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银川市0~3岁儿童血清25-(OH)D3(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科学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儿童抽取45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3检测。结果 25-(OH)D3的平均值为(37.53±10.89)ng·m L^-1,维生素D缺乏的为6例,占1.33%;维生素D不足的为104例,占23.11%;维生素D充足的为346例,占76.89%,不同年龄儿童维生素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的维生素D含量高于女童,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组高于未补充组,超重肥胖儿童组的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儿童组,冬春季节儿童的维生素D含量低于夏秋季节。结论银川市0~3岁儿童维生素D含量较低,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让儿童保持正常体质量,以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白癜风患儿及111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结果:白癜风组患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5例中37例患儿(占56.9%)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 nmol/L),25-(OH)D平均水平为(34.92 ± 8.24) nmol/L?健康对照组111例健康儿童中27例(占 24.3%)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25 -(OH)D平均水平为(42.20 ± 6.14) nmol/L?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患儿血清中25-(OH)D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白癜风患儿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应引起重视,可能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VDR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OH)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明显(P<0.01)。糖尿病组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AA组及Aa组血清1,25(OH)2D3高于基因型aa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低于基因型aa组,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Apa I位点的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血清1,25(OH)2D3水平、空腹血糖及血压与VD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8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体检的1~6岁儿童1613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2及25(OH)D3含量。结果 男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25(OH)D2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324),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9,P=0.005),≥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男童的血清25(OH)D、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南京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DBP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血清1,25( 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DB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 OH )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维生素D结合蛋白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25(OH)2D3在不同基因型间无有意义的差别(P>(0.05).结论 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OH)2D3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婴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416例0~1岁婴儿常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广州市416例婴儿25-(OH)D的测定平均值为(82.64±21.28)nmol/L,25-(OH)D缺乏和不足的婴儿为158例,占37.98%;25-(OH)D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58例,占62.02%;男婴和女婴血清25-(OH)D水平(P=0.320)、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差异(P=0.868)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前婴儿的血清25-(OH)D水平较7~12月龄组高;婴儿血清25-(OH)D水平季节差别明显(P=0.000),夏季最高,冬季最低;4个月以内婴儿25-(OH)D水平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结论广州市0~1岁婴儿25-(OH)D平均水平处于正常低值,25-(OH)D缺乏和不足的发病率高,应从围生期开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任家谋  张春梅  刘娜  冯胜  井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11):1102-1106+1141
目的:了解贵州0~18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18岁健康儿童,所选儿童肝肾功能均正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组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14 486例儿童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0±9.94)μg·L-1,79.21%的儿童25-(OH)D低于理想水平;不同性别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童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病率高于男童(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下降,3岁以上儿童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增高;不同季节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D现状,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广西南宁市、北海市、宾阳县、兴安县、凌云县抽取61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25-(OH)D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618名儿童青少年的血清25-(OH)D水平,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维生素D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类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城乡之间25-(O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之间维生素D缺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受体受体基因BsmⅠ和FokI位点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3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佝偻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法检测VDR基因BsmⅠ和FokI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5-(OH)D3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FokI位点上的基因型ff、Ff以及F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9,P=0.031),而在BsmⅠ位点上基因型BB和bb+Bb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49);FokI位点携带FF基因型个体的佝偻病发生风险是携带Ff+ff基因型个体的3.91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95%CI)=3.918(1.174~8.918),P=0.045),而BsmⅠ位点基因型BB与bb+Bb个体相比,佝偻病发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研究组,25-(OH)D3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F基因型个体骨密度和25-(OH)D3水平均明显低于携带Ff和ff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烟台地区婴幼儿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25-(OH)D3水平密切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佝偻病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因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疾病转归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378例,分析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类型,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并与同期门诊体检的350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根据25-(OH)D水平将PICU患儿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14例及维生素D正常组264例,比较2组患儿间一般情况、住院时间、PRISM评分及预后转归情况。 结果 导致儿童入住PICU的感染主要为感染性休克、严重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感染。PICU患儿血清25-(OH)D平均(63.5±19.9)nmol/L,显著低于健康儿童(76.8±17.1)nmol/L(P<0.01),且维生素D缺乏比例(30.2%)也较健康儿童组高(18.6%,P<0.05)。在PICU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组年龄(4.1±1.8)岁,较维生素D正常组(2.7±1.4)岁大(P<0.01),维生素D缺乏组住院时间(5.2±1.1)d较正常组延长(P<0.01)。