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以血小板裂解液修复骨缺损不仅去除了残余细胞结构,降低了免疫原性,而且还保留了其中的多种生长因子,可为异体或异种移植创造条件。 目的:总结归纳有关对能促进骨生长的血小板裂解液相关研究及应用方式进行综述。 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 bone defect, gene therapy, growth facto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4-01/2011-01),以“血小板血浆,骨组织工程,血小板裂解液,生长因子”为检索词,检索CBM数据库(2004-01/2011-01)。文献检索语种为英文和中文。纳入血小板裂解液促进骨的再生和修复的文献,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34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23篇文献进行分析。目前研究证实,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生物陶瓷或自体骨复合,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合理应用血小板裂解液对骨的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血小板裂解液;成骨细胞;骨缺损;细胞生长因子;骨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0.041  相似文献   

2.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利用自身血液离心制作的富含血小板的高浓度血浆,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应用凝血酶激活后能够大量释放,可以促进创伤组织愈合和骨缺损修复,并能抑制感染,临床应用研究证实PR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组织修复效果确切,故已被运用于多个医学领域.主要介绍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机制和骨科领域应用情况,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与软组织修复以及抗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目前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再生疗法促进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可能是一种新的再生治疗方式。目的:综述目前文献,总结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以“platelet rich plasma,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knee osteoarthritis”为英文关键词、以“富血小板血浆,细胞外囊泡,外泌体,膝骨关节炎”为中文关键词分别在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初检得到1 007篇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入选6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制备涉及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激活以及使用试剂盒或者超高速离心法获取外泌体,鉴定方法包括标志物表达检测、形态学观察、颗粒跟踪分析等;(2)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作用包括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迁徙,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慢性难愈性创面:通常把各种内外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创面愈合过程而达到愈合,呈现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难愈的称为慢性难愈性创面。 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自体血而提取出的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除血小板外,其中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难愈性创面有一定修复效果,可加快软组织愈合速度。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可以防止血小板的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存活并分泌生长因子,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研究现状。 方法:①收集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例22例,其中糖尿病性溃疡8例,创伤性溃疡3例,创伤后骨不连3例,电烧伤后骨外露2例,放射性溃疡6例,创面行清创手术后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外用,定期换药并更换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②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近10年的有关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相关文献,并分析研究现状。 结果与结论:①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的2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例,创面完全愈合11例,创面缩小后经皮瓣转移后愈合5例,行游离植皮治疗获得愈合6例,患者均无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反应,结果证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安全有效;②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纳入文献32篇,其中2016年到2018年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发文量逐年升高,但现有证据尚缺乏说服力,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如何规范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以保证疗效的稳定性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探索。 ORCID: 0000-0002-2480-5159(李万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多种生长因子协同参与创面的修复过程,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强效的生长因子生物制剂。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含有浓缩的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能改善和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与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相比,CGF中生长因子含量及纤维蛋白的黏合度和拉伸强度均高于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CGF具有更加优越的临床和生物技术应用潜力,在创面修复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一种富含自体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新型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的:就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0-01/2011-12有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学特性、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choukroun’s platelet-rich fibrin,platelet-rich plasma,dental implant,bone defect,GBR”,中文检索词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血小板血浆,口腔种植,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由纤维蛋白网、血小板及粒细胞等组成,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富含成骨作用因子的血液制品。具有制备过程操作简单、不需要添加其他制剂的特点,同时还有效模拟生理状态下血凝块中纤维蛋白的形成,与人体正常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相似,并很好地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均显示了很好的促进组织愈合的能力。加之其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等优点,在今后的口腔种植领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方法:以“platelet-rich plasma, bone formation,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11-01),以“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11-01)。纳入与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在骨科应用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不相关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30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 结果与结论:尽管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富血小板血浆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尤其是作为细胞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能被进一步研究证实有效,将对骨组织工程乃至其他各种组织工程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除了规范研究在循证医学方面的要求之外,这应该是富血小板血浆今后研究的有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背景:脱钙骨基质作为一种生物衍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其优良成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脱钙骨固有的诱导蛋白较少,骨诱导活性有限。与生长因子复合后诱导骨组织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骨损伤及骨缺损患者的康复。 