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与ERCP资料,MRCP采用重T2加权及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4%(45/56)和78.6%(44/56),MRCP与ERCP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2%(55/56)。MRCP与ERCP联合诊断准确率好于单用(X2值分别为8.10、9.09,P均〈0.05)。结论MRCP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MRCP不能完全取代ERCP,两者相结合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58%。结论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临床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1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MRCP检查结果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准确率达 90 % ,对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准确率为 82 % ,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准确率为 85 %。结论 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正确率 ,可部分代替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新生儿和婴儿胆道闭锁(BA)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疑诊为BA或其他胆道疾病的患儿46例,以手术探查、腹腔镜探查、术中造影、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BA组与非BA组(non-BA组)。对所有患儿应用1.5T MR扫描仪,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DTI序列(b值为1000 s/mm2)行肝脏扫描,经后处理获得平均扩散系数(AvgDC)图及FA图,测量AvgDC值及FA值。结果 46例中,BA组24例,non-BA组22例,BA组的AvgDC值显著低于non-BA组[(1.27±0.16)×10-3 mm2/s vs (1.43±0.15)×10-3 mm2/s,P=0.001)]。在BA组中,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级患儿间AvgDC值、F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F1~INF3级炎症分级患儿AvgDC值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 P=0.14),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 P=0.01)。应用AvgDC、FA值诊断BA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0±0.07、0.60±0.09;AvgDC界限值为1.33×10-3 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75.00%(18/24),特异度为77.27%(17/22)。结论 DTI的AvgDC值可用于诊断新生儿和婴儿BA,但其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诊断胆道闭锁疾病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胆道闭锁(BA)是新生儿期特殊的疾病,需通过及时的外科手术阻止肝脏进行性损害,早期诊断此病尤为重要。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影均是临床诊断常用的方法。弹性成像新技术在诊断肝纤维化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在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及其与婴儿肝炎综合症(IH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临床诊断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和IHS患儿行MRCP检查.将患儿的MRI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诊断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44例,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未见显示44例,胆囊细小36例,胆囊未见显示5例,胆囊大小基本正常3例,肝脏增大37例;诊断婴儿肝炎综合症4例,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均见显示4例,胆囊充盈3例,胆囊稍小1例,肝脏增大2例.44例MRI诊断的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闭锁34例,胆管狭窄9例,胆泥淤积性胆管梗阻1例,误诊为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MRI诊断的4例IHS患儿均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MRCP对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诊断的敏感度100%,符合率97.92%,特异度为80.00%.结论 MRCP是诊断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敏感的检查方法,并在其与IHS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恶性胆道梗阻性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所有病例均做MRCP检查,采用单次激发放射状自旋回波序列技术。其中胆囊癌2例,肝门转移癌7例,胆管癌49例,胰头癌16例。结果本组7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肝内外胆管显示率100%。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3.2%,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2%。结论 MRCP是一种无创性的有效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胰胆管结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提供十分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E和MR显示胰、胆管扩张情况,并提出评价。材料与方法;检查52例病人,其中胆道梗阻35例,其它17例。应用呼吸门控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及图像叠另后处理,其中23例手术治疗。结果:胆道梗阻病人均能显示部位及扩张的胆管,非梗阻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部分左右肝管。结论:MRCP能显示胆管的狭窄部位、程序及扩张的胆管、胰管,与MRI结合,能更减准确地诊断梗阻部位及原因。与B超、CT及ERC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寻找可靠的超声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胆道造影+肝活检术或胆道造影+Kasai手术+肝活检术的胆道闭锁患儿93例。结合术中肝脏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依据肝脏纤维化Ohkuma′s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肝硬化组(4级)21例和非肝硬化组(0~3级)72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患儿术前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肝实质回声、肝缘情况、肝表面、脾长径、肝动脉最大截面直径(HAD)、肝动脉峰值流速(HAVmax)、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门静脉主干最大截面直径(PVD),有无腹水、脐静脉有无重开情况。 结果21例肝硬化组患儿均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缘变钝、肝表面呈波浪状改变以及出现腹水,14例出现脐静脉重开,各超声征象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78、69.90、93.04、62.97、56.51,P均<0.01);肝硬化组脾长径、HAD、HAVmax、HARI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2、2.984、5.643、6.930,P均<0.01);2组患儿P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05)。 结论脾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缘变钝、肝表面呈波浪状改变、肝动脉增宽,HARI、HAVmax增高,以及腹水、脐静脉重开对诊断胆道闭锁患儿肝硬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囊肿型胆道闭锁(CBA)的MRI和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A患儿术前MRCP及MRI资料,结合术中造影及病理结果,分析CB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CBA,MRI均显示肝门区囊状结构,11例出现肝门区门静脉周围T2WI高信号,23例显示胆囊宽径明显小于长径,1例胆囊未显示;5例显示肝门区纤维斑块。24例CBA患儿MRCP均可见肝外胆总管区囊性结构,位于肝门区22例,位于左右肝管区2例;18例肝门区囊肿与胆囊管相通。结论 肝门区囊肿及纤维斑块、胆囊大小、形态及MRCP显示的肝外胆管情况是诊断CBA的重要征象。MRCP对于早期诊断CBA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并分析20例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闭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和记录肝脏及脾脏大小、内部回声;空腹胆囊、餐后胆囊的变化;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存在与否。结果:10例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明显高回声斑块(厚径0-3~0.8cm);3例高回声斑块较小(厚径0.2~0.26cm)。2例胆囊未显示;1例呈条索状,无囊腔;15例胆囊瘪小,胆囊发育及收缩不良;2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但餐后无收缩。全部病例肝脏不同程度增大及肝实质回声粗糙,9例腹腔存在少量积液,14例脾脏增大。结论: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胆囊瘪小及收缩不良也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肝脏增大与肝脏回声增强、粗糙程度,及肝纤维化呈正比,可以提示病程长短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胆道闭锁(BA)是婴儿期持续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可快速发展为肝硬化而导致死亡。及时手术治疗可减少患儿的死亡率,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BA的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肝穿刺活检及高频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核素肝胆显像等影像学方法,其中高频超声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本文对BA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胆道闭锁患儿的肝脏的超声多普勒表现,与非胆道闭锁患儿和正常婴儿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为非感染性胆汁淤积黄疸患儿和25例对照组正常患儿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50例患儿中20例被证实为胆道闭锁、30例为非胆道闭锁。肝门区纤维块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96%、92%、79%。肝包膜下血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3%、91%、96%。胆道闭锁病人的肝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1±0.2) mm,明显大于非胆道闭锁病人((1.2±0.2) mm,P<0.001)和对照组((1.2±0.1) mm,P<0.001)。在胆道闭锁的病人中,约90%患儿其γ-谷氨酰转肽酶大于800 IU/L。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包膜下血流是除常规超声外的检出胆道闭锁的有效补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我们能预防胆道闭锁的诊断延误。  相似文献   

17.
MRCP对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与ERCP/PTC对比,评价MRCP对恶性胆道狭窄的定位、定性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57例恶性胆道狭窄患者,采用不屏气或屏气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扫描,对照ERCP或PTC检查和病理结果,评价MRCP对恶性胆道狭窄征象的显示能力。结果:MRCP诊断恶性胆道狭窄的定位准确性分别为100%和87.8%,经统计学检验证实与ERCP/PTC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病变胆管截断、狭窄及管壁不规则等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