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E-选择素第2外显子G98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外显子G98T多态性,并探讨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5例高血压患者和160例正常对照者E-selectin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E-selectin基因型GG、GT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2%、14.8%和92.5%、7.5%;等位基因G、T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6%、7.4%和96.3%、3.7%。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E-selectin第2外显子G98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号外显子G98T和第4号外显子A561C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367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HBV携带者97例,慢性乙肝101例,肝硬化121例,肝癌48例)和281例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G98T和A561C位点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结果: E-选择素A561C多态性中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6,0.002).A/C+C/C基因型患肝硬化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45倍( OR = 2.45,95%CI: 1.28-4.72).E-选择素G98T多态性中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B+C级与A级相比较,G/T+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34),G/T+T/T基因型发展到Child-pugh B或C的风险是GG型的3.07倍( OR = 3.07,95%CI: 1.05-8.97).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在肝硬化组中,血清sE-选择素水平从Child-pugh A级到C级明显降低( P<0.05);在各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 P<0.05).结论: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的发生相关,并参与调控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表达;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后的临床结局无相关性,但可能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_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90例老年EH患者和83例正常老年人的AT_2R A1675G多态性,同时对老年EH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结果老年EH组AT_2R A1675G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比正常血压家系组低(P0.05)。AG、GG基因型EH患者24 h及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白天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基因型AA组(P0.05)。结论 AT_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老年EH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203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和190例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eNOS基因G894T多态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74,0.24,0.02和0.81,0.18,0.01,G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86,0.14和0.90,0.1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NOS基因的G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高血压病组(EH)及正常血压组(NT)差异无显著性(x2=3.580,P=0.058);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4.073,P=0.133).然而男性EH组G等位基因频率(0.90)高于NT组(0.86);T等位基因频率(0.06)低于NT组(0.14).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男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203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和190例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eNOS基因G894T多态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74,0.24,0.02和0.81,0.18,0.01,G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86,0.14和0.90,0.1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NOS基因的G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高血压病组(EH)及正常血压组(NT)差异无显著性(χ2=3.580,P=0.058);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4.037,P=0.133).然而男性EH组G等位基因频率(0.90)高于NT组(0.86);T等位基因频率(0.06)低于NT组(0.14).结论 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男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1(DRD1)基因(-48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3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 和195例健康人(对照组)DRD1基因(-48A/G)多态性,并对两组人群的血压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高血压患者中,DRD1基因(-48A/G)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显著差异。其中, AG基因型的诊室舒张压、24h舒张压及24h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诊室平均动脉压及24h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DRD1基因(-48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G252A和C523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新疆哈萨克族人进行β2-AR基因G252A、C523T多态性检测,观察G252A与C523T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联合基因型在EH组和正常血压(NT)组中的分布,分析其与该民族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新疆哈萨克族人存在G252A多态及AA、AG、GG3种基因型和C523T多态及TT、TC、CC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位点6种基因型和4种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NT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G252A的GG基因型、C523T的CC基因型组成联合基因型与其他基因型总和进行分析,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β2-AR基因存在G252A与C523T多态性,但这两种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高血压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中PON155M/L和PON21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01例高血压组和94例对照组的PON155M/L和PON2148A/G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血浆PON、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浓度显著升高;PON155LM基因型、M等位基因频率,PON2148GG/A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ON155LM基因型的PON和T-SOD活性较LL基因型明显降低,而收缩血压、舒张血压显著增高;PON2148AG和GG基因型的PON活性较AA基因型者明显降低,GG基因型的MDA、AG基因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则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N155LM基因型、PON2148GG/AG基因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PON155M等位基因、PON2148G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此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PON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G252A和C523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新疆哈萨克族人进行β2-AR基因G252A、C523T多态性检测,观察G252A与C523T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联合基因型在EH组和正常血压(NT)组中的分布,分析其与该民族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新疆哈萨克族人存在G252A多态及AA、AG、GG3种基因型和C523T多态及TT、TC、CC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位点6种基因型和4种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NT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G252A的GG基因型、C523T的CC基因型组成联合基因型与其他基因型总和进行分析,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β2-AR基因存在G252A与C523T多态性,但这两种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高血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甘肃汉族、回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S128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对血清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甘肃汉族、回族冠心病患者108例、42例及两民族健康对照者96例、50例.检测他们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S128R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SR基因型携带者的E-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SS基因型者(40.26±3.61 vs 22.21±4.23)(P<0.01).E-选择素G98T各基因型分布在两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联,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的水平,R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候选基因,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不起直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按CYP2D6及CYP3A4基因导向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2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索洛尔5mg/d )。余80例患者分为 A、B两组,各40例,根据CYP2D6倡10(A组)及CYP3A4倡1G (B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分为ACC组(13例)、ACT组(14例)、ATT组(10例),BCC组(21例)、BCT组(17例)、BTT组(0例)。根据测定基因型调整比索洛尔用量, ACC组、BCC组给予10mg/d、ACT组、BCT组给予5mg/d、ATT组、BTT组给予2.5mg/d ,二周后测定各组血药浓度,血压值及心率等相关指标,评价比索洛尔血药浓度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相同剂量比索洛尔:ACT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药浓度,心率,血压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BCT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药浓度[(50.13±23.21) ng/ml比(33.5±19.1) ng/ml]显著升高,心率[(66.5±6.04)次/min比(71.4±5.16)次/min]、血压[(119.48±11.97/71.2±10.30) mmHg比(127.22±10.44/82.4±7.27) mmHg]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因基因多态性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不一,进行基因导向治疗可显著提高对高血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骆瑜  熊玮  梁旭 《山东医药》2013,(46):15-17
目的 探讨人类心钠素(ANP)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75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观察组)31例,采用PCR技术检测人类ANP基因C664G、G1837A和T2238C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人类ANP基因C664G位点GG基因型频率为54.8%,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两组患者人类ANP基因G1837A位点和T2238C位点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类ANP基因C664G位点的基因变异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入选甘肃省东乡族2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55.82±8.31)岁,安慰剂治疗两周后,服用替米沙坦单药4周,选取符合条件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继续服用替米沙坦到第10周,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的变化。抽提DNA,对高血压患者的eNOS第7外显子G894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结果 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G、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8571和0.1429。经替米沙坦治疗4周后GG基因携带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大于T等位基因型携带者(P〈0.05),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10周后空腹血糖、TG、TC、HDL-C、LDL-C、血尿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东乡族高血压患者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有相关性,替米沙坦可同时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探讨动态血压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2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6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白昼(14.01±4.26)比(17.54±5.51),夜间(15.05±4.01)比(19.32±3.71)]及脉压[白昼(56.66±7.43)mmHg比(66.32±13.62)mmHg,夜间(55.71±6.62)mmHg比(63.86±7.52)mmHg]均显著升高(P均<0.05),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增大(60.32%比82.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脉压水平高,血压变异性大,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大,这些异常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法2005年1月至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COPD合并PAH患者,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9±10)岁.康对照组50名,男29名,女21名,平均年龄(67±3)岁.两组的基因多态性特征进行研究.测一氧化氮代谢物(NOx)及内皮素含量,应用特异性PCR比较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与COPD合并PAH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问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门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果 COPD合并PAH组的GT、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GT+TT基因型组空腹血清NOx含量为(48±8)p,μmo/L,NOx与内皮素比值为0.1±0.0;GG基因型组NOx含量为(60±24)μmol/L,NOx与内皮素比值为1.3±0.4;GT+TT基因型组内皮素含量为(104±38)μg/L,明显高于GG基因型组的(50±26)μg/L;GG基因型组肺动脉压[(47±10)mm Hg,1 mm Hg=0.33 kPa]明显低于GT+TT基因型组的(57±15)mm Hg;GT+TT基因型组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为(4.2±1.6)mm,GG基因型组为(3.4 3=0.6)mm.G基因型组与GT+TT基因型组比较其他心脏结构无差异.