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慢性支气管炎以咳、痰、喘、炎为主证,在祖国医学“咳嗽”、“痰饮”、“气喘”等论著中,早有详尽论述。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能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主宣发,外合皮毛;开窍於鼻。若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易由鼻咽或体表侵入,内干於肺,则肺气不宣,肃降无  相似文献   

2.
痰饮,《内经》谓之“积饮”,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首创疾饮病名,专篇论述,为后世辩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祖国医学认为,痰为湿聚而成。但湿又源于脾胃,总由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所致。l脾胃为生痰之源《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眈,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而成。其水液运行输布.又依赖于脾的转输上行,肺的喜降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开合分清泌油作用二而其首先尤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位…  相似文献   

3.
肺居胸中,为五脏之华盖,主肃降,通调水道,故曰“肺为水之上源”。水饮入胃经脾吸收运化上输于肺,经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滋养润泽全身。代谢多余的水液除由汗、呼吸、大便等排出一部分外,主要是经过肺气的肃降下归于肾,再经肾的气化下输于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使水液代谢维持平衡,因此有“肺主行水”之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4.
养阴生津与水、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解质平衡问题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也是临床上经常碰到而又必须紧急处理的问题。在这方面,现代医学有一套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治疗手段。而祖国医学在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亦提出了不少与此相关的理论。如《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实际是关于水液代谢的粗浅描述,《伤寒论》提到“亡血家不可发汗”的治疗禁忌。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笔者曾拟文,从现代医学论述了肺通调水道的功能。随着肺内分泌代谢功能研究的发展,发现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更加广泛。现结合有关医学文献,对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再次论述,以期有更加完臻的解释。一、表面活性物质对水液代谢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上皮的Ⅱ型细胞所分泌,是一种磷脂类物质,主要成分为2软脂酰卵磷脂。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  相似文献   

6.
浅谈肺阳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而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以助心之行血。一般认为肺脏上述的功能均以肺气统之,鲜有归及“肺阳”者。综观近代出版的各种中医书籍,包括中医院校的教材,很少有关“肺阳”的论述,客观上似乎否定了肺阳的存在。为澄清“肺气”与“肺阳”之别,探析如下:1 阴阳对立统一,当有肺阳 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阴和阳两种不同属性。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  相似文献   

7.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代谢失常,使组织间隙有过量的液体潴留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证候。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输布,肺主通调水道,肾主蒸腾气化司开合。其功能正常,膀  相似文献   

8.
论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经脉别论》[1]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肺的生理病理来论述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归纳从肺论治水液代谢异常病证的证治方药。水液运行之升降出入,随肺气之宣发肃降而行。上归于肺之水液,通过肺的宣发,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濡养鼻窍、皮毛,并将部分浊气从口鼻、汗孔排出。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布,清中之清者,若雾露之溉,濡养体内脏腑;清中之浊者,通过…  相似文献   

9.
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上述脏腑的功能一有不  相似文献   

10.
略论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彭带娣(广西钟山县中医医院钟山县542600)关键词脾胃学说;临床运用;治疗从现存的医学文献来看,《内经》是记载脾胃生理,病因病机等资料最早的一部书。“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11.
田捷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5):21-21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症状,祖国医学关于血尿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如《素问·气厥论》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四时刺逆论》有“少阴有余……则病积,溲血”等。历代医家对血尿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等作了大量的论述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1病因病机①风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表邪化热下迫,灼伤络脉导致小便出血。如《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②外感火热之邪,太阳经脉受累,传经入里,热结膀胱,血络受损,发为尿血。③平素嗜好辛辣、烟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鼻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辨证施治的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兹就手头部份有关文献资料及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简单整理介绍。一、祖国医学对于鼻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鼻为肺窍”,《灵枢·脉度篇》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这些关于鼻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为中  相似文献   

