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燕 《医学综述》2012,18(13):2036-2039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通过主动脉逆行插管灌注灌流液,经冠状动脉血管营养心肌,维持离体心脏持续搏动,可用于器官水平心脏功能研究;或灌注含胶原酶的溶液分离单个心肌细胞用于心肌细胞或分子功能研究。根据研究目标条件选用适宜动物,成功制备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需要选用合宜的灌注液、控制灌注压力流量及温度,娴熟的麻醉取心、主动脉插管及灌注操作,保证离体心脏良好灌注,才能制得功能良好的离体搏动心脏或心肌细胞,用于心脏生理、药理、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其与在体心脏相比有一定局限性,但该模型制备简便经济,重复性好,适用于心脏功能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IL-6预处理对H2O2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以H2O2刺激心肌细胞,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FITC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心肌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表达情况。结果 H2O2可降低心肌细胞存活率并能增加其凋亡,IL-6预处理后能显著改善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IL-6能明显增加细胞内GSH与SOD的水平,并降低MDA的含量,随着IL-6浓度的增加,这种效应逐渐消失。结论 IL-6预处理能保护H2O2致心肌细胞损伤作用,这可能与IL-6调节细胞GSH、SOD、MD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离体心肌细胞晚期"缺血"预处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离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预处理模型.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1、对照组2、"缺血"预处理组1、"缺血"预处理组2),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入一个改造的密闭保鲜盒内,通入95%N2和5%CO2混合气(预处理1)或100%N2(预处理2),进行"缺血"预处理,以LDH释放和台盼蓝排斥试验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缺血"预处理组1的LDH释放较对照组1少、细胞存活率高(P<0.01);"缺血"预处理组2的LDH释放较对照组2少、细胞存活率高(P<0.01);"缺血"预处理组1与"缺血"预处理组2的LDH释放、细胞存活率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方便、实用的大鼠离体心肌细胞"缺血"预处理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探讨含尼可地尔的X-J超级化心脏保存液对离体兔心低温保存的有效时限和保存效果.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兔平均分成4组,每组动物摘取心脏后用X-J超级化液进行低温保存离体供心;Ⅰ组,离体供心低温保存4 h;Ⅱ组低温保存6h;Ⅲ组低温保存8h;Ⅳ组低温保存10 h.采用离体工作心模型,观察保存前后离体兔心的心功能、心肌细胞Ca2 、Ca2 -ATPase活性,心肌肌钙蛋白Ⅰ、心脏冠脉流量、心肌含水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离体心脏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心功能遂渐减弱,心肌细胞Ca2 浓度升高,Ca2 -ATPase活性降低,心肌含水量增加.在低温保存4~6h心肌超微结构均呈轻度损伤;在低温保存8h和10 h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呈中度损伤.结论 X-J超级化保存液对离体心脏低温4h、6h保存效果与保存前无差异.8h、10h组分别与6h组相比保存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Ang)Ⅱ是肾索-Ang系统(RASS)中的一种主要的多功能活性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心肌肥大刺激因子,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通过与特异的AngⅡ受体结合,可直接导致心肌肥厚,对心肌的结构、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就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通脉注射液(简称通脉液)主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 建立麻醉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所致的心肌缺血模型、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细胞体外培养的缺氧缺糖模型,了解通脉液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 通脉液在麻醉犬结扎LAD所致的心肌缺血模型上能显著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缓解缺血心肌心外膜心电图ST段的抬高,对心肌的耗氧指数无明显影响;能显著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减少;也能显著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电图ST段的改变,呈浓度效应关系;对体外心肌细胞培养在缺氧缺糖条件下所致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通脉液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娟  刘进军  高广道 《医学争鸣》2007,28(11):1002-1004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性肥大心肌细胞表面AT1和AT2受体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构建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急性分离心肌细胞. 采用RT-PCR法观察肥大心肌细胞中AT1和AT2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结果:随着大鼠心肌肥厚程度的逐渐加重,于术后4 wk起,AT1与AT2 mRNA的表达水平较之假手术组均逐渐升高,8 wk时继续升高. 主动脉缩窄12 wk组AT1的表达水平与8wk组无显著性差异,但AT2的表达水平从0.438±0.088进一步升高至0.580±0.066,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各时段假手术对照组间心肌细胞中AT1与AT2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细胞AT1与AT2 mRNA的表达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 表达增多的AT2受体可能会在随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棘总黄酮改善心肌肥大的分子药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沙棘总黄酮改善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造成的心肌肥大的分子药理机制。方法 用机械牵张负荷离体培养大鼠心肌细胞,使心肌压力超负荷,造成肥大;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沙棘总黄酮对牵张诱导的心肌组织NF-κB激活的影响。结果 牵张离体培养心肌细胞10h后,NF-κB被激活;沙棘总黄酮抑制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NF-κB的激活,其抑制作用与沙棘总黄酮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沙棘总黄酮通过抑制NF-κB信号传递系统的激活,引起细胞内相关分子表达调控机制改变,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及药物作用的研究,因各种模型的形成机制不 同,选择合适的模型非常重要。