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围手术期因素,探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二者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1990-2010年原发性肝癌中274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和586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对术前病人肝功能状态要求更加严格,术中切除肝体积以及出血量、输血量均较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显著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但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术病人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病人,切除肝段数目大于三段者所占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结论对于<5cm的肝癌病人,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保留更多功能性肝实质,可能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或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围手术期因素,比较二者在围手术期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09年1019例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的手术期和围手术期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规则性肝切除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无显著差异,但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P<0.001,OR=1.004).结论 虽然从肿瘤学上讲对肝恶性肿瘤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比非规则性肝切除更具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规则性肝切除围手术期风险没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于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等数据库中系统检索1991年至2010年所有比较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研究.以肝内复发(包括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和局部复发为主要观察的指标,5年总生存率与5年无瘤生存率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共纳入11项非随机对照试验、1576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规则性肝切除术组810例,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66例.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比较,规则性肝切除组患者具有肝硬化程度低、肝功能储备好,但肿瘤体积大及血管侵犯程度高等特点.分析表明规则性肝切除可有效降低首次手术后肝癌的局部复发风险(OR,0.27;95% CI,-0.17~0.43; P<0.001)并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OR,2.10; 95% CI,-1.41~3.12;P=0.001),肝内复发率与早期复发率也比非规则性肝切除略低.然而,在提高5年总生存率及降低晚期复发率方面,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规则性肝切除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和局部复发风险并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等方面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然而,对于肝功能储备差的患者,非规则性肝切除仍然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癌切除术治疗单发小肝癌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58例单发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规则性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n=28),实施非规则性切除术者纳入观察组(n=30),术后均随访3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肿瘤直径、切缘大小,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并对比术后1~3年内两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0.23±1.66)min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肿瘤直径(6.13±1.32)cm、切缘大小(2.71±0.15)cm小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Alb(32.18±1.06)g/L、ALT(26.29±0.11)μmol/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TBIL(18.29±1.33)μmol/L、DBIL(13.24±1.2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单发小肝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切缘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优点,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规则性肝切除术好,术后3年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规则性手术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50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51%和2.53%,累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41.24%和19.83%,术后化疗次数、血管受侵、肝被膜受侵和术前肝功能情况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5年收治的142例肝内结石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其中104例行精准肝切除术,38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精准肝切除组手术时间虽然较非规则性肝切除组长,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8%)、复发率(3.85%)低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6.31%、13.16%),结石清除率(95.19%)明显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病中应用精准肝切除术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为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提供新的理念。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32例精准肝切除与5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尽管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364.6±57.8)min〕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92.9±44.7)min〕,P<0.001,但其术中出血量〔(558.3±90.6)ml〕明显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26.7±88.7)ml〕,P<0.001,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11.4%比23.1%,P=0.004 3),结石清除率更高(89.4%比73.1%,P=0.005 5)。同样,精准肝切除组患者住院时间〔(22.9±4.4)d〕短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8.8±3.5)d〕,P<0.001,住院费用〔(1.8±0.7)×104元〕也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1±0.9)×104元〕,P=0.016 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不规则肝切除术和规则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患者,对已实施的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与规则性肝切除术两组病例进行比较。包括两组手术的围手术期各个指标及术中、术后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规则肝切除组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浆、输红细胞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地高于不规则肝切除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能完整切除的最大直径显著小于不规则肝切除(P<0.05);二者在死亡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规则肝切除相较,不规则肝切除在腹部手术史引起严重腹腔内组织粘连、肝功能分级较差、肿瘤数目较多及小肝癌中均体现了明显的优势。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肝癌患者,规则肝切除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采用规则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规则性切除组和非规则性切除组。