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意义。方法 从新生3~5d的SD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同时培养C6胶质瘤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均表达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而C6胶质瘤细胞呈明显高表达(P〈0.05,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可能是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脑皮层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小胶质细胞的定位关系。方法:建立HIBD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缺血再灌注0h、24h、48h、72h大脑皮层中MIF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检测缺氧缺血再灌注48h大脑皮层中MIF表达及与小胶质细胞的定位。结果:在HIBD模型中,MIF表达明显升高,在缺氧缺血再灌注48h时表达丰度最高且与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HIBD可诱导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MIF的表达,MIF的上调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与C6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的增殖变化。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利用共培养池(cell culturetranswell inserts)建立两种细胞的体外共培养模型。应用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各组共培养后NSCs的形态变化;共培养后NSCs MTT法作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后获得神经干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7天后的NSCs增殖较对照组快,电镜观察可见核质比增高,细胞器较发达。结论 C6胶质瘤细胞对体外共培养的大鼠NSCs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YHWD组,BYHWD组缺血后24h开始予BYHWD(13g·kg-1)灌胃,连续给药14d。缺血后第14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Iba1/CD16/32、Iba1/CD206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缺血区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qRT-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m RNA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减少缺血区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CD16/32+)数量(P0.01),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CD206+)数量(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下调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P0.01),上调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Arg-1和抗炎因子IL-10、TGF-βmRNA表达(P0.01)。[结论] BYHWD可能通过促进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鼠源M2型巨噬细胞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30细胞克隆、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诱导组细胞以含0.02 mg/L IL-4和IL-13的DMEM培养基培养;空白对照组以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F4/80+细胞百分比;qRT-PCR检测CD206、Mgl-2、Clec10a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D206蛋白的表达。将KYSE30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培养)和共培养组。共培养组KYSE30细胞与鼠源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9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诱导组中RAW264.7细胞的CD206+F4/80+细胞百分比增加,CD206、Mgl-2、...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细胞介素(IL)- 4体外诱导人M2型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分子CD68、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TAM和SW620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M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12、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活性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SW62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四氮甲唑蓝法(XTT)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双标记法分别检测培养后SW62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IL- 4诱导的人M2型巨噬细胞可表达CD68和MMR,不表达iNOS.SW620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24、48h后,培养上清液中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水平较培养前明显升高(P均<0.01),IL-12和IL-23水平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24、48h后,SW620的NF-κB DNA结合活性较培养前分别降低了72%和75%(P均<0.01),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下降了48%和59%(P均<0.01);凋亡率分别为6.37%和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7%(P均<0.01).结论 TAM可能通过抑制SW620细胞的NF-κB活性,抑制SW620细胞增殖,促进SW62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余晓刚  朱晓丹  周法庭  孙志民  郭庆  张蓉 《西部医学》2023,35(7):970-975+981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分别将正常培养基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采用MTT法和划痕试验检测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设置Control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以HUVE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6、12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MTT及划痕试验表明HUVEC条件培养基促进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迁移。与Control组比较,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呈间充质状改变,丝状伪足样凸起数量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MMP-9逐渐增加,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ZO-1和Occludin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细胞膜分布减少。结论 间接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胃癌细胞MMP-9,破坏紧密连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祝胜美  潘彩飞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9):2077-208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氨处理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氯化铵(5 mmol/L)共培养细胞6、12、24、48 h;二甲亚砜及异丙酚(10 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与氯化铵共培养24 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AQP4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3-4,5-二甲基噻唑-2,5-二酚四唑溴化物(MTT)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结果 氯化铵处理星形胶质细胞12 h后AQP4表达开始上调,一直持续到48 h,其中24 h时AQP4表达上调最为明显,异丙酚预处理组AQP4表达较NH4Cl-24 h组明显降低(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NH4Cl-24 h组细胞较正常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细胞肿胀明显;MTT检测显示异丙酚预处理组细胞活性较NH4Cl-24 