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Huang L  Wang J  Li Z  Qiu X  Liu L  Wu Q  Ma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6):910-9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20年烧伤总面积≥50%成人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资料,探讨适合广州地区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方案。方法选择1991年~2010年本院收治的烧伤面积≥50%烧伤总面积(TBSA)9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前10年(1991年~1999年,A组)和后10年(2000年~2010年,B组)2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总量及晶体、胶体和水分各成份补液量,尿量,以及伤后10 d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及伤后第2个24 h晶体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均较A组患者显著增多。B组患者伤后10 d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69%及2.56%,较A组(27.3%,18.1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地处广州地区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需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强调个体化补液方案,适当增加烧伤休克期内胶体、晶体和水分补液量和比例,以降低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2例严重烧伤且内毒素检测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抗休克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创面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还使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d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7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的含量、患者的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中白细胞计数(WBC)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血必净对于严重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的患者有明显疗效,对严重烧伤患者起到保护重要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烧伤后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探讨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42只Ⅲ度烧伤30%总体表面积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烧伤后4h,切除大鼠烧伤创面,以辐照猪皮覆盖;伤后3、6、10d测定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TNF-α、IL-2、IL-6和IL-10. 结果IL-2水平,手术组伤后3d和6d明显下降,伤后10d时继续下降;血清IL-6,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伤后3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TNF-α,烧伤手术组在伤后3d显著降低,伤后6d和10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烧伤后3、6、10d时,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IL-10均有显著上升,其中未手术组上升更明显. 结论烧伤休克期手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在烧伤回吸收期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机体的免疫力恢复明显,抵抗回吸收脓毒症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谷氨酰胺(Gln)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对蛋白质代谢及创面愈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54例烧伤总面积在40%~80%,Ⅲ度烧伤面积<30%的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加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rhGH+Gln),患者于伤后1~14 d输注谷氨酰胺0.4 g/(kg·d),且伤后3~14 d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2 U/(kg·d).谷氨酰胺组于伤后1~14 d输注谷氨酰胺0.4 g/(kg·d).对照组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于伤后1,7,14,21 d检测3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于用药后7,14,21d分析比较3组蛋白质代谢变化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谷氨酰胺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及谷氨酰胺组,而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及谷氨酰胺组(P<0.05或0.01).结论 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水平,有效促进蛋白合成,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烧伤大鼠下腔静脉血中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酯蛋白)、ALP(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144只,体重(250±20) 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为36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单纯烫伤组;C组:早期复苏组;D组:延迟复苏组.A组SD大鼠麻醉后背部给予30%面积的模拟烫伤;B、C、D 3组SD大鼠麻醉后背部给予30%TBSAⅢ度烫伤,伤后不补液;C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采用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D组烫伤后6 h给予液体复苏,方法同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伤后12 h、24 h、48 h、72 h、7 d、21 d采下腔静脉血(每时相点6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TC、TG、HDL、ALP的含量.结果严重烧伤后下腔静脉血TC、TG、ALP的含量均上升,正常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单纯烫伤组各时相点TC、TG、ALP的含量均依次增高,与其余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HDL的含量则随正常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单纯烫伤组依次降低,与其余3组动物相比,早期复苏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可以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可较好维持下腔静脉血中TC、TG、HDL、ALP含量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链脂肪乳在严重烧伤病人中的"蛋白消耗置换"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对严重烧伤病人中的蛋白置换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5年9月间非手术严重烧伤病人例共67例,烧伤面积在48%~75%,随机分为中链脂肪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于伤后第4天给予20%中链脂肪乳,500 ml/d,8~10 h缓慢静脉输入,连续10 d;对照组给予平衡盐500 ml静脉输入,其余治疗两组保持一致。于伤后第1、7及14天检测静脉血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结果两组病人在伤后第1天静脉血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伤后第7天总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而两组血浆白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32±4.83)g/L vs (31±5.04)g/L, P>0.05]。伤后第14天,静脉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降低,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08±0.61)μmmol/L vs (0.97± 0.42)μmmol/L,前者为治疗组,后者为对照组,下同,P>0.05],而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其中对照组的白蛋白含量降低更为明显,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28±6.46)g/L vs (23±7.03)g/L,P<0.01]。结论脂肪乳剂有较好的“蛋白消耗置换”作用,可以减轻血浆白蛋白的消耗,是严重烧伤病人较理想的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9.
