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软组织重建、乳腺再造、创伤修复等整形外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脂肪组织不耐缺氧、易发生液化及"瘤"变等自身特性,目前还不能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1],而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希望.近年来,针对其特性开展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 CAL)是组织工程学的概念,即在脂肪移植过程中加入ADSC,用来促进移植部位的血管再生及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Matsumoto等[2]研究表明,在ADSC辅助下,可以增加35%的移植脂肪成活率,特别是与透明质酸支架作为载体或与前脂肪细胞混合等新技术的结合[3],使CAL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突破.笔者将从ADSC提取、鉴别、临床应用、远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具体分析其现状与不足,旨在综合分析CAL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对本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具有促进软骨修复作用,成为治疗软骨缺损与关节退行性变的新方向。虽然ADSC治疗OA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促进软骨分化与再生的作用已得到肯定。目前应用ADSC治疗骨关节炎(OA)的主要方式有经关节镜检查清理关节腔后,在关节腔内注入自体臀部或腹部的ADSC,或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一同注入,对不同程度OA患者疗效不同。但是,对于ADSC的取材部位、诱导分化方法及治疗OA最佳应用方式、剂量、疗程尚无定论。该文对ADSC治疗OA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创面愈合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难愈或不愈创面是整形外科的一大挑战.随着人们对脂肪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利用脂肪干细胞来提高创面愈合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在此就脂肪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治疗策略的改进、细胞移植途径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创面修复异常所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及瘢痕严重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 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且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脂肪干细胞(ASC)作为一种拥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已经被多项体内、体外研究证实可以通过促上皮化、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促进创面愈合。ASC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治疗由烧伤、糖尿病和放射性损伤等导致的难愈性创面并取得良好效果, 且其成为创面修复新材料的潜力也得到了证实。该文就ASC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能力,逐渐成为损伤修复及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ADSC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炎症损伤的微环境,并抑制细胞凋亡。在脂肪移植中应用脂肪干细胞,可以明显降低移植后脂肪组织的液化吸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并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在组织损伤、修复方面蕴含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ADSC在抗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也被证实。本文就ADSCs在皮肤抗皱、美白、促进毛发再生、增强组织修复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脂肪干细胞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创面治疗和整形美容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脂肪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体内含量多、免疫原性低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糖尿病患者异常的体内环境可以影响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就糖尿病对脂肪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在创面修复、组织重塑和损伤后抑制病理性纤维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改善瘢痕组织挛缩、粘连和功能障碍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自体脂肪的应用能够改善瘢痕范围、颜色和柔韧性, 是治疗创伤、放疗和手术瘢痕的重要方法。经皮针刺筋膜切开自体脂肪移植术是通过锐针直接穿刺瘢痕及腱膜, 松解纤维组织, 使限制性瘢痕转化为可接受脂肪移植的疏松三维受体再生基质, 能够简单安全地对成熟瘢痕的质地、外观、弹性等多种特性进行改善, 或可替代皮瓣修复术成为修复广泛瘢痕的重要手段。该文综述了经皮针刺筋膜切开自体脂肪移植术在瘢痕矫正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这种应用了组织工程原理将瘢痕扩张为ADSCs移植的三维支架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了皮瓣修复瘢痕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干细胞和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人,为临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ADSC)由于来源丰富且容易获取,体内、外实验均证实其能分化形成骨样组织,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本文就hADSC的免疫表型、体内成骨、成骨分化的调控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hADSC成骨分化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为组织或器官缺损的修复及功能重建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并逐渐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生理性修复技术,其中脂肪和软组织工程学在修复衰老变形组织、创面的缺损和先天性畸形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01年,Zuk等[1]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称之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ADSC),其来源丰富、扩增量大、具有多分化潜能且不易衰老,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又一研究热点,我们就近年来ADSC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介质, 在整形美容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脂肪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多种机制在皮肤、骨、软组织修复与再生的组织工程、创面与瘢痕处理、肥胖和乳腺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可广泛用于皮肤的抗衰老治疗、创面与瘢痕的修复、皮肤炎症治疗、骨与软骨组织的修复、肥胖症防治、乳房整形和重建等整形美容相关领域, 在未来的治疗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ADM)在裸鼠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 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体外培养ADSC与ADM微粒复合体;24只裸鼠分为活性ADM微粒组、ADSC组、ADM微粒组、空白组4组, 每组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裸鼠模型并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实验组创面移植复合体, 其他组创面分别移植ADSC、ADM微粒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术后7、14 d各组随机选择3只裸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HE染色测量再上皮化厚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 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活性ADM微粒组中细胞存活情况明显优于ADSC组;术后7、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2.7)%、(98.5±1.1)%, 再上皮化厚度分别为(99.1±1.8) μm、(124.3±4.3) μm, 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活性ADM微粒组新生血管染色高于其他组。结论 ADSC复合ADM微粒移植可促进裸鼠糖尿病创面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及人BMSC增殖、黏附和成骨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等。LLLT在骨科中常用于促进骨愈合及骨修复、改善骨质疏松、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治疗腕管综合征及修复脊髓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等。该文就LLLT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 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 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 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 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 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 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磁性标记脂肪干细胞修复兔退变椎间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活体监测Gd-DTPA标记的脂肪干细胞(ADSC)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观察ADSC对修复及延缓退变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制成腰椎椎间盘退变模型,2周后行Gd标记的ADSC(Gd-ADSC)移植及ADSC移植,在不同时间点摄X线片、行MR扫描及病理学检查,并与移植PBS比较。结果 Gd-ADSC移植后即刻,SPIR T1WI显示椎间盘内高信号随时间推移迅速减低。与同时间点移植PBS比较,ADSC及Gd-ADSC移植兔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髓核及纤维环内均可见胞浆丰富软骨样细胞。结论 ADSC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Gd-ADSC移植后1周内可通过MRI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6.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很多因素参与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现就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诱导分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存在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修复效果。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是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且能够有效地弥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缺陷,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医美修复重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医美修复重建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外泌体对小鼠RAW264.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20年6—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手术的3例女性患者(10~25岁)废弃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ADSC,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使用差速超高速离心...  相似文献   

19.
刘韶锋  黄盈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183-186
现阶段烧伤、压疮、放射性溃疡等为创面修复的难题,引流、植皮以及皮瓣修复等方法虽有一 定治疗效果,但无法满足患者外观要求。脂肪微粒移植术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皮下脂肪,经过抽吸净化后获 取符合要求的脂肪颗粒组织,将其注入到机体所需部位,可到达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但不同形式的脂 肪微粒移植术的应用效果和适用范围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形式脂肪微粒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 展,以期为提高皮肤创面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是临床棘手问题,由于机体局部组织损毁且再生障碍,通过血管、神经营养修复创面的途径受损,多种细胞因子紊乱等多因素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且具有免疫调节、旁分泌等功能,有助于全方位修复创面,目前在糖尿病足创面中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干细胞治疗相关参数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