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 结果  (1)在OFT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24,P = 0.033)。② PCC组和3 MCC组在周边区行走格数为[54.50(26.88,62.25)]格、[65.00(28.50,81.00)]格,N组为[33.00(1.13,51.50)]格。损伤组在周边区(surround areas,SA)行走格数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③ PCC组和3 MCC组梳理毛发频次为(4.20±1.03)次、(2.44±0.73)次,N组为(5.20±1.62)次。损伤组梳理毛发次数均少于N组,且3 MCC组较N组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3,P = 0.019)。④各损伤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CA区行走格数、行走时间与理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SA区行走格数与行走时间则呈上升趋势。(2)在HMP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00(0.00,1.00)]次、[0.50(0.00,1.00)]次,N组为[1.00(0.00,2.00)]次。各损伤组进入开臂(open arms,OA)次数和时间均少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32)。③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42,P = 0.027)。④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 结论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  结果  (1)在OFT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24,P = 0.033)。② PCC组和3 MCC组在周边区行走格数为[54.50(26.88,62.25)]格、[65.00(28.50,81.00)]格,N组为[33.00(1.13,51.50)]格。损伤组在周边区(surround areas,SA)行走格数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③ PCC组和3 MCC组梳理毛发频次为(4.20±1.03)次、(2.44±0.73)次,N组为(5.20±1.62)次。损伤组梳理毛发次数均少于N组,且3 MCC组较N组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3,P = 0.019)。④各损伤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CA区行走格数、行走时间与理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SA区行走格数与行走时间则呈上升趋势。(2)在HMP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00(0.00,1.00)]次、[0.50(0.00,1.00)]次,N组为[1.00(0.00,2.00)]次。各损伤组进入开臂(open arms,OA)次数和时间均少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32)。③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42,P = 0.027)。④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  结论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及其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风湿病学者的重视,本文就RA与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关系进行综述,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强迫游泳后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以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及强迫游泳组(FST组),利用MORRIS水迷宫来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中在应激结束后第1,7,14,21天进行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第2,8,15,22天进行大鼠记忆能力测试,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来测定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训练中,应激结束后第1天的第4,5组实验的上台潜伏期[(12.57±2.17)s;(14.56±2.17)s]低于CONTROL组大鼠[(29.13±5.04)s;(26.13±5.04)s](P<0.05);第7天FaT组大鼠的第1,3组实验的上台潜伏期[(16.88±2.82)s;(13.33±1.57)s]低于CONTROL组大鼠[(35.04±4.53)s;(23.66±4.04)s],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应激结束后第2天和第8天FST组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穿台次数显著高于CONTROL组(第2,8天均为P<0.05).在应激结束3周后,CONTROL组和FST组大鼠的上台潜伏期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以及穿台次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2)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次P3T后大鼠的开臂停留时间[(2.48±2.22)s]显著短于CONTROL组[(40.82±8.33)s],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开臂进入次数也显著少于CONTROL组(P<0.05),这种差异持续到应激结束后第1天.应激结束7d后2组的开臂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已经基本一致.(3)旷场实验:应激结束后第1天和第7天的FST组大鼠的水平活动度和活动次数均显著少于CONTROL组(P<0.05).结论 慢性强迫游泳可以提高大鼠短期的空间学习、记忆,但并不影响大鼠长期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以使动物产生焦虑抑郁样行为但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及其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风湿病学者的重视,本文就RA与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关系进行综述,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病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4例支气管哮喘病儿,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采集静脉血2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病儿血清皮质醇及ACTH均在正常范围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病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焦虑是一种主要的情绪障碍, 焦虑症的发病率、共病率及致残率高, 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对焦虑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并进行药效评价及药物开发的主要载体, 非条件性焦虑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焦虑模型。目前公认的广泛使用的检测非条件性焦虑模型的范式主要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及明暗箱实验等, 此类基于环境暴露的行为学范式利用动物探索的好奇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产生的矛盾冲突以模拟并检测动物的焦虑情绪, 但此类行为学范式在评价动物焦虑行为的效度方面存在争议。本文从焦虑情绪概念、非条件性焦虑行为学测试中对于焦虑行为的定义、非条件性焦虑行为测试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等方面对非条件性焦虑的测试方式做一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矛盾与盲点提出新的解决方式以期更好地完善焦虑行为的测试范式, 为研究焦虑提供更可靠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的一个主要亚型,心境障碍的另外一个重要亚型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也称单相抑郁。BD具有躁狂和抑郁2大证候群,并呈现周期性循环。和MDD一样,BD也是严重损害人类精神健康的重大疾病。体内应激反应系统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活性紊乱已经大量研究证实是心境障碍的重要发病机制。但是,目前还缺乏系统地针对BD患者HPA轴活性的研究。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仅仅关注BD患者血浆水平或者唾液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并且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EX/CRH)抑制试验的结果却比较一致:皮质醇抑制显著减弱,这个结论表明BD患者中HPA轴的负反馈调节功能发生异常。HPA轴的负反馈调节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免疫亲和素(immunophilin)家族蛋白之一, FK506结合蛋白51(FK 506 binding protein 51,FKBP51)是2个重要的分子。一方面,G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被认为与BD发病相关。