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体外用地塞米松诱导培养法建立及鉴定肝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方法 将HepG2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培养基中培养24h,用含胰岛素的新鲜培养基刺激24h,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e enzyme,GOD-POD)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情况,蒽酮法检测细胞内糖原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2表达的变化.结果 用地塞米松处理HepG2细胞24h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1.0、3.3、10.0 μmoL/L地塞米松组葡萄糖消耗分别为(0.637±0.018)、(0.535±0.018)、(0.471±0.011) mmol/L(P <0.05,P<0.01),细胞内糖原含量分别为(2.83 ±0.13)、(2.42±0.10)、(2.23±0.06) μmol/mg(P <0.05,P<0.01),胰岛素受体底物-2表达量均下降(P<0.05,P<0.01).结论 体外地塞米松诱导培养法可以成功建立肝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此细胞模型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与IRS-2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以高浓度的胰岛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模型加脂多糖组.采用细胞培养、葡萄糖摄取分析、蒽酮法及糖原染色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5×10-7 mol/L的胰岛素作用24h成功建立HepG2细胞的IR模型.葡萄糖摄取分析结果显示,脂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特异性转运和胰岛素特异性转运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加脂多糖组的基础特异性转运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刺激的特异性转运比对照组和模型组都明显降低(P<0.01).脂多糖组培养液内的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加脂多糖组培养液内的糖原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AS染色观察,模型加脂多糖组的糖原颗粒与模型组相比更为少见.结论 少量多次的LPS刺激可加重HepG2细胞的IR,推断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与IR互为因果并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对32例无糖尿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肽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21.4±6.3)μg/L及(2.5 ±0.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2±4.7)μg/L及(0.90±0.30)μg/L],均为P < 0.001;血脂明显增高,甘油三脂分别为[(1.89±0.15)mmol/L及(1.61±0.06)mmol/ L],P<0.01;葡萄糖耐量减低,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为基本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5.
游离脂肪酸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引起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含0.25 mmol/L的软脂酸(PA组)或100 nmol/L胰岛素(Ins组)与不含软脂酸和胰岛素(正常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 h,正常组和PA组中又分加与不加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两个亚组,100 nmol/L胰岛素刺激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糖原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蛋白水平.结果PA组和Ins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1);PA组胰岛素刺激的PEP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RS-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无论应用Wortmannin处理与否,PA组中的PEPCK活性及IRS-2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正常组中PEPCK活性及IRS-2蛋白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0.25 mmol/L的软脂酸培养24 h后,肝细胞可能由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IRS-2及PI3K相关分子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对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高糖高胰岛素(25mmol/L葡萄糖、1μmol/L胰岛素)诱导24h,建立IR细胞模型并给予MLT(1nmol/L,10nmol/L)处理。葡萄糖氧化酶法、蒽酮法和荧光探针法检测HepG2细胞的糖摄取、糖原含量及活性氧(ROS)产率。结果HGI孵育HepG2细胞24h后,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及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1),ROS产率显著增加(P〈0.01);而MLT处理增加了IR细胞葡糖糖的摄取(P〈0.01)和糖原合成(P〈0.05),降低ROS的水平(P〈0.01)。结论MLT可能通过抑制ROS的生成而改善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AA)对软脂酸(PA)引起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epG2细胞,设立对照组(control组)、软脂酸组(PA组)、软脂酸+花生四烯酸组(PA+AA组)、高胰岛素组(HI组).PA组、PA+AA组、HI组分别用250μM PA、250μM PA加20μM AA,5×10-7 M胰岛素孵育24 h.然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胰岛素刺激后12 h点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3 h点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15 min点胞内P-Ser473 PKB、P-Ser21/9 GSK-3α/β水平.