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2例脊柱侧凸致截瘫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例1行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时切除后凸椎体后缘,凹侧哈氏棒矫形并植骨融合。例2首先经胸修补膨出的硬脊膜,再行U型棒矫形术。结果脊柱矫形术后侧凸畸形分别为Cobb角5°,20°,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脊柱侧凸合并截瘫,椎管减压+矫形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例脊柱侧凸致截瘫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例1行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时切除后凸椎体后缘,凹侧哈氏棒矫形并植骨融合,例2首先经胸修补膨出的硬脊膜,再行U型棒矫形术,结果:脊柱矫形术后侧凸畸形分别为Cobb角5度,20度,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脊椎 侧凸合并截瘫,椎管减压+矫形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3.
90°以上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及方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探讨使用后路三维矫正技术治疗90°以上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自1997年起治疗90°以上脊柱侧凸72例,其中特发性侧凸48例,非特发性侧凸24例。62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或支撑性融合或骨骺阻滞,术后Halo牵引14d,行二期后路三维矫正术(CD、CD-Horizon和TSRH)。另10例直接行一期后路矫正术。在后路手术中,对前突型胸椎侧凸,先从凹侧开始纠正;对腰椎侧凸、胸腰椎侧凸或后突型胸椎侧凸,则从凸侧开始纠正,按标准化去旋转原理或水平横向原理矫正32例,采用多棒分段技术矫正40例。 结果 72例患者无1例死亡;1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9例术中横突或关节突骨折。随访7~34个月,均未出现假关节或脱钩断棒,2例发生失偿。72例冠状面平均矫正58%,40例有术前矢状面形态异常者有32例完全达矢状面重建,余8例有56%纠正,术后身高增加4~15 cm。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的47例平均冠状面纠正丢失6°,矢状面无纠正丢失。 结论 后路三维矫正技术对严重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对躯干平衡的重建更优;适当前路松解和多棒分段矫正技术以及SEP监护可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双导管硬膜外阻滞用于脊柱侧弯哈氏棒矫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侧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但在矫治过程中为了避免损伤脊髓,术中需用“唤醒试验”来测定下肢动作,操作不甚方便,故有人采用三种麻醉方法:(1)局麻加强化麻醉;(2)局麻加直视下硬膜外阻滞(在局麻下切开硬膜向上插入硬膜外导管3~4cm……);(3)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但三者均有不足之处,为此,我们试用双管硬膜外阻滞,兹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共13例,男10、女3例,年龄12~23岁,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弯。使用哈氏棒矫治者12例,哈氏棒与卢氏棒联合矫治者1例。麻醉前1h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硬膜外穿刺点选择原则:(1)以x线胸腰椎侧弯片后凸最高点为基准,识别脊柱侧弯程  相似文献   

5.
脊柱侧凸矫正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为一严重并发症,观察不及时和处理不当,将造成急性胃扩张,不全性肠梗阻或肠梗阻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1991年4月至1993年4月开展脊柱侧凸矫正术23例,2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经过早期的严密观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将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例1 女,17岁,1992年10月24日在局麻加强化下行脊柱侧凸矫正(腰段明显)、植骨哈氏棒椎板下钢丝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6小时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自诉恶心,但未呕吐,查体发现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凸成形术的优势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52例接受脊柱后凸成形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脊柱后凸成形术,1例术后发生脊柱前骨水泥渗漏,1例术后发生脊柱后骨水泥"尾巴",未造成脊髓硬膜囊受压、疼痛等后遗症,52例患者随访1~18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脊柱后凸成形术不仅具有椎体成形术的优点,还恢复压缩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又可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但脊柱后凸成形术又存在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损伤、局部出血和血肿、疼痛加重、一过性发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手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随着各种新器械的诞生而得以迅猛发展。本文旨在综述脊柱侧凸手术技术的进展,讨论各种器械的优缺点,并概述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脊柱侧凸手术器械的进展 60年代开始应用和推广的Harrington器械[1]已成为脊柱侧凸手术中最常见的矫形和内固定方法,它同时又成了评价其他器械的标准。哈氏系统经过25年临床检验,证明是有效的。 矢状面的总体平衡(即生理弧度)极为重要[2,3];腰椎前凸对外观与预防疼痛,对步行时能量消耗的减低都很重要。圆头哈氏棒在矫正侧凸时无法保留胸谁的生理后凸和腰椎的生理前凸,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单纯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进行比较,寻找一种适合人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同时行椎板减压共治疗126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其中54例患者在骨折椎体复位后经椎弓根植入自体骨碎块。[结果]54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X线证实椎弓根钉位置好,伤椎复位及外形好。术后神经症状减轻或无加重现象。经8个月~3a6个月随访,症状明显减轻。X线证实伤椎内植骨者比单纯钉棒复位者矫正度数丢失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使内固定螺丝钉断钉率显著降低。防止远期脊柱后凸畸形,减少伤部椎管内神经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脊柱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56例需要在伤后24h内行后路手术的脊柱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分组,施行不同的麻醉,A组:胸,腰椎脊柱骨折伴截瘫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无血气胸,局麻加强化麻醉。B,组:胸,腰椎脊柱骨折伴截瘫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有血气胸,静脉全麻。结果:52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以脉搏氧饱和度各组之间有差异,但不影响手术。结论:脊柱骨折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麻醉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重点是呼吸保障。  相似文献   