但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PRISM评分间无显著关系(P>0.05),且与患儿死亡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维生素D缺乏明显,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恢复较慢,但并不影响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25-129+169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 方法 对2014年8月~2016年6月38 208例体检人员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25-羟维生素D作为评价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根据性别及年龄分组,将各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5-(OH)D平均水平为(61.15±22.30)nmol/L,有28 830例受试者血清25-(OH)D低于75.0 nmol/L,占总人数的75.5%,其中缺乏率为33.7%,不足率为41.8%。(2)男性维生素D总体缺乏率为27.3%,不足率为42.2%,充足率为30.5%,其中缺乏率最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的44.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缺乏率逐渐降低,≥60岁缺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维生素D总体缺乏率为43.7%,不足率为41.1%,充足率为15.2%,其中缺乏率最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达到60.2%,与其它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年龄段,女性血清25-(OH)D浓度普遍比男性低,25-(OH)D缺乏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25-(OH)D缺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对同一年的不同月份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中发现血清25-(OH)D平均水平在12月、1月、2月最低,6月达到最高值,女性各月份血清25-(OH)D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温州地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女性较为严重,冬季维生素D水平较全年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天-15岁儿童757例。按不同年龄分成≤1岁、〉1-2岁、〉2-3岁、〉3-4岁、〉4-6岁共5组。按不同季节分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共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比较不同组间25(OH)D水平。结果 757例1天-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36.61±11.20)ng/m L,其中,男性为(36.14±11.07)ng/m L,女性为(37.26±11.36)ng/m 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65,P〈0.01),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6,P〈0.01)。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冬季时水平最低,秋季时水平最高。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不同,临床在诊断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时,应根据年龄和季节来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维生素A(Vit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242名。统计儿童血清25(OH)D和VitA的不足率、缺乏率。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清25(OH)D、VitA水平。结果 25(OH)D不足率和缺乏率分别为37.60%(91/242)、17.77%(43/242)。VitA不足率和缺乏率分别为44.63%(108/242)、21.49%(52/242)。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Vi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期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龄期组血清VitA水平高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学龄前组血清VitA水平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25(OH)D和VitA水平与儿童的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VitA水平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苏省部分孕期妇女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江苏省8个地区不同医院的围产营养门诊采集18 478名健康孕妇的空腹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浓度。25(OH)D2和25(OH)D3总和为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25(OH)D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18 478名孕妇的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19.2±9.4) ng/mL,维生素D缺乏率[25(OH)D<20 ng/mL]为59.7%,严重缺乏率[25(OH)D<12 ng/mL]为24.9%,充足率[25(OH)D>30 ng/mL]为13.7%。2013、2014、2015年孕妇的平均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17.3±8.5)、(18.2±9.0)、(20.5±9.7) ng/mL,其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9.4%、63.6%、54.4%。不同年份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平均分别为(19.2±9.5)、(19.6±9.0)、(18.4±8.7) ng/mL,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0.0%、57.9%、62.8%,不同地区间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清25(OH)D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8,P<0.01)。孕妇维生素D的水平与检测血清25(OH)D浓度的季节有关,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其血清25(OH)D浓度依次为 (22.7±9.2)、 (22.2±9.3)、 (15.3±7.3)、 (12.3±6.4) ng/mL。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高,应加强对孕妇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及时指导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诸暨市3~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12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对5所幼儿园以及3所小学的2 436名3~12岁儿童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显示:3~5岁儿童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70.3±30.4) nmol/L,6~10岁儿童为(55.9±20.0) nmol/L,10~12岁儿童为(51.1±17.4)nmol/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季节、户外活动时间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户外活动、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儿童保持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3~12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婴儿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424例肺炎婴儿作为病例组,根据月龄分为4组;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624例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婴儿血清25-(OH)D水平,以25-(OH)D<50.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结果:肺炎婴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婴儿(P<0.01);并且,1-3月龄、4-6月龄、10-12月龄肺炎婴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同月龄健康婴儿(P<0.01,P<0.05).肺炎婴儿维生素D缺乏率(52.36%,222/424)明显高于健康婴儿(30.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可能更易患肺炎;肺炎患儿和健康婴儿均应注重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目前深圳市龙岗区1~3岁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293例1~3岁幼儿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 20 ng/ml (50 nmol/L)检出率为14.3%,其中3岁组儿童检出率最高达27.5%(P<0.0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30 ng/ml (75 nmol/L)检出率为38.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30 ng/ml (75 nmol/L)检出率为47.4%;1岁及2岁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水平均高于3岁组幼儿(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大于2岁的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不应忽视维生索D的补充,2岁前补充维生素AD滴剂依从性不好的幼儿应及时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适时补充维生索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9年6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过维生素D检查的老年患者资料,共5913例,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情况,按临床诊断分组,分为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5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_3平均水平为20.797 ng/mL,其中25-羟维生素D_3缺乏(20 ng/mL)3137例,占53.03%;维生素D_3不足(20 ng/mLD_330 ng/mL)1722例,占29.13%;维生素D_3正常(30 ng/mL)1054例,占17.84%。健康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_3水平显著高于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P0.05),而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在血清25(OH)D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不同严重程度间的血清25(OH)D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严重程度越高,血清25(OH)D水平越低,血清25(OH)D水平与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贵阳市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性疾病明显相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