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内镜鼻窦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H4例择期行内镜鼻窦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剐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芬太尼)、万可松。气管插管循环稳定即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异氟醚吸人维持,并分别采用微量泵输入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术中监测ECG、MAP、HR、SpO2、PETCO2。观察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硝酸甘油用量、苏醒时间及术期血糖变化。结果瑞芬太尼组病人对围手术期刺激反应较轻,术中硝酸甘油用量较少、苏醒快。结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均可用于内镜鼻窦手术及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可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停止降压后,MAP回升快,且血流动力学变化优于芬太尼组,更适合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效应。方法:6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术中A组以瑞芬太尼维持;B组芬太尼维持,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患者插管后各时间点A组MAP较平稳,硝酸甘油用量B组高于A组。结论:瑞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3.
黎笔熙  陈利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302-230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Remi)及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R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维持麻醉,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用于麻醉和降压,S组微泵输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并记录降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和乳酸值。结果:两组均达到了预期的降压目标。s组患者降至目标血压时间较R组短,降压开始后心率逐渐增快,与术前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术毕仍快于术前心率,血乳酸浓度和剩余碱绝对值均较降压前增高;S组患者降压30min和术毕心率均较R组显著增快,术毕血压明显高于R组,并有部分病例出现反跳性血压增高;R组术中和术毕血乳酸含量和BE绝对值均较S组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控性强,复压后无高血压反跳,能有效控制鼻内镜手术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硝酸甘油、瑞芬太尼、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45例,分别采用硝酸甘油(I组)、瑞芬太尼(II组)、瑞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Ⅲ组)控制性降压麻醉,维持患者MAP在60~70mmHg,观察三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前即刻、降压后5、10、30、60min的MAP和HR及降压停止后MAP恢复到降压前水平的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后MAP均显著下降(P〈0.01),和降压前即刻相比较,I组降压后HR较降压前有明显增快(P〈0.05);而II组患者的HR有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有下降更明显的趋势。Ⅲ组降压前后HR变化不大。降压停止后血压恢复至降压前水平时间Ⅱ组(12±3)min和Ⅲ组(10±2)min,明显快于I组(304-2)min。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麻醉,可取长补短,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兼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在椎弓根内固定术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腰椎手术患者30例,性别不限,ASAⅠ~Ⅱ级,年龄22~54岁,体重50-7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对照组(C组),不施行控制性降压和血液稀释,R组行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P组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初始速率为0.25μg·kg^-1·min^-1,每2min增加或减少0.1μg/kg直至降至靶目标血压,维持MAP为基础值65%~75%,以MAP≥65mmHg(1mmHg=0.133kPa)至椎弓根内固定结束。血液稀释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HS)10mL/kg,输入速率30mL/min.分别于施麻前(T0)、麻醉后30min(T1)、60min(T2)、90min(T3)、手术结束(T4)记录各项监测指标。结果:P组和R组与T0时比较T1-4时血细胞比容(Hct)降低(P〈0.05),C组与T0时比较T3~4时Hct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和R组T1-2时Hct降低(P〈0.05)。P组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HR与T0比较T1-3均减慢(P〈0.05),与C组比较T1~3均减慢(P〈0.05),CVP、P组T1~3均高于R组和C组(P〈0.05),MAP、R组与T0比T1-3均降低(P〈0.05),与C组比T1~3均降低(P〈0.05)。R组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均少于P组和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兼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在椎弓根内固定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4例,A组不进行控制性降压处理,B组采用单纯硝酸甘油降压,C组采用艾司洛尔联合硝酸甘油降压。观察各组麻醉前(T0)、插管后(T1)、降压后15 min(T2)和降压结束后2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毕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评估术野质量。结果 B﹑C组T3时点MAP值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时点HR较A组明显增加,C组T3时点HR较A﹑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效果确切、稳定,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能发挥协同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伍荣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07-420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尼控制性降压进行肝脏手术肝部分切除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单纯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年龄30~55岁,心、肺、脑、肾功能正常,肝血流灌注正常,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行控制性降压.试验组手术开始即刻实行控制性降压,采用维持量异丙酚150μg/(kg·min),瑞芬太尼开始0.35μg/(kg·min),持续3 min,再每隔3 min增加0.15μg/(kg·min),直到降压达到靶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为60mmHg.然后使用维持量瑞芬太尼维持MAP≥60mmHg,直到手术快要结束前15 min.停止控制性降压,并恢复血压到正常或术前水平.观察手术创面出血情况并作全面彻底止血,手术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术后24 h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实行持续性控制降压中MAP及HR与降压前及停止降压后MAP及H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实行持续性控制性降压中MAP与HR与对照组术中MAP和H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创面清晰度、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 h两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检测及检验各项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在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6例,ASA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组。