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不同类型积水中蚊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盆景、缸、罐、轮胎等小型积水容器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水池、湖泊等大中型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结合500ml采集勺取样调查法,调查统计蚊幼虫孳生比例,并采集部分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其羽化后分类鉴定。结果除放养鱼类的水池、湖泊外,各类积水中都有一定比例的蚊幼虫孳生,其中小型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率为1.45%~91.11%,平均为10.65%,大中型水体蚊幼虫孳生率平均为18.42%;孳生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分别占58.18%和29.56%。结论城区蚊虫防制,不能忽视各类积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蕉城城郊蚊种分布及季节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蕉城区城郊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 ,供防止蚊媒疾病参考。[方法 ]按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关于蚊种类调查方案 ,选三都镇城澳村进行调查。[结果 ]查获蚊类 2 2种 ,人房以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主要孳生地为积水坑、稻田、排水沟、竹筒、污水沟和废弃罐、缸和轮胎等容器积水。人房成蚊密度平均为 2 7 66只 /人工·小时 ,7月为成蚊密度高峰期、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优势种 ,白纹伊蚊是当前传播疾病的危险蚊种。[结论 ]基本查清城澳村蚊种、孳生地、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 ,清除与清理白纹伊蚊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浦东机场地区蚊幼种类分布和习性。方法捞勺和水网法。结果野外采集的蚊幼在室温条件下饲养羽化成虫4 174只,共4属11种(按蚊属1种,库蚊属8种,伊蚊属1种,阿蚊属1种);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迷走库蚊幼虫主要孳生在洼地积水、水坑与电桩积水,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二带喙库蚊、凶小库蚊、红胸库蚊和褐尾库蚊孳生在芦苇沟与水沟,白纹伊蚊孳生于小型容器积水,骚扰阿蚊孳生于粪池。结论浦东机场蚊幼孳生地较为广泛,应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长乐国际机场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 于媒介密度高峰期9月份调查机场及其周围环境蚊虫种类与孳生习性,机场候机大楼等公共场所以千人指数、容器指数,其他场所主要应用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计算幼虫密度,以刺叮率(只/人工小时)计算成蚊密度。结果 共查获蚊虫4种143只,分别为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机场候机楼及其周围环境白纹伊蚊千人指数和容器指数均为0。周边附属设施修理厂、宿舍区、食品厂、货运站、酒店等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0.00、4.11、7.55、25.81、33.33,邻近居民点大鹤村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高达67.92。候机楼未捕获白纹伊蚊。宿舍区、食品厂和大鹤村白纹伊蚊成蚊刺叮率分别为0.22、0.33和6.22只/人工小时。当地白纹伊蚊主要孳生环境为旧缸罐和桶类积水,分别占阳性容器的62.50%和23.86%。结论 机场周边环境普遍发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毗邻居民点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清除机场周边环境白纹伊蚊孳生地是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宁德市蚊种分布、种群密度、孳生习性及其季节消长,为预防虫媒疾病的发生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蚊种调查方案进行。结果宁德市查获蚊类9属47种,主要捕自于稻田、溪间、积水坑、竹林、污水沟、废弃罐和轮胎等孳生环境。人房以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为主,成蚊密度平均为27.67只/人工小时,7月为高峰期(92.00只/人工小时),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结论基本查清了宁德市蚊种及其孳生地、人房成蚊密度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情况,调查共获蚊虫1904只、分属3属7种,包括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海滨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以及伊蚊属的海滨伊蚊、朝鲜伊蚊。其中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防灭蚊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掌握安徽省蚊虫的分布特点及生态习性,为蚊虫及蚊媒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及人工小时法。结果本次调查共诱捕成蚊2086只,分属2亚科4属5亚属10种。夏秋季节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67.79%),淡色库蚊(12.03%)、二带喙库蚊(11.79%)、骚扰阿蚊(5.03%)和中华按蚊(1.58%)为该季节的常见蚊种。不同地区和生境蚊类种群结构差异较大。结论研究区域蚊类种群结构除与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划有关外,还与孳生环境类型和生境多样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灭蚊工作中必须根据当地蚊类种群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控制蚊虫和蚊媒疾病。  相似文献   

8.
