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于腹茧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7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6例术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治疗组),21例同期未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方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多分布于0级和1级(81.25%),而对照组多分布于2级和3级(66.67%)。在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中因肠梗阻再入院1例,对照组为10例(P<0.01)。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在降低腹茧症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其中15例在术前行肠梗阻导管肠减压治疗,术中行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支架排列,作为观察组;另外15例术前行胃肠减压治疗,术中未进行肠排列,仅应用防粘连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概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1.52 ± 0.87)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6.7%;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2.63 ± 0.59)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40.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在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52 ± 0.87)d vs (2.63 ± 0.59) d (P=0.013)、1例 vs 6例(P=0.001)]。 结论肠梗阻导管肠排列能有效的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16例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下将300 cm长的导管经鼻置人空肠10 cm以远,前端充水球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带动导管向小肠远端运行,直达回肠末端,保留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行小肠内支撑排列.结果 16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至2年,均未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X线下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可以多次重复置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经由自然孔道行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和预防梗阻复发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共纳入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术前诊断:肠粘连松解术后15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ixon术后1例,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1例,腹茧症1例,阑尾穿孔切除术后2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9例,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同时置入肠梗阻导管经鼻行小肠内排列,术中引导至末端回肠。患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等。结果术中成功置管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例置管未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5±9)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502±114)ml/d;全组患者术后平均(4.4±3.2)d排气,术后(6.2±2.2)d开始带管进流食。术后平均(14.7±7.6)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5.0%(3/20):2例切口感染;1例鼻咽炎。术后随访20例5~40个月,2例(10.0%)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为90.0%,无因肠梗阻而再手术病例。结论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小肠内排列的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人300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早期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300 cm减压导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可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留置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7例患者梗阻均顺利解除.随访9个月至2年,除1例10个月后再次梗阻外,其余6例均未再出现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与支撑排列,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早期合并小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在治疗小儿外科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26例重症粘连性肠梗阻行经鼻导管内支架肠排列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6行传统内支架排列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开腹手术病史。26手术均手术成功,均行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23例康复出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11.5%。死亡原因,肠瘘1例,爆发性感染1例,心肺衰竭1例。拔管顺利,拔管后仅有轻度呕吐4例,无其他不良反应。23例全部随访2~6 a,无远期梗阻复发。结论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是治疗患儿腹腔严重粘连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有效率96.30%(26/27),1例无效转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经空肠造口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普外科收治的9例应用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拔管,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随访期间无肠梗阻复发。结论经空肠造口放置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简单且安全,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X线引导下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MBO)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小肠MBO患者资料,其中30例接受X线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A组)、30例接受传统鼻胃管置入(B组),之后均接受持续胃肠减压。对比2组MBO症状缓解情况、排气排便时间及治疗后饮食恢复情况,记录24 h平均引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有无治疗相关并发症,以及治疗后1年内生存情况。结果 对60例均成功置管。A组置管后排气排便、经口进食均早于,导管留置时间短于而24 h平均引流量大于B组(P均<0.05),组间肠梗阻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治疗中A组8例出现鼻部轻微出血、4例口咽部不适,B组5例鼻部出血、5例口咽部不适,均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组间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治疗后1年,2组均有28例完成随访、失访2例,A组生存率[25.00%(7/28)]与B组[17.86%(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 X线引导下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所致MBO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应用于多发小肠破裂手术,是否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多发破裂手术患者,按是否术中插入肠梗阻导管分为肠梗阻导管组63例和鼻胃管组72例,统计术后24小时的引流管液体积,48小时腹围变化,白细胞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随访8月至5年内间断腹胀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肠梗阻导管组24小时胃肠减压量较鼻胃管组明显增多(P0.05),48小时腹围增幅明显小于鼻胃管组(P0.05),白细胞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小于鼻胃管组(P0.05)。术后随访,间断腹胀有3例(4.7%),粘连性肠梗阻2例(3.1%),鼻胃管组间断腹胀15例(20%),粘连性肠梗阻10例(13.8%),两组统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术后小肠内排列可减轻腹部闭合伤多发肠破裂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且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可作为具有粘连性肠梗阻高危因素手术的术中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