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V感染在5岁以下儿童中几乎无一幸免,因RV感染死亡的人数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6%。由于其抗原成分复杂、型别繁多,且各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差,至今尚无可供使用的十分有效的疫苗。为全面了解我国河西走廊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病毒型别及其组合,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间笔者首次对酒泉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了连续观察,探讨A组轮状病毒在酒泉地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珠海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发病危险因素,提供防制措施。方法设立哨点医院,建立腹泻病例定义,监测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情况,用轮状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检测腹泻标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发病危险因素,病例组随机从2007年12月-2008年1月腹泻登记的轮状病毒阳性病例中抽取;对照在同日其他疾病登记中随机选取。结果珠海市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每年12月份,与低温有关,1~4岁儿童高发,发病危险因素有婴幼儿不良洗手习惯、和社区儿童玩耍,以及外地流动儿童。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在每年低温季节,建议在这个期间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培养儿童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儿童之间的接触,特别要针对外地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RV毒株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结果 (1)两地区RV感染均呈现明显的秋冬季节性,但季节高峰有所不同,高峰季节的感染率可达50%~80%;(2)两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腹泻患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7.28%和30.38%,门诊腹泻患儿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39%和14.77%;(3)两地区RV的感染率均表现出年龄分布的不同,以6~35月龄组较高,无性别差异;(4)苏州市的两个流行高峰均以G3型为主,其次是G1型;马鞍山市第一个流行高峰以G1型为主,第二个高峰则以G3型为主;两地区流行株的G/P组合型与国内外有所不同。结论 婴幼儿RV腹泻在地区、时间以及病毒流行株分布等方面各有不同,提示RV感染的监测工作对其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沙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长沙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 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某省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4月间1 724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 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 72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342份,阳性率19.84%。2006年5-6月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9.21%,而11-12月及2007年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36.61%、24.37%,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8,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1岁、~1.5岁、~2岁年龄段较高,分别为26.57%、31.48%和29.55%,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30,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16.27%,女性为23.9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χ2=15.87,P<0.005)。结论长沙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RV检测,以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RV)依其组抗原性可分成A~G共7个组,尽管A组RV(GA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但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中RV胃肠炎并不少见,我们通过对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开展RV监测并了解GARV基因型分布,以掌握武汉市成人RV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由其引起的腹泻也是儿童疾病引起死亡较多的一种。为做好婴幼儿腹泻的预防 ,国内外正在积极研制轮状病毒疫苗[1] 。调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及病毒血清型分布状况对于今后实施疫苗免疫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卢龙县作为调查点。对该县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样本采集及流行病学调查 :1998年12月至 1999年 1月由调查组人员专门到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采集样本 ,送中国预防医学…  相似文献   

7.
齐齐哈尔铁路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感染性腹泻在全球广泛流行,尤以婴幼儿多见,婴幼儿轮状病毒(HRV)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1973年Bishop等发现HRV使婴幼儿患急性胃肠炎,1978年我国庞其芳等首先报道HRV感染为北京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HRV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HRV腹泻流行因素也有不同报道。为了调查齐齐哈尔铁路地区HRV腹泻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银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和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银川地区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集的256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V)检测。结果:在256例标本中应用ELISA法检测RV阳性率为60.2%(154/256),RT-PCR法阳性率为53.9%(138/256);其中G2型55份(39.9%)、G3型42份(30.4%)、未能分型26份(18.8%),不同G型混合感染8份(5.8%),G1型7份(5.1%),未发现G4和G9型。对标本进行P分型,P[4]基因型62份(44.9%),未能分型40份(29%),P[8]基因型36份(26.1%),无混合感染,未发现P[6]、P[9]、P[10]型。RV G型与P型的关系主要为P[4]G2、P[8]G3。结论:HRV是银川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临床症状重于非HRV腹泻。  相似文献   

9.
