奉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但均随时间增加而加剧。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过程中血及骨骼肌的相应氧化损伤变化。 方法: 实验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即: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0.5、2、4、6、10 h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和骨骼肌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大鼠LIR后血浆胞浆酶LDH和CK、脂质过氧化物MDA持续性升高,4 h左右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血浆SOD在LIR后持续性下降,4 h左右达到低谷;腓肠肌组织SOD和MDA的变化趋势与血浆一致;W/D和MPO亦在LIR后明显增加,4 h后开始下降;再灌注4 h光镜下可见骨骼肌纤维水肿变形,横纹紊乱、消失,肌间隙增宽,间质水肿,纤维蛋白渗出,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明显。 结论: 大鼠LIR后发生骨骼肌损伤与机体活性氧产生增多及清除酶活性下降有关,且以再灌注4 h左右为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3-NPA组.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变化,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3-NPA组血清CPK、LDH、MDA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3-NP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制作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祖,A组:假手术组;B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生理盐水组;C组;I/R+雌激素干预组。测定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小腿三头肌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浆CPK、LDH、MDA及MPO含量明显升高,B组、C组均可见骨骼肌损伤,B组明显重于C组。结论雌激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过度释放可能参与止血带所致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换气功能损伤。 目的:分析安全时限内止血带应用于大鼠下肢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只。对照组未经过缺血预处理,直接止血2,3,4 h;实验组经过缺血预处理(在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前提前1 d多次短时间止血)后,于第2天分别止血2,3,4 h。依次于恢复肢体血流(再灌注)后1,3,7,14 d时抽取血液,采用ELISA法测试大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呈递增递减的趋势,且均在第3天时达峰值(P < 0.05);实验组大鼠血液白细胞介素6在中第1,3,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仅在第7天实验组中止血3 h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于对照组(P < 0.05));在第7天实验组中止血3 h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第3,7,14天时,止血4 h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大鼠第1、3天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随着止血时间延长而增高(2 h < 3 h < 4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在第1、3天内有随止血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在大鼠诱发肢体再灌注损伤时,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在第3天时最明显,给予大鼠止血带预处理,可显著减轻体内的炎性反应,肢体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时间越长,体内的炎性反应越明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挤压伤模型中骨骼肌的变化并探讨金属硫蛋白对大鼠挤压伤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挤压伤组(CI)、挤压伤+金属硫蛋白(CI+MT)组(8只/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血钾、血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水平的变化,HE染色观察骨骼肌与肾脏形态学改变,检测挤压部位骨骼肌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结果 CI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内可见肌纤维坏死、溶解、断裂、炎症细胞浸润,肾脏组织内可见肾小管壁肿胀、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变细,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及蛋白管型。CI+MT组与对照组有损伤改变,但损伤程度较CI组轻;CI组骨骼肌湿干比值、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CI+MT组水平低于CI组(P0.05);CI组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但CI+MT组水平高于CI组(P0.05)。结论挤压伤缺血再灌注导致骨骼肌肌纤维损伤,外源性MT对挤压伤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亚高  黄晨 《医学信息》2009,22(2):234-23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检测血浆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骨骼肌内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肌湿重/干重比(wet/dry).结果 对照组和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CPK、LDH、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骨骼肌内髓过氧化酶(MP0)活性和肌湿重/干重比明显升高(P<0.01);预处理组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EGb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肢体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肢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bFGF组。测定血浆丙二醛、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测定脊髓标本丙二醛、内皮素、细胞线粒体钙含量和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和脊髓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P〈0.05);使用bFGF后,血浆及脊髓各项测定指标较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bFGF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骨骼肌细胞微区Ca2+含量及钙蛋白酶(calpain-1和calpain-2)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速记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40,5个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实验组大鼠在麻醉后背部浸入94℃热水12 s,造成30%总体表面积(TBSA )Ш度烫伤;对照组大鼠背部同面积浸入37℃温水行假烫伤,其余操作同实验组。于伤后即刻、24h、3d、7d、14d采集两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并收集各组大鼠胫骨前肌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胫骨前肌组织超微结构,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法(EPMA)检测骨骼肌细胞微区Ca2+相对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酶法检测calpain的活性,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胫骨前肌中calpain-1和calpain-2的含量。