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49-35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295例产妇,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常规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阶梯式分娩镇痛。分析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妇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潜伏期产程短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Bromage评分为0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 min、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阶梯式分娩镇痛,可明显缩短产妇的产程潜伏期,并改善其下肢阻滞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硬膜外镇痛应用于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同时探析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自愿自然分娩且无任何镇痛,观察组60例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比镇痛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明显对照组(P〈0.05),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初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疼痛程度、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状况。结果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能够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作用时间较长,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在临床分娩镇痛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24例ASA 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62例.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采用PCEA,S组:舒芬太尼0.4 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2 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在PCEA 5、30、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 min,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舒芬太尼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及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春  姜昕  韩香淑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4025-4026
目的:观察硬膜外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用0.2%罗哌卡因10ml;B组0.1%罗哌卡因混合0.5μg/ml舒芬太尼10ml,每组各64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周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无产科病理因素,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数、产钳助产数、产后出血量以及比较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数、产钳助产数、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短于A组(P<0.05),B组的镇痛时间长于A组(P<0.05),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较单用罗哌卡因更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减少两者的用药量,对母婴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为常规自然分娩。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宫口3公分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4公分、宫口6~7公分、宫口开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促进产程顺利进行,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极低浓度(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ASA Ⅰ~Ⅱ级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自然分娩组50例(对照组),Ⅱ组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50例,Ⅲ组为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50例,观察3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下肢运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分娩时大多数疼痛剧烈,VAS评分与Ⅱ、Ⅲ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与Ⅱ、Ⅲ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组间Bromage“0~1”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浓度(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56例ASAⅠ-Ⅱ级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双盲对照观察。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观察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2μg/ml舒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对照组为2μg/ml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观察比较两组给药后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满意度、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运动阻滞、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且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及镇痛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0 min以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Bromage评分、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给药在分娩镇痛中具有镇痛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镇痛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 0 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20例根据产科常规方法进行处理,不应用任何具有镇痛效果的药物;观察组12 0例给予0.5m g/L舒芬太尼和0.08%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分娩镇痛,当V A S不低于3分时应用自控P C A泵维持镇痛;对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宫口开放程度、缩宫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评价产妇精神状态及不良反应,镇痛期间评估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程中出血量,记录胎头吸引助产以及行剖宫产手术等情况,对新生儿进行A pgar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H R、B P、SpO2及E C G等指标。观察组产妇3个产程V A 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3个产程时间、Brom age法评估运动神经阻滞以及产程中出血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实施剖宫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 in和5 m in的A 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产妇实施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产妇的产程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在该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阶梯镇痛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始终给予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5%的罗哌卡因进行治疗;阶梯镇痛组在分娩潜伏期给予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075%的罗哌卡因,活跃期给予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5%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段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各产程时间、产妇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和阶梯镇痛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和镇痛起效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镇痛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分娩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产妇持续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镇痛组产妇Bromage评分为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出现麻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阶梯镇痛法对产妇宫缩和产程的影响小,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产妇在产程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420例,排除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和药物过敏者,进行随机编号分组,每组210例.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S组),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5μg/mL(F组).待宫口>2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分娩镇痛,先硬膜外推注1%利多卡因5mL,10分钟后推注混合液8mL.记录VAS疼痛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时间等. 结果 产程各时点中,S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F组(t值分别为8.58、6.53、4.14、2.55,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5、0.10、0.09,均P>0.05),两组新生儿产后5min的Apgar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有良好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爱媛  李冠  张洁  周玮  刘大民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64-1566
目的 探讨不同痛阈产妇于潜伏期应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初产妇100例,分为2组: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初产妇实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初产妇未做任何镇痛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痛阈、生命体征、产程、不良反应、镇痛效果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两组产妇的痛域及耐痛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镇痛后30min、60min、90min VAS评分低于镇痛前(t=11.5,13.0,16.70,P<0.01),镇痛前后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下肢麻木、皮肤瘙痒、新生儿Apgar评分、脐血气分析及新生儿出生后3 d和28 d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产妇潜伏期痛阈及耐痛阈水平相当,0.07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用于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其镇痛效果确切,且不延长产程和改变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玲  管晓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80-418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持续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时机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7月~2008年10月自愿实行分娩镇痛的257例初产妇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的257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可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轻分娩疼痛,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予双管法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要求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镇痛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缩短不明显(P>0.05)。两组均无运动神经阻滞。两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痛组宫口开全时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较好,且对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初产妇160例,分为2组: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镇痛组初产妇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初产妇未接受分娩镇痛。观察两组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在给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无痛分娩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4μg)、观察A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2mg)、观察B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3mg)、观察C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4mg),每组30例。观察比较4组产妇镇痛情况、不同镇痛时点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产程时间、催产素用量、阴道出血量及新生儿APGER评分情况。结果: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显效时间、首剂维持时间及镇痛总时间比较均存在差异(P=0.000),镇痛起效时间及显效时间依次为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对照组,首剂维持时间及镇痛总时间依次为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对照组(P<0.001)。不同时点NRS评分4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观察组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P<0.05)。4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B组、观察C组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3mg罗帕卡因配伍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久,有效减少产妇NRS评分,值得临床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急诊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将65例急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30例对照组患者0.5%罗哌卡因麻醉,35例观察组患者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评分。[结果]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各时点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相比,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急诊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硬腰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行分娩镇痛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均行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别于镇痛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宫缩时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各产程时长、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并在分娩1 d后检测产妇血清TNF-α、CRP及MDA水平,观察两组麻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点(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各产程时长、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1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后1 d,观察组血清TNF-α、CRP及MDA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时采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硬腰联合阻滞,可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且未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