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31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A组,23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B组,3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C组,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Hb、PLT、AL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LYM、LDH、AST和AL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是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120例住院患儿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以及痰细菌培养。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结果 120例支原体肺炎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66例(55.0%),其中肺炎衣原体35例(29.2%),病毒19例(15.8%),细菌12例(10.0%)。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9.2%)。19例支原体混合病毒感染中,3岁以下患儿17例(89.5%)。35例支原体混合衣原体感染者中,3岁以上占27例(77.1%)。结论半数以上支原体肺炎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最多,其次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较少;年幼儿童以合并病毒感染为主,年长儿以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121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1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MPP患儿中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分别占28.9%,23.1%和47.9%。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持续咳嗽,婴幼儿组咳痰、喘息症状和肺部湿性相对较多,体温相对低;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中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P<0.05)。X线表现多样,以小叶实质浸润和肺段实质浸润常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小叶实质浸润为主,学龄儿童以肺段实质浸润多见。66例有肺外并发症,累及多个系统。结论 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发病率有所上升。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不同年龄组儿童MPP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血清Mp-IgM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有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0年我院儿科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106例,其中婴幼儿10例,学龄前儿童56例,学龄期儿童40例.  相似文献   

5.
蔡红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48-149
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肺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9年至2011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66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依照年龄分为学龄前期患儿组29例和学龄期患儿组37例,并对两组就肺部啰音及肺外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比较。结果学龄前期患儿组较学龄期患儿组在肺部啰音、肺外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15例对5例,8例对16例,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肺炎的婴幼儿的主要表现为肺部体征为主,而3岁以上患儿更易并发肺外疾病,给予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显著,而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有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0年我院儿科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106例,其中婴幼儿10例,学龄前儿童56例,学龄期儿童40例。1.2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照教材[2、3],血清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进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特征,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确诊的500例CAP患儿,记录细菌、病毒、支原体病原检测结果及儿童CAP不同季节分布情况。结果 儿童CAP更易由细菌感染引发,细菌感染率占29.0%,其次是病毒感染、支(衣)原体感染和混合感染,其中婴、幼儿组感染率高达57.6%;细菌感染率中,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肺炎链球菌感染明显高于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P患儿病毒感染率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明显高于腺病毒(ADV)、流感病毒(Flu)和副流感病毒(PIV),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儿童CAP四季均有出现,但秋冬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节。结论 儿童CAP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衣)原体感染及混合感染引起,儿童年龄越小,尤其是婴幼儿年龄段,越易患上CAP,秋冬季节发病风险更高,应针对儿童CAP病原体特征、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对门急诊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200例小儿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以6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P<0.05),婴儿组阳性率明显低于l岁以上各年龄组(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相比,咳嗽、扁桃体红肿的比例高(P<0.05),发热、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疱疹、皮疹等症状体征少(P<0.05);16.12%的阳性患儿发展为肺炎,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0.
汤文秀  张伟新 《黑龙江医药》2021,34(5):1131-1133
目的:探究儿童EB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肝功能指标以及血常规指标.结果:①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胸腔积液发生率和侵犯2肺叶以上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研究组的ALT、AST、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③研究组的WBC、LY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IT、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单纯EB病毒感染相比,肝损伤更重.而该疾病对机体的损伤多是由免疫反应引发的,治疗时可根据患儿情况选用合适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免疫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的患者30例,EB病毒感染的患者30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30例,对三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肺部影像学等检查,并统计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者的ALT、肺部大叶实质肝功能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以及EB病毒感染的患者,粒细胞的降低数量也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和EB病毒感染的患者。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者与仅支原体感染或者EB病毒感染的患者相比肺部的感染情况更加严重,并发症更多,这二者对肺部造成的损伤是因为免疫反应导致的,因此在治疗时调节免疫反应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9例CAP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各种病原的检测结果及不同病原CAP的临床特点。结果 509例CAP患儿中,299例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58.74%。其中,肺炎支原体128例(25.15%)、乙型流感病毒90例(17.68%)、副流感病毒49例(9.63%)、呼吸道合包病毒18例(3.54%)、腺病毒18例(3.54%)、甲型流感病毒2例(0.39%)。