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病因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等有关 ,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 ,作者应用弥可保 (甲钴胺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 48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9.42± 11.2 5岁。糖尿病病程 3.5~ 2 1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其中 2型糖尿病患者 5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程 2~ 4.5年。应用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患病率达 10 %~ 5 0 %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迄今尚无特异的治疗措施。我们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82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 2 0 0 2年 3月~ 2 0 0 2年9月住院及门诊病人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论断符合有关文献提出的标准[2 ] 。将 8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1例 ,男 2 8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1.8± 13 .6)岁 ,平均病程 (7.3± 6.1)年 ;对照组 41例 ,男 2 6例 …  相似文献   

3.
我院用氢化麦角碱及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治疗组30(男11,女19)例,平均年龄60.1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2天~15年,平均4.2年;对照组30(男10,女20)例,平均年龄62.3岁,糖尿病病程4个月~18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2天~13年,平均5年.  相似文献   

4.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我院2 0 0 1~2 0 0 2年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根据肌电图检查有周围神经病变83例为DPN组,其中男4 3例,女4 0例,年龄6 0~75岁,平均(6 8 6±6 6 )岁,病程(10 3±6 5 )年,体质指数(2 3 9±3 5 9)kg/m2 ;无周围神经病变的5 2例为无神经病变组,其中男2 8例,女2 4例,年龄6 0~76岁,平均(6 8 4±6 7)岁,病程(9 0±5 9)年,体质指数(2 4 9±3 9)kg/m2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体质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标准。糖尿病视网病变,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1985年…  相似文献   

5.
蝶脉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1999~ 2 0 0 0年 ,我们采用糖尿病常规疗法加蝶脉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4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8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0例 ,其中糖尿病 1型 4例 ,2型 3 6例 ,均符合 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3 6~78岁 ;糖尿病病程 6~ 2 5年 ,并周围神经病变 2个月至 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 (麻木、针刺感、灼热、感觉迟钝 ) 2 0例 ,四肢厥冷、肢痛 16例 ,皮肤蚁行感 4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达 6 0 %~ 90 % [1 ] ,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 ,迄今无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银杏叶制剂 (EGB)是近年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我们试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 ,以探讨其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96例病人男 5 7例 ,女 39例 ;年龄 34~ 6 7岁 ,平均 5 1岁。糖尿病史 8个月~ 16年 ,平均 6 .7年。均为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 /或感觉障碍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神经病变。 3神经电生理检查 :…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 1月~ 2 0 0 0年 1 1月 ,笔者对 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凯时注射液 1 0 μg,加入生理盐水1 5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 4天为一疗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4例患者 ,男性 3 6例 ,女性 2 8例 ,平均年龄 5 7± 1 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标准[1 ] 。糖尿病病程 9个月~ 2 2年 ,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2个月~ 6年。其中重度 4例 ,中度 44例 ,轻度 1 6例 ,整个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稳定。治疗方法 :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 (或 )胰岛素 ,根据血糖作适当调整控制。另加用凯时注射液 1 …  相似文献   

8.
30例药物性低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药物性低血糖是降糖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1997~2002年,我们遇到3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2~75岁,平均52岁。糖尿病1型4例、2型26例;并发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8例,周围神经病变13例、眼病5例、肾病10例、肾功不全5例,同时并发肾病、眼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周围神经病变4例。单独使用磺脲类4例,磺脲类加双胍类6例,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9.
光量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达 60 %~ 90 % ,我们利用肌电图 [运动传导速度 (MCV)、感觉传导速度 (SCV)、体感诱发电位 (SEP) ]做为诊断和判定疗效指标 ,观察光量子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 ,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 ,经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排除其它疾病 ,诊断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0例 ,其中 2 3例为无神经病变症状及体征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3 0例 ,男性 11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5 5 .6岁 ,糖尿病病程平均 3 .7年 ,神经病变病 0~ 3年 ;对照组3 0例 ,男性 8例…  相似文献   

10.
滕万同  杨莉 《山东医药》2002,42(16):74-74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难治并发症之一。 1 996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 ,我们采用西沙比利口服加利多卡因、维生素B1 2 穴位封闭治疗经常规疗法治疗无效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4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均为经抗感染及止泻药物治疗无效者。男 1 0例 ,女 32例 ;年龄 2 869岁 ,平均56 8岁 ;糖尿病病程 51 6年。 1型糖尿病 3例 ,2型糖尿病 39例。糖尿病性腹泻半个月至 1 5个月 ,均有腹胀、腹泻或大便干稀交替。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0例 ,糖尿病膀胱病变8例 ,视网膜病变 40例 ,糖尿病肾病 2 8…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多见。对此,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前期单纯用西药治疗作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改善症状、缩短疗程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均在53岁~65岁之间。符合WHO型糖尿病(NIDDM型)诊断标准,病程6年~10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3年~6年。对照组(即单纯西药治疗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均在49岁~66岁之间,符合WHO型糖尿病(NIDDM型)诊断标准,病程4年~1…  相似文献   

