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F0004-F0004
中医复杂科学是研究和解决中医药研究与实践中的整体性、复杂性问题的一门学科。中医复杂科学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成立于2012年,是我国中医药领域专门从事中医复杂系统学术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属于复杂性适应系统,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使之更现代化、科学化。复杂性科学加深了对中医研究对象——人的复杂性的认识,指导我们通过中医整体性思维与西方医学还原性思维相互渗透,解决中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应遵循以下原则:必须进行层次分析,复杂问题要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重视专家经验,尝试构建复杂性系统模型。具体的研究方法应根据中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特点而有所取舍,研究模型如复杂适应系统(CAS)模型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  相似文献   

3.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主体的中医药复杂适应系统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辨证论治、遣药组方、整体调节在内的复杂系统,复杂性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在介绍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其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将其用于中医药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用于中医诊疗过程的建模而非实体的建模是此类研究成功的关键。给出了基于多主体的中医药复杂适应系统建模途径,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中医药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总被引:189,自引:6,他引:189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最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在既往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质分类系统,将人体体质分为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并对其分类依据、命名依据、体质特征的表述原则与方法以及各体质类型的内涵和文献依据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和深化中医体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的梳理及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但实际临床中理疗、针灸、推拿等方法的实施缺乏系统理论基础及应用现代技术基础的依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降低了中医综合疗法的效果,成为制约提高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瓶颈.这是今后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系统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与指导原则,是中药理论体系的灵魂,也是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有学者不断将复杂科学引入中医药研究[1-2].本课题组基于对系统生物学的初步认识,拟从复杂系统角度思考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以期调整研究视角,尝试揭示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健康系统是人体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科学注重整体,从宏观层面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这与中医学唯象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因此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可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人体健康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代系统科学理论之一的协同学及其支配原理和序参量;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关系,指出中医体质是人体健康系统的序参量;运用协同学原理构建基于中医体质的人体健康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解释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建立中医体质学与近代系统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体健康系统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健康系统是人体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科学注重整体,从宏观层面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这与中医学唯象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因此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可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人体健康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代系统科学理论之一的协同学及其支配原理和序参量;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关系,指出中医体质是人体健康系统的序参量;运用协同学原理构建基于中医体质的人体健康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解释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建立中医体质学与近代系统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体健康系统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是机体异常功能状态的表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而建立中医证候的辨证标准,阐明中药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药效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网络生物学的研究思路擅于分析复杂体系的复杂性及全面性特征,可为中医药复杂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从网络生物学的渊源及内涵、网络生物学适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网络生物学适用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和网络生物学技术发展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中医学是"复杂性适应系统";中医学始终处于"混沌的边缘",不断寻找新的发现,从而不断更新规则,实现自我完善;中医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工生命"。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系统,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适合于研究中医,如复杂适应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  相似文献   

12.
动物药资源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珍稀动物药资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人口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药用动物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基原种类丰富, 动物药功效物质类型复杂、适宜的活性评价方法较为薄弱等因素, 我国动物药现代科学研究相较于植物药的研究进展尚显滞后, 特别是符合动物药研究特色的系统方法体系亟待加强和完善。基于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中药资源化学、系统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进展, 结合动物药的品质形成、功效物质基础、药材生产与质量评价、多途径替代策略等层面, 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动物药研究的方法学进展。从基于多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等技术方法的动物药功效物质纯化、鉴定与制备研究, 动物药生物效应评价与机制研究,基于专属肽类定性/定量分析的动物药精准质控研究,动物药现代研究方法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凝练, 以期为推动药用动物资源及动物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方法学借鉴, 为进一步丰富完善适宜于动物药研究的系统方法学提供参考, 为促进我国动物药资源与特色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生物信息学技术优势解决现代中医药研究中的复杂问题,不断推动现代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改革与创新目标。分析了现代中医药研究存在的挑战,并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现代中医药研究借鉴生物信息学技术,多层次挖掘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在系统层面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现代医学由涉及神经衰弱、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等病变.其表现不一,有的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有的睡眠浅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有的时睡时醒,严重者彻夜不眠.患者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常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烦躁等症状,非常痛苦,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安眠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1].寻求安全有效、毒副作用轻微的治疗方法,则是临床研究的一个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不寐以其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之优点,逐渐为患者所接受.自2002年7月-2004年7月,笔者根据"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的理论,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辅以耳穴贴压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开启中医奥秘之门的“生态范式”假说(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和阐释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案。方法:理论研究。结果:(1)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基本内容:其一,提出了阐明中医文化基础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其二,提出了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2)假说的特色:其一,简单性,主要基于四个理论(生物学、生态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拓学);其二,系统性,针对中医理论及其文化基础这一整体系统;其三,协调性,主要反映在文化与医学、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其四,实用性,可用于教学、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初步阐明了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6.
贝叶斯网络技术的信息处理过程与中医辨证思维相吻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规律探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药药性研究、疾病干预措施疗效评价及现代化中医诊断技术中,将复杂多样的中医数据转变成客观、量化的标准.目前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已建立并不断完善,促进了临床辅助诊疗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贝叶斯网络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诸多领域发挥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阐释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案。方法:理论研究。结果:(1)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基本内容:其一,提出了阐明中医文化基础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其二,提出了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2)假说的特色:其一,简单性,主要基于四个理论(生物学、生态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拓学);其二,系统性,针对中医理论及其文化基础这一整体系统;其三,协调性,主要反映在文化与医学、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其四,实用性,可用于教学、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初步阐明了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