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四逆香佛二花汤联合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为抑郁性神经症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四逆香佛二花汤联合针刺调肝法治疗,对照组仅口服西药百忧解(用法:晨起口服,20 mg/d)。2组均为2周1个疗程,并且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0%;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1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四逆香佛二花汤联合针刺调肝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刘玉洁教授从肝论治抑郁症的经验。对刘教授两年来治疗抑郁症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围绕从肝论治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疏肝利胆、和解枢机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自拟四逆香佛二花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用温胆汤加减;柔肝健脾、养血安神用逍遥散加减;养肝补肾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相似文献   

3.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周常昆主任医师应用祖传验方"丹志蒙花汤"经验。周老师认为咳嗽治疗重在降上逆之肺气,协调肝升肺降最为关键,清解肝经郁火,化痰宣肃肺气是其中主要的治法之一。丹志蒙花汤清肝疏风,化痰下气,治疗多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上佳。  相似文献   

4.
四逆香佛二花汤系自拟方,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橼、佛手、玫瑰花、代代花、黄芩、丝瓜络组成。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祛痰除湿通络之功。笔者以本方加减,用于久治不愈的疑难病证甚效。现介绍于下。一、木肾和某某,男,40岁。阴茎、阴囊麻木七八年,发病开始没有引起注意,一年后阴茎、阴囊麻木日渐加重,而且按之较硬,即到某院泌尿科检查。经过数家医院检查,一直未能确诊,后到中医科治疗,多以肾阳虚论治,服药达千剂,针灸数十次,始终没有一点效果。近半年多来,每次服中药后,不但无效,反见头晕心烦。细审其症,除上述所述症状外,并见胸胁苦满,咽喉部有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连续咳嗽几声,有时突然暂时消失,不久又出现,舌苔薄黄,脉弦。综合脉症,诊为肝郁气滞,痰湿不化,  相似文献   

5.
宋延霞 《光明中医》2010,25(10):1897-1897
<正>大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而成,是吴佩衡教授所创,四逆汤乃张仲景《伤寒论》中回阳救逆之主方,加肉桂辛温气香,不仅温肝暖血,并有引火归元之效。郑  相似文献   

6.
一、当归四逆汤药物组成: 当归三钱,生芍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一钱,通草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十二枚。煎服法:水煎适量,一日二次服。本方为血虚寒凝,经脉受阻,血行不畅,不能温养四肢,证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而设。本方以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之法,以治手足厥寒,不用姜、附,名为四逆。四逆散不用姜、附,用疏肝解郁之法,以治四逆。虽均以四逆名方、但其致逆之因不同,而用药各异。少阴四逆,以阳虚为主,故用大辛大热之品,回阳当急;而足厥阴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故重在养血滋肝,切忌辛燥之品,以耗其阴。二、病案举例 1.房事精不泄邵勤,25岁,城北邵红土崖子。因岳父病故,男女双方同  相似文献   

7.
总结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赭石治疗胃病的经验。认为治疗胃病以恢复胃气肃降为要,赭石为降胃气、降逆气的要药,尤适用于胃病的治疗。常以赭石配伍柴胡、吴茱萸以解郁降逆,配伍大黄、瓜蒌以消痰降气,配伍沉香以调气畅中,配伍人参以开壅补虚。对于肝胃不和者,在疏肝理气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降肝平冲,恢复胃气的通降之性;对于胆胃不和者,在利胆化痰药中加入赭石可使痰浊下降,胆火达胃,胆之清气自可升发;对于脾胃不和者,在健脾温胃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镇逆安中,使虚可受补;对于肺胃不和者,在润肺清胃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降胃和阴,直折亢火,佐金肃气,培土生金,助化津液。  相似文献   

8.
总结崔应麟教授运用加味四逆都梁汤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崔应麟教授认为偏头痛病因虽繁杂多变,但以内伤头痛居多,其病机也不外乎与肝脾两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故多从肝脾论治。治疗上,吾师尊李东垣"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的原则,故多以调肝、和脾为首要,兼以化痰、祛瘀、散寒、补虚。组方加味四逆都梁汤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姜老说:“旋复代赭汤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是由于胃气虚,气逆不降所致。方中用旋复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二者相须降气镇逆功能尤强,配姜、夏和胃化饮;参、草、枣补益中土,使胃气和,气机升降通畅,则痞噫自除。”姜老认为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眩  相似文献   

