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兰溪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有无直立性低血压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73例与非直立性低血压组24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分析直立性低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 直立性低血压组与非直立性低血压组在24 h收缩压均值、日间收缩压均值、夜晚收缩压均值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性低血压组与非直立性低血压组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卧位收缩压均值、卧位舒张压均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反杓型血压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此外,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卧位收缩压亦为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除了既往发现的直立性低血压影响因素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与血压昼夜节律中的反杓型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萍 《护理与康复》2010,9(10):874-875
总结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老年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时立即卧床休息,给予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注意对血压的观察;重在预防,加强体位变换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排便护理,重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先测卧位上肢血压,然后请患者直立3 min后,测同侧肢体立位血压,记录血压值、患者的主诉,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降压药)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6%;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无合并基础疾病、无联合用药患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病理性改变,合并基础疾病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联合用药致血容量变化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调查及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00例50岁以上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Thulesius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法进行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对符合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4周。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达10.5%,6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头晕眼花等症状得到改善(P〈0.01)。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明显缩小,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减少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生的直立性低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的对症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调查及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00例50岁以上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Thulesius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法进行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对符合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4周。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达10.5%,6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头晕眼花等症状得到改善(P〈0.01)。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明显缩小,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减少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生的直立性低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的对症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 000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75岁组455例和75岁组545例。对两组病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结果]≤75岁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体位性低血压、直立后即刻体位性低血压、直立后2min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75岁组(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5)。老年高血压病人餐后低血压危险因素有进餐时间、进餐体位、进餐内容、药物使用、合并疾病等。[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生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束后不同的卧床时间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探索在临床上易于实施又能保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安全的透析结束后适宜的继续卧床时间.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58例(174例次),采用自身对照,按血液透析后不同的卧床时间分为透析结束后立即起床T0组、卧床10 min后起床T10组、卧床20 min后起床T20组各58例次,观察3组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T10组和T20组与T0组相比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T10组和T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T10的接受程度67.24%高于T20的接受程度17.24%.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束后继续躺卧至少10 min,再缓慢起床,可降低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直立性低血压是当病人取直立位时,血压下降,导致脑缺氧症状,又称为体位性或姿位性低血压。正常人维持直立位适当的血压,要有完整的加压反射和有效的循环血量,并通过反射性收缩小动脉和静脉、增大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肌肉张力(尤其是腿部和腹部肌张力)、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延长、垂体后叶释放加压素、脑血管阻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使人体在直立位时维持正常血压。当植物神经功能不全时,上述一项或几项反应发生障碍,则可产生直立性低血压。根据有无原发病而分为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和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按发生原因可分为功能性直立性低血压和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功能性原因是维持直立位血压的生理调节机制紊乱,直立性低血压是暂时的、功能性的。神经原性原因是因神经系统病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异常与心血管的风险和靶器官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其中之一为体位性血压节律异常。体位性血压节律异常通常表现的临床问题为“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是被公认作为跌倒、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衰弱病人与直立性低血压及跌倒的关系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纳入老年科年龄≥65岁住院病人87例,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将病人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卧位、即刻立位和立位3min血压监测,并调查两组病人近1年来跌倒发生次数。[结果]衰弱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为52.5%,非衰弱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5.5%,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病人近1年发生跌倒22例(55.0%),非衰弱组病人近1年发生跌倒13例(2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衰弱老年病人因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易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衰弱合并直立性低血压是跌倒的高危人群,护理上应重视识别衰弱病人,评估直立性低血压,予合理的护理干预,避免跌倒。  相似文献   

11.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体位改变时血压异常波动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多见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预示着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增加。本文就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护理干预方法(体位性低血压的筛查、体位管理、容量与饮食管理、药物管理、容量床加压、物理对抗、安全指导)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采取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蕊 《护理学报》2004,11(2):30-31
目的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4周。结果63例病人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得到改善(P<0.01)。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明显缩小,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的体位性低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直立体位下的血压的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在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中,影响患者的训练和康复。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原因;典型症状、诊断和测量;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从肌少症合并直立性低血压对老年病人的影响、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医务人员应注重肌少症合并直立性低血压老年病人的筛查与健康宣教,对共同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并提出疾病相关管理建议,旨在为临床人员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肌少症合并直立性低血压老年病人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饮水可以产生急性心血管效应,这一可能性源于对自主衰竭引起的严重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观察。曾有报道,患者饮水后其低血压症状的严重程度立刻减轻了。为了评估这种可能性,作者对19例由于自主衰竭引起的严重直立性低血压患者(10例单纯自主衰竭,平均年龄为69±3岁,9例多系统萎缩,平均年龄为65±3岁)和1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22岁)进行研究。避开药物影响并且至少在早饭或午饭后25h进行测试。受试者双脚着地坐在椅子上,通过自动臂血压袖带测量血压和心率。记录30min基线后,受试者们饮用自来水4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合并疾病进行调查,分析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立式水银血压计,对1174例65~85岁门诊体检老年人的血压,由坐位、卧位变为立位后,即刻或2min进行监测,同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5.6%,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80岁以下老年人(P<0.05),直立后即刻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立位后2min体位性低血压(P<0.05),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P<0.05).结论 80岁以上合并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危人群,护理的关键是明确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筠  侯伶俐 《护理研究》2006,20(6):1639-1640
直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系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直立位血压较平卧位血压下降2.7kPa以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外科的病人多有长时间的禁食及卧床史,身体较虚弱,初次下床,尤其首次如厕蹲便发生直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老年病人直立性低血压的调查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取直立位时血压下降,导致心脑缺血症状。1990年7~9月和1991年7~9月我们对154例住院老年病人随机调查其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年龄增高不仅高血压增多,直立性低血压也不断增多.正常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直立时都有降低,一般都不超过卧位的20mmHg(2.67kp_(?)).超过者为老人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多与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血压调节反射异常有关,亦可由药物引起,多数是由卧位起立时马上发生,故多见于起床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调节功能存在障碍,除血压波动明显外,有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特临床表现。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本文回顾了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病因及护理措施,并查阅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