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青春期肥胖儿童身体发育情况,我们于1987年12月对郑州郊区卧龙中学的12~17岁61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体格检查。检查项目有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等。结果为:304名男生中,肥胖者8人,肥胖发生率为2.6%;306名女生中,肥胖者16人,肥胖发生率5.2%。女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血压:收缩压未见异常,但肥胖女生的舒张压有3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分年龄、性别、身高百分位血压标准来评价血压状况,包括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单纯性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按照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正常BMI、超重和肥胖(重度肥胖和轻度肥胖)。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评估超重肥胖控制对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14.9%和 9.2%,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者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1%、8.8%和3.0%。血压偏高状况整体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随年龄逐渐增高,随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随BMI 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最高,男女生分别为 44.2%和38.8%,分别是正常组(15.8%和10.6%)的2.8倍和3.7倍。血压偏高与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呈负相关,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血压偏高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危险度为16.2%,控制超重肥胖后,血压偏高的期望检出率为12.5%,且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8.7%和35.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性舒张压偏高为主。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通过控制超重肥胖可显著降低全国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上海市市区两所中学2 064名10 ~ 18岁儿童青少年和肥胖病专科初诊7 ~ 18岁47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体重、身高、血压和腰围.结果 2 064名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7%,其中高血压在正常体重学生中检出率为2.5%,超重学生为7.0%,肥胖学生为12.6%.专科初诊470例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39.4%,其中超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10.9%,肥胖儿童为42.5%.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随体质指数增加而明显增高.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病体质指数、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上海市市区两所中学2 064名10 ~ 18岁儿童青少年和肥胖病专科初诊7 ~ 18岁47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体重、身高、血压和腰围.结果 2 064名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7%,其中高血压在正常体重学生中检出率为2.5%,超重学生为7.0%,肥胖学生为12.6%.专科初诊470例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39.4%,其中超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10.9%,肥胖儿童为42.5%.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随体质指数增加而明显增高.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病体质指数、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德市少年儿童肥胖症发病情况,并对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危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对常德市城区8616名7—17岁少年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结果常德市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12.5%和6.8%,其中男生分别为15.0%和8.4%,女生分别为9.9%和5.2%,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肥胖组及超重组男、女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90百分位及95百分位者均多于正常体重组(P〈0.005);腰-臀围比值:肥胖男生中有10.9%比值〉1.0,肥胖女生中有75.0%比值〉0.85。结论常德市少年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6.8%;肥胖少年儿童的血压升高者明显多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体重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许昌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血压现况,并分析血压偏高与青春期学生体质指数等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该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健康的2 242名学生(16~18岁)进行血压、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 城市男女学生血压高于农村(P〈0.05);总血压偏高率为5.75%,男生和女生的血压偏高率分别是7.3%和4.1%;不同体质指数学生血压偏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男女学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体重偏高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应注意控制体重,以降低患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延吉市小学生血压分布特征.[方法]于2011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延吉市3所小学8~13岁学龄儿童2 144名.通过面对面询问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信息,采用台式血压计准确测量血压.[结果]男生和女生收缩压(mmHg)平均水平分别为105.88±12.37和105.21±12.86,舒张压(mmHg)平均水平分别为66.19±9.44和66.87±9.33,其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不同性别学生的收缩压(F男生=99.331,F女生=104.338)和舒张压(F男生=39.550,F女生=55.103)均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其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学生8~13岁各年龄段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国城市汉族和城市壮族(P<0.01).[结论]本地区小学生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水平无性别差异,无论男生和女生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呈现升高的趋势;本地区学生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4653名3岁~12岁儿童血压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辉  李欣欣 《吉林医学》1992,13(5):273-275
儿童高血压病越来越引起世界性的普遍关注.为探讨儿童血压变化情况,我们对长春地区城乡3~12岁儿童血压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1.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2.19%(102/4653).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8%(51/2839),女性2.81%(51/181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2.血压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平稳地升高,每长1岁血压增高约0.1~0.3kPa.10~12岁增高幅度略大约0.5kPa。3.血压随身高的增长而升高.身高每增长10cm,收缩压上升0.4kPa,舒张压上升0.3kPa左右。4.皮下脂肪增厚率为3.2%(147/4653),其中男3.1%(89/2839),女3.2%(58/1814)。皮下脂肪厚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肥胖容易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对广州市某农村602名≥15岁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为18.91%,其中男性为20.10%,女性为18.39%,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存在显著正相关.肥胖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是女性血压与BMI的相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在肥胖组(BMI≥25).在低体重组(BMI<18.5),血压与BM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广州农村≥1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正相关,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乐山  何国平  彭月娥 《广东医学》2008,29(11):1890-1891
目的 了解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及肥胖发生情况,为加强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沙市10所幼儿园。对10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Z评分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价和判断;肥胖的确定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中位数的10%为超体重,超过20%为肥胖,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结果 2 530名学龄前儿童的低体重检出率为0.24%,生长迟缓检出率为率为0.83%,消瘦检出率为0.28%;发现超重儿童208人,超重发生率为8.22%,发现肥胖儿童共190人,肥胖发生率为7.51%;轻度肥胖134人,中重度肥胖56人。男孩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孩,女孩中则以4~5岁肥胖发生率最高。结论 ①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长沙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男孩肥胖发生率高于女孩,4~5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营养不良 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人群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某社区40~64岁人群共515名,进行问卷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按BMI值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对3组的血压及BMI分析比较,并对BMI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平均BMI及超重率与肥胖率高于对照组;女性BMI值对高血压的影响更明显(P〈0.01)。除男性收缩压外,不同BMI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收缩压与BMI的相关系数为0.221(P〈0.01)。男女舒张压与BMI相关性分别为r=0.141(P〈0.05)及r=0.180(P〈0.05)。结论40~46岁社区人群BMI对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均有显著影响,BMI与血压的相关性女性高于男性,BMI与男性舒张压的相关性高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2.