10.
多娜 《天津中医药》2011,28(6):445-446
1 胃失和降为发病基础王长洪主任认为食管为胃之系,为胃气所主,通过其蠕动功能将食物推进胃中,传化物而不藏,与胃同属六腑的范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管乃胃之门户,胃土受病,食管亦受影响.反流的形成,首先责之于胃的通降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反顺为逆,胃气上逆,《临证指南医案》中述:"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同居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失调,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清浊相干,形成反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中说:"酸者,肝木之味也……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若平素性情急躁或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浊上逆,亦成反流.肝升肺降可促进脾运胃纳,使胃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肝气不升,肺失肃降,也会影响脾升胃降功能,致痰气阻隔,上逆于咽,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1.
论治肝之法     
肝脏.易动而难静,为风木之脏。其性刚,主动,主升。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肝之疏泄作用.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其他脏腑生理功能的发挥,亦要借助肝之疏泄作用。“肝木春升,余气从之.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调畅而无病”(李杲)。肝的生理功能.以动以升为主,却又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使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又要仰赖其他四脏功能的正常发挥。“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叶天士)。  相似文献   

12.
旋覆代赭汤为<伤寒论>方,由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用治伤寒在表,汗、吐、下不当所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痰气痞证.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代赭石重镇胃中冲逆之气,两药协同,镇逆降气、消痰和胃力强,为方中主药;半夏、生姜化痰消痞,降逆和胃,助主药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胃、扶正祛邪,防重镇燥散伤胃;炙甘草并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相似文献   

13.
傅峪松  何志坚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78-878
1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患者,男,36岁,2008年2月10日就诊.因阵发性咳嗽2月余,伴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白天较多,进食后明显加重,无痰,无发热,纳食可,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略红.苔微黄腻,脉弦滑.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正常,既往有反流性食道炎病史.西医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医诊断:咳嗽,证属肝胃不和、痰郁化火上逆于肺.治以疏肝泄热和胃,消痰降逆止咳为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廉方教授运用四逆酸枣汤治疗不寐的经验。杨教授认为不寐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其主要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常用四逆酸枣汤加减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证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文杰教授认为痰、虚(不论血虚,阳虚)、情志不调或原发脏腑疾病相互作用,影响肝脾功能,脾失运化或肝失疏泄,扰及心神,发为心悸;提出"心悸之诊治应究其根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独到见解,实证(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心悸,重在理气消痰,疏肝化火;虚者(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治疗以益气养血,温补心阳,宁心安神为主;情志不调,当疏肝解郁,清火安神,逍遥散主之;组方遣药配伍体现药对相须相使,注意药味、剂量比例;根据证型,采取相应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对冲脉理论有突破性认识。他认为冲脉虽为血海,但亦主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冲脉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胃失和降、肾不纳气、肝失疏泄、大气下陷,导致冲气上逆,究其根本为气机上逆,与胃、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冲气上逆之病甚多,并非仅与妇科病症有关,更可导致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上,根据具体病因病机、病证特点辨证施治,总体治疗原则是既要重视平冲降逆药物的运用,以治其标,同时注重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以治其本,在治疗时还要全面考虑到升提大气之法治提高对冲气镇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丽均  王萌 《北京中医》2003,22(2):33-33
姚五达老师认为 ,治疗逆经应以固肾为主 ,配合柔肝平木、清热凉血、引热下行之法。肝气横逆 ,胃气受戕者应配合舒肝和胃、健脾和中之剂 ,使肾阴育 ,肝气平 ,胃气和 ,气血冲和 ,阴平阳秘。病例 1、张某某 ,女 ,14岁 ,学生 ,1983年 5月 6日初诊。患者 1年前月经初潮 ,近 3个月每逢经前 1~ 2天出现鼻衄 ,血量较多 ,同时出现乳房胀痛 ,心烦急燥易怒 ,头痛 ,纳呆 ,腰腹疼痛 ,二便正常。望之患者体瘦 ,面色无华 ,舌苔薄黄 ,脉弦数。姚老认为此属肾阴不足 ,水不涵木 ,虚火上炎 ,迫血妄行所致之逆经 ,治以滋阴清热、柔肝止血之法。处方 :细生地12 …  相似文献   

18.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关于此汤剂之名称,成无己说"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者……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后世医家大多遵照成氏之言。文章经考察认为,"四"字当为"回"字之讹,"四逆汤"实为"回逆汤",只有"回逆",方治"四逆"。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鼻炎临床多从外风论治,鲜有论及内风者。今之过敏性鼻炎患者亦常见肝阴虚损、风火内动之象,此皆肝阴暗耗之诱因。肝之阴血亏虚,则易动内风,故认为内风乃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成因,其涉及脏腑在肝却非止于肝,更有肺、脾二脏。具体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失敛,上犯于鼻;肝气上冲,侮逆犯肺;木气无制,乘克脾土三者。治疗总以柔肝熄风法为核心,又兼理肺、顾脾之微妙。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花汤”,即二花、槐米、杭菊各9克,青茶叶引,是笔者临床治耳聋病患选药组方惯用的方剂。二花甘寒清芳,能宣散风热;槐米苦凉,有清热凉血之功;杭菊甘、苦、凉能除热、祛风。多年来,凡因各种原因引起中耳、外耳道发炎(未化脓)而致耳聋的患者,病程在100天内,使用“三花汤”,无不药到病除,治愈率甚高。按照不同的病情,大都是三剂药,三天治愈,恢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