规则性切除组50例患者采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非规则性切除组50例患者采用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输血的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规则性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非规则性切除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规则性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规则性切除(P<0.01);规则性切除患组术后输血1例,非规则性切除组7例,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规则性切除组结石清除率高于非规则性切除组(92.00% vs. 70.00%,P<0.05);规则性切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规则性切除组(98.00% vs. 90.00%, P<0.05);规则性切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规则性切除组(8.00% vs. 40.00%,P<0.01)。 结论:采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疗效优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其安全性更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6月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单肝段切除29例,2个肝段切除15例,多肝段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4%,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以肝段为基本单位的规则性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对有适应证者尽可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秉成 《腹部外科》1989,2(4):162-164
本文报告采用常温下病侧肝血流选择性阻断施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2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继发性肝癌2例。患者年龄32~62岁,切除标本最重1500克。此种手术仅需游离所需切除肝脏的所属韧带,毋需解剖肝门,简化手术步骤,既能完成肝切除,又保留非切除肝的血供,不受血流阻断时间的限制,控制出血彻底,节省输血量,便于普及推广。另外,对于术适应症、术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第Ⅱ、Ⅲ段及Ⅴ、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9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结果 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其中2例附加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80~14 5min ,术后住院6~9d ,手术出血15 0~70 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5~2 5个月,3例分别于手术后3、4及13个月肝内复发,其余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例复杂型肝癌病人资料,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行虚拟肝切除,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肝切除体积的差别,并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3 例病人中20例完成了手术治疗。术中均未损伤重要血管,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手术病人均康复出院。病人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成正相关(r=0.982,P<0.01)。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计算残肝体积、最优化模拟手术路径、协助医患术前沟通等优点,临床应用于复杂性肝癌,有助于预判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病变位于肝脏外周部位(Ⅱ~Ⅵ段)的23例病人,肝细胞癌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囊腺癌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肝切除术。结果23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规则性肝叶(段)切除17例,肝不规则切除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 in,平均出血量187 m 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 d。结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甲梅  朱斌等 《消化外科》2003,2(2):110-112
目的 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16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 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单例总阻断时间最长68min,最短7min,平均24.5min;输血量最多为5200ml ,54例未输血;肿瘤切除123例(74.1%),规则性肝叶切除43例(25.9%);术后并发症9例(5.4%),手术死亡2例(1.2%)。结论 术前良好的肝功能储备是保证中肝叶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复的首要条件,术中仔细操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25例(左半肝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11例、肝段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切除术2例)和肝血管瘤剥除术18例。分析得出肝剥除术切肝时间比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时间及切肝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肝功恢复时间短,肿瘤组织残余机会少。结论腹腔镜下肝血管瘤治疗中,根据肿瘤的大小、与大血管的关系、位置不同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地治疗比较复杂的肝血管瘤,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分为2组:解剖性肝切除术组15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23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性肝切除标本切缘满意率(〉2cm)较高、术后近期复发率显著降低,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术式,对有适应证的病例应尽可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损伤控制非规则性肝叶切除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水平及探讨肝脏损伤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近16年来我院101例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等,除4例肝癌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外,其余均采用非规则性肝叶切除。结果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膈下感染2例;胆瘘1例;高位空肠瘘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非规则性肝叶切除降低了手术损伤程度及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规则性肝段(叶)切除为主要手段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1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中89例为初次手术者,其中8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用作胆管修补,3例行胆囊间置胆肠吻合。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行Ⅲ段切除2例,行Ⅳ段切除5例,行Ⅴ段切除3例,行Ⅵ段切除22例;行Ⅱ+Ⅲ段切除39例,Ⅰ+Ⅱ+Ⅲ段切除2例,Ⅱ+Ⅲ+Ⅳ段切除9例,Ⅱ+Ⅲ+Ⅴ段切除5例,Ⅱ+Ⅲ+Ⅵ段切除15例;Ⅵ+Ⅶ段切除4例,Ⅴ+Ⅵ+Ⅶ+Ⅷ段切除6例。68例联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4例同时行胆肠吻合术。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残石率5.88%。结论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是当前肝胆管结石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确定结石分布范围、规则切除病变肝段、保存足够正常肝组织、保护肝脏重要结构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手术切除和围术期处理技术。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3年1月~2003年8月施行肝癌切除术的32例自发性破裂肝病例,并以同期随机抽取32例非破裂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综合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术前、中、后的临床资料。结果破裂与非破裂组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分级、肿瘤包膜及门静脉浸润,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术时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破裂组肝脏的肿瘤直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较非破裂组显著高。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是决定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独立因素。进一步分析控制术中失血的方法选择,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Pringle手法居首位。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病人是否作一期手术切除在于术前准确评估及术中能否采用恰当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