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任红军  崔秀洁 《中外医疗》2012,31(15):106+108-106,10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将76例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人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预防和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对其心脏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按照危险因素选择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纳入了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乳腺癌患者,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进行分组,即为11例发生心脏毒性(观察组),289例患者未发生心脏毒性(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个人基础资料、肿瘤分期、病史、蒽环类药物以及联合化疗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逐一对各项因素展开分析,了解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本次研究分析中,心脏毒性发生例数为11例,发生率为3.67%。其中289例患者未出现心脏毒性,患者用药后未出现相关反应。2组患者在联合放疗、高脂血症、蒽环类药物种类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几率升高,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史、应用表柔比星治疗以及左胸放疗史。  相似文献   

3.
参芪扶正液抗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液抗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液静脉点滴,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仅1例出现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率为15%,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无明显差异,化疗后对照组较治疗组下降27.9%,P<0.01。对照组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在各个时段均高于治疗组(P<0.05),并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参芪扶正液在蒽环类药物化疗过程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是较好的心肌细胞保护剂。  相似文献   

4.
^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监测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价值。方法:23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计算相对定量值。并于每一周期治疗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蒽环类药物治疗一周期后,23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P<0.01)。其中11例吡喃阿霉素、6例表阿霉素和6例米托蒽醌治疗的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P<0.05),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无明显变化(P>0.05)。蒽环类药物治疗多周期后的10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9例患者的心肌相对定量值(最大累积剂量为200mg/m^2)与一周期后无明显差别(P>0.05)。10例患者治疗前及多周期治疗后LVEF均>60%,又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能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且较左室射血分数敏感,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优越,有利于指导蒽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联用抗葸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1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同时给予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仅2例出现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有12例,发生率为15%,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无明显差异,化疗后对照组较治疗组下降27.9%(P<0.01).对照组的血清肌钙蛋白均值在各个时段均高于治疗组均值(P<0.01),并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参麦注射液在蒽环类药物化疗过程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将91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6例,接受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5例,仅接受化疗)。两组的化疗均为含铂类联合方案。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63.0%、41.3%和8.9%,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64.4%和24.4%(均P〈0.05),疲乏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制剂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肿瘤患者含铂类方案化疗的相关毒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nae,DEX)对女性早/中期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2例女性早/中期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6周期,DEX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右丙亚胺:表柔比星=10:1).在第1次应用蒽环类药物时即给予右丙亚胺.通过监测各时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V),统计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来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ECOG评分和分期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表柔比星(EPI)治疗第1个周期开始cTnI明显上升,到治疗结束时达到最高,直到治疗后2年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加用DEX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cTnI水平都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VEF在两组的各个治疗阶段水平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非心脏副反应没有差异.两组生存及无进展生存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PI从第1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加用DEX可以降低这种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于不同心脏基础情况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乳腺癌症患者,分为心脏正常组和心脏高危组,每例分为化疗前、化疗6周期后2个阶段;并选取20例未化疗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在各阶段行RT-3DE 检查,应用 QLAB 软件获得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并定量分析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化疗前,3组检查者的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形态较为一致,起伏有序;心脏正常组及心脏高危组的 RT-3DE 各测量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6周期后,心脏正常组及高危组的曲线形态改变明显,走形高低不一,同时这两组患者中部分测量参数较化疗前有所增高,这两种改变均以高危组改变更为明显(P <0.01)。结论蒽环类药物对于左室心肌的收缩同步性有影响,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对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肿瘤医院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蒽环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水平,心电图QT间期延长情况及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T)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后cTnT、c Tn I值,超声心电图LVEDD、LVESD、LVET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QT间期延长1-2级有7例,3-4级0例;对照组cTnT、c Tn I值、LVEDD、LVESD值化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T值化疗后和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QT间期延长1-2级有18例,3-4级2例,其中1-2级较观察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方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心脏超声对预测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9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应用表阿霉素剂量为75 mg /m2,进行2~6个周期,随化疗进行体内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较化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化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较化疗前轻度增大、左室射血分数较化疗前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化疗药物对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中,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更为敏感,具有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D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D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予以黄芪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7天,评价两组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1)试验组全部受试者未发生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提示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安全性好。