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填充髂后上棘取骨区的止血效果。方法对14例使用PM—MA填塞髂后上棘取骨区与64例髂后上棘取骨后使用骨蜡封闭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引流量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拔管时间。结果PMMA填塞与骨蜡封闭比较,引流量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两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5、7d疼痛评分PMMA组较骨蜡封闭组均显著下降(P〈0.05)。PMMA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较骨蜡封闭的37.5%低(P〈0.05)。结论使用PM.MA填充取骨区骨缺损能有效减少术后渗出,减轻术后疼痛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在临床髂后上棘取骨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利用丙烯酸类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6例,随访7个月至5年,病人均能恢复肢体的外形和功能。作者结合文献认为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有较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4.
骨水泥广泛用于骨科和整形外科,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和多聚体混和配制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无毒性反应,为探索新的填塞材料,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将骨水泥用于颌骨缺损探讨骨水泥在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19岁,右下颌肿胀5个月,查体右下颌骨牙槽骨外侧见约4cm×5cm质硬包块,口腔前庭可见右侧下颌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采用混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1:1]与单独采用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 相似文献
6.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7.
吻合旋髂深血管游离髂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和骨不连马庆文王铁兵李宝克(滨州地区人民医院骨科,滨州市256610)关键词胫骨缺损;旋髂深血管;髂骨块自1992年以来,我院应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和骨不连共12例,随访观察11例,疗...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86-89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比较,评价Genex人工骨在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120例,其中65例Genex人工骨组使用Genex人工骨,55例自体髂骨组使用自体髂骨。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VAS)、终末随访时VAS评分、终末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终末随访时关节面塌陷程度,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Genex人工骨组术中失血量少于自体髂骨组,手术时间短于自体髂骨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自体髂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终末随访时VAS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Genex人工骨组关节面塌陷程度明显少于自体髂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结论 Genex人工骨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与自体骨相当,但在防止关节面下沉,减少手术时间及改善术后疼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因创伤所致长骨干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12例,临床在积极清创骨断端坏死感染组织.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后,在缺损处放置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支持,6~8周后行骨水泥取髂骨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结果术后无1例感染复发,创面无红肿,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每3周复查,所有病例均在3个月时出现骨痂,骨折线模糊,显示骨性愈合良好.随访1~3年,平均1.4年,均获骨性愈合.通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外伤、炎症、骨肿瘤摘除等各种病变治疗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骨缺损达到一定距离后不能骨性愈合,一直是骨科修复领域中的难题。而植骨术是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最有效措施,关于骨移植生物替代材料的研究是骨科长期以来的重点研究课题。煅烧骨又称为天然型无机骨,是同种或异种骨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再经物理煅烧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 相似文献
11.
12.
钛网植骨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钛网包裹游离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实验大白兔,分成二组,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予以单纯游离植骨和钛网植骨移植,术后4,8,12,16周取材,通过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单纯骨移植,可在16周基本完成骨缺损修复,但有较高的骨不愈合率;钛网植骨移植,在12周即可基本完成骨缺损的修复,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优于单纯骨移植。结论:钛网包裹游离骨移植利于骨的紧密接触,并且有一定的固定支持作用,且不影响周围血管经网孔的长人,利于骨缺损的修复,且其相溶性较好,可任意塑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38只新西南大白兔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将髂骨块与股骨应力骨小梁方向一致植于股骨缺损靶区域;B组垂直方向植骨;C组随机植骨.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X-ray、新生毛细血管、新生骨生成量等指标.结果 股骨骨缺损缺损范围:13~14mm.三组骨缺损靶区域骨痂生长及X-ray:术后2周有少许程度区别,4周时差别明显,8周无明显差别.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新生骨量:术后2、4周AB、BC两组差别明显(P〈0.05),8周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影响骨缺损的早期愈合,移植骨沿骨小梁方向与成骨方向一致植入骨缺损靶区域,在骨愈合早期要优于另两种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Masquelet 技术与一期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炎症控制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8 月该院接受Masquelet 技术治疗的31 例下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患者(观察组)和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该院接受一期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的33 例同类患者(对照组)治疗资料。比较两组炎症控制率、手术前后外周血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骨重建长度和成功率、术后12 个月时骨缺损愈合效果及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炎症控制率与对照组接近(90.32% vs 84.85%)(P >0.05),但观察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PCT、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骨重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77% vs 69.70%)(P <0.05),观察组中骨重建成功的骨不连患者,其骨重建长度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 个月时骨缺损愈合效果及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asquelet 技术重建感染性骨缺损对炎症因子的控制效果更好,且骨重建成功率更高、骨重建长度更长,患者中期关节活动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固骼生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38例患者病理证实为四肢良性骨肿瘤;术中将病灶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自体骨颗粒加固骼生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避免负重。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1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结论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 is a favorable bone-graft substitute, with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conductivity. However, its reduced osteoinductive ability may limit the utility of CPC. To increase its osteoinductive potential, this study aimed to prepare tissue-engineered CPC and evaluate its use in the repair of bone defects. The fate of transplanted seed cells in vivo was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Methods Tissue-engineered CPC was prepared by seeding CPC with encapsulated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expressing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Tissue-engineered CPC and pure CPC were implanted into rabbit femoral condyle bone defects respectively. Twelve weeks later, radiograph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histomorphometrical evaluations, and in vivo tracing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radiographs revealed better absorption and faster new bone formation for tissue-engineered CPC than pure CPC. Morphological and histomorphometrical evaluations indicated that tissue-engineered CPC separated into numerous small blocks, with active absorp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oted, whereas the residual CPC area was larger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pure CPC. In the tissue-engineered CPC group, in vivo tracing revealed numerous cells expressing both GFP and rhBMP-2 that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medullar cavity and on the surface of bony trabeculae.
Conclusion Tissue-engineered CPC can effectively repair bone defects, with allogenic seeded cells able to grow and differentiate in vivo aft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颈带侧孔空心钉添加骨水泥对骨折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取 58 具成人尸体股骨颈标本,依据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进行实验分组,12 个股骨颈在轴向正中钻孔后将空心钉直接置入,另 12 个股骨颈在轴向正中钻孔将聚甲基丙烯酸酯骨水泥输注后再置入带侧孔空心钉。进行拔出实验,对空心钉最大轴向的拔出力及周期抗屈实验过程中螺钉在松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进行测定。结果 注入 PMMA 骨水泥侧孔空心钉最大轴向力显著高于高于单纯空心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来说,采用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侧孔空心钉对骨折端进行固定,能够显著减少股骨头被穿透、脱落、松动的风险,从而提升了骨折端固定的稳定性,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成形多柱状骨水泥填充物应用诱导膜技术在骨缺损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诱导膜技术第一阶段手术行彻底扩创和骨固定后,根据骨缺损的大小,在体外制作相应大小的多个柱状结构骨水泥填充物,凝固、冷却后置入骨缺损部位,骨感染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第2阶段手术切开诱导膜取出填充物后植骨。按上述方法治疗16例骨缺损长度2.0~9.0 cm(平均6.1 cm)患者,其中骨感染11例。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恢复分级分别按Paley方法评价。结果 除1例骨感染第一阶段需要2次扩创控制感染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扩创控制感染;第2阶段植骨术后患者获13~50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骨缺损均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5.0个月(平均4.5个月),无感染或感染复发,均恢复负重功能,骨缺损愈合分级均为优,末次随访,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 体外成形多柱状骨水泥填充物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由于填充物的表面积较大,便于行髓腔灌洗,抗生素释放率较高,故控制骨感染的效果较好;同时,填充物容易取出,不会破坏诱导膜,所以成骨修复骨缺损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19.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