目的:综述生长因子在脱钙骨基质上的附着方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Demineralized bone”,“Growth factor”,“Combination”。中文关键词为“脱钙骨”,“生长因子”,“附着”。纳入脱钙骨、生长因子在医学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生长因子与脱钙骨附着方法方面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脱钙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生物降解性,并且易于与周围骨融合,支持新骨组织的生长。将生长因子固定于脱钙骨上,能使生长因子准确、均匀到达骨缺损处,促进骨组织生长,更有利于骨移植和骨缺损患者的康复。目前脱钙骨基质与生长因子的复合方法仍存在结合不牢固,生长因子释放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生长因子与脱钙骨基质复合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通过高速离心的方法从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血小板和自身生长因子的血浆。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之间组织修复的连续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联合多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各种生物活性因子之间可以通过磷酸化等变化联系在一起。 骨折塑形期:为了符合人体生理结构要求,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骨性骨痂通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协调作用下成为成熟的板层骨,使骨折两断端再次完全连接起来,髓腔再通,骨折恢复到与原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背景:骨折具有自我愈合周期长、延迟愈合等问题。生物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那么有没有办法将组织自身修复能力调动起来,为生物体自身修复所用呢?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在右侧胫骨远端2 cm处用摆锯造成横行骨折,克氏针髓内固定。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注射至骨折断处,对照组相同方法将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至骨折断端。术前及术后2,4,8周留取血液标本,测定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后2,4,8周分别处死2只,观察骨折标本的骨折修复情况,计算骨痂体积。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各时点,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 < 0.05);②术后第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周时,富血小板血浆组骨痂体积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第4周富血小板血浆组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面积比及血管数目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8周2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2组血清中骨钙素水平在术后第4周时达到最高,可维持高浓度一段时间,富血小板血浆组最高值大于对照组(P < 0.05);⑤富血小板血浆组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说明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始终存在;⑥提示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骨科临床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ORCID: 0000-0002-8527-6895(任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制品,通过全血离心去红细胞后获得,血小板浓度为全血的3-8 倍。富血小板血浆被激活后,其中的α-颗粒释放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趋化及血管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肌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疾病,主要是由于肌腱长期过度使用导致肌腱的退行性改变所致,发病率占所有运动系统疾病的30%,常见于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肩袖肌腱损伤、跟腱止点末端病、髌腱止点末端病等。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再生修复技术为肌腱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尤其对难治性肌腱、韧带退行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拟运用信息可视化研究工具,绘制国外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治疗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旨在深入了解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方法:采用引文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搜索国外自2008年以来以富血小板血浆与肌腱病研究为主题的文献,应用citespace V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获取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修复相关的研究外文题录515篇,分析得出8篇关键节点文献,27个高频共现关键词;②近10年来,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修复研究形成了以国家和研究机构为单位的研究群体,群体间合作关系紧密,但跨群体之间的科研合作非常欠缺;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肌腱病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和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对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只有在控制好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基础研究,克服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才能对富血小板血浆在肌腱病中的疗效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价;④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治疗的研究,从最初的以富血小板血浆对疾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逐渐发展为体外实验。在试验指标的选择中,由富血小板血浆中所含细胞因子的功能研究转向以细胞生物学中的基因表达为主的研究热点。富血小板血浆究竟通过哪些细胞转导通路来影响肌腱病的愈合,目前仍未有定论,从研究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将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会更加强调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治疗的微观生物机制研究。 ORCID: 0000-0003-2581-1945(邱国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临床中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先天性骨发育不良、进行性骨骼紊乱引起的大段结构性骨缺损非常常见,组织工程骨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希望。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关于生长因子的研究较多,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何在时间上控制各种不同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是研究热点。目的: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至2015年)Medline(1990至2015年)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成骨因子、成血管因子、组织工程骨、骨修复、血管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序贯释放、种子细胞、细胞支架”和“osteogenic factors,angiogenic factors,tissue engineering bone,bone repair,vascularization,VEGF,BMPs,sequential release,seed cells,cytoskeleton”,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修复作用中的研究,并总结作用机制及研究方向。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313篇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文章87篇。结果表明,骨缺损的重建伴随着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各自具有不同的潜能和效率。血管和成骨是骨修复两个最为重要的过程,成骨生长因子在维持骨骼结构和骨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成血管生长因子可以为组织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化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双因子或多因子联合作用是目前但骨组织工程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成骨与成血管生物因子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但是控制外源性成骨与成血管生物因子的释放剂量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研究问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是目前已知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并能将其释放的自体提取物,并已应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再生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并测定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Petrungaro法、Landesberg法、Aghaloo法制备新西兰大耳白兔富血小板血浆。