13.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0,(11):40-41
<正>(二)辨肺病证候肺主气,肺气的运行特点是宣发和肃降,肺气的宣降能维持肺司呼吸和通调水道的功能。肺开窍于鼻,又通于喉,它们的功能活动,也有赖于肺气的宣降正常。肺的病变,主要是宣降失司、通调失常、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14.
血尿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庆法  张瑾 《中国医刊》1999,34(1):48-51
血尿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尿血”,也被称之为“溺血”、“溲血”。综合古代医家对尿血的认识,其病因有以下几种。①风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表邪化热下迫,灼伤络脉导致小便出血。如《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②外感...  相似文献   

15.
渗出性中耳炎主要以听觉减退和耳内胀闭为特征,属祖国医学“耳胀闭”,“风聋”,“邪闭”等范畴。本病常与肺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手太阴肺之络会于耳中,鼻为肺之窍,耳与鼻比邻相居,捏鼻鼓气,其气贯耳。故肺气通于耳。若六淫外感伤肺,鼻窍不利,邪气沿络入耳或由鼻及耳,阻塞清窍,导致耳聋或胀闭等征。同时,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若外邪侵肺,邪实壅肺,或肺脏虚损,均可导致肺气不利;宣发肃降失司以致水道不利,湿浊停聚。若湿浊之邪聚于耳窍,则清窍受蒙,产生耳聋或耳胀、邪闭之证。因此,对此类病机所致之渗出性中耳炎,宜从肺论治,即所谓“耳聋治肺”是也。临床上,根据病机不同,治各有法,然以个人多年来的体验,主要有四法,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鼻腔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有滴剂、嗅剂、膏剂、鼻塞、吸入剂等。实践证明,鼻腔给药,也是一条值得重视的给药途径。 祖国医药对鼻腔给药有过诸多论述,如《疮疡全书》日:“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纳鼻而通六经”,说明药物从鼻而入,上通于脑,下达于肺,通十二经脉。《医学起源》有嗅药一节,认为“药气从鼻孔中直达肺,通经贯络,透彻周身,卒病沉疴,从症用之,以助服药所不及”。 现代研究表明,鼻腔虽小,但其内衬的粘膜面积可达120~150平方厘米。鼻腔粘膜下血管相当丰富,为数众多的小静脉、动脉、毛细血管、淋巴管交织成网,四通八达。特别是鼻腔粘膜具有多孔性特  相似文献   

17.
问:中医水液代谢的全过程?答:凡水液摄入人体后,通过胃的游溢精气,经小肠泌别清浊:清者经脾为胃行其津液,上归于肺。肺为水之上源,经肺气之宣发作用,将清中之清者,进入血行而滋养全身;外出以熏肤,充身,泽毛,上濡各孔窍,完成滋养作用后,余者复还入血中。经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清中之浊者,通调于三焦水道,经三焦的化气行水作用,外出汗孔而为汗,上出孔窍而为涕涎唾泪等,下归于肾。浊者下输膀胱,其来源有三条:一是由小肠泌别而来,一是由肾而来;一是由肺通调三焦水道,下输膀胱。水液经膀胱气化作用后,去路有两条:一是浊中之清者入肾,再经肾气蒸化作用,上升到肺、敷布全身;  相似文献   

18.
咳嗽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又可作为单独一个症状见于感冒、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急慢性肺系疾病过程中。临床上,若咳嗽持续超过8周即可诊断为慢性咳嗽,常常是由于肺、脾、肾三脏之脏阳衰冷为本,“寒邪”及“痰饮”为标。因此临床常用温化之法来发越阳气,开其腠理,通调水道,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此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确立于《金匮要略》,代表方剂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目前此法已得到不少医家的认可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祖国医学认识:关于耳与肺的关系,古圣医贤已有众多精辟的论述。(一)肺主气,司呼吸。肺气通于耳,(二)肺脉络会于耳中。(三)肺开窍于鼻,内通于耳,外合皮毛。因此可以看出:肺气通于耳,既可通过经络行于耳中,也可通过“颃颡”之分气通于耳中,故气是耳正常活动的基础。肺还通过其宣发功能将卫气和津液输布全身,温养皮毛、气门(汗孔),又可宣发肺气,气使耳、肺、皮毛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蛋白尿是肾脏疾患病程中主要症状之一,往往久治不消,反复出现,相当顽固棘手。能否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对肾脏病的治疗极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曰:“肾者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