h组和二甲亚砜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能抑制氯化铵引起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QP4表达的上调,减轻细胞肿胀程度,提高星形胶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内皮性脂酶(EL)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新生大鼠脑皮质,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对其进行划痕损伤,取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 h、1 h、3 h、6 h、12 h、24 h、48 h及正常对照,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标记检测EL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胶质细胞在损伤后6 h EL的表达增高十分明显(P〈0.01),在损伤后1h出现caspase-3的表达增高(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1 h出现caspase-3表达增高,随后出现EL表达增高,提示星形胶质细胞于损伤后早期即出现凋亡现象,EL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与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研究表明急进海拔4000 m以上高原低氧地区脑水肿发生率明显增加,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过程,NOD样受体家族X1(NOD-like receptor family X1,NLRX1)蛋白是一种炎症反应的负性调控因子;目前,低氧及NLRX1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分析低氧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和NLRX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LRX1是否参与了小胶质细胞极化.方法 将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按处理条件分为3组:对照组(21%O2,5%CO2,37℃),实验组(1%O2,5%CO2,37℃处理6 h、12 h、24 h、48 h),M1型极化阳性对照组(LPS 1μg/mL处理24 h).干扰NLRX1基因的BV-2细胞分为3组:BV-2 sh-Control常氧组(21%O2,5%CO2,37℃),BV-2 sh-Control低氧组(1%O2,5%CO237℃处理6 h、24 h、48 h),BV-2 sh-NLRX1组(1%O2,5%CO237℃处理6 h、24 h、48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极化分型;RT-PCR分析TNF-α、IL-6、IL-1β、IL-10及TGF-β的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测定NLRX1蛋白水平.结果 低氧培养及LPS处理可见细胞突起变多变短,阿米巴样形态细胞增多;细胞活力在低氧2 h和6 h组增加,而在低氧12 h、24 h、48 h及LPS组降低(F=459.1,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培养48 h后,CD11b++CD86+M1型小胶质细胞百分比下降,CD11b++CD86++CD206+M1和M2混合型细胞百分比升高,CD11b++CD206+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变化;随低氧时间延长,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基因的mRNA水平逐渐降低(P<0.05)并在24 h达到最低,而抗炎因子IL-10基因的mRNA水平升高(F=11.38,P<0.05);NLRX1蛋白水平随低氧时间延长而升高;与sh-Control常氧组相比,sh-Control低氧组IL-1βmRNA水平下降(P<0.05),IL-10 mRNA水平低氧处理6 h和48 h均上升;与sh-Control低氧组相比,sh-NLRX1组低氧处理后IL-1βmRNA水平在24 h和48 h下降(P<0.05),IL-10 mRNA水平低氧处理后均下降(P<0.05).结论 低氧可上调NLRX1蛋白水平并减少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该过程可能通过NLRX1下调抗炎因子介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盐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极化,以及极化后巨噬细胞对肾脏纤维细胞株(NRK-49F)增殖及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及NRK-49F,随后予以高盐(Na+161 mmol/L)刺激单核巨噬细胞2 h。采用RT-qPCR检测M0、M1、M2各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同时分别收集正常及高盐组巨噬细胞培养基,予以RT-qPCR及Elisa分别检测培养基中IL-6及TGF-β的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随后建立巨噬细胞与NRK-49F的Transwell小室共培养体系。采用EdU及Transwell分别检测NRK-49F增殖及迁移能力。予以Western blot检测NRK-49F中collagen I、collagen III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细胞中表达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Arg)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dU及Transwell结果显示,共培养体系中,高盐处理巨噬细胞组上层NRK-49F增殖、迁移能力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盐处理组细胞培养基可诱导NRK-49F中collagen I、collagen III及和α-SMA蛋白表达增强(P<0.05)。此外,RT-qPCR及Elisa结果显示高盐处理组单核巨噬细胞培养基中IL-6与TGF-β1均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 高盐处理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像M2型极化并分泌IL-6与TGF-β1,从而诱导NRK-49F增殖及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成纤维细胞与滑膜细胞共培养下,2种细胞之间的交流对PCL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分为共培养组和单培养组:①用显微镜观察共培养24 h后细胞的活性和迁移率。②分别培养6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MMP-1、2、3基因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和定量分析。③共培养处理1、2、3 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结果共培养使PCL细胞和滑膜细胞较单层细胞培养迁移率分别增高了(43.1±0.1)%和(76.2±0.2)%(P<0.01)。与单培养相比,共培养组明显增加了MMP-2的基因表达,但降低了MMP-1、3的基因表达。酶谱结果表明共培养增加了MMP-2活性(P<0.05)。结论共培养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以及调节细胞中MMP-1、2、3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  利用试剂盒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扫描电镜及Western blot 鉴定外泌体。将胶质瘤细胞分为SHG449:SHG449细胞不做特殊处理;SHG449+M0组:SHG449细胞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SHG449+M0+exosome组:SHG449细胞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标记有PKH-67的外泌体使其进入M0型巨噬细胞。  结果  (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成功提取,且进入M0型巨噬细胞;(2)外泌体进入胶质瘤细胞SHG449诱导极化的巨噬细胞后细胞形态转化,且M2型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Arginase、CD206以及CCL22,TGF-β表达下降(Arginase:P < 0.01,CD206:P < 0.05, CCL22:P < 0.05,TGF-β:P < 0.01),M1型活化标志物iNOS,CD68以及IL-1β,TNF-α表达上升(iNOS:P < 0.01,CD68:P < 0.01,L-1β:P < 0.000 1,TNF-α:P < 0.001);(3)被外泌体诱导极化的巨噬细胞导致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 0.05),凋亡能力上升(P < 0.000 1)。  结论  人骨髓间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化,并诱导其向M1表型转化,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达到抑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非典型蛋白激酶C异构体ι(protein kinase C,PKCι)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作用于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分化抗原簇三分子单克隆抗体(CD3 mAb)等细胞因子诱导健康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制备成CIK细胞。将胰腺癌细胞MiaPaCa、PANC-1和胰腺上皮细胞HPDE6-C7分为对照组、化学抑制剂硫代苹果酸钠(ATM组)、与CIK共培养组、ATM+CIK共培养组。