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2.
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6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喂养是否耐受分为对照组(喂养耐受)39例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29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ICU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体温>38.5℃、口服钾制剂属于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35 g/L为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药物使用、体温、ALB水平与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应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预防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百色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重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28例,两组均予管饲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压豆护理。观察患者肠内营养7 d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肠内营养第4天及第7天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差异及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83.33%)高于干预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中两组腹泻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便秘、消化道出血、呃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第4天、第7天,干预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耳穴压豆可有效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助于保障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分析腹内压监测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分别测量治疗前、支持后前3 d腹内压,并观察患者在肠内喂养过程中是否耐受.结果 肠内营养后前3d腹内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4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肠内营养FI分为耐受组(n=143)和非耐受组(n=103)。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腹内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I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92例SAP患者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最终纳入高甘油三酯血症(OR=1.962,95%CI:1.088~3.538,P=0.025)、低蛋白血症(OR=1.920,95%CI:1.049~3.516,P=0.03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20分(OR=3.118,95%CI:1.720~5.653,P<0.01)、腹内压≥12mmHg(OR=2.826,95%CI:1.534~5.205,P=0.001)、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72h (OR=2.350,95%CI:1.179~4.683,P=0.015)...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邵武市立医院160例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EN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组,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EN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中发生喂养不耐受患者共76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中心静脉压、EN输注方式、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乳酸(L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70岁、中心静脉压≥12 cmH2O、EN持续性输注、APACHEⅡ评分>20分、CRP>10 mg/L、Lac>3 mmol/L均为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中心静脉压、EN持续性输注、APACHEⅡ评分、血清CRP、Lac水平是引发EN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危
重症患者粪弹力蛋白酶1(FE-1)浓度,筛选PEI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PEI 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
持组(A 组,<24 h)和肠内营养组(B 组,≥ 24 h)。分别检测入ICU 第3 和5 天两组粪FE-1 浓度;计算两
组不同时间段继发PEI 比例,并记录两组ICU 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A 组不同时间点粪FE-1 浓度
较B 组更高(P <0.05),且并发PEI 比列更低(P <0.05);且A 组ICU 住院时间更短(P <0.05)。结论 早
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的PEI,并可能因此而缩短危重症患者ICU 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不耐受是临床危重症患者常见症状和一大难题,本文就目前已有对策进展做一分析,以期为临床有效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8年3月~2021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EN的12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EN是否耐受分为耐受组(n=70)与不耐受组(n=5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病理分期)、EN制剂种类、临床治疗(物理降温、鼻饲药物)、药物应用(镇静药、血管活性物、抑酸药、钾制剂、抗生素种类、激素药)、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 糖、血钾浓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患者EN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施EN的12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钾制剂(OR=4.125, P=0.027, 95% CI:1.178~14.444)、使用镇静药(OR=4.125, P=0.000, 95% CI:2.007~11.765)、低蛋白血症(OR=3.557, P=0.010, 95% CI:1.351~9.366)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EN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膳食纤维(OR=0.108, P=0.015, 95% CI:0.018~0.643)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EN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建议使用添加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使用钾制剂、镇静药、低蛋白血症患者的EN喂养耐受性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66例,均在入住ICU后48 h内,给予胃镜下空肠置管。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24~48 h内行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入住ICU 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腹泻腹胀、肝功能受损、高血糖、应激性溃疡、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晚期肠内营养组为少(P<0.01)。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的方法。方法:19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次全切除加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术中行鼻肠管留置,术后24 h起予EN制剂百普力,并行相应护理。分别于术后EN前及EN的第5、9天检测患者的血生化及营养指标,观察患者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常规操作置入鼻肠管,未发生因导管留置引起的任何并发症;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EN,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EN后营养评定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EN前有显著差异(P<0.05),体重、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予EN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规范化护理措施是保障EN顺利完成的关键,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危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凹顾性分析112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对象营养方式小同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混合营养组。另外选择单纯经口进食供能的患者30例为埘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肝功能、。肾功能、总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肠外荷养组、混合营养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TLC、CD4、CD4/CD8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冠著升高(P均〈0.05)。肠内营养和混合喂养患者IgG治疗后较治疗前湿著升高(P〈0.05),肠内营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治疗后IgG水平也够著高于肠外营养组、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预防重要脏器的损伤,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而肠内营养及混合营养在体液免疫方而优于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危重病人,39例使用TPN,21例先用TPN支持,后改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再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结果7例因原发病而死亡,其余53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危重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X线辅助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在危重症早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7例不能经胃直接肠内营养的早期危重病患者,在X线辅助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再将鼻胃管自对侧鼻腔置入胃内减压引流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X线下可将鼻空肠营养管放置至Treitz韧带30cm以远的空肠部位和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胃管置入胃部,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24-52min,平均(35±10.6)分钟,置管后导管在位良好,喂养及引流过程顺利,空肠管留置时间7-21天,平均(14±6.5)天,发生鼻窦炎1例,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x线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道管理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