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学应对方式及心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防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应对方式及心理干预对阴道炎症患者防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患者,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问卷调查、心理干预、防御方式(DSQ)问卷调查,并作心理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医学应对调查:面对(32.1±2.99)分、回避(24.1±1.67)分、屈服(15.96±2.32)分;心理障碍:相关知识缺乏占92.71%、担心治不好占97.92%、担心夫妻关系占91.67%、性恐惧占53.12%;防御机制干预后:不成熟型(4.65±1.23)分、成熟型(6.43±1.40)分、掩饰因子(6.81±0.94)分.结论:对阴道炎症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应对与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和防御方式(DSQ)问卷调查,将心理干预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恐惧、害怕、悲观、多虑等;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采用不成熟型、成熟型及掩饰型防御机制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开展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应对与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和防御方式(DSQ)问卷调查,将心理干预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恐惧、害怕、悲观、多虑等;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采用不成熟型、成熟型及掩饰型防御机制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开展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父母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1年3—8月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诊断为ASD的223名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防御机制问卷(DSQ),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儿父母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各防御方法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3份, 回收210份, 有效问卷206份, 有效回收率为98.10%(206/210)。结果 206名ASD患儿父母DSQ中成熟型、中间型、不成熟型3种防御类型得分分别为(4.85±1.20)、(4.33±0.90)、(3.98±1.43)分。SCSQ中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1.76±0.53)、(1.18±0.5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成熟型防御机制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6, 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2, P<0.01);不成熟型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值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应对方式及心理干预对阴道炎症患者防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问卷调查、心理干预、防御方式(DSQ)问卷调查,并作心理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医学应对调查:面对(32.1&#177;2.99)分、回避(24.1&#177;1.67)分、屈服(15.96&#177;2.32)分;心理障碍:相关知识缺乏占92.71%、担心治不好占97.92%、担心夫妻关系占91.67%、性恐惧占53.12%;防御机制干预后:不成熟型(4.65&#177;1.23)分、成熟型(6.434-1.40)分、掩饰因子(6.81&#177;0.94)分。结论:对阴道炎症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焦虑症的防御方式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 32名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 32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焦虑症组心理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 (P <0 .0 1)。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不成熟倾向 ,其发生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社交恐惧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 ,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好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4 8例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并与 4 8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社交恐惧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方式因子分较高 ,而成熟防御方式因子分较低 (P <0 .0 5 ) ;其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 (P <0 .0 1或P <0 .0 5 ) ;另外 ,社交恐惧症组EPQ的神经质 (N)因子分较高 ,而内外倾向 (E)因子分则较低 (P <0 .0 1 )。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其防御方式,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8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ES总分及LES频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退避及自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幻想及合理化评分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他们面对压力情景时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应对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ed coping stye Questionnaire,SCSQ)和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e Questionnaire,DSQ)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分数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分数低于对照组;成熟型得分高于对照组,不成熟型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干预,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应对及防御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其防御方式,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8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ES总分及LES频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退避及自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幻想及合理化评分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他们面对压力情景时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开展调研。结果2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3.37±15.79分;三种应对方式中,面对者163例(57.19%),回避者101例(35.44%),屈服者21例(7.37%);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面对呈正相关(r=0.531~0.636,P<0.05),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r=-0.628~-0.496,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大多采取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老年患者其应对方式越积极,因此医护工作者可依据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A)、应对方式量表( MCMQ)对1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MUIS-A总分为(78.91±177;9.34)分,MCMQ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分别为(19.28±177;2.61),(17.56±177;2.12),(12.90±177;1.43)分。宫颈癌患者MUIS-A总分与屈服呈正相关(P<0.01),与面对、回避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5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一般患者相比,本组患者应用回避和屈服方式更多。不同个体应对方式受性别、居住和费用支付方式、病情和病程的影响;面对方式与SCL-90总均分及各症状因子呈负相关,回避和屈服方式与SCL-90总均分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应对方式与该疾病患者的心身症状密切相关,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评估和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李宁  熊英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01-803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及行为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脏患者心理状况问卷(HPPQ)、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对85例UAP患者和88例AMI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结果 AMI组患者心理状况差于UAP组患者(P<0.05);UAP组患者与AMI组患者在采用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的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与心理状况的不同维度(自主健康感、无能为力感、沮丧感、社交障碍感)之间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结论 AMI比UAP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对UAP和AMI患者应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干预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对方式特点及与心理障碍关系。方法:使用医学应对方式的量表(MCMQ)、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7例住院肺癌患者测定。结果:87例肺癌患者的面对、回避和屈服分值分别为16.28±2.16、14.94±3.07、16.67±2.43。性别、年龄的医学应对方式无差异(P〉0.05)。抑郁和焦虑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面对和回避呈负相关。结论:屈服的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治疗、康复影响最大,因而消除心理障碍的护理工作在临床医学上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人格特质及医学应对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采取应对方式的特点,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别对84例乳腺癌患者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人格特点表现内向、情绪较稳定,术前以“回避”应对方式为主,术后以“面对”应对方式为主,但“屈服”应对方式分值一直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发现“面对”与EPQ-E呈正相关,而与EPQ-N无相关性,“回避”与EPQ-E、N均无相关性,“屈服”与EPQ-E呈负相关,与EPQ-N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采取的应对方式受人格因素影响,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活事件(lifeevents,LE)和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3例初发心肌梗死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相同危险因素与同期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配对,并用LES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估和分类。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遭遇的LES频度和强度均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t分别为2.132和2.341,P均<0.05。同时前者中遭遇负性LE的频度和强度,也显著多于正性LE的频度和强度,t分别为2.847和2.378,P均<0.05。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中回避应对方式的心肌梗死患者遭遇LES频度和强度明显高于面对和屈服应对方式患者,t=2.296~3.096,P均<0.05。结论LES和应对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希望水平,探讨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希望量表(HHI)、医学应对问卷(MCMQ)、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对193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晚期癌症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29.41±8.89)分,总体处于中低水平;希望总体与面对、屈服应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应对呈负相关;与生活质量总体及生理、情感、功能状况呈正相关。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希望水平较低,其程度影响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在临终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干预,并指导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