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义核酸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和H-核酸酶(ribozyme)三大技术领域。是近十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选择性抑制特定基因的复制、转录或翻译的一种新的生物技术。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HBV基因及其转录物的结构和功能及复制的主要环节而选择合适的靶位点,设计合成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阻断HBV基因表达,为HBV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且为防治输血相关的病毒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反义核酸抗白血病作用研究进展袁跃传综述沈素芸审校本文就近年来反义核酸在抗白血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反义核酸及其作用原理八十年代初Mizuno等在研究大肠杆菌主要外膜蛋白(Omp)基因表达时,发现其OmpC基因存在一个独立转录单位,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核苷酸(LNA)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达的效果及其抗HBV作用的特点。方法针对HBV S基因同一靶位分别合成三段不同化学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锁核酸修饰、未修饰和全硫代修饰,并以无关序列为对照直接作用于HepG22.2.15细胞,ELISA法动态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细胞上清中HBV DNA含量;MTT法监测细胞活性。结果针对HBV S基因的反义LNA能显著抑制HepG22.2.15细胞表达HBsAg(P<0.05)且第3天出现抑制高峰,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反义锁核酸组对HBsAg及细胞内、细胞外HBV DNA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1.19%、56.73%、86.9%,与其他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A在2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代谢无影响。结论针对S基因的反义LNA体外能发挥高效、特异、低毒的抗HBV作用,为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注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反义核酸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反义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一些实验结果 ,特别是针对反义核酸技术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并提出了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表达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基因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 合成互补于HBVX区(1400-1430)的X片段,互补于HBVP区(2375-2405)的P片段,分别构建表达正、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 Xpos/Ppos,PLXSN X,PLXSN P,转染PA317细胞,用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后第8天,提取细胞内DNA和RNA,用荧光PCR(FQ-PCR)定量方法检测2.2.15细胞的DNA和RNA。结果 反义RNA对HBVS、C、P三个开放读码区的DNA及RNA抑制作用大。结论 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结果 反义RNA对HBVS、C、P三个开放读码区的DNA及RNA抑制作用大。结论 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是有明显抗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作用。为将来临床应用多基因区抗乙肝病毒治疗及抗变异病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反义寡核苷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有望在抗病毒、抗肿瘤、炎症性疾病方面成为新的药物 ,并且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有用工具。现对反义寡核苷酸的设计、靶位点选择、修饰 ,以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反义核酸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反应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一些实验结果,特别是针对反义核酸技术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BV反义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抗HBV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HBV全基因片段反向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 -CMV克隆位点中 ,通过FuGENETM6转染试剂 ,将重组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细胞。结果 经RT-PCR表明 ,重组体导入的人肝癌细胞内有HBV反义RNA转录表达 ,且重组体导入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HBV全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在SMMC -7721细胞中能转录表达反义RNA ,因而有可能利用反义技术和转基因方法进行HBV全基因反义RNA抗HBV研究。  相似文献   

9.
第二代反义核酸——杂合型反义核酸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核酸通过序列特异性地与靶mRNA或靶D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成为理想的、在基因水平调控的治疗制剂。在第一代反义核酸-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的基础上研究第二代反义核酸,其中杂合型反义核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本文着重介绍了此类反义核酸的药物设计、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临床研究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0.
反义核酸通过序列特异性地与靶mRNA或靶D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成为理想的、在基因水平调控的治疗制剂。在第一代反义核酸-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的基础上研究第二代反义核酸,其中杂合型反义核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本文着重介绍了此类反义核酸的药物设计、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临床研究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在一定的选择压力下,由于其具有的一些特征,导致比其他DNA病毒更易出现变异。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前S/S区的基因变异可导致HBsAg的漏检;BCP突变和前S缺失突变可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概率;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耐药性突变;X基因的变异与肝脏癌变形成相关。对于突变株的检测应采用一定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2.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目前存在远期应答率不够理想、耐药现象突出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抗HBV治疗药物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抗HBV治疗新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未来,对乙肝的治疗策略可能是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反义核酸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因技术已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基因研究领域中反义核酸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反义核酸技术的分类、作用原理,较为详尽的概述了近年来反义核酸技术在肿瘤研究方面的策略及方向,并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反义核酸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对2011年1~12月在常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做核酸检测。在核酸筛查阳性标本中,对核酸确认阳性但乙肝"二对半"检测均为阴性及核酸确认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2011年共收集血液标本46 216份。核酸检测标本共17 220份,其中HBsAg酶免检测阴性标本17 215份,单试剂阳性标本5份;经核酸筛查HBV阳性26份,确认阳性2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分别为15.1/万和11.6/万,HBV ELISA漏检率为8.7/万。对符合条件的13份标本进行追踪检测,4例标本HBsAg阴性转阳性,2例标本HBV DNA追踪检测转阳性而HBsAg始终为阴性。结论血液筛查HBV,应用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灵敏度、缩短"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是全球公共卫生主要问题之一。应用HBV生物标志物检测,对于HBV的诊断、防治至关重要。我国人口流动性加大、疫苗防治与药物治疗增加、高效免疫球蛋白的大量应用等均可能导致HBV的突变与变异加剧,因此了解HBV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最新进展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将逐一介绍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IgM、乙肝核心抗原、乙肝核心相关性抗原、前S1抗原、前S2抗原、前前S、HBV-DNA、共价闭合环状DNA,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因技术已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基因研究领域中反义核酸技术发展迅速。本文综速了反义核酸技术的分类、作用原理,较为详尽的概述了近年来反义核酸技术在肿瘤研究方面的策略及方向,并提出目首试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反义核酸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周斌  胡志东 《临床荟萃》2006,21(16):1216-1216,F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疾病,HBV感染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受感染的肝细胞破坏,由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因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谱。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本身核酸序列密切相关。随着HBV全基因序列克隆成功,不同HBV基因结构必然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不同HBV基因亚型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性。因此,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有地理差异,并与肝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近年来国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和分型检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临床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2种方法检测211例临床慢性HBV感染血清样本,并用DNA测序对基因芯片HBV分型和耐药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11例样本荧光PCR定量结果均大于或等于5.0&#215;10^2IU/mL,基因芯片检出阳性210例,未检出的1例样本定量值小于1.0&#215;10^3Iu/mL。210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的样本,基因芯片检测显示耐药突变病例67例,占31.9%;基因亚型2种,其中B型137例,占65.2%,c型69例,占32.9%,B、C混合感染4例,占1.9%。上述210例样本经DNA测序验证,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类型完全符合。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灵敏、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临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引起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且与肝硬化及细胞性肝癌的发生高度相关。HBV基因的变异与病毒感染所致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本文对HBV前S基因的突变,以及该突变与细胞性肝癌的发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抗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