采用细胞计数检测各组细胞1~8 d的生长情况;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仪检测细胞死亡率;使用针对人PKCι的小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敲低胰腺癌细胞中PKCι的表达,胰腺细胞转染过表达PKCι的重组质粒,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检测PKCι蛋白表达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KCι对下游信号分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在MiaPaCa和PANC-1与CIK共培养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TGF-β(1、10、20 ng/mL),48 h后流式仪检测细胞死亡情况,以探讨PKCι影响CIK细胞杀伤活性的相关机制。  结果  ATM和CIK可抑制胰腺癌细胞MiaPaCa、PANC-1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死亡,ATM可增强CIK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敲低胰腺癌细胞中PKCι的表达,可下调其下游信号分子TGF-β基因的表达,而胰腺细胞过表达PKCι,可上调TGF-β mRNA表达,并且在胰腺癌细胞中加入TGF-β 10、20 ng/mL,癌细胞的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P < 0.05)。  结论  降低胰腺癌细胞中PKCι的表达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增强CIK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PKC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水平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GVEC)在胶质瘤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正常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胶质瘤GVEC,在体外与胶质瘤细胞株(CGH5)共培养,并以单独培养的CHG5细胞作为对照。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迁移实验分析GVEC对CHG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VEC对CHG5细胞骨架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后CHG5细胞Rac1和Cdc42表达的变化。结果CHG5与GVEC共培养后迁移能力显著高于与VEC共培养和单独培养的CHG5细胞(P < 0.05)。细胞骨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GVEC共培养的CHG5细胞的微管蛋白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附近微管蛋白较粗厚,呈圆环状,放射状排列。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GVEC共培养的CHG5细胞Rac1和Cdc42表达明显增高(P < 0.05),但与VEC共培养的CHG5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肿瘤细胞血管在胶质瘤细胞迁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GVEC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微管蛋白结构,并上调Rac1和Cdc42蛋白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湿热环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它们对创面愈合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湿热环境下战伤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湿热环境爆炸伤创面的动物模型,收集伤后4、24、48h和5、7、14、21、28d创面渗液。采用明胶酶谱法和ELISA法,分别对创面MMP-9和TGF-β进行检测。结果 创面愈合过程中MMP-9和TGF-β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48h为高峰,TGF-β伤后7d出现第二高峰,伤后2周两者水平下降,并且出现分离现象。创面给予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的干预,在早期无明显作用,但在后期,即伤后2周,可以降低MMP-9、上调TGF-β的水平。结论 创面愈合过程中,早期MMP-9和TGF-β水平上升促进了创面细胞的迁移,有利于创面炎性坏死组织的清除,可能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而MMP-9水平的过度升高,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合理外用TIMP对促进延迟愈合创面的愈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 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试验检测熊果酸处理与非处理的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的迁 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 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后的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并发生了上皮-间质样表型转变,上皮-间质转化 的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下调,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均上调;熊果酸处理的巨噬细胞-肝癌细胞共培养体 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结论:熊果酸能够显 著抑制共培养体中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P2X4受体在小鼠胶质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16只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对照组(8只/组),利用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接种于小鼠大脑尾状核,建立小鼠脑胶质瘤模型。术后第21天处死小鼠,取荷瘤小鼠及正常小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胶质瘤形态,利用免疫荧光检测Iba-1、 P2X4受体的表达情况;应用GL261条件培养基将RAW264.7细胞诱导为TAMs,采用RT-q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志物及P2X4受体在TAMs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2X4受体在TAMs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iRNA P2X4,下调TAMs中P2X4受体的蛋白表达,RT-qPCR、Western blot检测siRNA P2X4转染后TAMs中IL-1β、IL-18的mRNA及蛋白表达;利 用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siRNA P2X4 转染后TAMs对GL26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荷瘤小鼠脑胶质瘤组织中有较高数量的Iba-1阳性细胞(P<0.0001),且P2X4受体在Iba-1阳性细胞中的表达增高(P=0.001);使用GL261条件培养基刺激RAW264.7细胞转化为TAMs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IL-10表达上调(P=0.0001、0.001),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NOS、TNF-α表达也上调(P=0.006、0.001),但以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IL-10表达上调更为显著,同时TAMs中P2X4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水平均增高(P=0.005、0.014)。干扰TAMs中P2X4受体表达引起其IL-1β、IL-18的mRNA(P<0.01)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降低,并抑制TAMs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P=0.004、0.017)。结论 降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P2X4受体表达可能通过IL-1β、IL-18影响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正常环境和炎症环境下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探讨hUC-MSCs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将BV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hUC-MSCs-CM)和(或)脂多糖(LPS)共培养24或48 h后利用MTT比色法分析BV2增殖活力的变化,ELISA试剂盒分析BV2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 Real-time PCR分析TNF-α、IL-6、ARG1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1)BV2在LPS长程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效应,而hUC-MSCs-CM可以抑制这种增殖反应;(2)炎症刺激诱导BV2表达TNF-α和IL-6明显增多,而在hUC-MSCs-CM和LPS共刺激时TNF-α和IL-6表达明显低于LPS单刺激组;(3)hUC-MSCs-CM共培养组BV2细胞高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 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炎症所致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活化,降低促炎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