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炮某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情绪调节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对二炮某部1 420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试,进行年龄、学历层次、人员类别以及适应状况上的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年龄段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重评分随着年龄增长具有增加的发展趋势,而表达抑制分随着年龄增长具有下降的趋势;②不同职别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达抑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官的表达抑制分最低,并与士兵、士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文化层次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军人认知重评分最高,表达抑制分最低;④不同适应状况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表达抑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很适应部队生活的军人认知重评分最高,并与其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炮军人的情绪调节方式具有年龄、职别、文化层次及适应状况上的特征,在二炮部队开展军人情绪调节训练,制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案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分层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驻高原地区45个部队6 019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评,分析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结果 ①性别:女性TAI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职别:军官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组(P<0.01).③年龄:>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各组(P<0.01);>25 ~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各组(P<0.01).④军龄:T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16年组和>16年组TAI得分显著高于≤1年、>1 ~2年、>2 ~5年和>5 ~8年组(P<0.05,P<0.01).⑤海拔高度:SAI和T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 m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2 500~3 000 m组(P<0.01).⑥文化程度:呈现SAI和TAI得分大学及以上组>高中(中专)组>初中及以下组的趋势(P<0.01).⑦非独生子女组SAI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组(P<0.05).结论 高海拔环境的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职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情况和海拔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15.60±4.29),情感求助(13.82 ±4.22),行为抑制(13.45±4.32),认知重视(11.16 ±3.98).②年龄与认知重视(r=0.14,P<0.01)、情感求助(r=0.07,P<0.01)、行为抑制(r=0.06,P<0.01)和自我安慰(r=0.04,P<0.05)得分呈显著正相关.③军龄与认知重视(r =0.13,P<0.01)、情感求助(r=0.06,P<0.01)、行为抑制(r=0.30,P<0.05)得分呈显著正相关.④军官在情绪调节方式得分均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P<0.01).在认知重视和情感求助因子上,士官得分显著高于士兵(P<0.01).⑤对高原环境很不适应军人的认知重视得分显著高于适应者(P<0.01),而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得分显著低于适应者(P<0.01).⑥低海拔军人在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海拔军人(P<0.01).结论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职别、适应水平及海拔高度上差异显著,具有高原军人独特的情绪调节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军人焦虑敏感性与作业疲劳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 选择某陆军部队发放心理问卷《焦虑敏感性指数量表-3》、《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有效回收240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关系.结果 ①军入作业疲劳在服役年限、是否独生子女、入伍前户籍和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职别(士兵/士官/干部)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7)=3.087,P=0.047],士兵和士官的疲劳感受度显著高于军人干部[(9.22±3.78)vs(7.31 ±3.20),LSD-t=1.917,P=0.044;(9.67 ±3.97)vs(7.31 ±3.20),LSD-t2.365,P=0.014].②高焦虑敏感性军人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快感、怠倦感、视觉疲惫度和总疲惫度高于低焦虑敏感性军人(P <0.001).③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相关性不显著,焦虑敏感性总分和各因子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作业疲劳两两相关(P<0.01);且焦虑敏感性、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可以预测作业疲劳程度,可解释作业疲劳总变异的31.7%.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焦虑敏感性能够通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作业疲劳(x2/df=1.836,P=0.076,GFI=0.984,AGFI=0.951,NFI=0.979,RFI=0.955,IFI=0.990,TLI=0.979,CFI=0.990,RMSEA=0.059),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总的中介效应效果量分别为18.2%、18.2%和36.4%.结论 应对方式在军人焦虑敏感性与作业疲劳间起到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应重点关注高焦虑敏感性个体的作业疲劳程度,改善其应对方式,控制作业效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驻西沙群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驻西沙群岛174名军人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军人常模及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驻岛官兵的人际敏感、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65±0.56)分,(1.24±0.33)分,(1.44±0.46)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1.54±0.52)分,(1.46±0.4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CL-90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聚类分析,174名驻岛官兵可分为3类:第一类SCL-90得分较低,第二类得分中等,第三类得分较高.各类军人年龄、性别、婚恋状况、受教育程度、军龄、职别等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驻西沙群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可分为三个亚类,各类军人具有不同的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SSRS和SCL-90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①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军护与本院合同制护士、军护与地方某医院正式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院合同制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5),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1).②军护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1).军护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显著高于女护生(P<0.01).③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敌对、恐怖、偏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5).军护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其余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主观支持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0,-0.231,-0.234).客观支持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负相关(r=-0.211).社会支持总分与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r=-0.246,-0.220,-0.208).结论:该武警部队医院护士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合同制护士的社会支持较军护差,军护的躯体化因子分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2016版常模.方法 采用SCL9-0量表,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我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53 847名军人进行测评,并建立相应的常模.结果 ①军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29.7%;女军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率(36.5%)显著高于男军人(28.6%);②本研究建立的常模与1999年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005年的样本差异不明显;③军人SCL-90常模具有性别、军种、人员类别差异,表现为男军人、战略支援部队、学员心理健康水平高.结论 军人SCL-90 2016版常模具有时代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容纳他人量表对电子对抗部队294名军人进行测试后,随机抽样分组,训练组120人,对照组140人.