结果 葡萄糖消耗量PA组与H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糖原含量、P-Ser473 PKB、P-Ser21GSK-3α、P-Ser9 GSK-3β水平均显示,PA组与control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A+AA组与P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AA(20μM)能显著预防PA引起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能在PKB、GSK-3水平上显著维持250μM软脂酸孵育HepG2细胞的胰岛素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染料木苷对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不同浓度的染料木苷(1、2、4μmol/L)、罗格列酮(1μmol/L)干预,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GC),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染料木苷对HepG2细胞增殖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软脂酸作用24h后,HepG2细胞在胰岛素刺激下的GC降低,GLUT1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染料木苷组HepG2细胞GC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GLU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染料木苷能改善软脂酸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肉桂多酚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剂量10μg/mL)和肉桂多酚组(剂量分别为5、10和15μg/mL),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方法检测肉桂多酚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高胰岛素诱导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研究肉桂多酚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 :肉桂多酚浓度大于15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肉桂多酚可促进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肉桂多酚能明显促进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提高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高浓度的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以高浓度的胰岛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模型加脂多糖组。采用细胞培养、葡萄糖摄取分析、蒽酮法及糖原染色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5×10-7 mol/L的胰岛素作用24 h成功建立HepG2细胞的IR模型。葡萄糖摄取分析结果显示,脂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特异性转运和胰岛素特异性转运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加脂多糖组的基础特异性转运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刺激的特异性转运比对照组和模型组都明显降低(P<0.01)。脂多糖组培养液内的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加脂多糖组培养液内的糖原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AS染色观察,模型加脂多糖组的糖原颗粒与模型组相比更为少见。结论少量多次的LPS刺激可加重HepG2细胞的IR,推断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与IR互为因果并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enzyme,hTERT)线粒体转位对肝癌细胞干性及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剂量顺铂(CDDP)冲击、间歇诱导的方法诱导肝癌细胞HepG2、Huh7耐药,构建耐药细胞株HepG2/CDDP、Huh7/CDDP,CCK-8检测细胞耐药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线粒体hTERT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干性相关蛋白CD133、EpCAM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干性相关因子OCT-4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亲本细胞HepG2[耐药指数(7.69±0.86)μg/mL及Huh7 (7.18±0.35) μg/mL]相比,耐药细胞株对CDDP耐药指数明显增加[HepG2 (41.16±0.42) μg/mL,Huh7 (33.48±0.33)μg/mL,P<0.01],经顺铂(CDDP)诱导耐药细胞线粒体hTERT表达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强,CD133+细胞比例[HepG2 (1.44±0.41),HepG2/CDDP (23.15±1.55),P<0.01]及EpCAM+细胞比例[HepG2 (0.85 ±0.10),HepG2/CDDP (3.96 ±0.10),P<0.01]增加,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干性相关因子OCT4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经顺铂诱导的肝癌耐药细胞线粒体hTERT转位显著增加,且具有明显的肿瘤干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大鼠肝性脑病及FMT细菌模型,确定粪便细菌移植对肝性脑病大鼠肝功能及血氨的影响,初步了解粪便细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2只SD大鼠,采用CCL4+酒精的方法建立大鼠肝性脑病模型及肠道埋管,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性脑病模型组;C组:益生菌组;D组:FMT组),对C组进行益生菌移植,200 μL/d(200 μL益生菌溶液中含益生菌2.7×109),持续2周;对D组进行FMT移植,200 μL/d(200 μL粪便细菌溶液中含粪便细菌2.7×109),持续2周.记录大鼠一般生存情况及大便情况,对移植前后体重进行比较,测定移植前、后肝功能(ALT、AST、ALB、TB及DB)和门静脉及尾静脉血氨.结果 所有实验大鼠均未出现死亡;粪便细菌移植后肝性脑病大鼠体重移植前明显增加[D组移植前(225.18±14.81)g,移植后2周(266.83 ±33.40)g,P<0.05];移植后大鼠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移植后2周ALT:D组与B组分别为(610.49±4.98) U/L和(990.07±4.80) U/L,P<0.05;AST:D组与B组分别为(72.46±4.42)U/L和(101.58±2.19)U/L,P<0.05;ALB:D组与B组比较ALB明显上升,分别为(24.48 ±0.12) g/L和(17.53 ±0.53) g/L,P<0.05;TB:D组为(13.45±0.77) μmol/L,B组为(27.20±0.77) μmol/L,P<0.05;DB:D组为(10.04±0.09) μmol/L,B组为(16.04±0.51) μmol/L,P<0.05];门静脉及尾静脉血氨较移植前明显降低[D组门静脉及尾静脉血氨分别为(26.26 ±0.30) μmol/L和(23.10 ±0.35) μmol/L,B组分别为(36.28±1.32) μmol/L和(32.90±0.35) μmol/L,P<0.05].