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灌注榄香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榄香烯联合贝伐单抗胸膜腔内灌注,对照组给予贝伐单抗胸膜腔内灌注.观察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晚期非鳞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低剂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42例,两组均给予一线化疗(卡铂+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其中低剂量组给予7.5mg/kg的贝伐珠单抗,常规剂量组给予15mg/kg的贝伐珠单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近期疗效稍好于低剂量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贝伐珠单抗的疗效相近,而低剂量贝伐珠单抗的成本及安全性显著优于常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贝伐单抗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施行单纯顺铂治疗,给予研究组施行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明显低于研究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用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含铂两药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贝伐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8例非鳞型NSCLC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两药方案治疗,每2周期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及药物毒性。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9例(32.1%),稳定,(SD)11例(39.3%),疾病进展,(PD)8例(28.6%);客观有效率(ORR)32.1%(9/28);疾病控制率(DCR)71.4%(20/28)。患者对毒副作用均可耐受,且多为Ⅰ级和Ⅱ级毒性。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正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作为首个用于临床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的研究深入,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及转移性肾癌等多种实体瘤有效。国内外众多临床研究显示贝伐单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现将我科1例肺腺癌患者在使用贝伐珠单抗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87-192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是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现状促使人们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的临床数据,总结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探讨贝伐珠单抗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抑制VEGF与其受体结合,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达到抗肿瘤目的[1]。目前,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已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药物。我科于2011年5  相似文献   

8.
恽亚华  董亚芳 《吉林医学》2013,34(5):946-947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结果:1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4例,病灶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3例,总有效率33%,疾病控制率75%;7例患者出现Ⅰ级、Ⅱ级较轻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高血压,1例患者出现鼻出血,1例患者出现蛋白尿,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于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护理中应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案,具体包括心理护理、药物使用的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饮食和运动等其他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联合贝伐单抗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顺铂常规化疗,研究组则实施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对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活质量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研究组的VEGF水平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与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胸腔积液VEGF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贝伐珠单抗及不同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对小鼠肾脏的损害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及贝伐珠单抗组、低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各10只)。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尿液、血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取肾脏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免疫复合物IgM、IgG、IgA沉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gM、IgG、Ig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ephrin表达,电镜观察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结果贝伐珠单抗组、低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及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尿MA、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珠单抗组和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血清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血清BUN及Cr水平与贝伐珠单抗组、低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珠单抗组免疫荧光IgG+~++;高剂量鼠源贝伐珠单抗组免疫荧光IgM++,免疫组化VEGF表达下调,电镜见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结论贝伐珠单抗引起肾脏损害的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足突融合,损害肾小球滤过膜,最终导致蛋白尿的形成及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放疗对入肺癌A549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将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24只裸鼠后腿皮下,10 d后肿瘤体积在100~200 mm3之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贝伐单抗组(每次注射贝伐单抗10 mg/kg,每周1次,共3次)、放疗组(5 Gy/次,共2次)、贝伐单抗联合放疗组(联用贝伐单抗和放疗).治疗过程中测量肿瘤大小及重量,41 d后处死裸鼠,切取移植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标本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贝伐单抗联合放疗组移植瘤瘤体生长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受抑制(P<0.05),抑瘤率达82.8%;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贝伐单抗联合放疗组MVD、VEGF表达[(7.37±4.11)、(3.10±0.98)]较对照组[(14.40±5.01)、(6.oo±1.90)]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放疗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主要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跟康柏西普。贝伐单抗是VEGF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是贝伐单抗Fab片段,可高效阻断VEGF-A所有亚型,半衰期较贝伐单抗短,但是亲和力比贝伐单抗高。阿柏西普是一种融合蛋白,包含了VEGFR-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GFR-TKI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予EGFR-TKI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EGFR-TKI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评估贝伐单抗所致高血压和结肠癌患者化疗生存期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确诊和化疗的结肠癌患者63例,患者都接受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对出现贝伐单抗诱导高血压的癌症患者和血压正常患者进行总生存期的比较.结果 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后,结肠癌患者中17例出现了2~3级高血压(27.0%);高血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2.6个月,血压正常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0.6个月(P=0.00071);通过多变量分析,贝伐珠单抗持续6个月以上的用药时间与患者出现高血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结肠癌贝伐单抗治疗中,出现血压升高的患者与没有血压升高的患者相比,血压升高的患者有显著延长的总生存期,这也表示贝伐单抗诱导血压的升高和治疗疗效之间存在临床相关性.因此,贝伐单抗诱导高血压在临床上或许可以用作贝伐单抗治疗疗效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5.
