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89锶(^89Sr)内照射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89Sr内照射治疗32例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癌痛患者,分别从缓解骨痛、改善SPECT骨显像病灶和毒副作用3方面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全组骨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65.6%(21/32),对轻、中度疼痛的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总有效率达76%(19/25)。68.75%(22/32)的患者SPECT骨显象显示骨转移灶有所改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细胞轻度降低。结论:应用^89Sr内照射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姑息治疗技术,尤其是对轻度骨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9Sr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8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道癌,肺癌等),用^89SrCl 150MBq静脉注射治疗,根据疼痛缓解的程度,活动量,止痛药的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骨痛完全缓痛占47.6%(39/82),部分缓解29.3%(24/82),无效23.1%(19/82),^89Sr治疗后第1个月仅有轻微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果显示^89Sr核素内照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消化道癌和其他癌,结论:^89Sr治疗骨转移癌有明显疗效。可改善患生活质量,无明显骨髓抑制,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89锶(^89Srel2)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及其与不同原发癌的关系。方法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证实不同原发肿瘤多发性骨转移骨痛患者93例。使用^89Srcl2治疗后.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骨转移灶改善情况,评价其对不同原发肿瘤骨转移灶及转移性骨痛的治疗价值。结果93例中70例疼痛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总缓解率为75.3%。其中完全缓解(疼痛基本消失)10例,占10.8%;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能正常活动)41例,占44.1%;轻度缓解(疼痛有所减轻,但仍不能正常活动)19例.占20.4%。无效(疼痛加重)23例。占24.7%。结论^89Srel2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移性骨痛的治疗制剂。其对骨转移病灶也有治疗效应。止痛效果以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89Sr和^99Tc—MDP(云克)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2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分别从缓解骨痛、改善骨显像病灶和毒副作用3个方面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缓解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6.66%,8例患者骨显像原发病灶均有所改善。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降低,可恢复正常。结论 ^89Sr和^99Tc—MDP联合治疗前列腺癌转移性骨肿瘤有较好疗效。对骨痛缓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癌骨痛1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巍  刘韬  秦丽红  胡萍 《广西医学》2009,31(11):1663-1664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1168例核素全身骨显像确诊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骨痛特征、疼痛部位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的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68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615例,占52.65%。疼痛部位以颈、胸、腰背、髋部等处(中柱骨)多见,占52.85%(325/615),而核素显像脊柱骨有转移灶仅40.16%(247/615),有广泛性骨转移灶占36.91%(227/615),而表现为全身骨痛仅占5.53%(34/615),疼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分布有明显的不一致性。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像转移灶分布不一致。近半数骨转移患者无骨痛症状,不能仅仅以临床上是否出现骨痛症状作为行核素骨显像的指征。应把核素全身骨显像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TC-MDP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肿瘤转移骨痛疗效,以及是否优于单用^153Sm-EDT-MP治疗。方法:分两组治疗,一组用^99TC-MDP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另一组单用^153Sm-EDTMP。结果:联合治疗组:27例,骨痛完全缓解29.6%;骨痛部分缓解55.6%,止痛总有效率85.2%;无效14.8%。^153SM-DTMP组40例,骨痛完全缓解22.5%;骨痛部分缓解42.5%,止痛总有效率65%;无效35%。结论:联合疗法治疗肿瘤转移重度骨痛和多发性骨转移病灶效果较好,优于单用^153Sm-EDTMP。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联合治疗方法对骨转移癌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原发病均已经过病理学证实,多发性骨转移癌经CT、X线、ECT证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洛屈联合消炎痛栓镇痛;对照组29例,单纯应用美施康定镇痛。结果治疗组CR53.33%(16/30),PR30.00%(9/30);对照组CR55.17%(16/29),PR27.59%(8/29)。2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82.76%,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灶及全身状况,洛屈联合消炎痛栓对骨转移癌痛治疗安全、有效、经济,且对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89Srcl2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骨转移癌病人两次静脉注射^89Srcl2治疗,每次2.2MBq/kg,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月。结果 第1次治疗骨痛缓解率为69.23%,两次治疗后缓解率为86.54%;第1次^89Srcl2治疗后对骨转移癌有效率为26.9%,第2次治疗后有效率为42.3%。结论 ^89Srcl2不仅可以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的骨痛,而且对转移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连续两次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X线及临床症状对骨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X线平片或局部放大片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有骨痛症状和无骨痛症状的病例核素骨显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和333%,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检出率(630%和63%),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X线平片有阳性改变者核素显像的检出率为98%。结论:核素骨显像较X线平片更早发现骨转移灶,有利于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胡要武 《中华医护杂志》2007,4(8):707-707,706
目的探讨中药与89锶(^89Sr)在鼻咽癌多发骨转移镇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1例鼻咽癌多发骨转移患者行镇痛治疗,其中31例采用^89Sr与中药联合治疗,30例用^89Sr静脉注射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的骨痛缓解率87.10%,高于单独治疗63.33%,二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06);同时,“闪烁骨痛”现象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89Sr与中药联合治疗能提高鼻咽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骨痛缓解率。有效减少“闪烁骨痛”,不增加骨髓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术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PECT)多核素显像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经病理确诊的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NSCLC,其中IIIA期2例,IIIB期4例,IV期6例,CT引导下经皮水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当天即静脉注射131I-chTNT,给药剂量为29.6 MBq/kg.131I及99Tcm-HL91细胞乏氧SPECT显像,定性、半定量分析显像结果,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病灶放射性摄取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99Tcm-HL91细胞乏氧显像阳性率的变化,t检验分析病灶平面面积的变化.