超重和肥胖对血压影响的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 (BMI)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对超重和肥胖人群实施行为指导。方法 :对本社区 30岁~ 5 9岁居民 86 6人进行 BMI、血压测量及问卷调查。结果 :BMI正常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低 ,男约 17.2 9% ,女约 13.14 %。 BMI超重组高血压患病率男性约 33.0 4 % ,女性约 2 7.94 %。 BMI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男约 6 0 .71% ,女约 4 4 .0 0 %。BMI超重组 ,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 :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 ,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加强对超重 ,肥胖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保持 BMI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居民不同肥胖指标与血压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地区68个自然村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共计20152人,进行肥胖和血压水平的横断面调查。结果:随着WHtR和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中心性肥胖者以上指标高于正常者(P<0.001)。BMI、WC和WHtR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呈正相关关系(P均<0.001)。相对于BMI<18.5kg.m-2组,18.5kg.m-2~、24.0kg.m-2~和≥28.0kg.m-2组高血压患病的OR分别为1.6(95%CI:1.2~2.0)、2.2(95%CI:1.7~2.9)和3.6(95%CI:2.7~4.8);相对于正常者,中心性肥胖的OR为1.3(95%CI:1.1~1.4);相对于WHtR<0.47组,0.47~、0.52~和≥0.57组的OR分别为1.4(95%CI:1.3~1.6)、1.6(95%CI:1.3~1.8)和2.0(95%CI:1.7~2.4),P均<0.001。结论:河南省某地区农村居民肥胖指标与血压、脉压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控制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从而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重庆地区37785名7-17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结果:(1)城市儿童中,超重13.16%,肥胖3.73%,农村儿童中,超重5.26%,肥胖0.90%。(2)男性儿童的超重肥胖患病率13.16%,女性8.39%。(3)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P90和P95者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重庆地区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男性儿童超重及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血压升高者明显多于正常体重组,对超重肥胖儿童应加强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刘红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6-17,19
目的调查及了解宁波市成人高血压的发病情况,为高血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波市江北区20~70岁的成年人2650人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分别测量血压和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等指标。结果宁波市江北区有高血压病1074例,其中一级高血压424例,占高血压患者的39.4%;二级高血压387例,占36.0%;三级高血压263例.占24.4%。高血压患病率40.5%。男、女分别为70.5%和29.5%。50岁之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城区男性患病率高于农村男性。不论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和肥胖、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等)及高血脂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宁波市江北区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普及高血压知识.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推广安全有效的适宜技术,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有效管理模式。方法:2013年6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18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21名,女97名),根据心血管风险分级,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个管理组(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对各组分别展开6个月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采用《HILL-BONE高血压依从性评估表》及自行设计的《血压监测登记表》,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就医依从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血压控制率由22.9%提高至88.1%(P<0.01);与基线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收缩压水平分别下降17,20和23mmHg(P<0.01),舒张压水平分别下降6,5和7mmHg (P<0.01);HILL-BONE高血压依从性由54.5%提高至87.4%(P<0.01)。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治疗依从性及合理用药率,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 (BMI)的关系 ,对 5 3 4名 5 0~ 69岁健康农村中老年人的血压、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 ,并计算BMI,按不同年龄、性别、BMI进行分组 ,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显示男性肥胖组 (BMI≥ 2 5 )的高血压患病率 (5 5 .3 % ) ,明显高于正常组 (BMI 1 8.5~ 2 4.9,3 2 .3 % )及体质量较轻组 (BMI<1 8.5 ,3 1 .4% ,P <0 .0 5 ) ;女性肥胖组患病率 (5 6.3 % )明显高于BMI正常组 (3 1 .3 % )及体质量较轻组 (2 5 .8% ,P <0 .0 5 )。提示肥胖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建议通过控制体质量预防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高血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延边地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3011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糖值.[结果]朝鲜族和汉族居民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朝鲜族男女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53.5%,41.6%,年龄调整后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5.9%,31.3%,汉族男女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40.1%,30.6%,年龄调整后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7.7%,28.6%,无论男女朝鲜族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均显著高于汉族,本地区朝鲜族及汉族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民族、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结论]朝鲜族和汉族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而高血压与民族、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农村社区人群打鼾现患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打鼾的现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河南省沁阳县2830名4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了打鼾与体重指数、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高血压等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1)9.69%的男性和6.66%的女性为习惯性打鼾(HS),19.01%的男性和9.75%的女性为有时打鼾(OS);(2)在30岁以上,患鼾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长(P<0.01);(3)男性患鼾率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者HS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5)在30岁以上的男女高血压患者中分别有33.33%和20.40%为HS,而在非高血压组中分别只有13.18%和5.97%,高血压与打鼾存在着明显的联系。结论肥胖、年龄增长、男性、高血压是打鼾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 875例来我院体检的老年人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清尿酸、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结果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3.7%,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7.5%,女性为16.1%,男性高于女性(χ2=45.72,P<0.01)。高尿酸血症组血脂紊乱、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χ2=61.39~178.52,P<0.01)。结论老年人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应密切注意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