检测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以及3组富血小板血浆活化前后及正常血浆、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 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富集系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均可制备有效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且Aghaloo法制备血小板浓度及活性高于Landesberg法(P < 0.05)。活化前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与正常血浆组、贫血小板血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活化后,Landesberg法和Aghaloo法制备的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活化前(P < 0.001),且Aghaloo法最高(P < 0.05)。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水平(r=0.872,P < 0.001),转化生因子β1水平(r=0.917,P < 0.001)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含有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腱愈合,从而减少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隧道的扩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何种浓度更佳。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隧道扩大的影响。 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参照Martinek等的方法进行兔的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在一侧肢体的肌腱移植物给予10 mg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预处理作为观察组,对侧肢体移植物给予5 mg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预处理为对照组。处理后12周进行影像学观察以及测量骨隧道的宽度,计算隧道扩大率。 结果与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8周、12周的时间点上,10 mg富血小板血浆组隧道扩大的宽度小于5 mg富血小板血浆组(P < 0.05);10 mg富血小板血浆组的腱-骨结合部位的骨密度值大于5 mg富血小板血浆组   (P < 0.05)。提示富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界面骨密度的提高,有效预防骨隧道的扩大,且以富血小板血浆浓度10 mg为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文献计量学: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其计量对象主要是:文献量(各种出版物,尤以期刊论文和引文居多)、作者数(个人集体或团体)、词汇数(各种文献标识,其中以叙词居多)文献计量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输出务必是“量”。 可视化技术:完整的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概念主要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空间信息直观的、可交互的可视化环境。 背景:研究认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价全球富血小板血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采用普通检索的方式,以“platelet rich plasma”等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分析从建库至2018-12-25发表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已检索的文献按照国家地区、机构、出版年、来源出版物名称等分别进行索引和分析。使用Excel 2007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VOS viewer (Leiden University,荷兰)软件对检索的全部条目进行分析并绘制图形。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共现关系、互引关系、共引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图。 结果与结论:①共检索到8 499篇富血小板血浆方面的研究,研究数量和被引用次数逐年增加;②富血小板血浆研究数量排名前3名的国家是美国、意大利和日本;③富血小板血浆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主要涉及5方面:生长因子功能的基础研究、骨再生领域研究、软骨或骨关节炎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血小板功能研究以及干细胞相关研究领域;④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示,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在骨科,尤其是软骨再生和骨关节炎方面,未来富血小板血浆的研究重心和科技投入应该向其倾斜。 ORCID: 0000-0001-6966-3134(邢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最近研究发现微小RNA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目的:总结探讨微小RN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作用,全面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微小RNA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影响骨代谢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icroRNA,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etabolism”,中文检索词为“微小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代谢”。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0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微小RNA通过对多种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影响着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过程。运用高通量技术筛选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相关的特异性微小RNA,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异常所致的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发病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作用。微小RN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骨代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主要由种子细胞、生物支架、生长因子3方面组成,如何完善软骨组织工程修复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目的:全面了解应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现状。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2005/2010相关文献。以“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repair”或“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与软骨组织工程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67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0篇文献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种子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最关键的方面,包括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种子细胞。目前应用最多、应用前景最好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支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趋向于复合性和功能性的方向发展。各种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必不可少。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在软骨修复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转基因技术修饰细胞,从而获得长期稳定表达的生物活性因子以治疗关节软骨损伤逐渐引起重视。 目的:就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有关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gene therapy,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bioactive factor,vector”。共纳入15篇文献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关节软骨损伤。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后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目的:观察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体积分数10%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和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第3代细胞高表达CD29、CD44,而低表达CD4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经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Ⅱ型胶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经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α1链基因和聚集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经胎牛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 < 0.01)。可见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