10.
哈林顿棒在急性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林顿棒在急性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王兰,关骅,李建军1990~1994年我院应用哈氏棒治疗急性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65例,本文对哈氏棒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探讨。4临床资料1990~1994年我科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椎损伤102...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35岁。经检查诊断为胸_(12)骨折伴截瘫、左股骨开放性骨折、枕骨骨折。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左股骨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T_(11~12)椎板切除减压、脊髓探查、哈氏棒撑开复位固定术。术中发现T_(12)棘突、椎板及双侧上关节突骨折,T_(12)椎体向后移位压迫硬脊膜,硬脊膜完整,脊髓连续性存在无搏动。置哈氏器械后交替撑开三个节段。查T_(12)后突畸形纠正未完全,决定再撑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侧凸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王桂华,徐兵由于脊柱侧凸致脊柱结构性变化,使软组织、肋骨、胸廓均发生畸形,不仅使胸腔容量及胸廓的活动度变小,而且因内脏移位和发育不良影响生理功能。脊柱侧凸矫正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及脏器...  相似文献   

13.
多棒分段CD技术治疗严重复杂脊柱侧凸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多棒分段CD技术纠正严重复杂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原理。方法:1997年起治疗16例严重脊柱侧凸患者,在后路纠正术中将侧凸分解成僵硬的顶椎区和上下相对柔软的终椎区,然后分段纠正。结果:无神经并发症,冠状面平均纠正百分比达62%,明显高于哈氏等传统手术,脊柱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衡重建满意。结论:本技术可在顶椎区和终椎区分别施加纠正力而获最大侧凸纠正,可使脊柱不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幅度纠正造成的牵拉力,并在获侧凸最大纠正时,保持和重建脊柱平衡。  相似文献   

14.
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单纯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在脊柱凹侧用哈氏棒撑开配合多节段椎板下钢丝固定治疗脊柱侧凸 32例。结果 随访 4个月~ 7 6年。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 6 7 1° ,术后 39° ,矫正率 47%。 1例上钩脱位 ,1例出现深部感染。结论 该方法手术过程简单 ,固定牢固 ,可减少骨折、脱钩等并发症 ,提高了矫正率  相似文献   

15.
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42例报告田乃宜,贾明锁,司远志,阿不来提,孙凤琴我院于1985~1992年治疗脊柱结核患者206例,其中胸腰段结核合并截瘫者42例,在病灶清除同时,采用哈氏棒装置内固定,并加椎体间立柱式植骨;经随访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得6~24个月随访,术后伤椎得到良好复位,2例术后出现短期腰背痛,经理疗药疗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脊柱背部软组织解剖结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23例儿童(平均年龄11.1岁)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采用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的治疗结果。方法:用改良哈氏棒椎弓根螺钉配合脊柱松解或/和头盆环牵引后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5.8个月。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102.3°,悬吊位95.1°;术后侧凸平均Cobb角57.6°,平均矫正率41.9%,无不可逆性脊髓损伤。结论:改良哈氏棒固定减少了哈氏器械所致的脱钩、断棒等并发症,配合脊柱松解或/和头盆环牵引,减少了脊髓牵拉损伤,提高了矫正率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下行胸腰椎手术的体会和教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87年以来我院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施行脊柱脊髓手术124例,其中12例出现呼吸循环严重抑制。现就其体会和教训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7~64岁,均为外伤所致脊柱不稳定型骨折、脱位或畸形而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胸腰椎手术。有关资料和情况详见表1。  表1患者有关资料和情况例号性别年龄病情诊断实施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 及阻滞范围麻醉后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处置及结果1男41L1粉碎性骨折完全性截瘫(椎弓断裂)脊髓探查血肿清除,硬膜修补Harringfon棒固定,植骨T8~9↓L4~5↑(全脊髓麻醉)麻醉后30min改俯卧位后突然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用脊柱三维矫形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1~35岁。其中腰弯5例,Cobb角46~65°;长胸弯4例,Cobb角85~102°;胸腰弯3例,Cobb角96~108°。以疼痛为主要症状8例,以畸形为主要症状4例。无明显神经症状。术前常规摄X线片,均有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及椎体的旋转,矢状面上的胸腰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改变,MRI检查均无明显的脊柱脊髓异常表现。结果12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出现。5例腰弯患者Cobb角4~15°,平均纠正率84.7%;矢状面曲度25~40°;身高增长2~4cm。4例长胸弯患者Cobb角28~43°,平均纠正率60.8%;3例胸腰弯患者Cobb角25~34°,平均纠正率71.3%。长胸弯及胸腰弯患者矢状面上交界性后凸全部纠正至正常,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增长身高5.0~8.5cm,平均6.6cm。12例获随访7~31个月,均无断钉、断棒、脱钩、脱钉等现象及假关节形成,1年以上复查患者全部骨性融合,纠正丢失5%。结论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重建躯干平衡,效果满意,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及唤醒试验预防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1例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麻醉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21例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的麻醉处理,总结该手术麻醉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3年的21例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麻醉处理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通过控制性降压可使术中出血量降低,唤醒试验均成功用于监测脊髓功能。结论:恰当地控制性降压和成功的唤醒试验是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