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层蚊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层蚊虫孳生现状;方法:调查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等重要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层蚊虫孳生地种类、分布现状、孳生习性与密度,以500mL勺捕捞幼虫计算密度(条/勺),人工小时人饵诱捕蚊虫计算刺叮率(只/h);结果:调查5个市108座高层建筑地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84.3%地下层有蚊虫孳生,平均每座有阳性积水4.8处,重要孳生环境为积水池、排水沟、积水滩和轮胎。主要孳生蚊种为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两种蚊种最高幼虫密度分别为1065条/勺和165条/勺,平均成蚊刺叮率致倦库蚊为18.2只,白纹伊蚊为12.6只;结论:高层建筑地下层是城市蚊虫重要的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4年福州市登革热媒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发生登革热的局部流行,调查传播媒介的孳生情况,为控制疾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蚊虫幼虫密度;调查蚊虫的主要孳生环境。结果4个流行区的白纹伊蚊房屋指数为35.4%,容器指数为48.3%,布雷图指数为74.6。非流行区3项指标分别为26.3%、33.1%和40%。白蚊伊蚊的孳生容器类型有18种,以废桶类、蓄水缸、废缸罐为最高,分别占全部阳性积水容器的24.3%、23.4%、20.4%。结论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均较高,一旦有病源输入极易发生疾病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区蚊幼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年7-8月对小型积水和容器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大中型水体采用目测法结合捞勺法调查孳生情况;同时采集阳性积水或水体中的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鉴定.结果 大中型水体广场喷泉池、公园景观水域(人工湖)、民心河(环城人工河),平均阳性率为10.94%;各类小型积水和容器积水1120处,蚊幼虫孳生阳性221处,阳性率在6.35%~38.46%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9.73%.蚊幼虫孳生优势种群为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其中白纹伊蚊占42.74%,淡色库蚊占35.55%.结论 石家庄市不同水体蚊虫孳生各具特点,为蚊虫防制和治理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疟疾蚊媒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变化,为做好蚊媒等传染病和蚊类危害预测工作积累资料。方法采用人饵诱捕法定点、定时、定人调查。结果诱捕到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共计572只。调查期平均每饵每夜捕获成蚊30.1只,高峰期在7月下旬,每饵每夜捕获成蚊110.0只。按蚊人率指数平均为4.0,在8月上旬高峰期人诱率指数达23.0。村民室内咸菜坛沿水蚊幼虫阳性率为89.2%,外环境水田、塘水蚊幼虫阳性率为26.3%,其次为竹筒树洞等。结论蚊虫种群、孳生场所分布及人诱率等资料,对三峡库区蚊虫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灵山县乙型脑炎媒介蚊虫的调查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灵山县乙型脑炎流行村庄的人房、猪栏和牛舍,共捕获成蚊1343 只,其中库蚊属2 种、按蚊属2 种、伊蚊属1 种、阿蚊属1 种,三带喙库蚊种群构成比占75 .35 % 。同时调查乙脑病例村庄内及居民房外500m 以内的各种水体137 处,蚊幼和蛹孳生地阳性率为49 .6 % 。蚊幼和蛹有5 种,水体孳生阳性率三带喙库蚊最高,为37 .2 % ,其幼虫主要孳生地为稻田、莲藕田和田边沟渠。三带喙库蚊是灵山县的优势蚊种,也是这次乙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控制乙脑疫情, 在人房和猪栏喷洒杀虫剂杀灭三带喙库蚊为防制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奉贤地区猪舍早春蚊虫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北温带地区早春猪舍的蚊虫构成和乙脑病毒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的吸血和自然消长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和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2年3月1日至5月31日对上海奉贤地区陈河浜猪舍进行蚊虫调查。结果 共捕蚊8268只,经鉴定为4属8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956只,占总捕蚊数的72.04%,该蚊的吸血率为62.83%。三带喙库蚊2002年首次出现日期为3月11日,其中有经产蚊和孕卵蚊。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该地猪舍的优势蚊种,该蚊有迁飞可能性,其早春自然增长速度是先缓慢后呈加速度增加,其季节消长与气候、环境污染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陇县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方法对县区6类不同生态环境定时、定人、定点进行蚊虫孳生地及蚊幼虫、成虫密度监测。结果陇县城区采获蚊虫4属6种,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7~9月间,蚊幼虫平均容器指数为52.02,房屋指数为55.45;成蚊帐诱法监测密度为8.85只/h,人工小时法监测密度为42.5只/h,诱蚊灯法监测密度为4.29只/h。成蚊密度农村居民区较高,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主要分布在牛圈、室内,白纹伊蚊仅在轮胎堆放处等特殊场所分布。结论初步摸清了陇县蚊类的种群构成和生态分布,为开展蚊虫防治,预防虫媒传染病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滇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传虫媒病毒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滇东北等地区的6个县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类鉴定后,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按蚊、阿蚊、伊蚊)24种18562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为主要蚊种,构成比分别为58.37%和28.45%;从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5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YN0911和YN0967)为基因I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YN0922)为版纳病毒,分离自中华按蚊;12株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其中9株分离自三带喙库蚊,3株分离自中华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并携带乙脯病毒、版纳病毒和淡仁.库蚊浓核病毒:滇东北地区首次分离到乙腩病毒。  相似文献   

16.