训练组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除日常的军政训练外,增加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日常的军政训练.结果 ①心理素质训练后,训练组军人社交焦虑、社交总分、会议恐惧及公众恐惧4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②训练组士兵社交焦虑和会议恐惧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③训练组士官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及社交总分3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④训练组军官会议恐惧和恐惧总分因子的差值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有影响.不同层次的军人训练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SCSQ和SSRS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1)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军护与本院合同制护士、军护与地方某医院正式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院合同制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5),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1).(2)军护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1).军护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护生(P<0.01).(3)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34,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0,P<0.01;r=0.267,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SSR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医院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较好.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训应急后勤部队军人心理健康及其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军人心理素质量表(men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MQQA),对外训部队的230名军人进行测评,分析其心理健康特点及其与心理素质的关系.结果 ①外训军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3%;其中男性(22.8%)显著高于女性(15.2%)(x2=8.64,P=0.00).外训军人SCL-90得分,躯体化[(1.46±0.63)分]、敌对[(1.49±0.75)分]和精神病性[(1.43±0.68)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其中男军人躯体化[(1.49±0.66)分]、精神病性[(1.46±0.72)分]因子分显著高于男军人常模(P<0.05);女军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外训军人SCL-90各因子得分与心理素质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③不同心理素质组间比较SCL-90得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性、偏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训应急后勤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应加强外训应急后勤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创伤人群心理弹性水平的研究,探析不同创伤结局人群心理弹性差异,为降低创伤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促进其精神心理健康转归,建立有效可行的干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各大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549名,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心理弹性水平。再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结果阳性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心理弹性得分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心理弹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婚姻状况在个人强度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弹性得分在未来组织风格分量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弹性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PTSD的发病呈显著相关(P<0.01,OR=1.976),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个体PTSD发病率明显高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结论:①个体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比心理弹性高的个体更易患PTSD,可视为PTSD发病的高危人群;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家庭及事业的稳定,个体的心理弹性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易省阳  谢会忠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42-144,14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价值以及SIRS与AP预后、Balthazar—CTSI评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SIRS阳性、SIRS持续阳性及SIRS严重程度在预测胰腺病变程度、胰周并发症发生及AP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分别记录278例AP患者入院后第1~7天的SIRS评分、7d内SIRS阳性持续天数、7d内SIRS最高评分以及患者入院3d后的Balthazar—CTSI评分,并分别按Balthazar—CTSI评分≤3分、4~6分及〉6分划分等级,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SIRS组和无SIRS纽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0.34%和0.7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入院后SIRS阳性及SIRS持续2d、3d、5d、7d阳性均与Balthazar—CTSI评分等级呈正相关(L分别为0.5502、0.625l、0.7267、0.7898、0.6733,P均〈0.01)。(3)按入院SIRS持续天数将AP合并SIRS患者分为持续1d、2d、3d、5d、7d组,分别作为A、B、c、D、E组。A组、B组患者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所占比例(53.79%和60.47%)分别与C组、D组、E组(85.oo%、90.28%和95.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SIRS评分进行分组,SIRS评分0—1分为I组,2分为Ⅱ组,3分为Ⅲ组,4分为Ⅳ组。4组患者Bahhazar—CTSI评分〉3分者分别为2例(1.53%)、1例(3.57%)、18例(38.30%)和6l例(84.72%)。I组、Ⅱ组患者Baltll~tzal--CTSI评分〉3分者所占比例分别与Ⅲ组、Ⅳ组比较,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患者SIRS的发生与疾病的转归有关;SIRS持续阳性I〉3d及SIRS评分〉2分可以提高对胰腺病变严重程度以及胰周并发症发生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与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1246名16~72月龄的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参与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控制母亲、儿童、家庭因素外,发现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与父亲参与时间正相关(β=0.05,P=0.03),父亲参与时间解释12%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异;亲子活动中游戏与作业能力(β=0.09,P<0.01)、集体活动能力(β=0.06,P<0.05)相关,讲故事与交流能力(β=0.07,P<0.05)、自我管理能力(β=0.06,P<0.05)相关,其他活动与独立能力(β=0.07,P<0.05)、作业能力(β=0.06,P<0.05)相关.结论 父亲参与的时间和活动方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相关,父亲的积极参与对儿童早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 215名江苏省高中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的基本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以为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证基础研究的依据与参考。方法:研究采用多级抽样的方式(分层抽样法与随机抽样法),对市区和乡镇一共8所学校,发放并反馈回收1 284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 215份,总体回收有效率为94.62%。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F分析,并运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经济因素与健康素养及体质健康总分的相关性,并成立模型方程。结果: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45%。体质测试及格率67.56%,良好率27.25%,优秀率为1.1%。城市高中生的健康素养评分高于乡镇。重点学校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总分高于普通学校。父亲不同学历的高中生体质测试得分比较,除引体向上得分(P<0.05)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基本知识得分比较P<0.05,健康素养测试总分比较P>0.05。母亲不同学历的高中生体质测试得分比较,除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素养测试总分及基本知识、生活方式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年收入5万~7.99万元的体质测试的总分最高,家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心理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31例健康对照,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评估2组样本的人格特质,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2组样本的心理防御特点.