12.
张曼华 《山东医药》1995,35(9):32-32
1991年10月~1994年11月,我们应用川芎嗪、消栓灵治疗55例糖尿病(Ⅰ型6例,Ⅱ型44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1 资料及方法 糖尿病并周围病变患者110例,均按《临床糖尿病学》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三组:①川芎嗪加消栓灵组:50例。男12例,女38例;年龄20~68岁;病程5~40  相似文献   

13.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患病率可达 4 0 %~ 6 0 % [1 ]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近年来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注意 [2 ]。我们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 DPN,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1997年~ 1999年住院治疗的 DPN6 8例 ,均符合1985年 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男 38例 ,女 30例 ,年龄 33~74 (46 .5± 7.8)岁 ,糖尿病病程 6~ 2 2 (12 .8± 5 .6 )年。入院前均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病史 6月~ 12…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治疗棘手。我们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 6 5例 1型或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糖尿病诊断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 1997年制定的标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为 :1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2 0~30 0 μg/ min(30~ 30 0 m g/ 2 4h) ;2肾小球滤过率 (GFR)升高2 0 %以上 ;3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将 6 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3例 ,年龄 2 2~ 6 7岁 ,平均病程 7.7± 6 .9年 ;对照组 32例 ,年龄 2 3~ 5 9岁 ,平均病程 7.8± 6 .6年。…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并发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胆结石形成与糖尿病的关系 ,笔者对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测定 ,并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36例糖尿病和 35例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 ,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1 8~ 70岁 ,平均 5 6岁 ;平均糖尿病病程 6年 ,其中 1型 4例 ,2型 32例。 36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其中四肢麻木 31例 ,四肢针刺样疼痛及烧灼样疼痛 2 8例 ,腹胀 2 6例 ,早饱 1 5例 ,餐后不适1 0例 ,便秘 2 0例 ,恶心或 /和呕吐 2例 ,吞咽阻挡…  相似文献   

16.
1996年 6月至 1997年 6月 ,我们用自制降糖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医辨证分型及西医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近 1个月内无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其中男 16例 ,女 2 0例 ;年龄 35~ 55岁 ,平均 50 .2岁 ;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 2个月 ,平均 6 .3年。治疗方法 :降糖胶囊药物中黄芪、生地黄、天花粉、玄参、何首乌、枸杞子、葛根、黄连、知母、地骨皮、丹参、猪胰粉等组成 ,每次 5粒 ,每日 3次 ,饭前 30分钟服用。 4 5天为 1疗程 ,治疗前、治疗后 15、 30、 4 5天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治疗颇为困难。1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 6 5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6 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均符合Mogensen等制定的糖尿病肾病变诊断标准 :1尿白蛋白排泄率 (U AER) 2 0~ 30 0μg/ min(30~ 30 0 mg/ 2 4h) ;2肾小球滤过率 (GFR)升高 2 0 %以上 ;3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对照组 32例。治疗组年龄 2 2~ 6 7岁 ,平均病程 7.7± 6 .9年 ;对照组年龄 2 3~ 5 9岁 ,平均病程 7.8± 6 .6年。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应用前列腺素 E1 (PGE1 )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 6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 6 0例均符合 WHO1980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且伴有双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均经血管 B超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有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其中男 33例 ,女 2 7例 ;年龄 2 5~ 73岁 ,平均 5 1岁。病程 3~ 18年 ,平均 5 .5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5 1例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9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疼痛 6 0例 ,感觉异常 36例 ,间歇性跛行 2 4例 ,皮肤温度降低18例。本组在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于广梅  吕波 《山东医药》2003,43(26):30-3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 ,其发病率高 ,危害性大 ,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疽。近年来 ,我们采用前列腺素 E1( 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35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年龄 42~ 77( 5 8.1± 6.3)岁。病程 1~ 1 2 ( 4 .2± 1 .3)年。均符合下列标准 :1符合 WHO1 999年制定的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 2出现四肢麻木疼痛、肌力减弱、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3神经及电生理检查时腓神经出现异常改变。1 .2 方法 两组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DM)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43%,其中主要是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因此延缓和控制血管并发症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笔者依据中医"久病体虚"、"久病入络"理论[1],在采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2型糖尿病(T2DM)取得了满意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1~62岁,平均37.8岁;糖尿病病程4 ~ 10年,平均5.8年;并发症:高血压23例,冠心病13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眼底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