(2)试验组对于LVEF(P=0.003)、呼吸困难程度(P=0.002)、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P=0.044)和Tei指数(P=0.035)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黄芪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DCHF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药物治疗,黄芪注射液治疗DCHF有效。结论:(1)本试验比较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DCHF的疗效,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治疗DCHF有效,可以应用于DCHF及其他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本试验比较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治疗DCHF的安全性,结果全部受试者未发生不良反应,提示黄芪注射液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效栝蒌散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6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纽接受TA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神效栝蒌散每21天为1个疗程,共行2个疗程。结果:从总临床客观缓解率和主要不良反应上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效栝蒌散联合西药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118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为59例,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水平及心脏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皮疹、水肿或肾功能恶化等病例;且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对体内糖代谢无明显影响,并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环磷腺苷葡胺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硝酸甘油静滴,疗程为7 d,分别测定用药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NT-proBNP浓度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LVE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结论:CHF患者加用环磷腺苷葡胺短期治疗后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药物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分级、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衰,可进一步获得有益的疗效,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卧床休息、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缬沙坦胶囊80mg,口服,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R(86.6±11.2)次/min、LVEDV(49.64±12.12)mL、N-proBNP(321.3±96.1)pg/mL较治疗前HR(125.3±10.3)次/min、LVEDV(58.21±11.63)mL、N-proBNP(1935.6±283.4)pg/mL明显降低,LVEF(51.26±12.33)%较治疗前LVEF(32.20±9.11)%明显增加;治疗后,对照组HR(97.6±12.1)次/min、LVEDV(53.41±10.30)mL、N-proBNP(567.2±112.8)pg/mL较治疗前HR(126.3±11.4)次/min、LVEDV(57.38±12.31)mL、N-proBNP(1856.9±291.2)pg/mL明显降低、LVEF(40.59±12.81)%较治疗前LVEF(33.54±8.68)%明显增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8.3%。提示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N端B型脑钠肽前体血浆浓度明显下降,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老年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休息、限盐、吸氧、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的地高辛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6 min步行距离分别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提高老年轻、中度CHF患者的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提高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重构、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CHF失代偿患者,根据测得的血清cTnI浓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cTnI升高,对照组60例cTnI正常。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心脏结构改变指标及心脏功能指标,分析cTnI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短轴内径(LVEDd)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LVM)、左室短轴缩短率(FS)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cTnI浓度与LAd、LVEDd 正相关,与LVPW、IVS、LVM、LVEF、FS负相关(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LAd及LVEDd是导致血清cTnI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CHF患者血清cTnI与其心肌重构和心脏功能有明显相关性,监测CHF患者的血清cTnI对治疗和预防心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雪梅  梁国华  夏勇  唐家明 《河北医学》2010,16(10):1153-1157
目的:初步研究分析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血浆水平在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对心肌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例应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钠尿肽(BNP)、L-选择素、E-选择素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按照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累积剂量分为THP≤180mg组,180mg〈THP≤360mg组,360mg〈THP≤450mg,THP〉450mg组.各组之间与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22例治疗前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2.36±12.59((pg/mL),L-选择素576.83±210.83(ng/mL),E-选择素40.75±30.34(ng/mL),CK—MB12.45±5.60(u/L);THP≤180mg组22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9.71±9.52((pg/mL),L-选择素994.08±400.22ng/mL),E-选择素52.25±27.69(ng/mL),CK-MB 13.62±5.80u/L;180mg〈THP≤360mg组18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458.40±531.41(ng/mL),E-选择素95.14±47.61(ng/mL),CK—MB13.28±6.65u/L;360mg〈THP≤450mg组15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4.25±6.80((pg/mL),L-选择素1487.00±361.78(ng/mL),E-选择素111.20±61.66(ng/mL),CK-MB15.88±8.64(u/L);THP〉450mg组10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783.55±752.45(ng/mL),E-选择素95.83±36.68(ng/mL),CK—MB 32.45±30.17(u/L)。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达到180mg-360mg后,血清BNP、L-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而且随着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表面积累积剂量的增加有不断升高趋势,而CK—MB仅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450mg时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心脏功能损害方面较CK—MB敏感,血清B型钠尿肽是敏感的指标,血清L-选择素和E-选择素可能与B型钠尿肽一样是敏感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