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收治的3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30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29例实施夹闭手术,6例实施包裹手术。结果 术后死亡3例,其余32例随访1~2年,依据GOS分级,恢复良好19例,中残 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 开颅手术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位于小角度动脉分叉处小型动脉瘤特点及手术夹闭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例体积≤3mm,生长在夹角<45°2个动脉分叉根部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瘤生长特点,结合动脉瘤夹的性能,从几何和力学角度探索手术夹闭方法。结果这种动脉瘤常与相邻最近一个分支动脉壁粘连;并且位于两分叉动脉根部,不易将瘤颈部分离出能够通过动脉瘤夹叶片的空间,不能够按照常规方法夹闭。结论在游离困难时不必完全游离动脉瘤,采用小弯形夹平行一侧分支的方法夹闭动脉瘤颈及对侧分支壁少部分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角度与分叉处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像质量较好的单侧MCA分叉处动脉瘤病人19例,应用3D-DSA造影获取三维图像,通过Philips三维工作站重建后获取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并进行同源配对t检验.结果 患侧MCA分叉角度与健侧MCA分叉角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 <0.05).结论 MCA分叉处,分叉角度和动脉瘤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基底动脉瘤,特别是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发生率低,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基底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供选择,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我们报告1例基底动脉主干上段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开颅予以夹闭,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大腻中动脉(MCA)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州顺性分析1例巨大M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经开颅手术切除瘤体后夹闭瘤颈,并行去骨瓣减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CTA硅示动脉瘤无残留,左侧MCA末梢显影很好。术后2周GOS评分为5分。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头部CT硅示无明显脑缺血灶。随访2年,病人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及Ij作。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瘤体和瘤颈形态,术中切除占位性瘤体后重塑瘤颈再妥善央闭,可使巨大MCA动脉瘤的手术央闭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M1分叉宽颈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治疗的17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4例,其中3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死亡3例。随访1~2.5年,改良Rankin评分:0~1分1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大脑中动脉M1分叉宽颈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结合CTA,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小翼点入路(MPT)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MbifA)的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010至2015年经MPT夹闭Mbif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经MPT夹闭MbifA后,瘤颈残余1例,术后并发症5例,血管痉挛1例;无颞肌、面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4~5分)32例,恢复不良(GOS2~3分)9例,死亡(GOS 1分)0例。远期随访:恢复良好35/41例(85%),恢复不良6/41例(15%),脑积水6例;无复发及再出血病例。结论经MPT夹闭MbifA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快,适合作为常见MbifA夹闭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3D-CTA和颅骨三维重建技术精确定位外侧裂开放位置及入路角度,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术前均行3D-CTA和颅骨三维重建,将蝶骨嵴向颅中窝转折处作为骨性标记,参照该骨性标记确定动脉瘤位置,确定开放外侧裂位置及入路方向,进行分离外侧裂夹闭动脉瘤。结果 23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在开放外侧裂长度1.5~2.0 cm,以45度方向,分离外侧裂深度大约1.5 cm处顺利暴露动脉瘤、M1分叉部及M1末端,均被顺利夹闭,术后有复查头颅CTA,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GOS评分均在4分以上。结论应用3D-CTA和颅骨三维重建技术,精确定位外侧裂开放位置及入路的角度,可以小范围开放外侧裂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CA)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PCA动脉瘤14例,其中经翼点入路手术2例,颞下入路手术11例,Poppen入路手术1例。10例动脉瘤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例梭形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术,3例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1周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偏瘫及动眼神经麻痹4例,无明显并发症8例;术后1周至6月,6例行DSA复查,5例行CT血管造影复查,其中7例动脉瘤完全夹闭,2例瘤颈仍残留;1例动脉瘤夹位置移位。12例病人成功随访2~9年,7例恢复良好,3例肢体偏瘫,1例动眼神经仍麻痹,1例术后昏迷卧床3年发生肺部感染后死亡。结论 PCA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脑干、大脑后动脉的穿支及动眼神经等颅内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解剖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1 例MCA 分叉部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39 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按Hunt-Hess 分级:0~Ⅰ级5 例,Ⅱ级15 例,Ⅲ级11 例,Ⅳ级9 例,Ⅴ级1 例.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CTA)确诊.41 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夹闭38 例,动脉瘤夹闭+包裹2 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 例.依据GOS 判断:优良31 例,轻残6 例,重残2 例,死亡2 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MCA 分叉部动脉瘤效果显著.熟悉MCA 分叉部动脉瘤的解剖特征有助于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和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对合并脑内血肿的MCA 分叉部动脉瘤,应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动脉瘤夹闭,5例行动脉瘤夹闭并瘤体切除,2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4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6月~10年,1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1例行瘤颈夹闭者DSA或CTA检查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2例仍有不全象限性偏离,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结论对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注意保护神经及穿支血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我科自1982年至1992年8月共收治了24例颅内大脑后动脉(PCA)动脉瘤病人,占同期动脉瘤的11.2%。本组2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2例死亡。PCA动脉瘤以巨大多见,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出血为特点。文中报告PCA动脉瘤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别采用直接手术夹闭动脉瘤颈,可脱性球囊闭塞动脉瘤腔,可脱性球囊与钨丝螺旋圈合并应用闭塞动脉瘤腔治疗。介绍了可脱性球囊与钨丝螺旋圈的应用方法,并就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血管内治疗方法优于直接手术,应作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监测问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设备、麻醉、影像学的不断进步,动脉瘤手术夹闭的风险不断在下降,确立了动脉瘤手术夹闭这一金标准的牢固地位。但是手术夹闭动脉瘤仍然存在问题,如动脉瘤颈夹闭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异常膨出,未破裂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如果瘤体破裂,则出现颅内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动脉瘤夹闭是用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将动脉瘤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并保证载瘤动脉通畅,这是目前动脉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13年6月开颅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410例,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情,悉心护理,对常见并发症采取积极主动防范措施。结果 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77例,重残或植物生存6例,死亡27例。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41例,脑水肿21例,脑积水7例,感染4例,视力下降4例,颅内血肿4例,癫痫1例,电解质紊乱1例,肺栓塞1例,心肌梗死1例,脑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1%。结论 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改善开颅夹闭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约占后循环动脉瘤的50%,位置深在,与重要的丘脑穿通动脉关系密切,直接夹闭动脉瘤颈难度很大,是神经外科中极具挑战性的手术。近年来虽然大多数病例是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但仍存在栓塞后动脉瘤复发、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等致命的风险,另外一些瘤颈较宽和巨大的动脉瘤也不适于血管内栓塞治疗,因此神经外科医生还需要掌握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技巧。回顾分析3例经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过程。其中2例动脉瘤完全夹闭,1例因保护穿支动脉而残留部分瘤颈。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分、0分、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65分、100分和9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