352例患儿细菌学检查中,43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流感嗜血杆菌22例(6.25%),肺炎链球菌17例(4.83%),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0.57%),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0.28%),大肠埃希菌1例(0.28%);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50例(9.82%)。肺炎支原体、病毒在≤3岁和>3岁组的检出率有差异(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患病年龄、发热、喘息症状、中性粒比值、C反应蛋白(CRP)上与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有差异(P<0.05)。>5岁与≤5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喘息比例、入院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比及CRP值有差异(P<0.05)。结论 该地区儿童CAP 常见的病原有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是3 岁以下儿童CAP 的主要病原,以乙型流感病毒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患儿,5岁以上患儿炎症反应更重。不同病原CAP临床特点不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患病年龄、发热症状比例、中性粒比值、CRP值高于乙型流感毒性肺炎患儿;喘息症状比例较后者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435例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确诊为MPP的患儿,按年龄段分为婴幼儿组139例、学龄前期组163例、学龄期组13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婴幼儿组MPP临床症状明显。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婴幼儿组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低,白细胞计数升高比例高,乳酸脱氢酶值和血小板水平值高。婴幼儿组胸片以小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为主,且易混合呼吸道病毒感染。婴幼儿组经积极合理治疗,预后良好。随访胸部X片表现为大叶性实质浸润影的婴幼儿97.50%(39/40)1个月内胸片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消失,无后遗症及再发MP感染。结论:婴幼儿MPP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以小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为主,易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大部分可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0~12周岁肺炎患儿154例,分为低年龄组(3周岁以下)、高年龄组(3周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选择同期住院没有明确细菌病毒感染幼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分别作为对照组,均在入选后行PCT、CRP测定。以血清学检测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分别作为诊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依据。结果 两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PCT显著高于各自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两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CRP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低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CRP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两感染组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支气管肺炎诊断中,PCT对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特异性,CRP对炎症反应较敏感,但对感染判断缺乏特异性,因此,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优于单独的PCT或CRP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95-797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并发症83例(69.2%),有并发症37例(30.8%)。除1例较重到上级医院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外,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增多,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早确诊、早治疗、足疗程,可避免肺部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了解支原体感染肺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治疗的6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的儿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3岁以下婴幼儿组21例,3岁以上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组39例,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的肺部啰音、肺外并发症等的发病率。结果婴幼儿组出现肺部啰音的为11例,占52.4%,出现肺外并发症的7例,占33.3%;而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组肺部啰音患者6例,占15.4%,肺外并发症19例,占48.7%,两组相比较肺部啰音与肺外并发症数据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肺炎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主要以肺部体表现为主,多出现肺部啰音现象,而3岁以上患儿的肺部体征较少,更易出现肺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本地区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ELISA法做了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流感病毒Flu、呼吸道合胞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测定;血EB病毒PCR检测。结果:病毒感染已成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婴幼儿对于Flu、RSV、Adv和EB病毒普遍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仍以年长儿为主;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临床迁延不愈者要注意EB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640例,分为婴儿组302例、幼儿组545例和儿童组793例,检测嗜肺军团菌Ⅰ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和副流感病毒(PIV)的Ig M抗体。结果 MP阳性率55.8%,其感染主要在幼儿组和儿童组。INFB阳性率29.7%,INF A阳性率18.8%,感染主要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年龄增大,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I V阳性率18.7%,感染主要在婴儿组和幼儿组。ADV、RSV感染主要在婴儿组。结论检测儿童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可为诊断提供依据,预防抗生素滥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高文杰  孙军锋  王伟  王亚坤  李清涛 《河北医药》2012,34(23):3617-3618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肺炎之一,占小儿肺炎的20%以上,目前研究显示其感染率呈现显著性上升趋势[1]。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前或者学龄期儿童,近年来发病年龄趋向于小年龄化[2]。肺炎衣原体经常导致患儿出现肺外疾病,如脑炎、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沙燕 《首都医药》2013,(18):31-32
目的通过对患儿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统计,总结不同月份所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现状和阳性情况,从而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从检测的标本中抽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共1377份。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针对检测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5种病毒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1377份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阳性病毒577份,总阳性率为41.90%,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的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17%、3.05%、0.65%、9.80%、5.23%。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阳性情况会随着季节中月份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