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不是缩小的成人.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氧储备少,而代谢率高.同时,小儿由于舌体大,头大,颈短,声门位置高,导致小儿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困难,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操作,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无通气时血红蛋白去饱和的速度则更快[1].全麻诱导时通气困难和缺氧分别是小儿麻醉中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机制[2].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时的安全无通气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吴进  汪正平 《医学新知杂志》2009,19(6):365-366,371
虽然国内绝大多数的剖宫产手术是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但是在椎管内麻醉有禁忌或者胎儿窘迫的情况下,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并将其分为NIPPV治疗成功组和NIPPV治疗失败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RR)、心率(HR)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NIPPV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血气指标迅速改善,最终获得康复出院,NIPPV治疗成功率为82.4%。12例经NIPPV治疗48后呼吸困难和血气指标无变化或进行性恶化,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NIPPV治疗失败率为17.6%。改用有创通气的12例患者,7例死亡,5例最终获得康复出院,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8%。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及早使用NIPPV治疗,如经NIPPV治疗48h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恶化,应及时转换为有创通气,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24-925,92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8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数据.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  相似文献   

5.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监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技术因其操作简单、迅速,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患者容易接受,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诸多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不断发展,其适应证越来越广,可辅助抢救治疗许多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等。COPD是我科的常见病,2005年以来,我们对我科部分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BIPAP呼吸机对43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h、1d、3d的动脉血气及临床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8例在治疗过程中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余35例经NIPPV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明显升高(P〈0.01),意识逐渐恢复,均成功脱机。结论BIPAP对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早期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将56侧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普通治疗组(30例),与无创通气干预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均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存在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普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PaCO2下降,pH、PaO2上升,但FEV1.0(%),FEV1.0/FVC无改善。(3)元创通气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PaCO2、pH、PaO2均有改善,且较普通治疗组,还出现FEV1.0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差值比较,元创通气干预组比普通治疗组在短期治疗后对于PaO2、PaCO2的改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EV1.0(%),FEV1.0/FVC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通气干预治疗能够改善PaO2、PaCO2及FEV1.0(%)指标,较普通治疗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孙永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07-1208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收治的48例肺部疾患(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42例(治愈率87.5%)康复出院,无效的6例中有4例气管插管通气,有2例死亡。结论:COPD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临床效果好,在护理上注意必要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手指血氧饱和度、呼吸机的工作状况以及并发症的监护是无创通气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 P P 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 E C O P 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NPPV治疗组25例.两组均予抗感染、平喘、化痰、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紐邦E-500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变化,比较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 NPPV显著升高PaO2、降低PaCO2并且改善血pH.同时NPPV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与常规则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N P 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它能很快地改善二氧化碳储留和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延长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诱导期困难插管等原因造成的机体缺氧问题历来是麻醉学科的重要课题。除了选用各种工具和手法尽可能缩短气管插管操作的时间外,通过延长无通气时限亦可降低机体缺氧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无通气时限(duration of non-hypoxic apnoea)是指停止通气  相似文献   

12.
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性,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胺0.8mg/kg行气管插管诱导;II组为咪唑安定0.06mg/kg,喷他佐辛0.6mg/kg,罗库溴胺0.8mg/kg;III组喷他佐辛为0.8mg/kg,三组均行靶控输注异丙酚,BIS值降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3、5min等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并记录各组气管插管诱导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①三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②与I组相比,II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3、5min的MAP和HR明显高于I组,III组在各时点MAP和HR与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异丙酚在气管插管诱导期间的总用量,I组为88.2±11.3mg,II组为124.1±17.2mg,III组为90.9±13.1mg,II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I组和III组,I组和III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喷他佐辛可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0.8mg/kg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孙成成  楼群兵  李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57-159,16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患者阴茎勃起和苏醒期膀胱刺激征的预防作用。方法 拟行择期外科手术男性患者100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C、D两组(n=500)。C组为对照组,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C组和D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1μg/kg,均在完成麻醉诱导并气管插管后10min内开始导尿,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T0)、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导尿前(T2)、导尿过程中(T3)阴茎勃起的发生率及程度,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C组在T3时间点高发并分级最高(与T2点相比,P<0.05),D组两时间点发生例数及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和T3时间点阴茎勃起发生率分别为4.0%和5.6%,明显低于C组(15.4%、77.8%,P<0.05);在T3时间点阴茎勃起1级、2级和3级发生率分别为4.4%、1.0%和0.2%,明显低于C组(62.6%、11.4%、3.8%,P<0.05)。D组苏醒期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8.4% vs 63.0%,P<0.05),其中1分、2分及3分的发生率分别为15.6%、10.4%及2.4%,明显低于C组(22.0%、21.0%、20.0%,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诱导前泵注可预防导尿过程中阴茎勃起和苏醒期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丁卡因表麻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丁卡因气管黏膜表麻对全麻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1%丁卡因5 ml采用气管内喷入;对照组:无表面麻醉。诱导方法: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赛机宁0.3 mg/kg。观察指标: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3 min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不同时点与对照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循环波动的保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丁卡因表麻可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注布托啡诺对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男85例,女95例,年龄20~65岁,体重42~59 kg,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60例。B组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总量不大于2 m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N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1 min后三组患者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并持续观察2 min,观察痉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结果:诱导期间三组患者的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Sp O297%;与N组比较,B组、S组患者肌阵挛1、2、3级例数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20μg/kg布托啡诺可有效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七氟烷吸入诱导方式,筛选出较为理想的七氟烷全麻诱导方法。方法:60例ASAⅠ~Ⅱ级,aningg患者均在术的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肺活量呼吸法(A)组、潮气量呼吸法(B)组和逐渐增加浓度法(C)组。观察诱导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意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组各时点血压均有所下降,T3、T5和T6时点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和0.05);A组T3时点HR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3时点HR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同一时点BP和H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与C组(p<0.01),且B组明显短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七氟烷吸入诱导方法均安全、可靠,肺活量法诱导时间最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扩大咽腔,改善上气道的有效通气,治疗OSAHS。结果:术后随访1年,术后79%患者睡眠呼吸状态明显改善,有21%患者出现开放性鼻音,咽异感症及进流食返呛入鼻腔等症状。另外部分患者再次出现轻微的打鼾症状,尤以酗酒后加重。结论:UPPP术后,可明显改善睡眠呼吸状态,提高睡眠的有效率,可以改变因睡眠有效率降低而造成的一些病理性改变,如心、脑、血管疾病,白天嗜睡、头痛头晕、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硬膜外用药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病人分为罗哌卡因组(GR,n=20)和对照组(GS,n=20),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硬膜外给药。测定病人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随后用异丙酚TCI输注全麻诱导,记录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用量。结果: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R组比GS组快约20%(P<0.05);GR组的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用量均比GS组显著为低(P<0.05);两组病人的基础BIS值,硬膜外用药15min后、意识消失时、插管时及插管后BIS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R组MAP在硬膜外用药15min、意识消失时、插管后1min,与G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BIS监测下异丙酚TCI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全麻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腺样体切除术小儿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将80例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啶(0.5 μg/kg)稀释到20 mL,于麻醉诱导前开始微量泵注,20 min注射完毕,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患儿均入复苏室,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麻恢复期循环、苏醒情况,躁动评分与发生率,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均稳定(P >0.05);在麻醉恢复期,D组患儿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 <0.05);右美托咪啶组患儿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对照组有3例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经后鼻孔填塞2 d后正常,2组均无误吸发生。 【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减轻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可减轻恢复期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