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三维矫正治疗脊柱侧弯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TSRH系统后路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本组共3例,均为女性。最小14岁,最大19岁,平均16岁。术前侧凸cobb角40~100°,平均70°。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侧凸矫正率45%~98%,平均85%,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矫正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冠状面与矢状面两畸形和轴向旋转畸形理想矫正,同时提供了一个较坚强内固定,植骨愈合率高,术后早期配合带支具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7岁(12~20岁)。术前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平均98°(80°~117°),仰卧位反向弯曲相上柔韧性平均20·8%(5%~29·5%)。合并有矢状面畸形者15例。全部病例以北京协和医院分型原则进行手术融合。19例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术,5例行一期单纯后路矫形术。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2~30个月)。术后主侧凸冠状面角58°(32°~100°),主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1·0%(10·9%~61·0%)。术后1例脱钩而行翻修术。1例钢丝断裂而无神经症状,给予严密观察。最后一次随访主侧凸冠状面角平均63°(31°~104°),矫正平均丢失5°(0°~10°)。无假关节形成及失代偿发生。结论与椎体截骨术相比,前路松解加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及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具有危险性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对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当矫形及恢复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Qian BP  Qiu Y  Wang B  Yu Y  Zhu Z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893-289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15例AS脊柱骨折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9—73岁(平均49.8岁),AS病程10~45年(平均24.6年)。颈椎骨折6例,2例采用保守治疗;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2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胸腰椎骨折9例,7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46.106°,平均为64°。胸腰椎骨折采用3种术式:(1)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3例;(2)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2例;(3)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多节段V形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结果6例颈椎骨折,3例为经椎间隙的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1例不全性瘫痪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末次随访时在步行器的帮助下能独立行走,4例采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骨性融合。9例胸腰椎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6例为经椎间隙骨折后假关节形成。7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Cobb角22—42°(平均26°),平均纠正38°;末次随访Cobb角24—44°(平均28°),丢失2°,末次随访时X片均提示相邻椎体间已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不稳定性AS颈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前/后路手术能有效重建稳定性及实现骨折愈合。对于无胸腰椎后凸畸形AS胸腰椎骨折/假关节,可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AS骨折/假关节伴胸腰椎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纠正畸形的同时,可促进骨折/假关节的融合;若后路截骨术后椎间隙张开,导致显著的前柱缺损,须行补充性前路植骨融合,以支撑前柱、避免矫形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选择收治的6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2~66岁,平均49.2岁。病灶累及范围: 胸椎结核12例,胸腰段结核28例,腰椎结核24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 D级40例,E级24例。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局部的病灶清除、脓肿引流并行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对于无神经症状的患者不进行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仅行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观察术后疗效,定期随访。统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畸形角、ASIA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5.8min(81~1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25.4mL(90~163mL)。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9.4个月(12~39个月)。末次随访,ESR改善至10.50mm/h(4~18mm/h),VAS评分改善至0.9分(0~2分)。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6.6°(3°~10°),末次随访为平均8.7°(5°~12°),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单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自1989年以来,作者用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僵硬型脊柱侧后凸4例,其中胸椎侧后凸1例,胸腰椎侧后凸1例,腰椎侧后凸2例。4例共有后方半椎体5椎,后方楔状椎体7椎,椎体发育不全2椎。侧凸Cobb's角平均为52.5°(10~96°),后凸平均为80.25°(65~105°)。手术采用全麻,顶椎处梯形十楔形截骨,椎弓根钉+钢丝拉拢闭合截骨面,双哈灵顿撑开棒或双鲁格氏棒内固定,进一步矫正侧后凸畸形,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为60.42%(12.5%~100%),后凸平均矫正率为49.88%(7%~96.5%)。1例术后发生脊髓前动脉缺血综合征,经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抗凝剂后肌力全恢复。本手术的优点是一次完成全脊椎截骨,且矫正率高于二期手术病例(3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LIV)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0例临床资料,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4.5~9.4 h,平均6.3 h;术中出血量680~10 000 mL,平均985 mL;术后侧凸Cobb角6°~32°,平均18.7°,平均矫正率为27.2%;后凸Cobb角-8°~22°,平均8.3°,平均矫正率为88.6%;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 cm,平均0.6 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少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路楔形三柱截骨联合AF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14例脊柱后凸畸形。其中男10例、女4例;结核性后凸9例,骨折继发性后凸3例,发育性后凸2例。平均后凸角(Cobb’s)71.08°。结果:所有病人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平均矫正率为57.97%,随访6~28mo,融合效果满意,脊髓神经根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不同原因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楔形三柱截骨术能够较好地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和牵张;采用AF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创面小,固定节段短,安装简便,用机械的力量缓慢渐进地矫形,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侧凸Cobb角48.50°±10.32°(40°~82°),伴后凸畸形12例,后凸Cobb角27.20°±4.76°(13° ~38°).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周及随访时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每3月随访1次.结果 术后侧凸Cobb角为12.90°±5.64°(5°~18°),矫正率为73.4%;12例伴后凸畸形者后凸Cobb角为8.70°±3.12°(6°~15°),矫正率为68.1%;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为16.30°±6.23(6° ~22°),最终矫正率为66.4%,后凸Cobb角为11.30°土7.21(8°~21°),最终矫正率为58.5%;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并起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37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6例。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7例,腰椎结核8例。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结核治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31例骨性融合,24个月全部病例骨性融合。胸椎、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角分别纠正平均27°、24°、5°,随访中矫正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发生,结核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能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稳定病椎,有利于植骨融合和病灶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AF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F后路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2例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角及Frankel神经功能评价。结果22例患者术后椎体前高(86.7%)恢复了31.4%,后高(98.5%)恢复了4.7%,Frankel神经功能评价除1例截瘫患者外均恢复正常。随访3~18个月,无器械松动变形,除1例cobb角丢失5°外,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丢失,无神经功能加重。结论短节段AF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及横突、椎板间植骨术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降低后期内固定的松动、矫正度及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