另一方面,童年期创伤经历导致BD发病风险增加的机制被推测是通过影响HPA轴敏感性实现的,而在这一过程中,GR和FKBP51参与了对HPA轴敏感性的调节。本综述将对近年来针对BD患者HPA轴活性异常的研究及其和GR和FKBP51导致的HPA轴负反馈调节紊乱的研究总结分析,旨在为BD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儿童行为发育受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生命早期环境可通过大脑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个体行为发育。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个体行为发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应激反应,并可通过抑制HPA轴的过度激活来调节HPA轴功能,从而对脑的发育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松果体褪黑素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分泌激素呈昼夜节律性,且其节律与褪黑素恰恰相反,提示褪黑素与HPA轴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联系.现对褪黑素对HPA轴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小鼠24h内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时相变化特点,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造成背部Ⅲ度15%-20%烧伤,分别于伤后2,4,6,12,24h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 ,RT-CPR在蛋白和mRNA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烧伤小鼠血清皮质酮浓度4h达到高峰,24h仍未恢复正常;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4-6h降至最低,而mRNA水平仅仅在伤后2h有短暂降低,结论:烧伤应激引起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其受体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可降低,但蛋白降低不主要发生在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多糖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24 h内,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活性变化特点.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为脂多糖致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测定肺泡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EMSA测定肺泡巨噬细胞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结果脂多糖作用后,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下调,24 h恢复正常水平;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质表达降低,4 h降至最低,24 h维持在低水平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在1 h降到最低,24 h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治疗后期不能有效维持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结论脂多糖(100 ng/ml)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后,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mRNA表达降低及蛋白降解加速有关;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被显著抑制,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焦虑效应的中枢部分作用机制。方法以单个持续刺激(SPS)方法复制大鼠焦虑动物模型,观察电针结合rTMS抗焦虑效应,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和前额皮质区的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基因表达。结果电针结合rTMS具有抗焦虑叠加效应,还可升高焦虑模型大鼠海马GR基因表达水平。结论电针结合rTMS具有抗焦虑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GR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基因阻断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模型.方法构建2个针对GR的RNAi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silencer 3.1-GR1和psilencer 3.1-GR2,经测序确认后,转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R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法检测GR转录激活功能的变化.结果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2个针对GR的RNAi表达载体(psilencer 3.1-GR1和2);转染psilencer 3.1-GR2可明显降低细胞内GR mRNA的丰度及GR蛋白表达,细胞GR转录激活活性明显降低;转染psilencer 3.1-GR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成功地构建并筛选出一个特异而高效地阻断GR表达及功能的质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较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频率25Hz、波宽1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100μA的恒流、单脉冲电流,反复刺激大鼠海马建立PTSD模型,观察实验情感行为改变;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GR.要通过反复惊厥阈下电刺激海马,成功诱发了实验动物较长时程 明显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射藏逃避反应等多种PTSD样情感行为障碍;电刺激停止后1周内海马GR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海马惊厥下电刺激可基本满足PTSD主要临床表现,而海马结构GR持续高表达可能直接参与了PTSD持续性精神行为障碍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Glucocorticoid(GC)is one of the steroid hor-mones possessing anti-inflammatory and i mmuneinhibitory functions and has satisfactory effective-ness in controlling some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i mmune diseases.But few patients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therapy of massive-dose GC,named asGC resistance[1].GC exerts its biological effectsbybinding to a 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Twohuman isoforms of GR have been identified,termed GRαand GRβ.GRαis ubiquitously ex-pressed in al most all hu…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哮喘患者单核细胞(PBMCs)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的关系.方法分离受试者PBMCs培养24、48 h,给予TNF-α、IL-2、DXM、IFN-α等因素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免分析检测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hGR)亚单位和培养液中IL-6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在基础水平和单一细胞因子刺激时均较正常组生成更多IL-6;随细胞因子刺激时间延长,哮喘组生成IL-6增多;IFN-α对TNF-α介导的炎性反应有体外拮抗作用;IL-6水平与细胞的hGRα表达负相关;在该实验条件下,未发现hGRβ表达.结论多种细胞因子以其复杂的交互作用参与哮喘发病过程;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单位表达的不同直接参与和影响哮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缺氧后早期豚鼠耳蜗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低氧舱使动物缺氧,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氧后豚鼠耳蜗GR的表达。结果缺氧后GR在豚鼠耳蜗各回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主要阳性部位是螺旋韧带、血管纹、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与正常组相比缺氧后早期GR在耳蜗各阳性部位的表达均明显减弱,其中在螺旋韧带和血管纹的表达减弱最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氧可使GR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减弱。缺氧对耳蜗的损伤可能和GR表达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