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引言 1.1 背景 颅内囊状动脉瘤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约80%的SAH由动脉瘤破裂引起.仅在北美地区,SAH每年导致18 000人死亡或残疾.但不幸地是,要检查出无症状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大多数SAH难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直径〉2.5cm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在临床上,巨大动脉瘤虽仍可分为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但后者的年破裂率显著高于直径〈1.0cm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5%~1%),且破裂后病死率高。在确诊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中,年出血率达8.6%,5年内的出血率〉40%。  相似文献   

3.
<正>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5%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0%为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SAH(NPMSH),5%由一些少见原因所致,如动静脉畸形〔1〕。非外伤性SAH病例中15%20%血管影像检查表现为正常〔2〕。当CT血管造影(CTA)阴性时大多数医疗机构仍进行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如果病人在平扫CT上发现动脉瘤样广泛的SAH而DSA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成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大多数颅内动脉瘤虽都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但实际上未破裂动脉瘤的患病率远高于SAH。目前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病率在成年人约为2%~6%[1],其中,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所占比例约为6.2%~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 ,若破裂出血 ,死亡率高达 40 %以上 ,危害性极大。死亡原因除出血本身对脑组织的损伤外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损伤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其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对其尽早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我们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3年 9月 ,我们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 2 6例 ,共 2 9个瘤体。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62~ 74岁。 2 5例破裂动脉瘤 ,1例未破裂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2 3…  相似文献   

6.
Pakarinen 统计继发于血管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死亡率为9.2%,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 很常见。动脉瘤破裂的 SAH 约有50%有渗溢光兆(warning leak)并伴有前兆头痛(sentinel hea-dache),此时在门诊或急诊室,往往由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仅给予止痛剂而不收入院,只有再度出血出现神经系统障碍或颈强直时才行腰穿判断是否为SAH。本文目的在于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SAH 第1次大量出血前的早期先兆征候,便于早期诊断。Battrelle等将 SAH 临床表现分为5级。1级:有或无轻度头痛,意识与定向力正常,不伴有运动或感觉障碍;2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未治疗"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病死率和病残率很高的疾病,病死率32%~67%,1/3的存活者生活难以自理,85%左右的自发性SAH由动脉瘤破裂引起[1]。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和再破裂出血是SAH的主要死因。因此,积极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和及时进行外科干预才能降低患者再出血的危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17%~38%的SAH患者未能接受针对出血原因的外科治疗,可以理解为“未治疗”,这些患者正是再出血高发危险所在,病死率高达81%以上。本文主要讨论“未治疗”SAH的原因和对策。1未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这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80%是由其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1]),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卒中疾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死亡率最高可达50%~([2])。防治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面临两难选择。目前所知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特点和动脉瘤特点两方面,患者特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日本血统或芬兰血统、吸烟史、既往SAH史、高血压史等,动脉瘤特征包括大动脉瘤、动脉瘤增大、位于后循环位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出血后2周内再出血率达19%~27%;死亡率达60%~80%;出血后的第1个24h是再出血的高峰。本文中介绍的是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和脑脊液引流注药治疗动脉瘤再出血及血管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筛选研究表明,无症状的小动脉瘤常存在于65~74岁人群中,但有关它们的预后情况尚不清楚。应用Dacron植片选择性地手术置换主动脉瘤是安全、规范及耐久的。作者复习10年内修复的325例主动脉瘤资料,分析手术后30天及24小时死亡率。结果发现,主动脉瘤是否存在症状,与死亡率之间有明显差异。134例无症状者,24小时死亡率为0,30天死亡率为1.4%,120例炎性主动脉瘤或有触痛的主动脉瘤(意味着即将破裂),24小时死亡率0.8%,30天死亡率为9.2%;71例主动脉瘤破裂者,24小时死亡率19.7%,30天死亡率42.2%。可见,无症状动脉瘤手术后头30天内的死亡率与长期随访时预期的每年死亡率(9%)几乎一样。对比分析破裂及未破裂主动脉瘤死亡率后表明,有触痛的主动脉瘤应在破裂之前紧急手术。无症状动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主要由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所致。未破裂的小动脉瘤一般无症状,而破裂动脉瘤则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大量证据表明,颅内动脉瘤是环境因素与多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文章对弹性蛋白(elastin, ELN)和Ⅰ型胶原α2(colagen type Ⅰα2, COL1A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联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一种病理性膨胀,主要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部位~[1]。成人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年破裂率为0~1%~[1-4]。在我国35~75岁的成年人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总患病率高达7.0%~[5]。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具  相似文献   

13.
正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是指在一级亲属或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2个被确诊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有未破裂动脉瘤[1-2]。约20%的诊断为动脉瘤或SAH的患者被发现有家族史[3]。颅内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导致的SAH是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在脑出血中少见,病死率却最高,尽管近几年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N)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首位病因,SAH有50%~70%为IAN破裂所致[1],每年发生破裂而致SAH的危险是1%~2%,病死率高达50%[2].IAN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很快,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的应用,使得IAN诊断的手段有更多的选择,准确度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脑动脉瘤急性破裂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对象:1998~2003年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36例老年急性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血肿。男8例,女28例,年龄65~78岁,平均67.8岁。动脉瘤直径2~30mm。Hunt和Hess临床分级:1级6例、2级10例、3级10例、4级7例、5级3例。  相似文献   

16.
吸烟可增加动脉瘤破裂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性。大量资料表明,SAH在吸烟者中的相对危险度为19(15~23),SAH的发生机率为33(29~43)。吸烟还可使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时间提前,女性提前7~10年,男性提前2~6年。吸烟也可使出血后血管痉挛发生率升高(发生机率为47),相对危险度为12。  相似文献   

17.
Terson 综合征是指玻璃体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系脑动脉瘤破裂所致。1900年法国眼科医师 Terson 首先报道本病,以后文献又有陆续零星报道。据信3%~5%SAH 患者伴有玻璃体出血,而后者又使 SAH 的死亡率倍增。本文报道22例患者,经 CT 或腰椎穿刺确诊为 SAH,其中确认6例(27%)伴有眼球内出血。6例的年龄为36~72(平均52)岁;女性5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约占脑卒中10%,其病因80~85%为先天性动脉瘤(以下称动脉瘤)破裂。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学的进展,特别是显微外科的普及,动脉瘤破裂已成为神经外科疾病。但是,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中国人 SAH 的病因与西方有些不同,即动脉瘤所占的比例不像英美那样多,相反血管畸形破裂的比例则较大。SAH 的病理生理SAH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它取决于病因、出血速度、出血次数、出血量、病人年龄以及机体状态等。以动脉瘤破裂为例,往往可先后并发以下几个问题,从而使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急诊,再次出血死亡率高.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大多数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本科自1999年开始采用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4岁.根据Hunt及Hess分级,其中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1-2]。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2.5%~3.0%^[3]。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