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PCIA术后镇痛组(R组)及单纯PCIA术后镇痛组(S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h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R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明显低于S组(P<0.05),PCIA术后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满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了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即TAPB组和切口浸润组,每组30例.TAPB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切口浸润组于术毕缝皮时行切口浸润,每个切口注射0.375%罗哌卡因5 mL.两组均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 h的VAS评分和BCS舒适度评分,第1次按压镇痛泵时间、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有效次数、按压总次数,舒芬太尼的总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2、4 h V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24 h的VAS评分TAPB组明显低于切口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 TAPB较切口局部浸润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后疼痛,其持续时间更久,且显著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在术后镇痛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联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的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12h小儿疼痛量表(FLACC)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插入喉罩后3min、手术切皮时、拔除喉罩时,研究组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12h FLACC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较对照组的18.3%低(P0.05)。结论单纯喉罩全麻联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疼痛轻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术后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组)及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即刻(T0)、2h(T1)、6 h (T2)、12 h(T3)、24 h(T4)各时间点的HR、血压、呼吸频率、SpO2、静息及运动VAS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需求自控镇痛(PCA)距离清醒拔管的时间(T),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V),24 hPCA有效按压次数(D1)、PCA实际按压次数(D2)及按压有效率(D1/D2);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Ramsay评分在T0和T1时点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第一次需求PCA距离清醒拔管的时间(T)明显小于观察组(P<0.01); 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V),PCA有效按压次数(D1)及PCA实际按压次数(D2)均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24 h按压有效率(D1/D2)低于观察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减少了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增强了该类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
邓小英  田欢 《贵州医药》2022,46(4):593-59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麻醉价值.方法 选取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122例,随机分为A、B组,各61例.A组选择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长、苏醒时长、异丙酚用量以及瑞芬太尼用量,测定两组T1(入室时)、T2(放入喉罩后1 min)、T3(切皮时)、T4(手...  相似文献   

10.
邓洁 《云南医药》2021,(4):331-333
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疾病,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微创优势而成为临床治疗常用方案,但小儿疼痛耐受能力较弱,如何改善术后疼痛是临床研究重点问题.腹横肌平面阻滞可通过局麻药阻滞腹横肌及腹内斜肌之间传入神经纤维,有效阻断腹壁前侧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而达到镇痛效果,对缓解术后疼痛有明显作用[1].但小儿由于发育尚未成熟,腹横肌平面穿刺风...  相似文献   

11.
杜鹃  陈伟  亢留玉  夏瑞 《安徽医药》2018,22(4):729-73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全麻诱导,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阻滞,两侧各注射0.25%罗哌卡因0.5 mL· 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中以芬太尼和七氟醚维持麻醉,应用Cravero评分法评价患者躁动情况,应用FLACC法评价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躁动发生率、Cravero评分、家长满意度、术后FLACC评分和追加镇痛药发生率.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Craver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术后2、4、8 h FLACC评分分别为(2.01 ±0.02)、(1.92 ±0.31)、(1.63 ±0.53)、(0.83 ±0.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 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追加镇痛药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全麻,术后均接静脉镇痛泵.观察组安排在手术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分别注射0.33%罗哌卡因0.3 mL/kg,对照组术后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0.5、2、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记录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各时段镇痛装置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见穿刺和镇痛泵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无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术后6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5、2、6h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能减少术后6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VAS评分,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 将收治并接受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PCIA镇痛,实验组采用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I组)和等量盐水(Ⅱ组)。术后伤口覆盖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入1.5mg/kg的0.375%罗哌卡因(I组)或等量盐水(Ⅱ组)。所有产妇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相比,I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好(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采用高容量局麻药(0.5mL/kg)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后24h镇痛的效果。方法 30例行阑尾切除的患儿随机分为TAP组和切口浸润组。全麻后,TAP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5mL/kg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行TAP阻滞,切口浸润组用0.2mL/kg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术后记录第1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及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4h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TAP组术后第1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长于切口浸润组(P<0.05),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切口浸润组(P<0.05)。术后除第1、24h外,其余时间点TAP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切口浸润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高容量局麻药行TAP阻滞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阑尾切除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快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组和TAP组,每组35例。QL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QLB,TAP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AP。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息疼痛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QL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TAP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t1),MAP和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皮时(t2)、切皮后1 min(t3)、气腹建立成功后1 min(t4)的MAP和HR水平高于t1,且t4高于t2和t3,t3高于t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4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儿入室前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待患儿入睡后,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观察组注入0.25%盐酸罗哌卡因1.5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追加氯胺酮。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切皮前及切皮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体动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体动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TAP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能有效提供镇痛效果,并能提供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较。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随机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比较两组阻滞效果。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HR、MAP指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HR、MAP指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T1、T2、T3和T4时HR、MAP指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阻滞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