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和临床疗效,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病例,16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10例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技术固定骨盆后环,所有病例同时固定骨盆前环,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骶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X线片示骶髂关节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10例,优良率达73.1%。结论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均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具有固定坚强、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并要注意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5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11例均为Tile C型骨盆骨折。采用后路腰骶髂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5∕S1椎体和髂骨螺钉固定髂骨,配合患肢牵引和器械的撑开、合拢纠正垂直及分离移位。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骨盆后环形态恢复良好;下肢等长,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未出现跛行,下蹲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骶髂关节损伤及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但多是在尸体标本或人工骨模型上模拟骶髂关节损伤。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前路钢板内固定的垂直稳定性进行分析。 方法:在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侧骶髂关节脱位后前路钢板内固定模型。对模型施加500 N轴向载荷,经计算得到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并与完整骨盆的同一工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系统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尤其以靠近骶髂关节的螺钉周围应力最大,远远大于完整骨盆同一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应变以健侧骶髂关节最大,内固定侧骶髂关节无应变。位移以损伤侧骶髂关节处最大,约为完整骨盆的2倍。提示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盆在垂直方向上稳定性较差,且钢板螺钉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限元法能对复杂的结构、形态、载荷和材料力学性能进行应力分析比较,模拟的条件更接近正常,结果更加可信,已经是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骨盆骶髂关节(单侧)脱位模型,比较前路钉板内固定及骶髂关节拉力内固定治疗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在正常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截断骶髂关节间的骶髂前后韧带(包含骶髂骨间韧带)以及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等盆底韧带,造成骶髂关节脱位。分别在前路钉板内固定系统(共2块重建钢板6枚螺钉)及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内固定(2枚拉力螺钉)两种固定方法的模型上,加载后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该加载方式下的骨盆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建立了高精度骨盆骶髂关节脱位两种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应力应变云图分析与比较后发现,采用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内固定相对于前路钢板内固定移位的总位移小,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高度集中现象,固定强度更大,固定后的骨盆更稳定。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骨盆骶髂关节脱位两种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较高真实性、精确度和可重复性,结果与其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相一致,能满足临床骨盆损伤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 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34例Tile C型骨折的前环损伤均采用与Tile B型骨盆骨折相同的方法处理,后环损伤的固定方法:17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之中,复位后在透视引导下从后方经皮骶髂螺钉固定11例,经髂骨的螺栓固定4例,经后路在双侧髂骨后嵴之间用张力带钢板固定2例;9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之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3例;8例合并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结果 通过对术后骨盆X线测量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根据Matta评分标准:小于4 mm为优,占86.1%(56例);4~10 mm为良,占7.7%(5例);10~20 mm为可,占6.2%(4例);大于20 mm为差(0例)。本组骨盆X线测量结果总优良率为93.8%。 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盆的解剖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M型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M型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13例。骨折按Tile分型。骨折复位按Tornetta和Matta标准术后X线平片上骨折移位的最大距离。功能评估采用Majeed评分系统。结果 13例患者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或脱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根据Tornetta和Matta标准评定优良率92.3%,按Majeed评分系统术后功能优良率84.6%。结论 M型重建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是一种较好的固定骨盆后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30例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6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骨盆后环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9例在CT引导经皮置人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30例随访2—3年,14例手术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9例cT引导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5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3例沿髂嵴切口不适;16例保守治疗患者全部骨盆畸形愈合,10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操作简单、费时短、出血少、损伤轻、牢靠,是骶髂关节骨折固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去除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然后使用棒-板内固定装置,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进行模拟固定。对各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来确定每种固定的力学性能。结果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相比,棒-板内固定装置可使骶髂关节的最大位移分别下降40%和42%。与对照组相比,棒-板内固定装置可使主要承载区的最大应力明显下降。此外,使用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可使髋部软骨和皮质骨的最大应力显著低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固定。结论由于棒-板内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可为骨盆骨折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及相关的解剖观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骶髂关节及相关的解剖观测,为半盆脱位骶髂关节穿钉固定术提供临床应用依据。方法:观察成人干燥骨盆标本30付,并测量60侧穿钉时涉及的数据,以统计学方法计算出该组数据的国人正常值范围。结果:得出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钉点、方向、安全范围及深度。结论:掌握骶髂关节的相关解剖及进钉要点,对临床施行半盆脱位骶髂关节穿钉固定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 2004~2006年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病人共18例.在C型臂透视下,将骶骨钉经过髂骨、骶髂关节、椎弓根固定到骶1椎体上.结果 18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达94.4%,无血管、神经、内脏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对这组患者的治疗,认为骶骨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手术指征为:(1)骶髂关节损伤、脱位或骶髂韧带损伤致骨盆不稳定;(2)骶骨骨折不稳定;(3)骶髂关节脱位伴骶骨或髂骨骨折,合并骶髂韧带损伤不稳定;(4)耻骨联合分离(>2.5cm);(5)分离、移位明显的耻骨支骨折伴骨盆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总结2008年2月~2010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平均年龄71.7岁,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和外固定架﹙Orthofix﹚治疗。