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 drome,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病,原称白血病前期。1982年FAB协作组按细胞形态学特点将MDS分为5个临床亚型:①难治性贫血(RA);②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③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④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⑤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在转化中(RAEBT)。笔者对本院2004年~2005年收治的37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下简称MDA)的疗效与毒副反应。32例MDS患者均按FAB诊断及分型标准,和骨髓活检确诊。其中难治性贫血(以下简称RA)20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粒细胞增多(以下简称RAS)8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以下简称为RAEB)3例, 转化中的RAEB(以下简称RAEB-t)1例。均以自拟青黄益血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显效率56.3%,有效率为31.3%,总有效率为87.5%。其中RA和RAS两型总有效率为96.4%,RAEB和RAEB-t两型的总有效率为25%。各型治疗期间均无明显毒副反应,仅少数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MDA(RA和RAS型)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型(MDS—RA)患者在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血清FL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MDS的疗效机理及对FL的影响。方法:将40例MDS—RA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15例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FL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补髓生血颗粒剂治疗MDS—RA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近(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②FL在MDS—RA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补髓生血颗粒能有一定的降低其表达水平作用。③肾阳虚型疗效优于肾阴虚型(P〈0.05)。结论:①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近,提示补髓生血颗粒是治疗MDS—RA的有效方剂。②MDS—RA患者血清FL呈高表达状态。③补髓生血颗粒通过降低血清FL的水平,抑制异常免疫功能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解除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从而改善骨髓的病态造血状态,以达到调控骨髓早期造血。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患,其特征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难治性贫血(RA)是MDS中的一种亚型,常规抗贫血治疗无效.西医对该病老年患者的标准治疗是支持治疗,其他可选择的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剂等.但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副作用大而疗效不佳,应用困难[1].近年来,我们采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贫血,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药分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均为2009年7月—2013年7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MDS患者。其中难治性贫血(RA)2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1例。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 Cy方案。移植方式:骨髓移植2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加霉酚酸酯。根据患者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度分为中危5例,高危1例。在移植前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9~15)天和11(9~22)天。4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其中Ⅰ度3例,Ⅱ度1例;1例患者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中位随访18(11~58)个月,均无病存活。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100%。结论中医药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可改善症状,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贫血,现代医学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共分为五型。难治性贫血属Ⅰ型(RA),主要表现全血细胞减少,三系血细胞形态异常。目前无特殊治疗药物。笔者用中药治愈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的临床和血象酷似再障 ,但观察其细胞形态 ,发现它有两个主要特征 :原始细胞增多 ,或病态造血明显 ,这又是不同于再障的要点。近年来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已引起医界的关注。本文报道 1 8例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般资料分析及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般资料本组 1 8例患者均系本院 1 996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的初诊病例 ,男 1 2例 ,女 6例 ;年龄 2 3~69岁 ;分型 :难治性贫血 ( RA) 1 1例 ,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 RAEB) 7例 ;临床表现 :1 5例有头晕、乏力 ,4例有出血 ,2例有低热…  相似文献   

8.
复方蟾黄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 ,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 ,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以国际FAB分型标准(1) 。难治性贫血 (RA) ,血象 :贫血偶有的患者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无或 <1%。骨髓像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 <5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克隆性病变综合征.法、美、英协作组(FAB)1982年将MDS分类为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WHO 2000年MDS新分类为红系RA、多系RA,红系RARS、多系RARS,RAEBⅠ、RAEBⅡ,5q-综合征.MDS又可分为原发性MDS和继发性MDS,继发性MDS有化疗、放疗、细胞毒(BMT)或接触毒物史,染色体改变多为多个染色体改变;原发性MDS多为单个染色体改变.MDS染色体改变以缺失多见,由于病因、病机的异质性,治疗方法也不同,疗效均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疗效并观察相关免疫指标sIL-2R的变化。方法:将4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15例,观察组25例。观察组根据患者主证分为肾阴虚及肾阳虚型,分别采用补肾1号方及2号方治疗,疗程半年,分别观察症状、外周血象及sIL-2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西药组两者观察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补肾解毒法治疗MDS—RA与西药组可以取得相近的疗效,并对免疫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克隆性病变综合征。法、美、英协作组 (FAB)1982年将MDS分类为难治性贫血 (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 )、转变中的RAEB(RAEB t)、慢性粒 -单细胞白血病 (CMML)。WHO 2 0 0 0年MDS新分类为红系RA、多系RA ,红系RARS、多系RARS ,RAEBⅠ、RAEBⅡ ,5 q 综合征。MDS又可分为原发性MDS和继发性MDS ,继发性MDS有化疗、放疗、细胞毒 (BMT)或接触毒物史 ,染色体改变多为多个染色体改变 ;原发性MDS多为单个染色体改变。MDS染色体改变以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骨髓干细胞疾病,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用一般生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化疗缓解率仅在50%左右,有人认为化疗是无效甚至危险的。笔者采用中药治疗MDS-RA(难治性贫血),初步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40例临床分析如下:且一股资料本组40例为1983年~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病程1个月~10年。中医分型心脾两虚11例,脾肾亏虚24例,肝肾阴虚5例。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诊断接FAB分型并参照1986年9月国内提出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建议。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克隆性病变综合征。法、美、英协作组 (FAB)1982年将MDS分类为难治性贫血 (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 )、转变中的RAEB(RAEB t)、慢性粒 -单细胞白血病 (CMML)。WHO 2 0 0 0年MDS新分类为红系RA、多系RA ,红系RARS、多系RARS ,RAEBⅠ、RAEBⅡ ,5 q 综合征。MDS又可分为原发性MDS和继发性MDS ,继发性MDS有化疗、放疗、细胞毒 (BMT)或接触毒物史 ,染色体改变多为多个染色体改变 ;原发性MDS多为单个染色体改变。MDS染色体改变以…  相似文献   

14.
刘宝文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损伤的异常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外周血一系、两系或三系减少.刘宝文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MDS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都形成了独特的见解,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刘教授治疗MDS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扶正解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临床以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且血细胞呈病态造血为特征。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国内资料显示约有17%~45%的病人转为白血病。难治性贫血(MDS-RA)是其中一个类型。我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加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CD1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使用补髓生血颗粒加A陬A治疗前后的MDS—R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kitm RNA的表达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仅技术(FCM)检测其治疗前后c—kit受体蛋白CD117的表达水平,并与ATRA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及正常组做比较研究。结果:MDS—R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kjt受体mRNA及其受体蛋白CD1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补髓生血颗粒加ATRA治疗组对上述两个指标的下调程度优于ATRA对照组。结论:MDS—R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kit表达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c—kit/CD117的表达而促进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7.
李平亮  严鲁萍 《中医杂志》2011,(Z1):121-12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一类异常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出  相似文献   

18.
白血宁Ⅱ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是一种顽固的难治性贫血.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复方白血宁Ⅱ号治疗MDS 2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根据血象和骨髓象可分为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亚型。本病预后不良,多数病例最终转化为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手段。现有药物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不能治愈MDS[1-2]。邓成珊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以诊治各种血液病为专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 MDS 疗效显著,现结合验案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部分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用升白养血汤配合HAG(HHT、LD—Ara—C联合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MDS(RAEB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达75.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