结论 对大鼠进行人体粪便细菌移植是可行的;粪便细菌移植可改善肝性脑病大鼠的肝功能,降低血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源肝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HepG2/IR)和逆转模型(HepG2/IR-PH)中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阐明该基因参与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源肝癌HepG2细胞,采用终浓度1×10-10、1×10-9、1×10-8、1×10-7、1×10-6和1×10-5mol·L-1胰岛素诱导24、48和72 h,对照组细胞不加胰岛素,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上清液中葡萄糖水平,计算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以确定IR模型建立的最佳诱导条件;采用终浓度为0.156、0.313、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mmol·L-1盐酸吡咯列酮(PH)诱导HepG2建立逆转抵抗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PH的最佳逆转浓度;利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7 mol·L-1胰岛素作用36 h,葡萄糖消耗量减少45.84%,发生明显的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 mmol·L-1PH逆转抵抗24 h,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人源肝癌HepG2细胞发生IR时,与对照组比较,Fox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R模型逆转后,与对照组比较,Fox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源肝癌HepG2细胞IR与FoxO1mRNA的表达有关联性,FoxO1 mRNA表达水平检测有可能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的药效评估指标,降低FoxO1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预后相关因素,以期提高DKA诊治水平及降低病死率.方法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DK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KA患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基本情况、入院时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C反应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等观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42.63±15.67)岁.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GCS评分[(14.41±1.42)vs(11.36 ±3.14)]、血磷[(0.96±0.47) mg/L vs(0.68 ±0.60) mg/L]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P<0.01),存活组APACHEⅡ评分[(8.58±4.63)vs(15.73±4.38)]、白细胞总数[(14.82 ±9.55)×109/L vs(22.80 ±7.67)×109/L]、C反应蛋白[(33.67±45.70) mg/L vs(211.39±173.93) mg/L]、肌酐[(87.28±43.89) μmol/L vs(136.47±87.50) μmol/L]、尿素氮[(8.45 ±5.00) mmol/L vs(14.72 ±9.23) mmol/L]明显低于死亡组(P <0.05,P<0.01).DKA患者GCS评分(OR =0.510,P<0.05)越低、APACHEⅡ评分(OR=1.300,P<0.05)及C反应蛋白(OR=1.031,P<0.05)越高,预后则越差.结论 C反应蛋白、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是DKA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染料木素对尿毒症大鼠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6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模型鼠,将模型鼠分为染料木素组(G组)和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第4、8周尿蛋白和生化等指标,第8周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半定量法评估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免疫组化法检测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沉积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第4周与C组比较,G组尿蛋白排泄量减少[(11.63±2.07) vs.(19.93±3.19)mg/d,P<0.01],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降低[(9.39±0.59) vs.(12.09±0.78)mmol/L,(65.11±3.79) vs.(77.63±3.20)μmol/L,P<0.01].至术后第8周,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肾小球内ColⅣ和FN沉积减少[(17.30±1.96)% vs.(24.68±3.97)%,(18.26±2.31)%vs.(29.35±4.15)%,P<0.01],肾小球硬化明显减轻.TGF-β1mRNA、蛋白质表达减弱(P<0.05).结论 染料木素可以减少尿毒症大鼠细胞ECM的蓄积,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及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进行测定,同时对鼻粘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及P物质(SP)进行原位观察,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NO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SABC)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下鼻甲粘膜内iNOS及SP进行原位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NO含量为(52.42±18.73)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67±10.35)μmol/L,t值为6.26,(P<0.01)。变应性鼻炎及健康对照组下鼻甲黏膜内iN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5±3.2)个和(4.3±1.7)个,t值为36.03,(P<0.01);SP表达阳性细胞分别为(23.5±4.6)个和(5.3±3.1)个,t值为18.7,(P<0.01)。SP表达阳性细胞与iN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具有明显的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为0.69,t值为5.94,(P<0.01)。