结果 强迫症组瑞典大学人格量表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怨恨、兴奋性和不信任6个分量表得分[(57.14±11.54)分,(63.35±10.22)分,(66.95±10.21)分,(61.27±7.09)分,(53.93±9.04)分,(56.72±10.61)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06~5.10,P<0.05).强迫症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t=3.08~6.73,P<0.01),而较少使用升华、压抑和幽默的成熟防御机制(t=-2.27~4.39,P<0.05);中间型防御方式反向形成、解除和同一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15~4.66,P<0.05).强迫症患者SSP除社交愿望和冷漠2个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75~0.719,P<0.05);躯体性焦虑分量表与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78,P<0.05);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冲动性、冒险探索、怨恨、不信任、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8个分量表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81~0.548,P<0.05),除社交愿望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均与掩饰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2~0.530,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防御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defense mechanism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patients.Methods Thirty-four OCD patients were tested with Swedish University Scales of Personality(SSP) and defensiv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 an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irty-one normal controls.Results The SSP scores of STA,PsTA,SS,E,TI and M of OCD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s (t = 2.06 ~ 5.10, P < 0.05 ).Comparing with normal controls, OCD patients tended to use immature and intermediate mechanism such as projection, passive aggression, unconscious emerge, phantasy, withdrawl and reaction formation, but less used mature mechanism such as sublimation, suppression and humor (t = -2.27 ~ 6.73, P< 0.05 ).All subscales of SSP in OCD patients, excluding SD and 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core of immature mechanism (r = 0.375 ~ 0.719, P < 0.05 ).The OCD patients' SSP scores of STA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ature mechanism (r = 0.378, P < 0.05 ).The OCD patients' STA, PsTA, I, AS, E, M,VTA and PhTA score of SSP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mediate mechanism (r= 0.381 ~0.548, P< 0.05 ).All subscales of SSP in OCD patients, excluding S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core of concealment (r =0.342 ~ 0.530, P < 0.05 ).Conclusion OCD patients have the neurotic and aggressive features of personality;and the personalities of OCD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defens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我国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2017版常模.方法 采用SCL-90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常驻青藏高原地区46个陆军单位10 239名军人为对象进行测评.结果①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SCL-90多数因子得分显著低于1999版、2005版和2016版军人常模(P<0.01),但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2005版和2016版常模(P<0.01);②高原男性军人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2016版男性常模(P<0.01),独生子女在7个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 <0.05,P<0.01),高中和中专组抑郁得分最低,本科大专及以上组偏执得分最高,双亲家庭军人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5,P<0.01);③士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得分最高,士兵的抑郁、偏执得分最低(P <0.05,P<0.01);指挥类军人躯体化因子得分最低,后勤类军人在强迫、抑郁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政工类和其他类军人(P<0.01);④除恐怖和精神性因子外,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因子得分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建立了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症状自评量表的总体常模、性别常模、独生子女常模、家庭结构常模、文化程度常模、职级常模、工作类型常模和海拔高度常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进高海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for armymen,ASRSA),于到达高原(海拔3 450 m)3d内,对600名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进行团体心理测评,比较其急性应激反应的人员类别、文化程度、子女结构和婚姻状况差异.结果 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2~0.95(P<0.01),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961,Spearman分半信度为0.946,说明ASRSA在急进高海拔高原军人群体中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可以作为急进高海拔高原军人群体中的测评工具.①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士(军)官和义务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文化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文化组认知改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病理改变、工作效率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③独生子组急性应激反应病理改变和工作效率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组(P<0.05);④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未婚组和已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病理改变得分在各军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存在显著的文化程度、子女结构和军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于作者医院口腔门诊或住院患者297例,测评量表应用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49)。结果 OHIP-49量表中生理疼痛、功能限制领域得分最高;不同年龄组患者在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生理能力受限领域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已婚患者与未婚患者在功能限制、生理疼痛领域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类别在功能限制领域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年龄越大,OHRQoL得分越低,口腔问题越严重。加强口腔健康宣教,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OHRQ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抑郁症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并评估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抑郁症家属和健康对照者各100名,并将家属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家属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健康问卷12项(CHQ-12)、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结果 抑郁症家属CHQ≥4分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x2=4.39,P<0.05),TAS-20[(52.36±10.71)分;(47.59±10.06)分;t=3.25,P<0.01]、CHQ-12[(2.97±2.41)分;(2.01±1.95)分;t=3.10,P<0.01]、LSIA[(12.34±3.94)分;(14.89±3.99)分;t=4.54,P<0.01]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抑郁症家属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总病程及HAMD评分、其自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述情障碍及应对方式(P<0.05).心理干预组消极应对(NC)、CHQ-12和LSIA评分第3月末较入组时有显著改善(P<0.01),而家属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家属情感表达、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较差,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