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 ~0.47,P<0.01);④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高原某部4 631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SCL-90高分组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各因子、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上则显著较低(P<0.01);②SCL-90总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均呈显著正相关(r为0.210~0.551,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显著负相关(r=-0.07、r=-0.11,P<0.01);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中负性沉思偏向、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3个维度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3种方式可有效预测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释率为38.5%.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高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有利于维护和提升高原军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高原军人进行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中国修订版,整群抽取某部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 631例.数据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处理,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为31.6% (95%CI=30.2 ~33.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1.3%(95% CI=10.4 ~12.2)、11.4%(95% CI=10.5 ~ 12.3)、8.8% (95% CI=8.0 ~9.6).②高原军人的抑郁总分未发现性别差异(P>0.05).③士官的抑郁总分显著高于列兵(P<0.05).④驻地海拔越高,高原军人抑郁水平越高(P <0.05,P<0.01).⑤单亲家庭出身的高原军人的抑郁水平高于双亲家庭出身者(P<0.01).⑥年龄30岁及以上的高原军人在抑郁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上都显著高于30岁以下者(P<0.01),而3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军龄13年及以上的高原军人的抑郁水平高于军龄不足13年者(P<0.01).⑧抑郁水平与海拔高度、年龄、军龄显著相关(P<0.01),与原生家庭结构相关(P<0.05).结论 高原军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其CES-D评分与年龄、军龄、职别、原生家庭类型、海拔有关.  相似文献   

4.
孙香萍  武辉  祝卓宏 《重庆医学》2013,42(17):1940-1942
目的分析中国青年军人归因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归因方式问卷(ASQ)对整群抽取的5 000名青年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年军人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的年龄、文化程度、军龄、职别差异(P<0.05);但军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军人归因方式的负性事件与抑郁呈正相关(r=0.22,P<0.05),青年归因方式的正性事件、成就事件、人际事件、内外维度、持续维度、普遍维度和宿命维度7个与抑郁呈负相关(r=-0.13~-0.32,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青年军人之间归因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于2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军龄1年的士兵具有积极的归因方式。抑郁青年军人具有对负性事件内向性、持续性、普遍性和宿命性归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15.60±4.29),情感求助(13.82 ±4.22),行为抑制(13.45±4.32),认知重视(11.16 ±3.98).②年龄与认知重视(r=0.14,P<0.01)、情感求助(r=0.07,P<0.01)、行为抑制(r=0.06,P<0.01)和自我安慰(r=0.04,P<0.05)得分呈显著正相关.③军龄与认知重视(r =0.13,P<0.01)、情感求助(r=0.06,P<0.01)、行为抑制(r=0.30,P<0.05)得分呈显著正相关.④军官在情绪调节方式得分均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P<0.01).在认知重视和情感求助因子上,士官得分显著高于士兵(P<0.01).⑤对高原环境很不适应军人的认知重视得分显著高于适应者(P<0.01),而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得分显著低于适应者(P<0.01).⑥低海拔军人在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海拔军人(P<0.01).结论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职别、适应水平及海拔高度上差异显著,具有高原军人独特的情绪调节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某部海军陆战队员应激后成长的特点及其与正/负性认知偏向和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激后成长问卷(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APNIS)和自我接纳问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对海军陆战队某部672名军人进行方便抽样调查.结果 ①陆战队员PTG总分(55.64±18.41)水平较高,军龄≤2年者PTG得分最低,军龄>2~5年和>5~8年者随军龄的增长PTG得分明显增高(F=8.69,P<0.01);而军龄>8年者PTG得分高于军龄≤2年者,低于军龄>2 ~5年和>5 ~8年者.②自我接纳各因子及总分、正性他人和正性自己与PTG各因子及总分显著正相关(r值为0.17~0.48,P<0.01),而负性认知偏向与PTG相关不显著(P>0.05).③正性自己、自我评价、正性他人和自我接纳能较好地预测PIG,解释率达28.7%.④正性认知偏向、自我评价和接纳不仅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正性他人可通过正性影响自我评价和正性自己、正性自己可通过正性影响自我接纳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结论 培养正性认知偏向、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可以促进陆战队官兵的应激后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应激水平、情绪体验特点与情绪调节方式和认知偏向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和正性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ventory scale,APNIS)对某部集训期新兵1 600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某部新兵心理应激T分为(50.04±10.00).不同文化程度新兵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5,P<0.05).②心理应激高分组在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表达抑制上均显著高于心理应激低分组(P<0.01),在正性情绪、正性认知偏向和认知重评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③总体心理应激水平与正性情绪、正性认知偏向和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0.32、-0.21,P<0.01);与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34、0.12,P<0.01).④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和正性认知偏向可有效预测心理应激水平,总解释率为37.6%.⑤认知重评在正性情绪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与情绪体验特点、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4691名高原军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为31.60%,均分为(13.27±7.19);状态焦虑均分(39.28 ±8.98),特质焦虑均分(39.28 ±8.43).②4种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 890)=1401.99,P<0.01],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安慰(15.60 ±4.29)、情感求助(13.82 ±4.22)、行为抑制(13.45 ±4.32)、认知重视(11.16 ±3.98).③高原军人的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与认知重视(r=0.492、r=0.303、r=0.373,P<0.01)、行为抑制(r=0.189、r=0.041、r=0.057,P<0.01)呈正相关,而与情感求助(r=-0.099、r=-0.185、r=-0.161,P<0.01)、自我安慰(r=-0.150、r=-0.221、r=-0.227,P<0.01)呈负相关.③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能够有效地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总解释率为29.40%;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能够预测高原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总解释率分别为17.00%、22.10%.