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表皮干细胞以显著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及皮肤组织工程学中诱人的应用前景,作为“种子细胞”成为皮肤创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目的:综述表皮细胞去分化逆转为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01 PubMed、Highwir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dedifferentiation,epidermal cells,epidermal stem cells,induction,去分化,表皮细胞,表皮干细胞,诱导”。共检索到文献2 75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6篇。 结果与结论: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与机体自身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之间在形态学和功能有许多相似点,并可表达表皮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表皮细胞去分化途径制造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机体自身来源表皮干细胞的替代细胞应用于皮肤损伤重建和再生的相关研究,为实现皮肤创伤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的“完美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尽早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重建皮肤结构和功能,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关键和最终目标。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拥有无可置疑的潜能。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epidermal stem cells,basic stud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5-01/2010-10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2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具有慢周期性和对基底膜的黏附能力,其增殖分化受到壁龛及Wnt信号通路、MAPK、c-Myc、Notch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因子等的调控。目前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创面修复、基因治疗、组织工程领域。随着表皮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将为皮肤基础研究、创面功能修复和皮肤遗传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背景:应用脂肪干细胞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是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条件下脂肪干细胞可以向机体的不同组织分化。 目的:对国内外脂肪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0-10关于脂肪干细胞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脂肪干细胞,体外分化潜能,种子细胞,转基因”或“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cell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seeded cell,gene transfac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脂肪干细胞体外分化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2篇文献,最终入选28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它具有多向系分化潜能,除可以分化为间充质来源的脂肪、骨、软骨以及骨骼肌、心肌等细胞,也可诱导分化为来源于外胚层的神经细胞以及具有功能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此外脂肪干细胞还具有造血支持作用以及可被腺病毒等高度转染等优点,可以作为基因转移良好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特性,成为骨组织工程中研究最为深入的种子细胞。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缺损治疗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或“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defec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选择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获取方法成熟,具有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能力,能有效地进行骨质缺损修复,尤其随着生物支架材料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5.
背景:毛囊干细胞来源于皮肤、毛发,数量极其可观,取材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和免疫原性,可供自体移植,是最容易获取的干细胞来源之一。目的:综述毛囊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作用因素,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以“毛囊干细胞、皮肤修复、再生医学、组织工程”或“hair follicle stem cell,skin repairing,regenerative medicine,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CNKI 和 PubMed 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表的关于毛囊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文章,最终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毛囊干细胞作为一种容易获得、数量可观、使用较为安全以及具有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通过皮肤早期血管化、表皮及附属器官的再生、信号通路作用及转录因子调节等方面的影响,促进皮肤伤口的修复,能为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研究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牙齿缺失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器官缺失,近年组织工程学器官的研究日渐成熟,各类成体干细胞被用在再生牙的研究中。 目的:对各类成体干细胞的特性进行阐述,探讨各类成体干细胞在再生牙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及新进展。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79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的文献,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stem cell”和“tooth regeneration”检索,中文文献检索以“干细胞,牙再生,组织工程学牙,种子细胞”为关键词,选择内容与成体干细胞、再生牙与牙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5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牙齿生长发育条件特殊,易缺失且自体难以再生,再生组织工程牙的研究为牙缺失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成体干细胞无论在体内诱导还是体外重建再生牙的过程中都可起到不同的作用,且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脐血干细胞的优势就较为突出,在今后的再生牙研究中可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诸多特有的良好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组织工程化气管研究中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目的: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在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方法:由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1979至2012年,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 tissue-engineered trachea”和“tracheal chondrocytes,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trache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检索,中文文献检索中以“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气管、气管软骨细胞、气管上皮细胞和气管血管内皮细胞”为关键词,选择与组织工程化气管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共纳入51篇。 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化气管种子细胞研究主要包括软骨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已证实, 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细胞因子在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尚未发现合适的诱导因子能特异性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气管上皮细胞。