每组13例,A组不进行控制性降压,B组在颅骨打开至肿瘤切除期间控制性降压。降压方法用输液泵静脉输注乌拉地尔,控制MAP在基础值的60%左右。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每小时尿量,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30min(T1)、降压60min(T2)、降压120min(T3)、停降压时(T4)、停降压后30min(T5)各时间点的HR、MAP。同时测定动脉血pHa、PaCO2、PaO2、ABL。结果:B组术中T1、T2、T3、T4时的MAP较T0明显降低,T5时的MAP较T1、T2、T3、T4明显回升,HR没有太大影响。pHa、PaCO2、PaO2、ABL基本稳定在正常水平。B组比A组手术过程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生成尿量没有较大差异。结论:乌拉地尔用于脑膜瘤切除术中控制性降压期间,降压效果优良,控制性降压期间没有血流障碍,没有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也没有发生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椎管减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颈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A组于诱导前2min丙泊酚1m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丙泊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泵注;B组于诱导前2min硝酸甘油3~6μ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硝酸甘油1.5—2μg/(kg·min)、丙泊酚5。8ing/(kg·h)持续静脉泵注。术中调整硝酸甘油及丙泊酚的泵注速度,使两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5%~20%左右。手术结束时停止降压。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气管插管后5min(T1)、手术进行1h(T2)及手术结束(L)时MAP、HR、Sp02、ECG、pH值及尿量变化,计算HR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总结术中出血量及总输液量.并统计术后心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后MAP及RPP值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而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B组少于A组(P〈0.01)。术中尿量、总输液量、SpO2及p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DEX)联合硝酸甘油(NTG)与单用NTG在鼻内镜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方法 40例ASAⅠ~Ⅱ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EX复合NTG组(ND)和NTG组(N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完成后ND组给予负荷剂量DEX1.0μg/kg,10min泵完,继以0.5μg.kg-1.h-1泵至控制性降压结束。N组泵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两组患者均在鼻腔消毒时开始泵注NTG 1.0μg.kg-1.min-1,调节泵速维持MAP 55~65 mmHg。止血完成停用DEX和NTG。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和控制性降压15 min(T1)、30 min(T2)、45 min(T3),以及拔管后15 min(T4)的HR、MAP。由对所选降压药物不知情的手术医生于T1~T3时点按Fromme评分法进行术野质量评分。统计用药开始至达到降压目标时间、NTG用量、停药后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T0比较,T1~T3时点两组MAP显著降低(P<0.05),N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组间比较,N组HR明显增快(P<0.05),ND组达到目标血压时间较短且NTG用量明显减少(P<0.05)。T1~T3时点ND组Fromme评分低于N组(P<0.05)。两组停药后血压恢复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复合NTG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NTG用量明显减少,术野干燥及镜下清晰度好。  相似文献   

11.
黎笔熙  陈利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302-230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Remi)及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R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维持麻醉,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用于麻醉和降压,S组微泵输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并记录降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和乳酸值.结果:两组均达到了预期的降压目标.S组患者降至目标血压时间较R组短,降压开始后心率逐渐增快,与术前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术毕仍快于术前心率,血乳酸浓度和剩余碱绝对值均较降压前增高;S组患者降压30 min和术毕心率均较R组显著增快,术毕血压明显高于R组,并有部分病例出现反跳性血压增高;R组术中和术毕血乳酸含量和BE绝对值均较S组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控性强,复压后无高血压反跳,能有效控制鼻内镜手术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n=25),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组(RN组,n=25)。记录2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血压、心率、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硝酸甘油泵入浓度、降压起效时间及硝酸甘油总量。结果RN组中2例患者出现降压封顶现象,N组中4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超过40%,退出研究。2组降压期间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降压前(P〈0.05),RN组的降压起效时间、硝酸甘油总量及降压期间的心率值均低于N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9±0.5)ng/mL]复合硝酸甘油[0.5μg/(kg·min)]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普钠组(N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于剪开脑膜时实行控制性降压,R组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为0.1~0.3μg/(kg·min),N组泵注硝普钠的速度为1.0~3.0μg/(kg·min)。记录两组诱导前10min、控制性降压后10min、控制性降压后30min、停止降压后10min、停止降压后30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R组降压期间心率低于基础值(P<0.01),且明显低于N组(P<0.01),停止降压后R组血压恢复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期间心率缓慢,停药后无血压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控制性降压水平对高血压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眼-鼻相关手术的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20%]、B组MAP降低30%)、C组(MAP降低40%),n=20.观察记录入室后10 min(T1)、降压15 min(T2)、30 min(T3)、停止降压后15 min(T4)时胸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手术中尿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及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并发症.结果 C组在T2、T3时ST段改变较A、B组明显(P<0.05);A组在T2和T3的Fromme术野质量评分高于B、C组(P<0.05);B、C组的手术时间要短于A组(P<0.05);B、C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B两组T2和T3动脉血乳酸浓度(LAC)较C组低(P<0.05);A、B组在T2和T3时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低于C组(P<0.05).