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复发性口腔溃疡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琪  朱连云 《现代康复》1999,3(6):690-691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反复性强.治疗较困难。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一社会因素是该疾病主要引发因素。但其心理社会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尚属未知。为探讨各项心理一社会因索的具体表现.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梅云 《中国康复》2006,21(6):413-4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常持续和反复发作。目前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对RA患者来说,长期遭受疾病所致的疼痛、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治疗不适和心理压力等是最大危害。本文就影响RA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反复性强,治疗较困难。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是该疾病主要引发因素。但其心理-社会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尚属未知。为探讨各项心理-社会因素的具体表现,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1对象和方法1....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43例患者采用自己填写生活质量量表及医生与患者交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四个方面。结果:①46.1%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中43.7%RA患者生理功能、53.7%RA患者社会功能、51.3%RA患者心理功能、37.6%RA患者健康自我认识受到严重影响。②不同年龄段RA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发现,与15岁及以上RA患者及60岁及以上RA患者比较,40岁及以上RA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总积分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15岁及以上RA患者比较,60岁及以上RA患者生理功能得分显著升高(P<0.01),而2组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总积分得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③不同病程RA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发现,除3组社会功能得分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3组不同病程RA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总积分得分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④相关分析发现,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P<0.01);生活质量与疾病活动性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46.1%的RA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中社会功能受严重影响比例最高;同时RA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因此提示RA患者宜早期治疗,尤其注重调整好中青年RA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生和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89例RA患者血清及其中28例关节滑液进行HPV-B19检测。以46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制定RA活动性指标,判定RA的病情活动,总结分析HPV-B19在RA中血清、滑液的感染状态,及HPV—B19感染与RA的病情发作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血清HPV-B19阳性率为13%,RA病情活动组阳性率为47.6%,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RA病情非活动组患者血清FPV-B19阳性率为O%,与RA病情活动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RA病情活动组HPV-B19阳性的血清与滑液间无相关性(确切概率法P&;gt;O.05)。结论 HPV-B19感染参与了RA病情活硇的发生,可能作为一种诱发刺激因素,与其他致病因素协同作用,启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导致炎性介质释放,产生关节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对控制疾病和防止关节破坏有重要意义,约75%RA患疾病早期即有关节破坏的表现,且绝大多数患的关节侵蚀性改变发生在疾病开始的2年内.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敏感而特异的RA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颐  孙学礼 《华西医学》2005,20(1):162-163
心身障碍是指一类心理社会因素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生理功能障碍或疾病,无明显精神活动或行为障碍。狭义地,根据有无已知的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分为心理生理障碍和心身疾病。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展.人类“疾病谱”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心身医学作为一门研究精神和躯体相互关系的医学亚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了一种特定的疾病观的体现.广义地,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渗透着心身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将人的健康、疾病现象视为一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使人们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本文对200例初产妇住院分娩实施了心理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消除了由心理因素导致的难产,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体、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A1酸性糖蛋白(AAG)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五个检测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 RA 患者(RA 组)、110例非 RA 患者(非 RA 疾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抗 CCP 抗体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F、hs-CRP 和 AAG 的浓度,用 Vesmatic 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 ESR。结果RA 组抗 CCP 与 RF 血清水平明显高于非 RA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 组和非 RA 疾病组 hs-CRP、AAG、ESR 血清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CCP 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6.6%,95.3%),五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最高,达到99.1%,阳性预测值达到97.5%,平行试验灵敏度显著提高到93.3%,阴性预测值为94.2%。结论抗 CCP 抗体在 RA 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利于 RA 的早期诊断;五项检测指标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 RA 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刘秀荣 《现代康复》1997,1(4):286-286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的健康或疾病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的,人一旦患病,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伴有肾脏损害者并不少见.国外文献报道涉及到病理组织学上,见到的各型肾小球病变在RA患者均可出现。RA死于肾功能衰竭者占20%[1]。国内马顷良争[2]对12例RA患者肾活检及病理检查,其组织病理学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肾损害。本文将RA肾病分为RA疾病本身引起的肾病和继发于药物治疗后肾病两大类,概述如下。1RA所致的肾病1.1肾小球病变有报告RA病人中有50.0%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RA可引起各型肾小球肾炎病变,其中系膜增生型肾炎在RA肾损害中最常见,占RA肾病变的25.0%~50.0%。临床表现主要是蛋白尿、镜下…  相似文献   

12.
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侯永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358-2359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持久的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而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防治和转归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研究表明,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其中,个体的不良人格特征构成心身疾病的易感素质,生活事件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及应激状态则是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而社会支持系统对心身疾病起重要缓冲作用。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相互影响,心理损害可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可作为生活事件加剧心理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迁延难愈。本文旨在对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心理应激因素增加,精神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由80年代的12.96‰、90年代的13.47‰,上升到目前的15‰左右。WHO、世界银行和美国哈佛大学合作,对于全球疾病负担(GBD)进行了评估,引入了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来量化疾病负担。这一新的评估方法能更好地比较不同疾病在人群健康水平中的相对重要性。我国精神疾病占疾病总负担的1/5,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14.
蒋樟勇  何瑾瑾 《新医学》2004,35(8):459-46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及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减少医患双方分歧、消除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注重医患间的心理沟通,而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医患双方心理沟通的主要形式.现于医方立场,就医患语言沟通中的部分现象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普遍受到重视,人们也愈来愈认识到心理卫生在健康中的重要地位,以往认为没有疾病即为健康的传统观念正逐步扭转。精神障碍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精神病患在急性发作期需短期住院治疗,而长期的治疗与护理是在家庭社区之中,正确的家庭和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对巩固治疗效果,臧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50例急性脑血管病后的心理反应。70.0%的病人在躯体病或症状好转后而心理反应更突出,其中焦虑抑郁情感反应占80.0%,负性情绪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现实具体困难和对社会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社会生存价值观念下降,厌世又怕死的矛盾心理,贯穿疾病全过程,影响疾病的康复,故在治病的同时,要配合心理治疗,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不仅有生物因素,更为主要的是心理和社会因素,这就是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特点是把人作为一个心身统一的整体,在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中,特别强调人在心理上的平衡稳定,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证明,在影响健康与疾病的条件中,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心理护理来提高疗效。护士只要掌握每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医学证明,在影响健康与疾病的条件中,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心理护理来提高疗效。护士只有掌握每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四肢小关节侵害为特征的胶原组织性疾病,若不及时正确治疗,有致残的危险性。疾病自身、生理功能受限可导致RA患者中存在着多种精神症状,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抑郁。作者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心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