有患者二尖瓣血流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均<1,而左心窒横径短轴缩短分数与射血分数均正常,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正常.归分析结果显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P<0.1,OR值为17.4,95%可信区间为4.9~72.8)、一氧化氮(P<0.1,OR值为0.7,95%可信区间为0.5~0.9)及吸烟(P<0.1,OR值为9.5,95%可信区间为2.4~30.8)与COPD合并PAH明显相关.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COPD合并PAH的发生有关,eNOS基因町能是COPD合并PAH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东乡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对甘肃临夏东乡族EH患者(EH组)和正常人群(NT组)的eNOS第7外显子894位处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方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NOM)水平。结果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EH组G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T组(P〈0.05,〈0.01);EH组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应的GG基因型携带者(P〈0.05)。EH组GT+TT基因型空腹血清NOM低于GG基因型(P〈0.05)。结论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与东乡族EH的发生相关联,T等位基因(298Glu→Asp)可能通过影响对应编码的eNOS活性而使T等位基因携带者NOM减少,进而参与EH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皮素转化酶1(ECE-1)启动子T-839G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DSA或CTA、MRA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各518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验ECE-1启动子区T-839G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TT、TG、GG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74,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等位基因频率T略高于对照组(92.3%,89.8%),G略低于对照组(7.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P〈0.05)。两组总计(GG+TG)/TT的基因型频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后,显示女性和〈64岁者(GG+TG)/TT基因型频率对照组均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女性:OR=0.59;95%CI:0.37~0.94;P=0.03。〈64岁者:OR=0.61;95%CI:0.38~0.97;P=0.04)结论ECE-1启动子区T-839G多态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降低女性及年龄〈64岁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47.5 mg/d三日后,测定口服美托洛尔2h 的血药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D6*10基因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高血压病人被分为 CC型组(野生型纯合子,快代谢型,14例),CT型组(突变杂合子,中代谢型,25例)和 TT型组(突变纯合子,弱代谢性,19例)3组。根据CYP2D6*10基因型调整美托洛尔用量,一周后,再次检测口服美托洛尔2h的血药浓度,并检测基因导向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及血压。结果:基因导向治疗前,美托洛尔血药浓度 TT组显著高于 CC和 CT组[(64.74±32.94)ng/ml比(26.57±19.40)ng/ml比(23.88±12.86)ng/ml,P<0.01];与 TT组比较,CC组平均收缩压[(132.84±13.40)mmHg比(144.14±14.28)mmHg]、舒张压[(76.95±9.07)mmHg比(81.36±7.33) mmHg]、心率[(69.13±11.83)次/min比(76.66±7.33)次/min]明显升高(P 均<0.05)。基因导向治疗后各组的血药浓度、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与基因导向治疗前比较,CC组治疗后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 CT组、TT组的血压及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影响美托洛尔药物代谢及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基因导向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改善疗效,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G1组(50~60岁),G2组(61~70岁),G3组(>70岁),观察各组既往病史、生化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1)从G1组到G3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1.4%、62.3%、68.2%,逐渐升高;入院时收缩压为(129.2±22.4)mm Hg(1 mm Hg=0.133 kPa)、(133.7±18.6)mm Hg、(140.8±21.4)mm Hg,G3组与G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1、G2组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为48.5%、56.6%;G3组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为45.5%,与G1、G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Gensini评分3组分别为(6.6±3.1)分、(7.3±3.0)分、(7.7±3.0)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史和收缩压高为中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7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以三支血管病变更为多见,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与适当调脂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200例,随机分为:A组(49例):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B组(51例):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复方利尿剂,半片/d),C组(48例):在A组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d),D组(52例):在B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10 mg/d)。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C组及D组患者,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酶(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1)A组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LVWPT,(1.09±0.21)cm∶(1.27±0.28)cm]与室间隔厚度[IVST,(1.09±0.27)cm∶(1.28±0.31)cm]在治疗12月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而左室重量[LVM,(205.23±62.04)g∶(263.97±98.06)g]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128.13±34.15)g/m2∶(164.98±60.33)g/m2]下降更显著(P均0.01);FMD明显改善[(5.6±4.2)%∶(4.3±2.7)%,P0.05];(2)较之B组,A组的LVM[(225.23±72.8)g∶(205.23±62.04)g],LVMI[(139.27±37.26)g/m2∶(128.13±34.15)g/m2]下降更加显著,FMD[(4.8±3.7)%∶(5.6±4.2)%]提高更显著,P均0.05;(3)C组及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l2月后,血清TC、LDL-C、ACE活性、AngⅡ浓度、冠脉钙化积分对数值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分别较A组,B组显著下降(P0.05~0.01),但C、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月后可使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加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可使冠脉钙化积分下降,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