黄培成  程小耕  杨强  毕敬涛  曹姗姗 《西部医学》2018,30(10):1479-1483
【摘要】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与相关机制。方法〓以胶质瘤原代细胞为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处理胶质瘤细胞,并分为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组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采用MTS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利用划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在裸鼠皮下注射胶质瘤原代细胞,15天后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进行治疗处理,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法验证各组移植瘤中CD34及Ki67的差异。 结果〓贝伐单抗组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抑制效果更显著且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组处理后移植瘤的大小、重量和体积均抑制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抑制更为明显,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伐单抗组的CD34及Ki67表达较生理盐水组下降(P<001),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下降更明显,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药物产生叠加效应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可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胶质瘤的生长、重量和体积,为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贝伐单抗在转移性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备受争议。三项临床研究(E2100、AVADO、RIBBON-1)的结果均表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有良好的疗效。然而,美国FDA则对贝伐单抗在乳腺癌中的疗效表示怀疑,并于2011年11月18日以贝伐单抗未能延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为理由撤销了其乳腺癌适应证的许可。  相似文献   

17.
胡敏  陈力 《西部医学》2017,29(9):1311-1315
【摘要】 目的 从现阶段医疗卫生角度出发,评价四川地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成本 效果优势。方法〓根据E2100临床试验数据,结合四川地区医疗费用水平,采用成本 效果分析法,以增量成本 效果比(ICER)为评价指标,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方案的优劣,并分析结果敏感度。结果〓紫杉醇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组与紫杉醇单药组相比,ICER值远远高于3倍GDP;敏感度分析结果提示,当贝伐珠单抗药品费用下降50%时,联合组仍不具有成本 效果优势。贝伐珠单抗使用成本和医疗检查成本对总成本影响最大,其他参数影响较小。结论〓从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角度出发,四川地区转移性乳腺癌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尚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3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非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组(A组,n=32)和顺铂组(B组,n=31),A组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5 mg/kg)+顺铂(40 mg/m2),1次/周,共3周期;B组单用顺铂注入,剂量及次数同A组。收集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周期胸腔积液,胸水中VEGF水平用ELISA法测定。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在可评价的63例患者中,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84.3%、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月vs 12.0月,P>0.05)。经胸腔内给药后,2组胸腔积液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A组VEGF下降更为显著(P<0.05),2组无效患者胸水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2组患者Ⅲ级和Ⅳ级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结论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效且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胸水VEGF表达水平对于预测贝伐单抗局部治疗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92-49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厄洛替尼与贝伐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索肺癌治疗新模式。方法:将选取的76例晚期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单纯给予150mg厄洛替尼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即厄洛替尼150mg/d,贝伐单抗15mg/kg。21d为1周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FS:(15.7±1.5)月VS(8.1±0.9)月;DCR:92.10%VS 65.79%;ORR:65.78%VS 47.37%;毒副反应发生率:65.79%VS 94.74%。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厄洛替尼治疗中加用贝伐单抗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高血压及蛋白尿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4例,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用药:第1天予5 mg/kg静脉滴注30~90 min,以2周为1个周期;或第1天予7.5 mg/kg静脉滴注30~90 min,以3周为1个周期.应用贝伐珠单抗后定期监测血压,贝伐珠单抗每个周期给药前48 h内,行尿常规或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26.6%,其中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7.8%,4级高血压发生率为1.6%.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0.9%,其中3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3.1%,无肾病综合征发生.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使用该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及时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