调查灵山县乙型肝炎流行村庆的人房、猪栏的牛舍,共捕获成蚊1343只,其中库蚊属2种、按蚊属2种、伊蚊属1种、阿蚊属1种,三带喙库蚊种群构成比占75.35%。同时调查乙脑病例村庄内及居民房外500m以内的各种水体137外,蚊幼和肾孳生地阳性主继49.6%。蚊幼和蛹有5种,水体孳生阳性率三带库蚊最高,为37.2%,其幼虫主要孳生地为稻田、莲藕田和田边沟渠。三带喙库蚊是灵山县的优势蚊种,也是这次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登革热传播媒介及其生态习性,为做好口岸登革热防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饵诱捕法调查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和成蚊刺叮率;用诱蚊产卵器法监测媒介伊蚊幼虫密度指数变化情况;调查各口岸伊蚊孳生环境,了解口岸媒介孳生现状。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1981只,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54.42%和37.00%,未捕获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年均刺叮率为1.09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年均诱蚊产卵器阳性指数和密度指数分别为36.37%和8.01。口岸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有8大类,其中可乐等饮料罐类、积水池(沟)、旧轮胎等容器积水,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的23.17%、21.95%和20.73%。结论珠海口岸登革热媒介仅发现白纹伊蚊1种。未发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是珠海口岸优势蚊种之一,全年均能孳生繁殖,5~11月是该蚊繁殖高峰,成蚊活动高峰则在6~10月;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均可成为该口岸媒介伊蚊的重要孳生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稻田种植区蚊虫种类,蚊虫的孳生与其周围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设立13个成蚊调查点,使用人帐法捕捉成蚊;选5块稻田作幼虫调查点,用勺舀法调查数量.结果捕获成蚊8种,幼虫4种,13个调查点蚊虫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中华按蚊为当地成蚊的优势种.结论水稻种植区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幼托机构及周边小区环境蚊虫侵害水平,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嘉定区的13所托幼机构和周边13个居民小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孳生地调查和灯诱法成蚊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5—12月对学校和周边居民小区蚊虫侵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幼托机构成蚊数为0.59只/(灯·h)。蚊种构成:淡色库蚊占92.10%,三带喙库蚊占7.36%,中华按蚊占0.54%。幼托机构孳生地阳性率为2.29%,幼虫密度平均为1.60只/勺。轮胎孳生地阳性率与其他类型比较,轮胎积水阳性率高(χ~2=5.51,P=0.02)。小型容器积水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大中型积水(χ~2=10.13,P=0.001)。大中型积水淡色库蚊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积水(χ~2=6.38,P=0.01)。7—8月暑假期间与9—10月开学后蚊虫阳性率比较,7—8月阳性率更高(χ~2=5.83,P=0.02)。周边居民小区蚊虫孳生地阳性率为3.92%,平均密度为3.03只/勺,其中总阳性率以闲置罐最高,其次为缸。幼虫以垃圾积水密度最高。幼托机构与周边居民小区蚊虫总体阳性率比较,周边居民小区阳性率更高(χ~2=6.29,P=0.01)。结论 幼托机构上课期间室内存在成蚊侵害,幼儿园内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暑期7—8月蚊密度最高。周边居民小区蚊虫阳性率高于幼儿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州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的孳生情况及媒介蚊虫的登革病毒自然感染率,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蚊幼虫调查法,调查广州市8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的主要孳生情况,再以采集的蚊虫标本为研究对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所取标本中是否携带登革病毒。结果广州市8区调查点的容器指数以白云区、荔湾区和天河区较高,分别为68.52%、52.54%和47.20%,其他依次为越秀区、番禺区、黄埔区、海珠区和花都区,分别为46.00%、42.25%、39.06%、34.00%和31.43%。白纹伊蚊的孳生容器类型有14种,以花盆底盘、废缸罐、废桶类最高,分别占全部积水容器的54.97%、14.67%和11.64%;在261个阳性积水容器中,以废旧轮胎、废缸罐和石穴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57.14%、54.02%和47.62%;所采集的登革热媒介蚊虫标本均不携带登革病毒。结论广州市8个区的容器指数均较高,而媒介蚊虫登革病毒自然感染率较低,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一旦有病原输入极易引起疾病的流行传播。应采取以消灭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登革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