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殊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化气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牙槽骨的吸收、缺损是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常见问题,但目前较常用的修复缺损牙槽骨的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组织工程的出现成为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热点。  目的:就脂肪干细胞的来源和应用价值、生物支架的种类及特性、生物支架对种子细胞的影响及脂肪干细胞复合支架用于动物实验的研究等方面作一总结。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年1月至2013年4月关于脂肪干细胞、生物支架及骨修复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脂肪干细胞,分化、增殖和成骨生物支架,牙槽骨,骨组织工程”或“Adipose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esis,Biological scaffold,alveolar bone,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修复骨缺损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6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修复骨缺损的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因其来源广、易采集、易培养低衰老,成骨分化好和风险小等特点被广泛关注,尤其和生物支架应用于骨修复表现出更好的成骨效果。随着有关各科学的发展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有关问题都可以解决,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构建工程骨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牙槽骨再生的发展趋势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无污染、易扩增、无伦理学差异、多向分化等优点被作为用于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机制进行阐述。 方法:以“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oming mechanism or home,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归巢特点”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3至2012年,选择内容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献为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共纳入31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多向分化等优势使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使众多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其中向缺血或损伤组织炎性归巢的特征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关键。了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点,研究其归巢机制,使其高效归巢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种疾病或创伤可导致尿道组织的缺损或狭窄,需用其他组织来修复与重建。传统应用包皮、口腔黏膜,或者其他自体移植物修复会带来较多并发症,而组织工程的兴起为尿道修复与重建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总结并探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种子细胞的选择,以及目前组织工程在尿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至2012年5月有关尿道组织工程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urethra, scaffold materials, stem cells,Vascularization”,中文检索词为“组织工程;尿道;支架材料;干细胞”。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57篇文献进行综述。选择文章内容主要为组织工程支架在尿道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目标仍旧是以下几点:选择最佳支架、最佳干细胞来源,促进移植物新生血管和神经长入。泌尿系统组织工程已经报道,在临床上,使用复合或者不复合种子细胞的脱细胞支架可以重建尿道。虽然在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有理由期待组织工程会在尿道疾病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获取更合适的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可使皮肤功能得到更好的修复。 目的: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并比较两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月龄新西兰兔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3,6代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结果与结论:毛囊干细胞较表皮干细胞贴壁快,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毛囊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表皮干细胞。提示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毛囊干细胞较表皮干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Present treatments for chronic skin wounds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adult stem cells play a potential part in cutaneou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BJECTIVE:To review effects of stem cells in skin regeneration and wound healing. METHODS:The first author retrieved CNKI and Medline databases by computer for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0. The keywords were “epidermal stem cells,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dermal stem cells”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respectively. Then totally 489 papers were obtained after initial survey, an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30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or review. RESULTS AND CONCLUSION:Epidermal stem cells and other adult stem cells have been applied to treat wounds and other skin diseases. Epidermal stem cells are the crucial cell source of skin development, repair and remodeling. Epidermal stem cells are always in a resting state in vivo. Unless, skin injure or culture in vitro, cell division and proliferation will be significantly fastened. The stability of the epidermis mainly depends on the asymmetric division of a subpopulation, in which two daughter cells are produced, including on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tem cells, and the other differentiated into transient amplifying cells that will be differentiated into post mitotic cells after a series of cell divisions (3-5 times). Afterwards, those post mitotic cells are developed into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cells on the basal layer, finally detach from the epidermis as dander. In addition, it is unclear whether epidermal factors are related to apoptosis,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wound repair and even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refor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in wound healing requires a furthe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3.