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相对复杂,根据其特点采用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主要有过 氧化氢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高糖/高脂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异 丙肾上腺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等。几种模型均有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相对合适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细胞肥大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其发病机制对心肌肥大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模型的选择和构建则是其关键和核心,一个恰当的实验模型不仅能减少经济及人力的耗损,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反映实验现象,达到实验目的。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心肌肥大的原代细胞模型,以便为预防并治疗心室重构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R啨sum啨   Objectif Apr埁savoirfaitlagreffeautologuedescellulessatellitesdumusclesquelettiqueparperfusionart啨rielleintracoronarienne,nousavonsvouluobserverl am啨liorationdelaforcecontractiledumyo cardiumd infarctus . M啨thodes  36chiens啨taientutilis啨s.Lescellu…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成肌细胞是否可在体内建立新的收缩组织 ,是否可促进因缺血导致的冬眠及顿抑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 .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损伤模型 ,体外培养扩增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并用BrdU标记 ,将 (3.5~ 5 .0 )× 10 7细胞移植到自体急性心肌梗死区域 .对照组将自体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区 .2 ,4 ,8wk后行大体、组织形态学、细胞学检测 .结果 :梗死区部位观察到带荧光的成肌细胞及肌纤维 ,部分已分化成横纹肌 .正常心肌细胞随梗死时间增长 ,可见细胞切面积及体积增加 ,呈现肥大趋势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组梗死区残存冬眠、顿抑心肌细胞数量、细胞代谢活性、局部微血管网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改善微血管网恢复微环境的条件下 ,存活的成肌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使已经顿抑、冬眠的心肌细胞得到激活 ,从而改善心功能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iRNAs诱导iPS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将心肌细胞特异性miRNA-1、miR-NA-133a和miRNA-208排列组合后分别转染iPS细胞,悬浮培养3d后提取RNA和蛋白,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细胞标志分子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肌钙蛋白T(Troponin-t)的表达。结果转染了miRNA-133a和miRNA-208+miRNA-133a组合的两个实验组中,α-MHC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转染了miRNA-208+miRNA-133a两个miRNA的实验组中,Troponin-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 miRNA-208和miRNA-133a共同作用,有利于诱导iPS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5.
黄英  王树人 《医学争鸣》2002,23(22):2104-2107
动物实验显示细胞移植可替代坏死心肌并明显改善心功能,现就目前常用的移植细胞如平滑肌细胞,骨髓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肌细胞种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梗死是临床上重要的死亡原因。利用细胞种植可以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 ,但是供体细胞来源受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进行合适的诱导可使其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 ,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病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残存心肌细胞游离Ca~(2 )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梗塞心肌残存心肌细胞游离Ca2 分布及Ca2 波的恢复作用。方法自犬臀部取骨骼肌 ,提取、培养、扩增骨骼肌卫星细胞 ,4’ ,6-diamidino -2 -phenylindone(DAPI)荧光标记 ,经结扎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自体急性心肌梗塞区域 ,2、4、8周后处死动物 ,取心肌标本行组织形态学、心肌细胞游离Ca2 分布及Ca2 波检测。 结果梗塞区观察到带荧光的细胞核及肌纤维 ,部分已分化成横纹肌并以闰盘相连。梗塞区残存心肌细胞游离Ca2 增加 ,Ca2 波峰出现明显晚于正常区域心肌细胞 ,且峰值低于正常心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 8周后 ,梗塞区残存心肌细胞游离Ca2 分布及Ca2 波峰恢复正常。 结论经冠状动脉灌注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使梗塞心肌残存心肌细胞游离Ca2 分布及Ca2 波恢复 ,利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研究发现,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微环境(niche)。Niche对干细胞的作用分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作用和基质及众多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的间接作用,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骨髓干细胞的niche对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调控,并探讨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移植方法对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移植方法对骨骼肌卫生细胞心肌内移植后心肌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自犬臀部取骨骼肌提取、培养、扩增骨骼肌卫星细胞,4’,6-diamidino-2-phenylindone(DAPI)荧光标记,经局部注射和结扎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自体急性心肌梗塞区域,2、4、8周后外死动物,取心肌标本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DAPI标记卫星细胞效果良好,在梗塞区、乳头肌及局部注射部位均观察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常通过瘢痕形成进行修复,巨大的心肌梗死灶常导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lure,CHF)。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心源性细胞,并能分泌出具有心肌组织保护能力的细胞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这些干预过程,可提高梗死心脏的功能性,最终是结构性的修复。最近随机化的临床试验表明经冠状动脉内给予骨髓干细胞能提高AMI后心脏收缩功能,从而提供细胞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