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过程中无螺钉及外固定支架的松动。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和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盆后部结构中,骶髂后韧带复合体、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完整,对骨盆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解剖结构,了解各韧带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方法:对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共40侧依次采用前后方入路,对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诸韧带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可分为3组:骶髂前韧带、骶髂骨间韧带和骶髂后韧带。耻骨上下韧带及耻骨前后韧带。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此3组韧带主要有两个功能:连接脊柱和骨盆环;维持骨盆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站、坐位态骨盆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明确骨盆的应力分布,指导骨盆肿瘤瘤段骨切除后骨盆环的重建及人工半骨盆的设计与固定。方法:实验取完整骨盆的新鲜尸体(意外死亡)4具,采用应变计测量方法,对不同状态下骨盆的应力进行分析。结果:站立时,骶髂关节中部、耻骨支、髋关节前上方承受较大的压应变;而坐位时,坐骨支、骶髂关节中下部、耻骨支均承受较大的压应变。结论:站立时应力主要是经髋臼的前上方耻骨、骶髂关节传导,人工半骨盆置换设计与置换时,其结构应予加强,并作到确切固定,尤其是骶髂关节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stabilisation of pelvic ring fractures was studied in a laboratory cadaveric series. Shearing displacements occurring at sacroiliac joint and symphysis pubis dislocation sites, due to simplified longitudinal loading of the sacrum in an Instron unit, were monitored using variable-impedence transducers. The rigidity of fixation was compared for the Slätis and the Bonnel single anterior frames, for coupled and uncoupled double anterior frames, and for combined anterior-plus-posterior fixation achieved with separate transfixation pin clusters, with through-and-through pin clusters, or with a posterior screw plate.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use of posterior fixation provided greatly enhanced stabilisation compared to that achieved with anterior fixation alone. The complex double anterior frames performed only slightly better than did the simpler single anterior frames. In no case, however, was it possible to recover rigidity levels approaching those of the intact pelvi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ansfixation pin arran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elvic fixation stability, and that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posterior screw-plate fixation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使用新型的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SABP)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进行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重建钢板固定进行对比,验证 和分析其力学性能。 方法 根据CT扫描数据,采用专门的流线型生物力学有限元网格划 分器,建立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去掉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 使用新型的SABP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模拟,同时分别使用骶髂关节螺钉(SS)和前路重 建钢板固定(SP)建立对比模型,进行加载计算,分析受力情况。 结果 SABP 固定的 最大位移值比 SS固定减小约40%,比 SP固定减小约42%。与对照组相比,SABP 固定模 型中,在主要传承负载区域的最大Stress 值均为最小:在损侧髋皮质骨、和损侧髋软 骨区域, 比SS固定减小约 33%-70%;在骶皮质骨、和损侧髋皮质骨区域,比SP固定减 约 60%-75%。 结论 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形式更趋合理,固定 结构更趋稳定,为骨盆骨折的治疗增加了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经皮螺钉固定: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主要是在透视成像的辅助下闭合复位骨折端,并使用合适直径的螺钉将骨折端固定。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骨折的一种,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骨盆前环稳定的重要性。早期固定耻骨支骨折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同时减缓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损伤的常见的损伤类型,固定耻骨支骨折能够降低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应力水平,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固定均可用于固定耻骨支骨折,但目前文献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种方法更具优势。 目的:比较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耻骨支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符合标准的拟行手术固定的耻骨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经皮螺钉固定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32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切口长度、术后至出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术后Matta复位评分、手术前后目测类比评分以及随访时Majeed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2组各有3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经皮螺钉固定组随访8-59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随访8-57个月;②经皮螺钉固定组手术切口更小,切口感染率低,出血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 0.05);③2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其中术后3 d时经皮螺钉固定组的目测类比评分较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更低(P < 0.05),术后6个月时2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虽然经皮螺钉固定组Matta评分影像学复位的优良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术后6个月时2组Majee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说明经皮螺钉固定能取得与传统钢板固定一样良好的疗效,且相对于传统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ORCID: 0000-0002-5888-3665(李家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一种具有螺旋刀片结构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用临床中常用的骶髂经皮拉力钉作为对照。使用聚氨酯材料模拟松质骨,利用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试对比抗拔出性能。然后使用骨盆标本,以正常骨盆、单侧骶髂关节损伤骨盆、骶髂经皮拉力钉-单钉修复、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骶髂关节损伤为对照,分析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正常站立姿态骶髂关节损伤的静态刚度和动态稳定性。 结果 新型骶髂拉力钉组拉力钉拔出后的聚氨酯材料破坏更小。新型骶髂拉力钉抗拔出的有效把持位移显著大于骶髂经皮拉力钉(P﹤0.05)。但骶髂经皮拉力的最大抗拔出力显著大于新型骶髂拉力钉(P﹤0.05)。骶髂关节损伤修复后,采用1枚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刚度显著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P﹤0.05)。骶髂关节损伤组的位移振幅最大,其次为正常组;其余组别的位移振幅较为接近,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的动态稳定性最优,略优于骶髂经皮拉力钉-双钉修复组,骶髂关节损伤组的稳定性最差。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有效修复骶髂关节损伤。结论 骶髂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更有效地把持松质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