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背景:在堵塞的支架中再次置入金属或塑料支架可解决支架的堵塞问题,然而关于支架间如何搭配组合将使患者受益更大却一直存在着争论。 目的:对比恶性胆道梗阻金属支架堵塞后再次在其内置入不同种类支架之间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的,且在原支架堵塞后再次在其内置入另一支架的中、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83例,并根据原支架与再次置入支架的不同搭配组合形式,将以上患者分为3组,即覆膜金属支架组、无覆膜金属支架组和塑料支架组。 结果与结论:在原金属支架堵塞后,再次置入覆膜金属支架的通畅时间显著长于塑料支架(P < 0.05);覆膜金属支架组的支架累计通畅时间显著长于无覆膜金属支架组(P < 0.05-0.01)。提示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中、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时,在原金属支架和支架堵塞后再次置入金属支架时,使用≥1根覆膜支架的累计通畅时间显著长于先后2次置入无覆膜金属支架者。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增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399例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179)和非糖尿病组(n=220),收集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相关参数;将糖尿病组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66)和无再狭窄组(n=113),根据有无非靶病变快速进展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n=48)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n=131),检测支架置入3,120,210,360 d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冠状动脉支架长度更长(P=0.018),支架直径更小(P=0.002),支架置入后即刻和造影随访的最小管腔直径更小(P=0.001,P=0),支架置入后即刻和造影随访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P=0.038,P=0.004),造影随访晚期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比例更多(P=0,P=0.097)。在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再狭窄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无再狭窄者更高;非靶病变进展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非靶病变未进展者更高。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的比例较高,同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可辅助预测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的发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PTCD)途径放置胆道支架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减轻黄疸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2月—2011年12月不能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2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PTCD 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137例(支架组),男83例、女54例,年龄(67.64±12.68)岁;姑息性胆肠 Roux-en-Y 内引流术73例(引流组),男50例、女23例,年龄(64.69±12.9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支架组和引流组均可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在身体状况、黄疸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更严重的情况下,支架组在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引流组,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9.25±6.24)个月和(10.36±8.02)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去手术切除肿瘤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选择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其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相比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及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以植入物置入稳定脊柱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置入路径为前路入路和后路入路,如何选择存在争议。 目的:对于前路与后路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方法:检索 MEDLINE、EMBASE、PubMed数据库、万方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前路与后路入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对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患者置入治疗时间、治疗中出血量、治疗前JOA评分、治疗后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颈椎活动度以及再手术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790例,其中前路组359 例,后路组 431例。Meta分析表明前路组与后路组治疗前JOA评分、治疗时间、治疗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后路组相比,前路组治疗后JOA评分高(P < 0.001),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高(P=0.02),颈椎活动范围大(P=0.001),并发症发生率高(P=0.000 2),再手术率较高(P < 0.000 1)。结果可见前路与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创伤相似,但前路组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故临床上应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入路方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龚泉  王存德  李江龙  李仕娟  石围 《医学信息》2018,(1):140-141,144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性化疗中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疗效遥方法将118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姑息性化疗)61 例和对照组(单纯姑息性化疗组)57 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3 周期姑息性化疗后的 总体有效率尧化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05%,对照组56.1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 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 约0.05)曰治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约0.05)曰患者生存质 量改善情况治疗组(68.85%)优于对照组(49.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遥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化疗联合 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上优势明显。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比较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对照试验,提取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和功能恢复优良率等数据,采用RevMan5.0.25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1个临床对照研究,共1 227例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87例,动力髋螺钉组6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较短[RR=-2.56,95%CI(-3.27,-1.85),P < 0.000 01]、置入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09,95%CI(-62.73,-37.45),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39,95%CI (0.28,0.55),P < 0.000 01],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RR=4.19,95%CI (3.04,5.34), P < 0.000 01]和功能恢复优良率[RR=2.25,95%CI (1.49,3.40),P=0.000 1]均较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但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置入后下床负重时间,降低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优良率,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永久聚合物涂层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阻碍血管完全内皮化进程,促使再狭窄发生,且永久聚合物涂层可引发晚期血栓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患者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后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置入金属裸支架患者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组选择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首次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治疗,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EXCELTM),并以同期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129例,对照组83例完成(13.5±3.5)个月随访,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8例及12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5),对照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多于实验组(P < 0.05)。两组患者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的定量分析提示实验组最终丢失指数小于对照组(P < 0.05),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再狭窄,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是脑血管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特别对一些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显示出显著优越性,但置入后康复及生物相容性等问题制约了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目的:探讨针刺对可降解脑血管支架材料置入后康复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脑动脉狭窄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43-79岁,均进行药物涂层可降解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颈动脉支架31例,椎动脉支架21例,锁骨下支架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13例。支架置入后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电针刺理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以及支架处血管狭窄度和血栓素A2、前列环素、血栓素A2/前列环素水平。 结果与结论:治疗3个月后,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FMA、Barthel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血栓素A2、血栓素A2/前列环素均低于治疗前(P < 0.05),前列环素高于治疗前(P < 0.05),两组间血栓素A2、血栓素A2/前列环素、前列环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参考血管直径、支架血管直径、血管直径减少指数、再介入率等血管狭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针刺能够促进可降解脑血管支架材料置入后的康复效果,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食管支架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法快速发展。 