郝飞  张玲  吴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6):6527-6532
背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问题一直以来是急待突破的临床技术瓶颈。随着组织工程时代的到来,表皮干细胞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替代治疗及基因工程等科技领域,因此其分离、鉴定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表皮干细胞生物学标记的研究进展。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有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整合素,角蛋白,P63,CD71,连接蛋白43,端粒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烟酸己可碱,Epidermal stem cells,integrin,keratin,P63,CD71,telomerase,ACE,cx43,Hoechst”。排除较陈旧的理论观点以及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最后纳入40篇文献。结果显示,表皮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为皮肤缺损修复的组织来源带来了曙光,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分布在毛囊隆突部和表皮的基底层,然而整个基底细胞中只有约4%的细胞是干细胞,因此正确分离、培养、鉴定表皮肤干细胞成为关键问题,由此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在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标记物方面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一种绝对、公认的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整合素、角蛋白、P63、CD71、连接蛋白43、端粒酶等方面,另外近年来烟酸己可碱、CD90、CD98、CD200在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领域有所报道。研究发现每一种标记物都有其缺陷及不足之处,目前在表皮干细胞研究领域里仍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的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创伤修复创伤”的传统治疗模式。 目的:总结分析目前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年至2011年 PubMed数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方面的文献。共检索中文187 篇,英文211 篇,最终保留49篇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方法就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所需要的种子细胞,然后将之种植于合适的生物支架材料上,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体内组织缺损部位,并加入一定的诱导条件,逐渐形成新的有功能的软骨组织。文章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方面重点叙述了自体软骨细胞、异体软骨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在细胞诱导及条件培养方面重点叙述了细胞因子、细胞条件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和研究进行了相关叙述。找到最理想的种子细胞,合理联合应用细胞因子,更加真实的模拟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基因工程安全、高效、可控转染,构建理想的支架材料,将是今后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多向分化潜能:指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持续增殖分裂并可以在不同微环境影响下向相应方向分化为多种组织的能力,即经过不同细胞因子的诱导,能够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血管内皮、肝、神经等细胞系类型,一般为干细胞或类干细胞所具备的能力。 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应用组织工程方法再造组织和器官所用的各类细胞,其中包括分化成熟的成体细胞和具有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应满足以下几点:采用微创或无创手段即可获取的组织,分裂增殖能力强,功能旺盛,无或仅有极微弱的免疫排斥反应,能够连续传代,且传代培养后不发生形态、功能及遗传物质的改变。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问题,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和应用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难点,成纤维细胞是各组织工程研究的热门选择。 目的:总结分析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身分化潜能以及对干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5至2019年)和PubMed数据库(2005至2019年)中有关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对成纤维“干性”的研究新进展进行全面阐述。 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代谢旺盛、增殖能力强,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在不同微环境中可分化为不同细胞,拥有与干细胞一样强大的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常运用于转分化、细胞培养、损伤修复以及组织工程,其中促进干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尤为显著,今后应最大化利用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优势与干细胞共培养,为组织工程学提供种子细胞,为临床中创伤的修复提供更佳思路。 ORCID: 0000-0002-4261-361X(杨桂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组织工程皮肤能作为理想的合适的皮肤覆盖物,以满足临床严重烧伤病人的需求,其中原因之一是未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通过对皮肤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肤的多层表皮结构通常是由表皮干细胞再生而来,因此,表皮干细胞可能成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但目前我们对它还了解甚少.现就表皮干细胞的有关生物学行为包括一般特性、分布位置、表面标志物、可能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n the effects of subcutaneous fat and stem cells on wound healing.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kin composite prepared with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on skin defects. METHODS: Epidermal cells, fibroblasts,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as seed cells and bovine collagen gel as a scaffold were used to build a complex with a variety of cells. A 6-mm diameter circular skin defect was made on the both sides of the rat back. The right side as experimental side was implanted with an 8-mm diameter multilayer skin composite, and the left side (control side) was only treated with a simple dress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or the constructed multi-layer skin composite, the epidermal layer was continuously merged into the multi-layer, the fibroblasts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rium layer, and lipid droplets existed in the fat layer in which the cells distributed uniformly. Cell aggregation was obviously observed at the junction of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experimental side, the rate of wound healing, granulation tissue thickness, the thickness of dermis and the capillary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side. Taken together, we can construct multilayer skin composites with a variety of cells as seed cells, such as epidermal cells, fibroblasts and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and bovine collagen gel as a scaffold, which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increase the thickness of dermis.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Epidermal stem cells are the source of cells for repairing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To study differentiation and migration of epidermal stem cells is crucial for perfect heali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bstance P in skin wound repair. METHODS: Thi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groups of substance P, capsaicin and control (n=10 per group).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kin defect models, exogenous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 capsaicin, and normal saline were daily injected at the wound for continuous 5 days. Skin thickness, skin wound area, BrdU-posi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in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injec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No difference n the skin thickness was found in the three groups at 14 days after injection (P > 0.05), but with time, the epidermal thickness was reduced. At 42 days, the epidermal thickness was reduced remarkably in the substance P group and decreased certainly in the capsaicin group, but unchang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wound area of the substance 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and capsaicin groups at 3, 5, 7 days after injection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capsaicin group (P > 0.05). The BrdU positive rate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3, 5, 7, 12 days after injection: the substance P group > the control group > the capsaicin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ubstance P can promote epiderm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