大鼠烧伤休克期切痂对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烧伤后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探讨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42只Ⅲ度烧伤30%总体表面积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烧伤后4h,切除大鼠烧伤创面,以辐照猪皮覆盖;伤后3、6、10d测定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TNF-α、IL-2、IL-6和IL-10。结果 IL-2水平,手术组伤后3d和6d明显下降,伤后10d时继续下降;血清IL-6,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伤后3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TNF-α,烧伤手术组在伤后3d显著降低,伤后6d和10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烧伤后3、6、10d时,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IL-l0均有显著上升,其中未手术组上升更明显。结论 烧伤休克期手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在烧伤回吸收期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机体的免疫力恢复明显,抵抗回吸收脓毒症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血浆IL-8的变化与延迟复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徐庆连  蔡晨 《安徽医学》2002,23(1):10-11
目的探讨烧伤后血浆IL-8水平的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及延迟复苏的关系.方法对24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为30%~92%的烧伤患者,按面积和深度分为四组,分别于伤后18 h,1、2、4、7 d取血,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BSA<50%组血浆IL-8水平在伤后18 h即显著升高(P<0.01),后呈下降趋势,至伤后7 d仍高于正常(P>0.05);TBSA>50%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TBSA<50%组(P<0.01或P>0.05);Ⅲ度TBSA>30%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Ⅲ度TBSA<30%组(P<0.01或P<0.05).延迟复苏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早期复苏组(P<0.01或P<0.05),而且下降趋势平缓.结论烧伤后和烧伤后延迟复苏均能诱导机体产生大量IL-8.血浆IL-8水平与烧伤面积大小、烧伤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延迟复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方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P〗 方法 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均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胃管鼻饲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及治疗1周后的心指数(cardiac index,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LW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 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CI、SVRI、GED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LW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CI、SV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LW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同时点CVP、MAP、GE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改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其效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由SAP所致ARDS患者,根据肺水管理的方式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在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对照组(无PICCO指导的肺水管理).比较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ICU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为(3.54±1.78)d低于对照组的(4.31士2.42)d(P<0.05),肺水肿发生率为13.64%低于对照组的35.42%,VAP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92%,病死率为11.36%低于对照的组29.17%,ICU住院时间为(7.21士1.13)d低于对照组的(8.19士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所致ARDS序贯机械通气在PICCO指导下的肺水管理更加精准有效,与其精确液体管理有关,有助于患者的救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适度液体负平衡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 60 例脓毒性休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相似的液体复苏方案,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不限制液体输入量,保持液 体基本平衡或正平衡。观察2组撤机效果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撤机当日液体平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 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撤机48 h,观察组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撤机和撤机48 h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入院48 h,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以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管理, 有助于提升机械通气撤机效果,这可能与该方案能够减轻患者心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杨莉  张菲  杨德湘  王沣  胡斌 《安徽医学》2017,38(8):969-971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PEP)的最佳撤机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PE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OPD并发PEP的诱发因素去除后及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进行撤机,根据撤机时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PaCO2< 50 mmHg)与观察组73例(PaCO2≥50 mmHg);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及3个月内再次因PEP住院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为(9.41 ±3.64)d,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为(12.53 ±7.0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9.6%,对照组复发率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COPD并发PEP的诱发因素去除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无须等到PaCO2低于50 mmHg即可考虑撤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及顺铂单药胸腔灌注后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水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加顺铂胸腔注入,对照组单用顺铂胸腔注入.每周1次,连用4次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效(NC)7例,有效率为77.4%.对照组CR 7例,PR 9例,NC 15例,有效率为51.6%,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9,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度)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2.9%比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发生率比较(19.4%比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结论 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复方苦参联合顺铂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均可耐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磊  王晓源  陈汉明 《重庆医学》2018,(1):63-65,70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NP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科治疗措施,通过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CP)、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ICP等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CVP上升更明显(P<0.05),观察组CI、EVLWI、PVPI、GEDVI、ITBVI等好转稳定;观察组的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以更好地进行液体管理、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上机及住院时间,但并未明显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试验组32例,采用高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高频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3d研究组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32.4±5.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43.1±8.6)mm Hg,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35.8±8.6)mm Hg比(43.1±8.6) mm Hg,氧合指数分别为(55.8±21.8)比(85.3±20.6)(P<0.05),动脉氧分压分别为(88.9±14.6)mm Hg比(71.6±21.7) mm Hg,PaOJFiO2分别为(223.5±18.0)mm Hg比(196.1±24.1)mm Hg,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重度持续肺动脉高压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缩短上机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ARD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峰压(PAP)、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aO_2/FiO_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NF-α、CRP、IL-6、IL-8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6.28%较对照组34.88%显著较低(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ARDS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陈云端  冯继红 《重庆医学》2015,44(12):1623-1625
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30例ARDS 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液体负平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肺部炎症因子水平及呼吸机机械通 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 、心排出量(CO)值正常,心功能未受到影响,观察组患者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 (EVLWI)值下降更明显,肺水肿症状改善明显;两组患者肺部炎症均得到控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效果更显著;与 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腹部损伤并ARDS 治疗中,保持患 者液体负平衡,对患者肺部功能保护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