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胫骨前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大鼠伤后24 h胫骨前肌肌原纤维排列混杂,伤后3 d肌丝轻度溶解,Z线不规则,伤后7 d局部Z线消失。实验组骨骼肌细胞细胞质、线粒体Ca2+相对含量伤后即刻开始升高,伤后24 h 达到峰值,其Ca2+相对含量分别为0.96±0.06、1.08±0.11,与对照组0.27±0.03、0.60±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伤后24 h肌浆网Ca2+相对含量迅速降低0.37±0.06,与对照组1.34±0.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和CK活性实验组伤后即刻和伤后24 h均明显升高,伤后24 h实验组血清LDH活性(3067.45±482.55)U/L显著高于对照组(735.00±291.3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14 d实验组calpain活性显著升高,伤后7 d达到峰值(10.59±0.18)μmol/L与对照组(7.62±0.19)μmol/L相比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8):5265-5268
背景:骨骼肌代谢酶与自由基的变化与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有关。 目的:观察递增大强度耐力训练下大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后者建立8周的递增大强度耐力训练模型,训练结束后取骨骼肌样本测试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丙二醛、总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 结果与结论:8周训练后,运动组大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酶活性及丙二醛水平均高于安静组(P < 0.01或0.05),而总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安静组(P < 0.05)。说明8周的递增大强度的耐力训练能使骨骼肌受到一定的损伤,并且提示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和部分代谢酶活性以升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芪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探讨黄芪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气管内雾化)、博莱霉素组(博莱霉素3mg/kg气管内雾化)和黄芪治疗组(博莱霉素3 mg/kg气管内雾化后黄芪注射液1.7 g·kg~(-1)·d~(-1)腹腔内注射),实验第14天收集小鼠肺组织及血清标本,取小鼠肺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RT-PCR法测小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2/3、过氧化氢酶(CAT)、NADPH氧化酶2/4(NOX2/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α-SMA和NOX2/4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较正常组明显加重,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MDA/T-AOC,NOX2、NOX4和SOD3 mRNA表达,以及NOX2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上升,黄芪治疗组则显著逆转上述改变;博莱霉素组小鼠NOX4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降,而黄芪治疗组较博莱霉素组显著上升;博莱霉素组和黄芪治疗组小鼠SOD1和CAT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SOD2 mRNA在3个组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黄芪能够减缓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牛磺酸治疗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  刘磊  祈真玉 《解剖与临床》2006,11(1):31-32,37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牛磺酸(Tau)组,每组8只:DM组和Tau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50mg/kg复制DM大鼠模型。NC组和DM组给予自来水、Tau组给予牛磺酸(1%饮水)4周后,测量腓肠肌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肌纤维病理改变。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组织中SOD、CK活性显著降低(P〈0.01),LDH活性、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光镜下,肌纤维发生明显紊乱。变细,甚至断裂。给予牛磺酸后可抑制上述现象。结论: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骼肌的抗疲劳效应及对肌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记录小鼠腓肠肌收缩曲线,测定肌疲劳的时间,检测腓肠肌己糖激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黄芪注射液组小鼠的肌疲劳的时间均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黄芪注射液1.2g·kg-1、1.6g·kg-1和2.0g·kg-1组HK活性分别为:5.23±0.87、3.21±1.31、4.68±1.36和4.37±1.52.与对照组比较,黄芪注射液1.2g·kg-1组的HK活性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黄芪注射液1.6g·kg-1和2.0g·kg-1组的HK活性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1.2g·kg-1组具有延缓肌疲劳时间,可适度抑制骨骼肌HK活性而产生抗骨骼肌疲劳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根据既有研究表明,胶原纤维走向与经穴密切相关,而每个细胞至少存在两根胶原纤维以保持连接性,因此有学者推测它是人体能量传递的信号通路。 目的:以经穴胶原通路假说为依据,观察胶原信号变化对骨骼肌损伤的影响,并证明电针对胶原信号的干涉作用是其促进骨骼肌修复的基本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模型组应用重力化打击法造备骨骼肌损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采用G6850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进行干预。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穴位区Ⅰ型胶原纤维mRNA表达量和羟脯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其变化趋势较模型组更为平稳;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在治疗第7天就达到正常水平,治疗组穴位区Ⅰ型胶原纤维对比血清肌酸激酶呈现正相关。提示针刺后穴位区的Ⅰ型胶原纤维和羟脯氨酸可能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引导了针刺信号的传输与转换过程,而且此信号传播过程始终与骨骼肌修复的核心指标肌酸激酶呈现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 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 mm,神经外膜修复,5 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 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建立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的方法。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建立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模型。对比2组动物心电图、膈肌放电曲线、心肌和肺组织HE染色组织病理情况、肺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心肌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肺组织出现急性损伤表现,二者之间的变化呈相关性。结论: 此种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是一种可行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