结论 降低MAP 30%使术野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眼-鼻相关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择期脊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例。手术开始前,A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及6%羟乙基淀粉;B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及6%羟乙基淀粉,手术开始的同时以平均动脉压(MAP)基础的70%-80%为目标,经微量泵静脉输入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变化调节用药速度,术毕停止降压;C组病人快速输注大量乳酸林格氏液及6%羟乙基淀粉,在手术开始的同时以MAP基础的70%~80%为目标,经微量泵静脉输入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MAP、HR及CVP变化调节用药速度,手术结束时停止降压。3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大于血容量的20%时输注浓缩红细胞,术中连续监测MAP、HR、心电图(ECG)、CV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术前(T1),术后1 h(T2)及术后24 h(T3)抽血测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及输液量。结果3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B、C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手术开始后1 h,A、B 2组病人HR较术前明显增快(P〈0.01);而C组病人HR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时B组病人MAP较术前升高(P〈0.05);C组病人CVP与术前比较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A、B 2组病人CVP无明显变化。A、B、C 3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后1 h及术毕Hb、Hct、Pl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可明显减少病人术中出血量,提供清唽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等未见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预充乳酸林格氏液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患者血压及呕吐、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0例拟在CSEA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R 组,n=30)于麻醉前30 min内输完乳酸林格氏液500ml,然后再以5ml/kg&#8226;h继续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C 组,n=30)则直接以5ml/kg&#8226;h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min、10 min、20min、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和发生恶心呕吐及寒颤的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麻醉前血压无差别,麻醉后5min、10min时实验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min后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寒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麻醉前预充可以使剖宫产产妇术中血压相对稳定,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钱彬  林芩  姚玉笙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95-2496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小儿尿道修复术后镇痛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 纳入2~4岁行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小儿,在吸入诱导下行单次骶管阻滞(0.25%罗哌卡因1ml/kg),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50ug&#8226;kg-1&#8226;min-1)维持小儿镇静。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ug/kg后,静脉通路连接镇痛泵,以2ml/h速度持续输注舒芬太尼,采用改良序贯法选择舒芬太尼剂量。盲法评估小儿术后1h、4h、8h、24h、48h疼痛和镇静,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共观察40例小儿,仅有1例术后8h出现轻度恶心,没有发生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舒芬太尼剂量为2 ug&#8226;kg-1&#8226;d-1、1 ug&#8226;kg-1&#8226;d-1和0.75 ug&#8226;kg-1&#8226;d-1时,所有小儿镇痛效果良好。舒芬太尼剂量为0.5 ug&#8226;kg-1&#8226;d-1时,术后有4例小儿需要追加镇痛药物。结论 2~4岁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75 ug&#8226;kg-1&#8226;d-1。关键词: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儿童;尿道下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ASA 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异氟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B组).两组均使平均动脉压较术前下降30%,并维持30 min.分别于降压前、达到目标血压0 min(T0)、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30 min(T7)时,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心率(HR).结果:两组患者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A组慢于B组(P<0.05).停止降压到恢复正常血压时间A组快于B组(P<0.05).与降压前比较,两组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各时点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时CO、CI、SVR降低(P<0.05),A组HR增快(P<0.05),B组HR减慢(P<0.05).A组SV降低(P<0.05).B组SV无明显变化(P>0.05).停止降压30 min(T7)时两组HR、CO、CI、SVR和SV与降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降压效果确切,可控性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用于开颅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硝酸甘油控制降压,观察组实施硝酸甘油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降压达标时间、硝酸甘油使用总量、全麻苏醒时间等手术情况及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 min(T1)和术后30 min(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降压达标时间、硝酸甘油使用总量、全麻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用降压药物血压回升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实施硝酸甘油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术野良好质量,降压缓和,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降低硝酸甘油中毒风险,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20.
吉锦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09-341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全庥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一地氟醚组.每组各30例一术中以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为准,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瑞芬太尼一地氟醚组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瑞芬太尼一地氟醚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硝酸甘油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