结论:NO和SP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SP通过iNOS对NO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γ分泌酶抑制剂MW167单独及联合作用对HepG2/ADM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0.25、0.50、1.00、2.00、4.00和8.00 mg·L-1)和MW167(10、20和40 μmol·L-1)处理HepG2/ADM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的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将HepG2/ADM细胞分为空白组、As2O3组、MW167组、As2O3和MW167联合组;根据MTT结果选取无细胞毒剂量的As2O3、MW167干预各组细胞48 h后,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Hes-1、MDR-1(P-gp)、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同一浓度时,As2O3和MW167对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或P<0.01);在同一时间点,As2O3和MW167对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确定As2O3和MW167的无毒剂量分别为0.25 mg·L-1和10 μmol·L-1,干预时间为48 h。药物干预48 h后,与空白组比较,各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其中以联合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干预组细胞中Notch-1、Hes-1、MDR-1(P-gp)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联合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干预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联合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结论:As2O3可逆转HepG2/ADM细胞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下调细胞中Notch-1、Hes-1、MDR-1(P-gp)和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及上调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Eca109食管鳞癌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培养Eca109食管鳞癌细胞,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20、80、100 μmol/L)ZnppⅨ处理后细胞HO-1基因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曲线及药物抑制率.结果 随着培养基ZnppⅨ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显著增高,80 μmol/L ZnppⅨ组显著高于20 μmol/L ZnppⅨ组(P<0.05).各组间HO-1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0.50±0.17、0.55±0.15、0.58±0.09、0.55士0.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HO-1的表达量依次为0.85±0.07、0.63±0.11、0.43±0.12、0.25±0.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1,P<0.01).结论 Eca109食管癌细胞抑制率与ZnppⅨ浓度正相关,而ZnppⅨ不是从基因水平,而是从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H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重庆市内非工业区空气中PM2.5,以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μg/mL) PM2.5混0悬液作用于人肥大细胞系LAD2,采用微板法检测LAD2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LAD2细胞释放组胺、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in-4,IL-4)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终浓度为25.0 μg/mL的PM2.5刺激后,LAD2细胞分泌并释放人细胞上清的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及IL-4的水平高于0μg/mL PM2.5组[(23.78±3.98)% vs (14.05±1.12)%,(12.32 ±0.18)vs(9.72 ±0.23) μg/mL,(267.63 ±7.97)vs (154.25±7.71) pg/mL,P<0.01];12.5 ~ 100.0μg/mL PM2.5刺激后,LAD2细胞产生ROS水平逐渐升高,终浓度为25.0 μg/mL的PM2.5刺激LAD2细胞后产生的ROS水平高于0μg/mL PM2.5组[(7.99 ±0.29)vs(5.88 ±0.49) ng/mL,P<0.01].结论 PM2.5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致使肥大细胞产生ROS,引起肥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抑制二乙基亚硝胺( DEN )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8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大、小剂量中药组及模型组、空白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正常饲养外,其余3组均用 DEN 作为肝癌的启动剂(200μg/kg ),然后喂食含0.015%的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周,行大部分肝切除术。大、小剂量中药组大鼠从实验开始即加用健脾消积方药汤剂灌胃,模型组则单纯喂食基础饲料。于停饲2-AAF饲料3 d后抽取大鼠血液并将其处死,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2( IL-2)含量,肝脏按规定部位取材,ABC 法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肝脏采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算出平均每平方厘米肝面积中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结果大、小剂量中药组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大、小剂量中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小剂量中药组TGF-β1阳性率较模型组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TGF-β1阳性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降低程度较模型组低(P<0.05),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IL-2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健脾消积方药有一定的抑制大鼠肝癌前病变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能过抑制TGF-β1生成,降低对免疫因子IL-2的抑制作用,增强大鼠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