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儿肠炎,是指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志贺痢疾杆菌等。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多发,细菌性肠炎以夏秋季多发。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呈稀便、蛋花样便、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可伴有溢乳、呕吐及食欲不振。若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数可在数日内痊愈;而重型则除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出现惊厥、昏迷、休克、中毒性肺病而危机生命。 相似文献
2.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肠炎5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小儿肠炎发病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寻求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采取腹泻患儿新鲜大便,进行病原学检测,对经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小儿腹泻粪便培养的560例阳性病例中,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50例,占8.92%,居该组腹泻病原菌的第四位。本组感染者70%为1岁以下的婴儿,且92%的病例分别伴有1-5种合并症,常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当人机低抵抗力低下时,则易感染发病,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高峰。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当人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则易感染发病,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患有各种原发病的患幼儿,其体质更加虚弱,则对该菌的易感率更高,常致肠道感染性腹泻,因其耐药谱广,治疗较为困难,需努力探索有效药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病因可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肠道感染,也可能因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等因素而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枸橼酸杆菌所致婴幼儿腹泻的流行因素.方法取腹泻患儿新鲜粪便作细菌培养,筛查枸橼酸杆菌肠炎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腹泻粪便培养出480例阳性病例中,计有5种病原菌,其中112例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22.3%,居第2位.年龄均在2岁以下,其中<1岁的占87.5%,人工及混合喂养儿高于母乳喂养儿的发病率,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结论枸橼酸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寄居菌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婴幼儿腹泻,成为条件致病菌.其发病的流行因素与年龄、免疫力、季节、喂养方法、抗生素的应用等诸多因素有关.当腹泻粪便培养有该菌呈纯培养或优势生长时,可确定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的肠炎. 相似文献
5.
天气冷了,又将出现小儿腹泻的又一个发病高峰,家长们要特别注意。据调查我国小儿腹泻一年中有两个流行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称“夏季腹泻”,另一高峰发生在10、11、12月,有的延续到次年一月,称“秋季腹泻”。其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所以准确的诊断名称应该叫做“轮状病毒肠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7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而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锌治疗,分析3组观察对象治疗前血锌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血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与健康组比较血锌水平有所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腹泻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锌治疗有助于减少患儿腹泻发生几率,提高患儿血锌水平,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日益被重视,在病毒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最高,症状较重。在中国小儿腹泻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约占40%,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应当引起重视。现对长春市儿童医院2002年8月~2008年6月43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毛志琴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3-4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发病者约占半数。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和非感染性(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过程,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询问病程、严重程度及估计可能的病因。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者为急性腹泻;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为慢性腹泻。本病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根据惠儿是否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分为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本刊特组织小儿腹泻相关内容的专题笔谈,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6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儿发热消退、腹泻与呕吐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25/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葛根芩连汤,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有助于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1.
腹泻系指肠道蠕动加快,分泌功能旺盛以及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致使肠内容物迅速通过肠腔,引起排便次数比平日增多的临床症状。为了患儿早日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想起去年仅仅10个月大的女儿患秋季腹泻时的情景,至今赵女士仍心有余悸。当时正值国庆节休假,女儿突然出现呕吐,吃什么吐什么。第二天女儿又出现高热,反复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很快,平日活泼可爱的女儿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经过医生诊断,确诊女儿患了秋季腹泻,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肠炎,需要住院输液。 相似文献
13.
14.
思密达灌肠加中药敷脐佐治小儿腹泻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儿秋季腹泻多发于秋冬季节,多由感染轮状病毒所致,位居小儿腹泻首位,以2岁以下尤以1岁内婴儿多见,起病急,发展快,常引起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重者危及生命。笔者自2006年10月~2008年2月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思密达灌肠加中药敷脐外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秋冬季节引起小儿肠炎的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出生后6个月~2岁左右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这种病毒抵抗力较强,主要通过粪便、经口的途径传播。婴幼儿感染了轮状病毒,1~2天即可发病。开始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红、流鼻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8)
目的研究赛若金联合无乳糖饮食对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肠炎肠黏膜损伤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无乳糖饮食治疗,通过临床总有效率、心肌酶谱、肠黏膜损伤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值为(33.01±4.59)、(110.43±10.43)、(15.71±2.34)、(210.30±20.12)、(130.12±34.24)U/L,均低于对照组患儿(39.12±5.23)、(156.81±11.03)、(22.04±2.89)、(230.54±20.76)、(167.32±34.8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内毒素(EXT)、二胺氧化酶(DAO)值分别为(165.41±34.02)ng/L、(0.31±0.12)EU/ml、(0.54±0.11)U/L,均低于对照组(243.12±34.78)ng/L、(0.76±0.20)EU/ml、(1.56±0.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_3~+、CD_4~+、CD_4~+/CD_8~+值为(62.53±4.45)、(39.10±4.37)、(1.62±0.43),均高于对照组(57.01±4.79)、(35.22±4.87)、(1.44±0.34),观察组CD_8~+值(26.01±3.21),低于对照组(28.34±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者,赛若金联合无乳糖饮食,有利于快速减轻腹泻、腹痛症状,改善肠黏膜损伤,保护心肌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患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6个月~1岁婴幼儿最多。临床上无特殊治疗方法。因此,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和提高疗效的关键。我院自2008年10月—2009年9月,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性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