结论 使用不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高原军人抑郁、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对情绪面孔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选取65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为抑郁组,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青少年5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点探测范式,对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任务测评。结果抑郁组在中性、负性图片注意反应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 抑郁组注意偏向值大于对照组(P<0.01),2组间注意反应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中,负性注意反应时高于中性(P<0.05),对照组内两者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量表评分与抑郁组中性和负性注意反应时呈正相关关系(r=0.315, r=0.413, P<0.01)。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1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1.08%;不同年龄患者抑郁体验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患者抑郁体验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r=0.495,P<0.01)、社交因子(r=0.409,P<0.01)、能力因子(r=0.496,P<0.01).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r=0.474,P<0.01)、社交因子(r=0.349,P<0.01)、能力因子(r=0.491,P<0.01)、治疗因子(r=0.194,P<0.05);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r=0.419,P<0.01)、社交因子(r=0.407,P<0.01)、能力因子(r=0.399,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较常见.病耻感越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驻高原地区45个部队6 019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评,分析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结果 ①性别:女性TAI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职别:军官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组(P<0.01).③年龄:>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各组(P<0.01);>25 ~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各组(P<0.01).④军龄:T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16年组和>16年组TAI得分显著高于≤1年、>1 ~2年、>2 ~5年和>5 ~8年组(P<0.05,P<0.01).⑤海拔高度:SAI和T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 m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2 500~3 000 m组(P<0.01).⑥文化程度:呈现SAI和TAI得分大学及以上组>高中(中专)组>初中及以下组的趋势(P<0.01).⑦非独生子女组SAI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组(P<0.05).结论 高海拔环境的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职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情况和海拔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环境因素对高原驻防军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环境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67名高原军人进行测评.结果 高原地区军人的焦虑水平[(37.22±6.64)分]高于全国常模[(29.78±0.46)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海拔高度(≥3587.5m,3587.5~2767.9m,≤2767.9m)高原驻防军人焦虑情绪[(38.37±5.93)分,(36.65±6.951)分,(36.75±6.88)分]差异无显著性;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文化对焦虑有一些影响(家庭环境总体上P>0.05,事后P<0.05);在部队环境中,军龄对焦虑有显著影响(P<0.05);在人格中,神经质能预测焦虑27%的变异量(R=0.52,P<0.01).结论 高原军人焦虑发生率较高,对高原军人焦虑的发生,父母文化程度、军龄、神经质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
某部驻岛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某部驻岛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89名驻岛官兵进行测评,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驻岛官兵社交回避(SA)分值低于国内大学生(P<0.01),社交苦恼(SD)分值高于潜艇官兵(P<0.05).不同军龄(≤2年、>2年且≤5年、>5年且≤8年、>8年)驻岛官兵在SAD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龄>2年且≤5年的官兵社交焦虑状况最为明显;驻岛官兵在SA及SD得分上与EPQ的4个个性维度(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均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 塑造外向、稳定的个性特质将有助于改善驻岛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我国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2017版常模.方法 采用SCL-90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常驻青藏高原地区46个陆军单位10 239名军人为对象进行测评.结果①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SCL-90多数因子得分显著低于1999版、2005版和2016版军人常模(P<0.01),但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2005版和2016版常模(P<0.01);②高原男性军人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2016版男性常模(P<0.01),独生子女在7个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 <0.05,P<0.01),高中和中专组抑郁得分最低,本科大专及以上组偏执得分最高,双亲家庭军人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5,P<0.01);③士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得分最高,士兵的抑郁、偏执得分最低(P <0.05,P<0.01);指挥类军人躯体化因子得分最低,后勤类军人在强迫、抑郁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政工类和其他类军人(P<0.01);④除恐怖和精神性因子外,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因子得分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建立了常驻青藏高原陆军军人症状自评量表的总体常模、性别常模、独生子女常模、家庭结构常模、文化程度常模、职级常模、工作类型常模和海拔高度常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疆南北疆军人职业倦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南北疆分别抽取南北疆500名军人,以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 ①北疆军人在成就感、躯体化、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5.57±3.29)分,(5.53±3.35)分,(3.38±2.75)分,(9.62±10.15)分],高于南疆军人[分别为(5.26±3.25)分,(5.13±3.45)分,(2.94±2.39)分,(6.25±5.24)分](t=-2.091,-2.539,-4.011,7.227;P<0.05).②北疆军人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年龄、军龄、婚姻、级别、工作时长、收入、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相关(r=0.124,0.220,0.275,0.198,0.192,0.206,0.188,-0.383;P<0.05);南疆军人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级别呈显著正相关(r=0.122、0.410,P<0.01).③社会支持、工作时长、工作满意度和军龄对北疆军人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级别对南疆军人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南北疆军人总体职业倦怠没有差异,社会支持与南北疆军人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