柳州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潘柳柳梁美珍1997-10-20收稿。1997-11-19修回。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45001)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病毒病原,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婴幼儿腹泻诺如病毒(N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全年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法扩增NV ORF1-ORF2结合区,测序扩增片段后进行比对、分型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全年共获得366份标本,共检测出81份为NV阳性标本,其中GI组5例,GII组76例;NV在厦门地区全年可见散发,但在每年7和11月有明显的流行高峰,且腹泻感染患儿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已分型的NV基因组(55例)以GII-4/2006b占绝对优势,其构成比达60.00%(33/55),其余为GII-3占25.45%(14/55),GII-6占5.45%(3/55),GII-2占3.64%(2/55),此外GII-12、GI-4、GI-5各占1.81%(1/55)。结论:厦门地区NV夏秋季发病率较高,GII-4/2006b变异株为优势株,且感染的NV可能存在病毒重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特征及基因型别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住院的0~60月龄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检测结果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G/P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在300份粪便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样本131份,阳性率为43.7%;在G基因分型鉴定中,G9型为优势株,占53.44%,其次为G2型,占17.56%,G3和G1型分别占12.98%和9.92%,G型混合感染占6.11%;在P基因型鉴定中,P[8]型占绝对优势,占73.28%,其次为P[4]型,占20.61%,混合感染占5.34%;G9P[8]型是最常见的G/P组合,占48.85%,其次为G2P[4]型,占17.56%。结论2012年乌鲁木齐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3到G9的漂移,G9P[8]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马鞍山和苏州两所医院5a以下急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市5a以下儿童的急性腹泻粪便标本1267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结果 1267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为29.83%。发病年龄主要在3a以下,流行季节高峰为11月份至次年1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两市5a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北省正定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为轮状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以河北省正定县7个乡镇所有常居0~24月龄婴幼儿为监测对象,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进行主动监测,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毒株分型。 结果 共监测0~24月龄婴幼儿2 017名,腹泻发病率为16.26%(328/2 017),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4.41%(47/326);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为2.33%(47/2 017),其中18~20月龄组发病率最高,为5.20%,发病率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948,P=0.002);监测月份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分别为1.26%、0.54%、0.2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84,P<0.001)。47份阳性标本中,G血清型以G2为主,所占比例为74.46%;P基因型以P[4]为主,占比为72.34%;G/P组合以G2P[4]为主,占72.34%。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中、重度率为23.40%,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中、重度率为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19)。 结论 监测区域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在24月龄之前随月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引起的腹泻要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更加严重,G2P[4]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8年6月-2010年5月致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及病毒基因亚型特点。方法收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5岁全部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30份,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检测阳性标本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730份标本中,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出阳性标本298份,阳性率为40.8%,对298份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RT-PCR检测,其中G血清型分出亚型的有292份,占98.0%,P基因型分出亚型的有254份,占85.2%;同一份标本G、P分型方法均分出亚型的有250份,占83.9%,同时分出98份G亚型组合型,11份P亚型组合型。结论 G1,G3,P〔8〕是流行的优势亚型,G1+G3组合亚型又是主要的组合流行型;呼和浩特市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10月至次年2月,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1到G3的漂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去乳糖饮食为主要措施对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以去乳糖饮食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索已纳入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与资料提取,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检出的574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621例为干预组,615例为对照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呕吐消失时间( MD =-5.20,95%CI:-7.88~-2.52)、止泻时间( MD =-1.08,95%CI:-1.50~-0.67)、总体有效率(OR=3.85,95%CI:2.13~6.9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去乳糖饮食治疗能有效减轻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症状,促进其尽早康复,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明光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明光市人民医院2012年5~11月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G/P分型鉴定。结果 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35.33%,A组轮状病毒P分型以P4为主,G分型以G2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明光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武威市两所哨点医院2012-2014年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检出的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182份粪便标本,A组RV抗原阳性率为29.12%,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00,P<0.001);2岁以下儿童为RV 高发人群,高发与低发年龄段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576,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11月,5月份阳性率最高,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000,P<0.001 )。RV G、P分型,以G9、G3、P[8]型为主要流行株,G、P型组合模式分析显示:最常见的是G9+P[8],其次是G3+P[8]。NoV抗原阳性率为15.93%,病例年龄均为2岁以下儿童;发病也呈现两个高峰,分别为4月最高峰和12月次高峰,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641,P<0.001);对No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GI型占55.17%,GII型占44.83%。A组RV和No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04%。结论 RV和NoV是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根据流行特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