结果 ⑴治疗前、微波消融联合131I-chTNT治疗后第1和7天99Tcm-HL91细胞乏氧显像阳性率分别为75%(9/12)、91.6%(11/12)和83.3%(10/12)(P=0.549);治疗前病灶平面面积(S)大小(4.98±1.17)cm2(95% CI:4.23~5.72),治疗后1、7 d分别为(6.54±2.13)cm2(95% CI:5.20~7.91)和(7.23±3.09)cm2(95% CI:5.27~9.26),治疗前与治疗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P=0.022);治疗后7 d病灶内131I-chTNT和99Tcm-HL91放射性摄取(L/N)(3.74±1.25)呈正相关(r=0.637,P=0.000).⑵按照WHO对实体瘤的疗效评估标准,CR 4例(33.3%,4/12),PR 6例(50.0%,6/12),NR 2例(16.7%,2/12),PD 0例,总有效率(CR+PR)为83.3%(10/12).本组病例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治疗晚期NSCLC肺癌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良好,SPECT多核素显像可直观显示肿瘤病灶放射性摄取状况,有利于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结合顺铂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10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顺铂行胸腔内化疗。结果治疗后近期疗效:CR38例(38%),PR45例(45%),NC17例(17%).总有效率(CR+PR)83%。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顺伯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XELOX方案序贯希罗达维持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晚期胃癌患者的维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5例晚期胃癌患者行4周期XELOX方案化疗后病情稳定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希罗达单药化疗)和对照组(停药观察),观察组行4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疗效评价:观察组CR2例(10%)、PR13例(65%)、SD3例(15%)、PD2例(10%)、RR15例(33.3%)、DCR18例(90%);对照组CR0侧、PR4例(20%)、SD6例(30%)、PD10例(50%)、RR4例(20%)、DCR10例(50%),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观察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在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者,给予希罗达单药维持治疗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TEC)18例、唑来膦酸组22例、联合组(唑来膦酸+TEC)26例,观察VAS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评估骨转移病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药使用比例低于唑来磷酸组和化疗组(P〈0.05)。化疗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组骨转移灶的缓解有效率分别是16.7%、31.8%、57.7%.联合组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TEC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EC化疗和唑来磷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中的作用。方法:将接受NAC且骨髓抑制风险评估大于20%的56例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治疗(n=26)组和常规治疗(n=30)组。预防性治疗组在化疗结束24h后使用G-CSF进行骨髓支持治疗;常规治疗组在化疗后第1、3、5、7d复查血常规,并对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G-CSF升白细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在NAC后临床完全缓解(c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骨髓抑制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月经状况、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治疗组在骨髓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在临床cCR、PR、sD和PD方面优于预防性治疗组(P〈0.05)。结论:预防性骨髓支持治疗可明显减少NAC的骨髓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预防性骨髓支持治疗可能降低NAC的临床疗效,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31例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治疗组31例骨转移疼痛患者每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加入生理盐水溶液100ml静脉滴注不少于15min,同时联合化疗;对照组29例骨转移疼痛患者单用化疗。3~4周为1周期;连续用药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70.97%,对照组为44.83%,两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肿瘤的转移性骨痛明显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GEM)联合奥沙利铂(L-OHP)一线治疗晚期胆囊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胆囊癌21例.GEM 800 mg/m^2,第1、8天静脉给药;L-OHP 85 mg/m^2,第1天静脉给药;21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的疗效、KPS评分、临床受益反应(CBR)、毒副反应等.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7例,进展(PD)9例,总有效率(CR+PR)为23.8%,CBR为57.1%.化疗前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1例)、胃肠道反应(8例)、神经病变(3例).结论 GEM联合L-OHP一线治疗晚期胆囊癌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老年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化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aplo—HSCs)治疗晚期难治性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例晚期肾癌患者入组,均接受1个疗程的haplo—HSCs治疗,分别通过影像学检查、生活质量(KPS评分)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和免疫学反应。结果:(1)10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有效率(CR+PR)为20%,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0%。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中位达进展时间(mTTP)为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年生存率为70%。(2)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CD3^-CD16^+56^+(NK)均明显升高(P〈0.05),而CD8^+、CD4^+CD25^+(Tregs)明显降低(P〈0.05);TNF—α、IFN-γ等Th1类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而TGF-β明显下降(P〈0.05)。(3)除一过性的发热、乏力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晚期难治性肾癌患者,采用活化haplo—HSCs治疗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rAd—p53)腺病毒配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性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今又生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2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颈部转移性癌。近期疗效评价参照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用B超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标准。结果:本组病例在接受治疗后4周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2例,病情稳定(SD)2例,病情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80.8%(21/2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5%(23/26);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到改善,2例QOL稳定,3例QOL下降。rAd~p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多为自限性低热(37.3~38-3℃),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使用rAd—p53局部注射与DF(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联合应用方法治疗颈部转移性癌显示较好的疗效,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49例A组(化疗)与49例B组(射频热疗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例数分别为0例与19例,治疗有效率为38.78%,B组CR例数、PR例数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例、28例、59.1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3%,B组为3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射频热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