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秋雪  张敬法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048-205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主要的致盲疾病。DR曾被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和中低度炎症也被证实是DR的重要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内的常驻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层视网膜,负责监控视网膜内微环境变化。在异常刺激下,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与视网膜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在DR中,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关键因子或多条通路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增强,外层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引起视网膜神经元凋亡、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视力丢失。  相似文献   


2.
李秀  刘畅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368-137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退行性病变、炎症和血管交替的再生与损伤共同促进DR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网膜的慢性低度炎症是DR的一个关键因素,是DR更为早期的表现,然而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炎症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干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致盲眼病,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关键环节。近年研究显示,DR不再是单纯微血管病变,而是视网膜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变、微血管病变的共同发展结果。DR病程早期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RNVU)中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早于血管内皮的变化,胶质细胞的激活加重血管屏障功能障碍。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是常驻视网膜的局部免疫细胞,参与长期高糖诱导的慢性炎症反应、高糖诱导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结构、增加神经元凋亡、改变Müller细胞胶质化等,影响视网膜局部稳态平衡。RNVU作为一个单元结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针对小胶质细胞在RNVU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炎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视网膜中白细胞粘附增加,并与DR微血管损伤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同时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及其基因表达上调,抗ICAM-1抗体及CD18抗体可抑制糖尿病引起的白细胞粘附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可引起DR中的炎症改变。增加视网膜内VEGF及AGEs可明显增加白细胞粘附和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参与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炎症。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Muller细胞作为人类视网膜中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调节视网膜钾离子、钙离子和水分子的内稳态,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等重要生理作用,并且与多种视网膜疾病关系紧密,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血管病变发生之前,Muller细胞即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反应等,对视网膜神经细胞产生保护及毒性两种作用,并参与视网膜血管渗漏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6.
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组织中来源于髓系祖细胞并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细胞.正常情况下小胶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对周围环境起免疫监视作用;组织发生病变时,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免疫与炎症反应,一方面可对病变组织起保护与修复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加重组织的损伤.小胶质细胞活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病理学特征之一,提示其在病变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就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及其活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etrin-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R大鼠模型,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为了研究Netrin-1基因沉默对DR的影响,构建si-NC和si-Netrin-1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si-NC大鼠)、B组(si-Netrin-1大鼠)、C组(si-NC大鼠+DR造模)、D组(si-Netrin-1大鼠+DR造模)。为了研究外源性Netrin-1对DR的影响,将WT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R组、Netrin-1组。造模后3个月,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厚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ba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D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内核层、外核层厚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Iba1及IL-1β、IL-6、IL-12、TNF-α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Netrin-1组内核层、外核层厚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Iba1及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etrin-1基因沉默可加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和炎症,外源性Netrin-1则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coRNA)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降解mRNA或抑制mRNA翻译来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并可能调控着几乎每一个细胞生理进程.研究发现微小RNA的异常表达谱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小RNA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下通过靶向调控核因子-κB、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等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基因,产生不同的细胞生物学效应,从而广泛调节视网膜各类细胞在炎症发生、新生血管形成、增生和凋亡等方面的病理过程.异常表达的微小RNA及其功能靶标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对DR发病机制的阐述,也为DR的早期预防和探索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属于第Ⅲll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相关.SIRT1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对视网膜细胞的损害,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及进展.目前已有数个白藜芦醇(SIRT1激动剂)制剂进入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阶段,其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11.
视网膜Müller细胞作为人类视网膜中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调节视网膜钾离子、钙离子和水分子的内稳态,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等重要生理作用,并且与多种视网膜疾病关系紧密,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血管病变发生之前,Müller细胞即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反应等,对视网膜神经细胞产生保护及毒性两种作用,并参与视网膜血管渗漏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2.
张悦  董宁 《眼科新进展》2017,(9):890-89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DM病程的延长而增高.DR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盲率的疾病,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之一.但是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DR可能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视网膜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DR中MG被活化,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参与DR的炎症反应.了解DR中MG的活化机制,可更好地为DR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视角.因此,本文就DR中视网膜MG活化及干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炎性细胞,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DR病程中炎症的作用,人们发现巨噬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爽 《国际眼科纵览》2022,46(4):327-3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诱导白细胞活化和迁移,导致毛细血管阻塞、视网膜缺氧及内皮细胞损伤,进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和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在持续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刺激下,局部病理性新生血管增生,加重了DR进展。玻璃体和房水中的炎性因子与DR的进展有关。在免疫病理学上,炎症过程诱导了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信号传导,改变了患眼组织的生理反应,产生炎症表型。这些炎性生物标志物可评估炎症过程,可靠、易获得的炎性生物标志物将为开发新的DR生物标志物及其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a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DR的发生可能与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PKC)旁路、已糖胺旁路、糖化血红蛋白(GHb)、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其发病机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相同,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包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炎性递质的释放及谷氨酸盐的正常代谢受损。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白细胞黏附、聚集和移行,血管渗透性增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多种炎性反应因素的参与及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开辟新途径。(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6-81)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导致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DR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无定论。近期研究表明,炎症与自身免疫反应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 containing a pyr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能触发各种炎症反应,并在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有不少研究证实NLRP3炎症小体通过参与多条通路在DR中发挥促炎作用,提示通过抑制NLPR3炎症小体或者其参与的通路或许可成为DR治疗新靶点。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在DR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刘爽  俞莹 《国际眼科纵览》2021,45(2):110-117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逐渐失去其特异性标记,获得了间质细胞表型和功能.EndoMT参与了糖尿病各种眼外和眼内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代谢和生理的异常,但目前还不太清楚哪些异常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现已发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许多分子和生理的异常与炎症息息相关.此外,在动物模型中还发现,一些抗炎疗法能显著抑制其发生发展.现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和后期中的炎性介质及其关系做一综述,并探讨抗炎疗法在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囊泡是包含微囊泡、外泌体和凋亡小体的纳米级囊泡,外泌体包含蛋白质、脂质和微小RNA(miRNAs)等内容物。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可在广泛生物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中存在。近年来发现miRNA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检测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部分miRNAs(miR-126、miR-29b、miR-200b、miR-1273G-3p、miR-93、miR-142-5p)在视网膜的表达以及对其靶基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