目的:比较传统扩张器扩张疗法与放置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疗法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54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扩张器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置入MTN-SE-G-18/60和MTN-SE-G-20/60两种不同型号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便于不同吻合口直径患者的选择;扩张组置入硅胶扩张器。随访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吻合口大小、吞咽困难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扩张组因需要反复扩张,咽喉部疼痛及局部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支架组,且有1例发生食管穿孔。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吻合口的直径均逐渐减小,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支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扩张及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均优于扩张组,6个月时吻合口直径分别为0.94 cm和0.63 cmP < 0.01),能正常进食的比例分别为88%和48%(P=0.005)。提示,相对于扩张器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镜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的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短暂,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易接受,远期疗效优。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大量文献报道证实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在某些方面较开放手术好,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证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关节镜下射频松解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进行对比。 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0年1月至2014年5月。收集关节镜下射频松解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830例,在其中关节镜下射频松解组394例,开放手术组436例。结果显示在主要观察指标中,关节镜下手术组术后疼痛发生率(RR=0.33,95%CI:0.27-0.42,P < 0.00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40,95%CI:0.23-0.70,P=0.001)比开放手术组低,而术后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09,95%CI:0.52-2.26,P=0.82);在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中,关节镜组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P < 0.05),在其他2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关节镜下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在疗效、复发率、手术时间等方面并无差异,而在切口长度美观、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 (SEMS) are widely used for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Our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evidence comparing covered and bare SEM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using meta-analytical techniques.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using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 databases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assessing the two types of stents. The primary outcomes of interest were stent patency and patient survival; second outcomes included technical success, clinical success, tumor ingrowth, tumor overgrowth, and stent migration. A random-effects model was conducted. Pooled analysis was done separatel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digestive tract.Results: Eleven studies (8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3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cluding a total of 1376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Covered SEMS were equivalent to bare SEMS in terms of technical success, clinical success, stent patency (gastroduodenal obstruction: HR =0.87, 95% CI 0.53-1.42; colorectal obstruction: HR =0.89, 95% CI 0.18-4.45; biliary obstruction: HR =0.73, 95% CI 0.41-1.32) and survival rates (esophageal obstruction: HR =1.80, 95% CI 0.73-4.44; gastroduodenal obstruction: HR =0.83, 95% CI 0.55-1.26; biliary obstruction: HR =0.99, 95% CI 0.77-1.28), although bare stents were more prone to tumor ingrowth (esophageal obstruction: RR =0.10, 95% CI 0.01-0.77; gastroduodenal obstruction: RR =0.12, 95% CI 0.03-0.55; colorectal obstruction: RR =0.21, 95% CI 0.06-0.70; biliary obstruction: RR =0.21, 95% CI 0.06-0.69), whereas covered stents had the higher risk of stent migration (gastroduodenal obstruction: RR =5.01, 95% CI 1.53-16.43; colorectal obstruction: RR =11.70, 95% CI 2.84-48.27; biliary obstruction: RR =8.11, 95% CI 1.47-44.76) and tumor overgrowth (biliary obstruction: RR =2.03, 95% CI 1.08-3.78).Conclusion: Both covered and bare SEMS are comparable in efficacy for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obstruction in the digestive tract. Each type of the stents has its own merit and demerit relatively.  相似文献   

12.
背景: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较多,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预后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因初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非老年组(< 65岁,n=175)、普通老年组(65-74岁,n=83)、高龄组(≥75岁,n=49),比较3组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病死率及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非老年组相比,普通老年组、高龄组女性比例较高(P < 0.05),吸烟者较少(P < 0.05),既往高血压病史比例增加(P < 0.05),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P < 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肌酐水平逐渐升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逐渐增加。与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比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比例较高(P < 0.05),成功再灌注率下降(P < 0.05),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CXC趋化因子16作为一种炎症反应中的趋化因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6的变化。 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置入1或2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另选同期于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异常的健康者10名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CXC趋化因子1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XC趋化因子16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0.5,2,24 h均升高(P < 0.05);与置入前相比,置入后0.5,2 h升高(P < 0.01)。置入后0.5,2,24 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其中置入后     0.5 h与2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 h高于24 h(P < 0.01)。血清CXC趋化因子1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r=0.632,P=0.017)。  相似文献   

14.
金属胆道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金属胆道支架置人结合肿瘤区域化疗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中,4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后支架置放术,另4例行经腹胆道支架置放术。支架置放术后,36例采用皮下埋置化疗泵化疗药物注射,8例采用分次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结果:经PTCD成功后支架置人成功率95.2%,经腹支架置人成功率100%。结论:金属胆道支架置人成功率高,手术损伤,支架通畅率高,结合肿瘤区域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消化内镜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置入技术是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高位梗阻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不能进行外科治疗的胆系肿瘤患者急需消除黄疸,顺应生理性引流,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比经消化内镜置入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胆道梗阻,塑料胆管支架,金属胆管支架,生物相容性”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biocompartibility”为英文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及Medline(1989/2009)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筛选纳入35篇文献进行评价,探讨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的治疗现状、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经内镜置入胆管支架是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主要手段。胆管内支架主要包括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两种。金属支架在预防细菌滋生,保持支架持久通畅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价格昂贵。塑料支架较易细菌附着,胆泥淤积导致支架阻塞,但具有容易更换、价格低廉的优点。塑料及金属胆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均有待于提高,对于胆管恶性梗阻的患者,胆管内支架置入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有助于预防支架梗阻。对于胆泥的形成,支架的移位和堵塞,以及支架降解产物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 < 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 < 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